建筑業發展情況報告
時間:2022-01-06 04:54:00
導語:建筑業發展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眾所周知,建筑業在*是個傳統產業,早在1989年,我縣就被確定為“國家建筑勞務基地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縣委、縣政府結合縣情,因勢利導,大力鼓勵建筑業發展,確立了“以思想解放為先導,以對外開拓為中心,以外埠市場為取向”的建筑業發展方向。1995年縣建筑管理處成立,同年縣政府出臺了《關于*縣建筑業實行行業管理的實施意見》(東政〔1995〕37號)。1997年,在全縣機構改革中,增設縣建筑業管理局,至此,*建筑業發展的體制問題得到解決,*建筑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逐步實現了由量向質的戰略轉變。1999年和2003年,縣政府先后出臺了《批轉關于加快*縣建筑業發展的意見的通知》(東政〔1999〕3號)、《批轉關于*縣建筑業發展規劃的通知》(東政〔1999〕15號)、《關于加快我縣建筑業企業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東政〔2003〕23號),有力地促進了全縣建筑業的發展,特別是通過企業改制,實施國退民進,基本實現了資本置換和職工身份置換,徹底解決了阻礙我縣建筑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建筑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效益水平不斷提高,產業地位不斷增強,產業結構日趨合理。
二、*建筑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省、市行業主管部門的幫助和支持下,通過各家建筑業企業的共同努力,我縣建筑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并于2008年被確定為全國對外勞務合作行業外派勞務基地縣。
(一)支柱產業地位日益凸顯。2008年,我縣建筑業完成施工總產值91.28億元,占全省61個縣(市)總量的18.1%,排名居全省縣(市)第一;實現建筑業收入17.3億元;完成外出施工產值78.28億元;實現建筑業增加值25.5億元;建筑業對全縣GDP的貢獻率達8.6%;建筑業從業人員達16萬多人,轉移了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不但解決了農民工就業問題,而且增加了農民收入,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有1/3來自建筑業;建筑業對縣財政稅收也作出了重要貢獻,據稅務部門統計,2008年建筑業實現地方稅收1.2億元,占全縣地方稅收總額近30%,其中合肥龍崗機械施工公司進入全縣企業納稅第四名,在全縣納稅前50強企業中建筑業企業占12家。建筑業在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支柱地位顯著增強。
(二)企業資質規模不斷提升。經過多年發展,我縣建筑企業數量和等級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目前,全縣擁有建筑業企業113家。其中總承包企業37家,壹級資質企業已達6家,專業承包企業34家,勞務分包企業42家。全縣建筑業企業擁有注冊資本金11.3億元,擁有一級注冊建造師108人,二級注冊建造師494人,一改過去單一的工業與民用建筑施工為多門類配套施工體系,專業化施工水平明顯上升,初步形成龍頭、骨干、分包三個層次的組織體系。這些建筑企業資質門類齊全,結構合理,帶動了全縣建筑業的快速發展。
(三)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2008年全縣完成建筑勞務輸出13.6萬人,出國建筑勞務5000余人。建筑業企業和勞務隊伍已在全國23個省、市拓展了業務,境內新開辟了云南省昆明市、河南省洛陽市、內蒙古滿洲里等市場;境外市場也有所突破,新開辟了俄羅斯、蒙古等市場。境內、境外市場逐步鞏固了陣地,站穩了腳跟,并在當地形成了良好的社會信譽。隨著在“鳳還巢”和“全民創業”政策的鼓勵下,建筑業從業人員紛紛返鄉投資興業,建筑業從業人員已經成為全縣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猛增的重要支撐。
三、*建筑業發展的主要經驗
(一)領導重視、政策扶持,營造了建筑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我縣歷來高度重視建筑業的發展,出臺并相繼實施了一系列加快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文件。最近,扶持措施和政策更加有力的《關于進一步加快*縣建筑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業經縣政府第31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即將提交縣委常委會研究。縣幾大班子領導經常深入到建筑業企業進行調研、指導工作,及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同時,縣委、縣政府堅持定期召開建筑企業家座談會,共同研究、探討加快建筑業發展的問題。
(二)深化改革、調整結構,提高建筑企業核心競爭力。
改革是加快建筑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在推進建筑企業改制過程中,我們針對企業的不同情況,確定了分期分批實施的指導思想,始終堅持嚴格按政策辦事,認真研究制定改制方案,做到既積極又穩妥,真正實現職工退出原有身份、企業退出原有性質,所有建筑業企業都已經順利完成改制任務。在積極實施改制的同時,我們還加大了建筑企業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力度,強化技術、資金、機制、市場、功能等競爭要素,積極實施建筑企業產權多元化改造。一、二級資質的總承包企業和專業承包企業立足組建規范的公司組織,堅持經營者持大股,廣泛吸收各種所有制資本。三級資質企業重點是通過改制壯大企業規模。結合企業改革、改制,我們正在積極創造條件探索組建大型建筑企業集團,培植建筑業龍頭。結合我縣企業數量較多的實際,我們主動引導企業搶抓機遇進行建筑業組織結構調整,逐步使我縣建筑業形成以總承包企業為龍頭、專業承包企業為紐帶、勞務分包企業為依托的新型建筑企業新體系。在企業內部,繼續深化改革,積極引導建筑業企業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重點改革企業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通過改革,企業的活力明顯增強,動力明顯增大,核心競爭力明顯提高。
(三)輸出興業、規范管理,積極打造建筑勞務品牌
輸出興業一直是我縣加快建筑業發展的重要戰略。結合前幾年建筑企業資質調整,針對我縣建筑勞務資源豐富的實際情況,我們適時組建了一批專業承包企業和勞務分包企業,為我縣的建筑勞務有序輸出奠定了基礎。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對勞務帶頭人、召集人等加強培訓和指導,引導他們成立建筑勞務分包企業;鼓勵現有成建制的建筑勞務隊伍進行工商注冊,獲取資質證書;鼓勵建筑勞務企業進行內部機制創新,通過定點、定向、長期、季節、與績效掛鉤等方式,對信譽良好但不具備建立企業條件的勞務隊伍進行收編,使之轉變為合法的法人組織,將市場上分散、無序的勞務群體納入法人化勞務企業統一管理,提高建筑勞務的組織化程度。充分發揮建筑勞務企業輸出務工人員的作用,擴大京皖、偉業、皖江等縣內規模較大的建筑勞務企業對外輸出人員的數量,積極打造勞務品牌。2008年,全縣輸出農村勞動力25萬人,其中建筑業輸出人員達13.6萬人,建筑業已遍布北京、天津、新疆、內蒙等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在部分市(縣),我縣建筑業已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實力和信譽在逐年提高,建筑勞務輸出規模在逐年擴大,建筑勞務收入在逐年增加。伴隨著實施輸出興業戰略,我縣建筑企業在外地的承包工程數和施工產值也在逐年增加,建筑業已成為我縣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四)勞務培訓、提升技能,不斷培養建筑業技術人才。
提高建筑勞務人員素質是提高建筑勞務競爭力的需要,也是保障建筑質量和安全的需要,更是把建筑業做強做大的需要。提高建筑勞務人員素質的有效途徑是加強勞務培訓。為此,我們始終遵循“先培訓后上崗再輸出”的工作方針,認真組織實施建筑勞務培訓計劃,推行勞動預備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積極采取崗前和崗后、送培與自培、集中與分散、復合技能與單一技能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培訓,逐步建立政府、企業和專業培訓機構相結合的多層次、寬覆蓋的培訓網絡,認真落實培訓資金、師資力量和培訓基地。通過培訓,有效促進建筑勞務輸出由自發性向自覺性轉變,由盲目性向有序性轉變,由單一型向綜合型、科技型轉變,直接帶動了建筑勞務人員收入的提高。從近兩年的統計資料來看,我縣建筑勞務收入呈大幅度上升趨勢,已占全縣農民純收入的三分之一,占全縣勞務輸出人員60%的建筑勞務已被廣大干部群眾稱為“無機器的工廠、無柜臺的商場、無信貸的銀行”。在直接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建筑勞務輸出已經成為我縣農民均等參與外界社會的重要渠道,成為提高我縣農民素質的重要渠道,成為我縣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渠道。
(五)政策吸引、全民創業,引導建筑業從業人員服務家鄉
實施“鳳還巢”工程,推動“全民創業”,是我縣實現富民強縣戰略的重要手段。據統計,我縣購房戶中有20%為城市居民多房戶和新房戶,其它80%為農村人口入住城市,而農村人口入住城市中有90%是建筑業從業者。同時,近幾年我縣新增各類車輛中有50%是建筑業從業人員購買。而且,隨著“鳳還巢”和“全民創業”工程的不斷推進,建筑業從業人員紛紛返鄉投資興業,一大批建筑企業法人、項目經理、從業人員投資參與縣城及城鄉結合部的基礎設施建設、開發房地產項目,興建一批生產加工廠房和投資養殖業、商貿服務業。所有這些,都為我縣縮小城鄉差距、繁榮城鄉經濟、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建筑業發展存在問題
一是企業間缺乏凝聚力,建筑產業鏈尚未形成,產業集聚效應不強,隊伍總體實力較弱,沒有“航母型”龍頭企業,承建大項目能力不夠。
二是產業結構較單一,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應用不多,建筑施工和技術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三是企業人才和資金相對缺乏,企業發展后勁不足,同時,從業人員素質較低,缺乏技能,收入水平難以提高。
五、*縣建筑業發展的打算
(一)規劃建設建筑業總部產業園,鼓勵建筑企業回歸*發展,逐步實現建筑產業集群和產業鏈延伸;搭建銀企對接平臺,采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建筑企業融資難題。
(二)加快建筑業企業結構調整,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整合施工隊伍,加強建筑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形成聯合艦隊。
(三)建立健全建筑行業協會,規范建筑市場秩序,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建立建筑勞務培訓輸出基地,進一步開拓境內外市場。
- 上一篇:雨季造林技術研究論文
- 下一篇:縣城“大建設”情況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