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基礎公用設施向農村延伸調查
時間:2022-08-30 11:26:00
導語:對基礎公用設施向農村延伸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充分抓住中心城區的區位優勢,近年來。大力推進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城市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城市集聚輻射能力和城鄉聯動發展能力得到持續提升,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目前,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已經成為共識,讓城鄉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是工作的重點之一。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扎實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向鄉村延伸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問題
但在城鄉公用基礎設施建設上還是以政府投入為主,基礎設施建設主體單一。目前項目建設大多進入社會化運作的良性發展軌道。民間對基礎設施投資收益不看好,投資熱情不高,基層鄉村“等、靠、要”思想依然嚴重,城鄉公用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匱乏。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投資強度大、周期長、一次需求資金量多等特點,因此,盡管每年投資到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不少,但相對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來說相差很大,加上民間投資熱情不高,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匱乏。基礎設施布局不均衡,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少,保障能力差。目前的基礎設施投資主要偏重城市,鄉村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小,普遍存在功能老化、配套不全等問題。
城市和鄉村在規劃、建設上由不同部門管理,城鄉二元化體制限制了城鄉基礎設施的協調發展。由于城鄉二元化的因素影響。缺乏整體、統籌考慮。隨著人口、產業的進一步集聚,城鄉社會經濟水平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差異逐步加大。那么,城鄉統籌就成為解決城鄉基礎設施水平協調發展的前提條件。
以及強有力的措施保證,現有基礎設施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過去基礎設施由于缺乏統一、科學、適度超前的規劃。致使現在基礎設施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需要,不僅在存量上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增量上也無法滿足經濟發展需要,不能為城市實現更好更快發展提供足夠的支撐。
對策
不斷創新基礎設施管理體制機制。堅持基礎設施建管并重,加強運作。創新機制,積極開展基礎設施養護管理體制改革。一方面對國家和集體投資的道路、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在確保安全有效運行發揮效能的前提下,可采取承包、租賃、拍賣等形式,引入競爭機制,引導當地業主或個人承包經營,實行市場化管理和商業化運作,緩解設施運營經費不足。另一方面,加快農村水利等小型基礎設施產權制度改革,鼓勵引導村集體、村民通過承包、租賃、拍賣或成立協會等組織,明確小型基礎設施管護責任,促進農村小型基礎設施的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機制的形成。
堅持城鄉統籌發展,提高認識和意識。要改變先城市后農村的傳統發展思路。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迫切任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選擇,建設“實力、效率、和諧”必然要求。城鄉一體化就是城市和農村實現有機結合,以城帶鄉、以鄉促城,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為服務,達到城鄉之間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協調發展。牢固樹立基礎設施先行的意識,切實轉變觀念,對基礎設施在產業集聚、城鄉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給予足夠重視,充分認識到基礎設施是產業和城鄉發展的先行資本,認識到基礎設施建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每年的重點項目建設計劃安排上要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給予重點傾斜,并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加強服務和引導,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進產業集聚、做強產業支撐、推動城鄉發展的基礎工程來抓,有力推進城鄉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形成和完善城鄉一體化的規劃體系,規劃先行。從全局以及城鄉之間的內在聯系來考慮城鄉布局、生產力布局、要素和人口布局。實現城鄉資源的統籌安排和利用,科學規劃,盡快形成一體化規劃體系。加快實現城鄉規劃的全覆蓋。合理編制和完善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專項規劃,著力構筑城鄉聯動發展、整體推進的空間發展布局。進一步編制和完善中心鎮、村區域布局規劃。要在科學規劃的指導下,著力抓好各項實施工作,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推進。實施規劃必須只爭朝夕,立足長遠,抓好當前,根據現有條件和基礎,認真研究確定階段性目標和工作計劃,做到長規劃、短安排,做好做實當前能做可做的事。全市利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全面完成各縣城、鄉鎮以及村莊的總體規劃以及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切實指導城鄉建設有序進行。基礎設施方面,要著力打造適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協調、高效可靠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適當向鄉村傾斜。對重大產業發展項目、重大公共事業項目、重大社會發展項目,要按照功能定位,統盤考慮,統籌安排,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設施共享度。要探索實行一體化的建設標準、一體化的管理模式、一體化的服務和價格標準,實現全社會資源共享,讓更多農村居民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得到實惠。
以調整、整合農村布局為抓手,突出重點。以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為先導。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向鄉村延伸,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差距,確保城鄉要素流動渠道暢通。交通設施是城鄉發展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要積極配合我市境內滄高速、涿密高速、105國道、泊公路等建設改造工作,積極對接第二國際機場、京津城際鐵路建設,充分利用天津、黃驊的港口資源,努力形成高速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的綜合對外大交通格局;加快縣鄉公路改造,提高道路等級,實現村村通公交,逐步構建中心城區公交網、市區到鄉鎮的城鄉公交網和鄉鎮至行政村的鄉村公交網三級網絡,實行統一管理、資源共享。要加快建設與農村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公用服務設施,逐步實現城鄉供水、供氣、供電、排污、防洪減災、通訊、垃圾清理等公用設施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用服務設施要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布局,資源共享,分步分級實施的要求進行,防止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借助交通基礎設施的布局,積極謀劃縣域村莊布局,即遷村并點,整合農村布局結構,將小村、距離交通設施偏遠的村莊適當整合,提高土地利用的同時,提高各項基礎設施的相對集中度和設施服務水平,解決基礎設施的覆蓋、延伸問題。
以提升城市化水平為目的點面結合,以兩帶一軸產業空間布局為依托。積極培育發展產業軸帶的重點城鎮群,并形成葡萄串式的發展模式。以每個中心點為中心,向周邊農村實現基礎設施的延伸與覆蓋。今年,市委、市政府(兩帶一軸產業空間布局的基礎上,又提出了發展北部潮白高新)產業帶、中部永定河信息產業帶和南部三縣(市)區域產業的構想。這一構想是市南北狹長的地理決定的也是符合我市社會經濟水平發展實際的這一構想為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覆蓋延伸提供了極為有力的保障,即以三個產業中心為圓點,產業、人口等向周邊城鎮輻射;城鎮再向周邊鄉村輻射,形成分級體系鏈條,同時,將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當作鏈條的一個組成部分,隨著產業的分解和細化,從而完成基礎設施的覆蓋。
城鄉發展差距最大的社會發展領域的差距。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目前。必須著力解決農村社會事業滯后于城市的狀況,加大投入,加快城鄉社會事業發展。建立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加大農村基礎教育投入的傾斜力度,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共享城鄉優質教育資源。確保所有鄉鎮都建有一所有較高標準的中心幼兒園、中心小學、初級中學和成人文化技術學校,逐步形成農村初中向城鎮集聚、農村中小學及幼兒教育向鄉鎮和中心村集聚的布局;開展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建立區域內城鄉校對校結對幫扶制度。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完善醫療制度、加強公共衛生。建立完善以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為主體,各類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覆蓋城鄉的疾病預防控制網絡,進一步提高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監測、預警能力,提高技術水平和應急反應能力,有效預防和控制各類傳染性疾病,防范和處理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全市城鄉衛生監督覆蓋率達到100%食品衛生檢測合格率達到85%以上。要建立健全以市醫療衛生單位為龍頭,鄉鎮(街道)醫療單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為基礎的新型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切實重視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構建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網絡,滿足農村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大力提升城鎮文化品位,切實夯實農村文化體育基礎。積極開展文化先進鄉鎮、文化特色村等創建活動,重視城鄉文化體育陣地建設。加強農村特色文化建設,開展一鄉一藝活動,逐步形成鄉鄉有品牌,街街有特色的風格;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斷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大力實施科技強區戰略,全面推進科技進步,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要積極引導科技資源向農村流入,提升農村科技進步水平,促進科技資源合理配置。要優化科技發展環境,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和技術創新機制,積極推進產學研聯合,加快推進政務信息化、企業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工程,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具備適宜條件的農戶全面普及戶用沼氣,農戶院內開展家居環境清潔工作,凈化、美化庭院。發展養殖場和養殖小區沼氣工程,實現村內或養殖小區集中供氣,減少面源污染。發展秸稈成型顆粒燃料、秸稈氣化等新型能源技術。適宜地區推廣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灶等農村小型可再生能源設施。建立電話、電視、電腦“三電合一”農業信息服務平臺。
改變平均用力、同步發展的做法,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突出小城鎮建設重點。堅持把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重點鎮作為工作中心,優先扶持優先發展,政策引導、土地指標、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傾斜;加大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導向,國家、集體、個人和民間資本共同投資建設的多元化投資機制。要加快改革戶籍制度、用工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等,消除一切不利于小城鎮發展的政策性障礙,健全城鎮居住、公共服務、社區服務等功能,為小城鎮發展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切實加強工業集中區建設。按照集中、集約、集聚發展的原則,積極有序地推進布局調整,全面優化鄉鎮工業布局。堅持借勢借力、融入融合、錯位發展的原則,全力推動鄉鎮工業集中區之間聯動發展,鼓勵支持鄉鎮間聯合建辦園區,努力實現設施共用、資源共享、污染共治,加快形成規模優勢。要注重培育發展特色經濟,堅持從鄉鎮實際出發,結合自身特點,大力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努力做到一區一品。要推行集約經營,嚴格執行集中區工業用地單位面積投入產出下限標準,鼓勵用存量土地置換集中區建設用地,充分挖掘各類閑置土地、零星分散粗放用地,積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通過加快小城鎮建設,實現降低基礎設施建設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加快建立全社會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激勵機制,多元投入。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的作用,鼓勵各種社會力量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多元投入,把有限的財政建設資金集中用于供水、供電、道路等事關全市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的項目上,使之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是發動受益單位、群體自籌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可按照誰受益誰負擔和自愿的原則,引導農民自籌資金進行建設,政府主要通過給予補助原材料或以獎代補等方式給予鼓勵、引導。二是通過招商方式積極爭取外來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出臺鼓勵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優惠政策,對從事交通、能源、社會事業、信息等基礎設施投資的項目,給予前期經費、融資擔保貼息等政策獎勵。三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補助,用足用活各級關于基礎設施扶持政策,積極爭取資金補助。四是通過融資方式向金融部門籌措建設資金,著手開展鄉村道路、鄉村供水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申貸工作,為加快新農村建設,增強農業農村發展后勁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 上一篇:雙線教學法解析
- 下一篇:關于縣長計生局調研發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