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創新能力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04 05:39:00
導語:民營企業創新能力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原則。自主創新是提升企業科技水平和經濟競爭力的關鍵,也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改革開放中迅速成長壯大的民營企業具有較強的自主創新的動力。但我們也應當看到,目前許多民營企業還處于“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增長的狀態,不僅加大了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也使民營企業自身在缺乏品牌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制約下競爭力不足。為此,民營企業必須緊緊抓住當前有利機遇,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提高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是相對于技術引進、模仿而言的一種創造活動,是指通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獨特的核心技術以及在此基礎上實現新產品的價值的過程。即創新所需的核心技術來源于內部的技術突破,擺脫技術引進、技術模仿對外部技術的依賴,依靠自身力量、通過獨立的研究開發活動而獲得的,其本質就是牢牢把握創新核心環節的主動權,掌握核心技術的所有權。自主創新的成果,一般體現為新的科學發現以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品牌等。
二、為什么要提高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主要由這樣兩個嚴峻的事實決定的:第一,中國的民營企業難以持續地和長久地以有形的實物資源交換發達國家無形的知識和技術資源。第二,在有形與無形產品的交換過程中,無形產品的利潤率大大高于有形產品。我國的民營企業如果長期處在有形產品的生產階段,在國際分工中只能獲得微薄的利潤,企業難以進一步發展壯大,國民財富便很難有實質性地增加。
眾所周知,中國目前已經被國際分工分配到一個初級工業品制造加工的生產地位,這種國家主要是給國際市場提供資源類和簡單的機械加工類產品。在與外國的貿易交往中,這類國家往往需要付出大量有形的實物資源來換取發達國家的知識和技術產品。而物質產品往往需要消耗本國實實在在的物質資源以及生態環境。如果中國長期陷入這樣一種國際分工角色,那么本國的礦產資源和生態環境很快便會消耗殆盡。最終世界將出現這樣一種局面:以知識換實物的發達國家將生活在清山綠水的環境中,而以實物換知識的國家最終將出現資源枯竭、環境破壞、發展難以持續。這種國際分工目前已經到達何種程度?看看航空業就清楚了。整個中國民航使用的全是外國飛機,一個行業被外部產品所壟斷。這種國際分工還在繼續進行,如果中國不改變發展戰略,過不了多久,很多領域都可能出現嚴重的分化。
因此,中國不能盲目地夸大國際分工的好處,任何一種制度和原理都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國際分工也是如此,既有優點,也有弊端。一旦某些落后的發展中國家被國際分工定格到一個工業制造加工的位置,那么這個國家將長久地從事簡單的生產制造工作,既不能從國家貿易交換中獲得高利潤,也會因資源透支而導致不可持續發展。特別是,一種國際分工一旦形成,便可能使社會生活和勞動分工出現一定的固化現象,中國人便會習慣地長久地從事簡單的加工制造生產,知識生產便會成為發達國家的專利。這對一個國家的人力資源培養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中國成了物質產品的主要生產國,而不是人力資源的生產國。
目前,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已經成為當前世界主要的財富資源。發達國家的財富量主要以人力資源為標志。發展中國家由于缺乏人力資源不得不靠出口實物資源來交換知識產品。如果發展中國家長期被固化在物質生產的分工領域,那么,這個國家的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將長期呈現薄弱現象。因此,改變被西方經濟學國際分工理論定格的命運已經實實在在地擺在中國民營企業面前。中國應盡量快速轉換目前的這種發展模式和貿易模式,盡快地從以廉價勞動力貿易為主轉換到在一定程度上用知識和技術換取外部的實物資源。
三、我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存在的問題
歸納起來,造成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動力不足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民營企業家保守陳舊的經營理念阻礙創新
有相當數量的民營企業家重視廠房、設備、利潤這些有形的財富,而忽視技術專利、信譽、品牌等無形資源。由于技術創新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在能夠獲得現實利益的情況下,他們更愿意把資金投向回報高、周期短的行業。有的企業即使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引進了先進的設備,具備了工藝創新的條件,但管理者卻認為與其提升技術升級產品與大企業或跨國公司競爭,不如和它們保持距離,以中低檔產品立足市場。保守的心態導致企業“技術過剩”,最終結果就是自主創新能力不斷衰退,核心競爭力無法形成。
2、發展資金缺乏,研發經費不足
國家規定,一般企業的研發投入要達到當年銷售收入的1%,擴張型企業要達2%,高新技術企業應達5%以上。而我國大多數中小民營企業正處于起步和成長階段,缺少自主創新所需的資金。據抽樣調查資料顯示,38.9%的民營企業反映資金缺乏成為制約企業自主創新的瓶頸問題,全國一般企業的研發投入為0.78%。青山湖區95%以上的民營企業沒有科研經費投入,民營企業研發經費支出與其銷售收入的比例僅為0.2%。同時加上地方財力緊張,至今沒有足夠的配套資金扶持,因而不能有效引導企業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
3、民營企業自主創新人才匱乏
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稀缺,導致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不足及不能持久。調查資料表明,28.3%的民營企業認為“人才匱乏”是當前制約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重要因素。由于自身實力的限制,一般的民營企業往往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的人才為其服務。民營企業優秀技術人才的嚴重不足與流失,無疑會大大削弱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長期以來,我國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國有科研院所或國有大中型企業,民營企業在自主創新技術人才、自主創新管理人才、自主創新技能人才方面極為稀缺。根據國家統計局對1413家民營企業的調查,企業從業人員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數只占17.86%,民企總經理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僅占1/3。創新人才的缺乏直接限制了民營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4、技術的溢出效應阻礙創新
技術溢出是指由于知識的非獨占性所導致的知識擴散。雖然專利制度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溢出程度,但技術固有的公共物品屬性導致成功的技術創新可以以較低的成本被競爭對手掌握,模仿者無需大量創新投入即可獲得創新成果。特別是目前我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還遠遠不夠,一個企業開發的新產品很快被其他企業模仿,享受高額利潤的時間極短,這極大地挫傷了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
5、外部環境支撐作用不足
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外部環境涉及到國家的政策支持、金融支持、法律保障等。目前我國對民營企業的政策支持尚缺乏系統性和導向性。比如現在的“火炬計劃”、“星火計劃”等自主創新的支持政策,多以某個創新技術項目或產品為對象給予支持,采用的是“撒胡椒面”式的分配手段,既缺乏對項目的跟蹤反饋,也缺乏對技術和市場之間關系的考慮。另外這些政策的操作,僅僅局限在應用研發層面,缺乏對研究過程的分析,缺乏對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技術研究之間聯動關系的考慮。
此外,金融資本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也十分有限,外資以極優惠的政策在中國投資獲取高額利潤,而大多數中國自己的民營企業面對融資瓶頸卻苦不堪言,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缺乏信任,審批手續復雜,人為制造了障礙。
四、當前,要不斷加快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步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的技術構成發生了重大變化,勞動力素質也有了相當提高。但總的來看,面對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變革,面對日益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面對以創新和技術升級為主要特征的激烈國際競爭,我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的問題已經日益成為發展的瓶頸制約。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十一五”時期引導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這是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迫切需要,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競爭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迫切需要。
“十一五”時期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客觀條件已經具備,主要體現在:一是國外技術儲備急于獲得新市場,這為我們發揮后發優勢,進行必要的技術引進和主動選擇創造了條件,使我國的自主創新有可能站在較高的起點上,并支付較低的成本;二是國內人才和科技儲備已有相當基礎,企業的研發能力有了明顯增強,這得益于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三是巨大的內需市場將提供創新的廣闊空間;四是我國公共財政實力大大增強;五是激勵創新的體制和機制逐步建立,對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加大,按要素參與分配已成為重要的分配原則,國家在稅收、折舊、財政和投資等方面支持自主創新的政策體系正在形成。因此,民營企業必須緊緊抓住當前有利機遇,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和水平。
(一)、從戰略的高度認識提高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
從縣(區)域經濟的自然特征上看,多數縣(區)域處于資本、技術、人才輻射的末梢,由于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工業發展水平較低,國有企業數量少、規模小,難以帶動縣(區)域經濟發展。同時在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中,由于許多國有企業不斷從競爭行業中退出,縣(區)域國有企業逐步實現民營化,民營企業實際上已成為縣(區)域經濟的主體力量。因此,發展縣(區)域經濟,現實的途徑就是從挖掘民力、啟動民資、發展民營企業入手。
1、加快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是實現縣(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以青山湖區為例,近年來,該區致力營造發展非公制經濟的濃厚氛圍,聚集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強大合力,蓬勃發展的非公制經濟占據區域經濟的半壁江山。2006年,該區非公有制經濟對GDP的貢獻率為63%;全區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191家,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88.8%,從業人數24183人,總資產達375059萬元,比上年增長18.2%,上繳稅金5498萬元,增長26.2%。民營企業在發展生產力、培植地方財源、擴大勞動就業、促進公有制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滿足社會多樣化需求、創造區域經濟繁榮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縣域經濟新的主體和最具活力的增長點和支撐點,是當前和今后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和生力軍。但青山湖區的民營企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大多從事資源型、勞動密集型產業,依靠廉價勞動力和大量自然資源的消耗發展起來,起點低、底子薄,資源利用率低和環境成本高,競爭力較弱,經濟結構不合理、運行質量低的問題依然突出,具有十分突出的粗放經營特點。如果照這種模式發展下去,資源將難以為繼,環境將難以承受,縣(區)域經濟也將難以持續健康發展。所以,民營企業按照科學發展觀,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低、資源消耗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自主創新道路已成為新形勢下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2、加快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必由之路。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支撐,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支撐,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支撐,也是提高我國經濟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支撐”、“如果沒有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目前的經濟增長難以為繼,也將難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預期目標”。陳至立同志用了三個“破解”來詮釋自主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自主創新是破解結構不合理和增長方式粗放等國民經濟重大瓶頸難題的必然戰略選擇,自主創新是破解關鍵技術受制于人難題的戰略安排,自主創新是破解提升國家競爭力難題的重大部署。通過自主創新廠達到節約資源、提高效益、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因此可以說,大力提高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必由之路。
3、加快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支撐。朱镕基指出:“品牌,就是企業信用,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企業競爭能力的綜合表現。”近年來,青山湖區的部分民營企業依靠科技進步,經濟素質明顯提高,但大部分是特色產業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層次較低,沒有自主品牌,如針織服裝多為貼牌產品,為別人創造了高額的利潤,自已只拿微薄的加工費。民營企業要改變目前的現狀,真正把企業做大做強,唯有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自主品牌。這是保持企業長盛不衰的強大動力,也是民營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支撐。
(二)、搭造平臺,發揮政府作為,推進民營企業自主創新
民營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先行的企業帶動、“平臺”支撐,各級政府要努力營造有利于民營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環境,形成對民營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有效激勵。
1、引導企業做到“五個結合”。
一是自主創新與傳統產業提升相結合。立足于改進和提升現有產業的品質,如青山湖區的針織服裝、醫藥化工、農產品深加工等。要通過對這些產業進行技術創新、產品創、品牌創新來提高現有產業市場競爭力;二是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進一步形成技術創新的整體合力,如引導銀志服裝、盛興制衣、京東實業與科研部門、高校聯合共建實驗室和新產品研發中心,研究開發出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新產品;三是企業為主與政府推進相結合。面向市場,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又體現政府的引導推動作用;四是科技創新與管理創新相結合。在進行科技創新的同時更要重視管理創新,切實轉變區域民營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家庭式管理為現代企業管理;五是產品創新與品牌創新相結合。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牌是無形資產,品牌經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在產品創新的同時要有強烈的品牌意識,十分重視品牌的創新。
2、建立多元化投入體系。
企業自主創新需要政府投入引導,風險投資和金融資本做支撐。因此,必須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信貸為支撐,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形成不同性質、不同主體參與、不同服務功能的投資體系,強化企業的科技研發能力。一是通過財政預算渠道支持企業開展技術研發活動,提高民營企業的自主創新水平。二是積極協調科技、經貿、財政等部門配合,向上爭取企業自主創新的項目資金。三是設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發展基金,支持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最大程度地培育民間創新力量。四是成立企業投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為民營企業向金融企業貸款提供擔保。五是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向社會籌集資金。
3、搭建好三大平臺。
①政策平臺。一是政府和有關部門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結合實際研究和制訂好企業自主創新的發展規劃,成立機構,落實經費。二是制定一系列保護創新企業以及有利于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如創新獎勵、收費減免等政策。三是建立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加大對民營企業專利產品、名牌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宣傳推介力度。設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獎,對在自主創新上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給予有關人士一定的政治待遇。
②服務平臺。一是為創新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二是為自主創新企業提供人才智力服務。切實加強對企業技術人才、技工隊伍的技術培訓,培養一批高層次的科技人才。建立企業人才小高地。建立符合企業特點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人才培養、選用、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積極為企業提供人事人才政策咨詢、疑難問題解答、人才舉薦服務。同時認真落實民營企業人才的社會保障制度。三是加強與高校和科研單位的聯系和溝通,為民營企業走產學研的道路進行牽線搭橋,提供政策、技術、信息、人才、法律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務,搭建和拓展技術合作平臺和載體。
③輿論平臺。一是定期組織民營企業家就自主創新進行座談、溝通和外出學習考察先進企業的做法,廣泛宣傳和交流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成功經驗。二是形成青山湖區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文化。營造敢于創新、崇尚創新、樂于創新的濃厚氛圍和良好風尚。三是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及時研究解決企業自主創新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努力營造有利于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外部環境。
- 上一篇:民政局工業建設調研工作會議發言
- 下一篇:衛生局加強精神衛生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