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環境創設兒童發展思考
時間:2022-04-03 07:40:00
導語:家庭環境創設兒童發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類已經跨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21世紀。新的時代,對人才的需要已由"模仿型"、向"創造型"轉變。因此,培養創造型人才已成為時代的呼喚。蘇聯教育家馬克連柯曾指出"教育基礎主要在5歲以前奠定"。所以,我們要把握這一最佳年齡期,在加強素質教育中把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作為重要組成部分。那創造力是什么呢?它不是單一的,而是一種綜合能力,是由多種能力構成的。它包括認識情感、意志在內的各種心理活動的最佳組合效應。也就是說他的產生、發展和實現既有智力和能力機構的最佳組合,又有遺傳、環境和教育影響的協調統一。在創造力方面,幼兒較之成年人有極大的先天優勢。他們總是以一種成人沒有的新奇眼光來看世界。在他們看來,自然的、社會的現象有著不可言喻的奇妙,并且急切想探求世界的一切。我們對幼兒表現出來的這種外傾性心理要求,切不可熟視無睹或一笑了之。任何簡單的做法都會挫傷幼兒的剛剛萌芽的心理創造力。
過去,在狹隘的教育思想影響下,我們誤以為幼兒教育即是幼兒園教育;誤以為幼兒園的教育任務可以脫離家長而獨立完成。因此很少重視和研究家長工作,并完全忽視了幼兒園之外的大教育環境,特別是家庭教育環境對孩子的影響。眾所周知,環境是一本大書,環境更具有教育功能,而3--6歲的孩子正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認識周圍世界,增長知識、發展能力的。德國學者戈特弗里德-海納特指出:促進幼兒發展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而家庭中輕松、無拘無束活潑的氣氛最有助于創新活動的發展;因為幼兒大部分時間都在家庭中度過,如果家庭和諧,父母尊重、信任孩子;能民主地給孩子充分的選擇權和自主權,能注意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及自信心,時刻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那就是為孩子創造力發展需要創設了適宜的家庭環境。創設適宜的家庭環境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基礎和重要條件,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盡早開發幼兒潛能、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保證。那么,如何創設適宜孩子創造力發展的家庭環境呢?我淺談我的幾點認識:
一、家庭教育中有利于幼兒創新素質形成和發展的精神環境。
(1)、創設寬松、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現在的家庭教育,許多家長都只是盲目的跟從,為孩子設想好所有的一切,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說話、做事、學習,在教育孩子時告訴孩子要怎么說,怎么做,而不是你想說什么,你想做什么。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壓抑了自己的想法,沒有了心里自由。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心里安全和心里自由是促進創造性的兩個重要條件。為此,家長應該積極提供或創設有利幼兒創新素質發展的"土壤"和"氣候",讓幼兒在心里安全、自由、民主、活躍的心里環境氛圍中養成敢說、敢問、敢想、敢做的習慣;只有解放孩子的嘴,讓他從小就敢說心里話,敢為自己不認同的現象提意見,我們才可能進行對其創造力的開發及發展。如果我們要培養敢于創新精神、富有旺盛創造力的下一代,那么,從現在開始我們就必須給予每個孩子獨處的機會、權利、環境及時間,充分給予孩子任意發展的自由;在尊重孩子的同時鼓勵孩子不迷信"權威",鼓勵其獨創性和多樣性,幫助孩子樹立創造的欲望、勇氣和信心,使其從小就能通過創造而享受探索事物的奧秘與興趣。
(2)、營造和諧的夫妻關系。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離異家庭越來越多,這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我班有一個原本很聰明、活潑的孩子,每次不論是幼兒園的活動還是別的故事比賽等活動,她都積極參加,并能取得好成績。可在父母離異后,孩子變了,在幼兒園整日心事重重的樣子,老師一問為什么,回答便是“我想媽媽了”。大人有時還當著孩子的面“搶”孩子。可想而知,孩子的心靈受到了多大的打擊,還談什么創造力培養。所以只有夫妻關系和諧的家庭,才可能營造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在充滿"愛"的氛圍下長大的孩子容易產生安全感和自信心,這些正是培養孩子創造力所不能忽略的要素。
(3)、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創造力是幼兒能力的最高表現,它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普遍的認同。但創造力的發展不是孤立的,在大量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創造力的發展與幼兒所處的周圍環境、家庭環境、雙親的特點等等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就證明了如果要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那么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長務必要與孩子形成最佳的親子關系。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尊重、信任孩子,和孩子一同學習,一同游戲;并盡量做孩子的"大朋友和知心朋友",能以商量的口吻和討論方式來指導或參與孩子的各種活動,尊重孩子的選擇。只有在這些能平常增進親子間的感情、縮小心理差距的平等活動中孩子的思維才會處于輕松活潑狀態,從而才有提高孩子探索創新的可能性。相反,如讓孩子置身于一個權威型的家庭中,孩子一舉一動時刻要遵照家長要求進行,凡事要聽家長的指揮,那么發展孩子創造力所需的孩子主動權、獨立性、自主權等等就全抹殺掉了,這也就更談不上怎樣培養、發展孩子的創造性了。
(4)、創設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幾乎所有的幼兒都喜歡游戲,在游戲中小朋友們能找到無窮的樂趣,并樂此不疲,這說明游戲與幼兒之間有著固定的、天然的聯系。這種天然的聯系是有其自身的心理基礎的:小朋友從嬰兒期轉入幼兒期后,由于動作和語言的發展,生活范圍的擴大和獨立性的增長,他們便會逐漸產生渴望參加成人社會生活和實踐活動的強烈愿望,但是幼兒本身具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能力又令他們不可能現實地參與成人活動。為了滿足這種需要,游戲作為想象與現實生活的獨特結合,作為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抽象和模擬,便理所當然地被引入到幼兒世界里,并由于它對幼兒潛在愿望的滿足受到幼兒的歡迎。由此可見,游戲是幼兒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的重要活動形式,這給我們以游戲為載體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只要我們善于利用游戲,便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得到創造力的鍛煉與發展。如果能在家庭教育中有效地提供一些游戲材料、設置相應的游戲環境、能鼓勵幼兒大膽設想各種游戲內容等進行開展各種活動,那就會為孩子創造性、自主性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比如:家長可在自家陽臺墻壁上貼上大白紙設計成“寶寶創作園地",提供各種繪畫材料,如水粉顏料、蠟筆、水彩筆、蠟光紙、剪刀等,鼓勵幼兒根據聽過的故事或歌曲,或看過的事物進行意愿畫、想象畫;或在平時生活中做有心人,和孩子共同收集廢舊物品,然后根據收集的各種廢舊材料進行制作手工活動等。
只有經常讓孩子體驗創造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孩子才會有激情去發展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在書房提供一塊孩子能安靜聽故事、看圖書的小天地。在親子活動中,多給孩子講一些充滿智慧的故事或科學童話,以增加孩子的科學知識,而在談話游戲中就要多給孩子創設組詞、看圖講述仿編故事、續編故事、創編故事等機會,欣賞音樂時要多鼓勵孩子創編舞蹈、自編歌曲內容等等,這都是提高孩子思維、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必要手段。
二、家庭教育中發展幼兒創新能力所需的物質環境。
(1)、提供發展創新能力所需的空間。必要的活動場地是讓孩子動起來、玩起來的先決條件。我們家長不要把孩子活動的空間限制了,就算家庭面積不大,但還是要動腦筋,科學合理地創設出孩子活動的空間來。比如繪畫區、手工區、玩水區、建構區、故事、音樂欣賞區、圖書區等等區域。如:把陽臺設計成繪畫區和手工區;把廁所布置為玩水區;在書房進行故事、音樂欣賞,閱讀;在房間地板進行各種建構游戲等。應該說,只有創設了良好的活動空間,才可激發孩子的創作動機和培養創新能力。
(2)、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活動時間。創造不是模仿,而是超凡俗、超眾的更新創作。而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童年期最主要的心理需要之一。在現實中,不少父母最關心的是孩子的生理需要(吃飽、穿暖、睡好、身體沒病)等,卻認為玩是可有可無的、對孩子沒什么好處的東西。于是不少家長為讓孩子進行各種各樣的知識技能訓練如識字、練鋼琴、練書畫等而限制甚至扼殺了孩子的游戲活動時間。但卻沒意識到過度的學習、擠占孩子游戲時間會對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造成傷害,會使孩子失去求知欲和喪失主動探索及創造的興趣。因為對孩子來說,游戲并不僅僅是好玩,它是幼兒理解世界、適應環境的重要方式。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既能滿足他們好奇好動、支配物體、參與成人生活、表現自己和獲得成功的心理需要,又有益于幼兒活潑開朗性格與自信心的養成,更是有助于兒童探索與創造精神的培養。
(3)、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活動材料。幼兒經驗貧乏,好奇心強,他們會主動了解事情真相,利用玩具材料更好的創造性反映現實。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玩具時注意:首先這個玩具對幼兒是否實用;是否可隨意變化與運用;是否能發展動作,表達想象和啟發思維,孩子百玩不厭的玩具就是好玩具。如:娃娃、磁鐵、積木、各類瓶子、七巧板等。地動手的過程也就是動腦的過程。有人稱動手是幼兒思維發展的體操。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拆玩具是常有的事,實際上也是一種探求事物奧秘、追根尋底的好奇心理表現。幼兒在搭積木時能搭出各種各樣的樓房和交通工具;在玩橡皮筋時能拉出人物、樹木,船只、動物;在拼七巧板時能拼出豐富多彩的畫面造型……,正是在幼兒動手的過程中,生動的反映出了幼兒創造能力、想象能力的水平。所以,我們應該放手讓孩子去東摸西碰,去剪、去畫、去玩,有條件的還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破壞的空間",使他們在動手中發展思維,豐富想象,提高創造能力。
(4)、為孩子創造更多與同齡伙伴或社會接觸的機會。現在普遍都是獨生子女,因此不少的孩子都會有孤獨之感,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孤僻,如不愿與人交往、溝通等等。有許多的研究指出,嬰幼兒在同伴交往中會表現出更多的、明顯的積極情感模式,如更多的微笑、高興地握手、友好地撫摸、愉快地說話、關切地注意等等。我們的家長們要意識到這個問題,能經常帶孩子去探親訪友、鼓勵左右鄰舍的孩子互相竄門,節假日和三五個朋友的孩子一起外出游玩等等,只有讓我們的孩子經常有積極的語言、表情、動作,那他的情緒就會更積極、活潑、愉悅,這會更有利于孩子創造力的發展。
由此可見,要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所能做到的,它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要不斷地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在家庭教育中創設了良好的教育環境,才能達到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最終目的。
- 上一篇:婦聯構建和諧社會思考
- 下一篇:婦聯家庭孩子自信心培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