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基礎問題研究報告

時間:2022-10-03 03:13:00

導語:執政基礎問題研究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執政基礎問題研究報告

黨和群眾的關系問題,歷來是黨的建設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我們黨的最大優勢是善于組織群眾、宣傳群眾、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的群眾工作路線,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自覺地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落實到黨的群眾工作中,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為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奮斗,是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堅持的根本立足點。我部就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問題這一課題作了專題調研。

一、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對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人民群眾是社會的主體也是歷史的主體,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也是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觀點,是堅持黨的根本宗旨的理論依據。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經過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過程中,無不動員起千千萬萬人民大眾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奮斗不息的歷程,在實現、維護和發展人民利益的同時不斷推動黨的事業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也正是由于80多年的實踐進一步證明,只有人民才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當前,我們黨正處在領導億萬人民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的重要時期,我們的黨和國家建設都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課題,從深層次來看,這些課題都和黨群關系、黨的群眾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對于我們黨,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首先,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需要。只有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才能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依*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戰勝前進中的種種困難和風險。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作為我國的執政黨,其執政的社會基礎就是人民群眾。執政黨的領導地位容易使一些黨員干部產生忽視群眾工作的傾向,增加脫離群眾的危險。只有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切實做好群眾工作,才能聚民心,凝民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把最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和凝聚在黨的周圍,使黨擁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形成不可戰勝的力量,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自己的偉大事業而奮斗。

第二,只有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才能有效地協調好各種利益關系和不斷化解各種矛盾,從而維護社會穩定。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步建立,由于市場的自然調節,必然會帶來各種利益關系的調整,社會階層的分化越來越明顯,各種利益關系和矛盾錯綜復雜,不同地區、行業和社會階層差距拉大,形成了城鄉之間、不同地區之間、工農、商學等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利益為核心內容的矛盾紛繁復雜,交織多變,影響著人民群眾的凝聚力。還出現了個體勞動者、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介組織和社會團體、自由執業者等具有不同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和不同利益特點的多層次的新興階層。這些新興階層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其人數都在不斷增加。這些新興階層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是黨實現宏偉目標所依*的巨大力量。在我們黨的群眾工作中,必須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協調和處理好人民內部的各種利益矛盾,通過深化改革和卓有成效的群眾工作來化解矛盾。還必須把團結新興階層、拓展群眾基礎進一步凸現出來,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強與各階層人民群眾的聯系,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把包括新興階層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和凝聚在黨的周圍,使黨擁有更加廣泛的群眾基礎。只有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才能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永葆黨的先進性。

第三,只有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堅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這一基本原理的把握。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永葆黨的先進性,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

二、當前,黨的群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隨著黨的十六大精神的宣傳和貫徹,依法治國戰略的實施和黨的富民政策的不斷深化,我們黨現行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衷心擁護,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在黨的群眾工作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黨的基層組織的群眾工作職能發揮不充分

首先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發展不平衡。在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集體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地方,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比較健全、職能發揮比較完善,而非公有制經濟、中介組織、各種臨時性組織中黨組織建設相對滯后或職能發揮不夠理想。調查表明,在非公有制經濟中建立黨組織的單位不足1%。同時,在公有制經濟單位、黨政機關等內部,也存在黨的組織建設和作用發揮的行業差異、地區差異和效用差異。特別是一些面臨重組、破產的國有企業,其基層組織建設非常值得憂慮。個別上述單位的黨員常年不過組織生活、不交黨費、游離于組織之外,給社會問題出現,不健康思想泛濫,抵觸情緒蔓延,留下了深深的隱患,如呼鐵局的許多退休職工,成百上千地將組織關系轉到街道社區,其中的大部分黨員將組織關系轉入地方后就萬事大吉了,不過組織生活,不愿意交納黨費,有的交了,也不按自己的實際工資標準交納,而是遠遠低于應交額,讓這些黨員在群眾中起帶頭作用已是不可能。

其次是黨的基層組織職能發揮不夠平衡。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成、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這些變化給我們黨的基層組織職能發揮也帶來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視程度,還需進一步提高。由于利益驅動、傳統觀念等影響,往往是權力向上集中,責任和義務不斷下放。各類基層組織都處于無權、無錢、疲于應付的局面,可謂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二是基層組織橫向發展不平衡。基層組織的發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上級部門、領導的重視程度,同時,由于地區間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基層組織發展從橫向比較看,差異很大,顯現出不平衡發展的局面。

2、一些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得不夠

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要由黨員來完成,部分黨員由于企業破產或重組后,經濟生活急轉直下或受其它因素的影響,不能很好地參加黨組織的活動,甚至不交黨費或少交黨費,動搖了對黨的認識,在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不僅不能起到帶頭作用,反而會誤導群眾對黨的認識,不能在群眾中起到先鋒模范作用,有的黨員還落后于一些普通群眾

3、黨的群眾工作方面

一是許多群眾根本利益的維護還待加強。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長期存在于我國社會中的深層次體制矛盾開始凸顯,主要表現在城鄉體制經濟結構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流動人員、外出務工農民的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下崗失業人員、孤殘人員等弱勢群體的數量增加、貧富差距有所加大等等幾個方面。個別地區、部門、基層組織為群眾服務的意識淡薄,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這些矛盾。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農村群眾反映比較多的問題是:村干部以權謀私、二輪土地承包開展不好或根本沒有開展。集體經濟、農民醫療、養老等方面沒有保障。外出務工人員權益缺乏保障、農村人才、勞動力流失嚴重、亂占耕地、亂批宅基地、亂收費等等。城市群眾反映比較多的問題是:社區功能不夠完善、城市弱勢群體權益保障難度大、社區基層組織工作開展難度較大等等。

二是群眾工作的思路方法還待改進。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生活網絡化,以及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發展,黨的群眾工作適應新形勢需要顯得有些滯后,主要表現在:群眾工作新的思路、方法、手段不足、工作方法簡單、說服力不強、干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不夠、群眾工作制度化建設和法制化建設滯后等等,有的基層組織為做好群眾工作也做了大量工作,基層組織在做群眾的工作時沒有法律依據,也只能是說服教育,沒有其它的辦法,工作沒有足夠的力度,有時好事也難辦好。

三是個別地區、個別部門、個別領導服務意識差,黨群關系、干群關系不夠理想。首先,有些部門、個別領導不能擺正自己與群眾的位置,將群眾看作是管理對象,高高在上,濫用職權,不顧及群眾利益,甚至危害群眾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其次,在作有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的時候、傾聽群眾呼聲、采納群眾意見、建議、維護群眾利益還很不夠,長官意志、草率決策、形式主義現象時有發生,在重大決策過程中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發揮不夠理想等等。

4、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方面,工作難度較大

在新興組織中建立黨組織難度大,這類組織中黨的建設十分滯后,這對加強黨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并不十分有利。這一現狀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介組織和社會團體中建立黨組織困難重重,還需要業主的支持才能建立,因此在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上,舉步為艱,許多新興組織中沒有建立黨組織,更談不上這些新興組織中的黨的群眾工作的開展了,經調查,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不足1%,如何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分析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原因之一:首先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發展不平衡。在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集體經濟占主導地位的經濟組織,黨的組織建設比較健全,職能發揮比較充分,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介組織、社會團體和各種臨時性組織中,黨的組織建設相對滯后,即使已建立黨組織的,其職能發揮不夠理想。在黨組織比較健全的公有制經濟組織、黨政機關等內部,也存在黨的組織建設和作用發揮的行業差異、地區差異和效用差異。特別是一些面臨破產、重組的國有企業,其黨組織的建設非常值得憂慮。基層黨組織建設比較健全的,職能發揮比較充分的,群眾工作做得比較踏實,能夠有效地組織群眾、宣傳群眾,黨的群眾工作扎實有效,黨組織建設比較薄弱或尚未建立黨組織的地區部門或單位,群眾工作也滯后,如街道社區工作量大,管理的黨員人數多、黨員從業復雜的,但由于人員少,基礎設施差,沒有黨員活動場所,很難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群眾群眾工作無法開展。

原因之二:有些黨員和群眾,由于受市場經濟的沖擊,其自身經濟利益受市場調節變化比較大,特別是由于下崗或失業、待業等影響,生活比較困難的黨員,對黨的經濟改革認識會產生偏差,很難起到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另外,群眾素質的提高,加之黨員與群眾學習的渠道基本一樣,主要通過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上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的黨員與群眾的素質差別不大,或有的群眾素質和認識程度還超過一些黨員的素質和認識程度。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也就顯現不出來了。

原因之三:有些干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要么一般號召,沒有切實的行動;要么浮在上面,不深入基層;要么追求所謂“政績”,搞“形象工程”。總之,為人民的利益,為當地實實在在的發展,動真情不夠,來真格不多,下真功夫少。更有甚者,弄虛作假,虛報浮夸,貪污腐化,作風粗暴,敗壞了黨風,傷害了群眾。

三、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的一些初淺想法

(一)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必須做好培養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工作

加強理論學習,增強黨性修養。理論上堅定才能政治上堅定,我們在培養教育干部工作中,要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再教育。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個黨性問題,加強黨性修養是樹立群眾觀點的重要途徑。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必須重視加強教育工作。對全黨進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的再教育,這是樹立群眾觀點的基本途徑。通過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打牢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根基,深刻領會和把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明確群眾觀點的內容和意義,系統、全面、牢固地樹立起唯物史觀的群眾觀點,把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體現到制定和實施政策的工作中去,體現到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和行動中去,落實到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中去。領導干部應認真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時刻注意傾聽群眾的呼聲,反映群眾的意愿,尊重群眾的創造,集中群眾的智慧,凝聚群眾的力量,始終把謀求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使他們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群眾。要通過嚴格的黨內生活鍛煉,加強黨性修養,使廣大黨員干部把群眾觀點的基本要求內化為自覺的行為。

(二)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必須把滿足群眾需要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落腳點是實現根本出發點的本質要求,落腳點問題的實質就是如何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要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為重點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這都是為了保證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落到實處。共產黨與人民群眾,只有心連心,才能同呼吸;只有同呼吸,才能共命運。沒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這顆心,就不可能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只有始終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才會不遺余力地為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奮斗。解決好這個問題,就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就會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這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命根子。發展是硬道理,只有加快發展,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一要發展經濟即建設物質文明,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物質需求。只有經濟發展了,綜合實力增強了,人民生活條件改善了,才能更好地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基礎,人民群眾才能安居樂業。在發展民營經濟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狠抓困難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等方面,切實為群眾辦實事、好事,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二要發展民主政治即建設政治文明。要滿足人民群眾的民主需求和當家作主的愿望。要全面推進基層民主建設,擴大群眾對政務、財務和重大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尊重和維護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把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集中群眾智慧、吸取群眾力量作為重要的政治實踐,作為理論創新的源泉,作為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基石。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把群眾的愿望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需求,把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第一標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最大限度地反映和維護人民的利益,才能在實施這些路線、方針、政策中實現人民的利益,我們黨的事業也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實踐證明,廣大人民群眾之所以支持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就在于這些路線、方針、政策是以人民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的。切實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落腳點。三要發展先進文化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精神文明建設中開展一系列活動,加快城市以凈化、綠化、亮化、美化為目標,促使城鄉面貌發生變化,為經濟發展和群眾生活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領導干部必須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做好黨的群眾工作,說到底就是服務人民、造福人民。發展要*人民群眾,也是為了人民群眾,領導干部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堅持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全面需求、促進人民群眾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最根本的目的,要從群眾意見大、工作困難多、群眾生產生活最需要、社會矛盾集中的地方做起,讓人民群眾來檢驗和評判各單位的工作,盡力讓人民群眾感到滿意。讓人民群眾評判,就是堅持以人民滿意為根本標準,凡是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單位和個人不能過關。通過評判,讓廣大干部內有動力、外有壓力,工作不能再馬馬虎虎,必須時時提醒自己,要認真向人民群眾學習,為人民群眾辦事,請人民群眾評判,努力讓人民群眾滿意。

(四)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領導干部必須具備良好作風

良好的作風是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落實,人民的利益得到實現的關鍵。樹立堅定的公仆思想。愛人民、盡職責、講奉獻,這是領導干部應該時刻牢記的準則。領導就是服務,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說得很明確:“各級領導干部都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的精神”。領導不僅要服務,而且要服好務,心要真、意要實、情要切,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為人民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到群眾最困難的地方去、到群眾意見最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這樣才能保證為人民用好權、謀好利。把改進黨員干部的作風問題作為執政為民的一件大事來抓,把對群眾的利益關不關心,對群眾的疾苦焦不焦心,對群眾的困難上不上心,對群眾的冷暖操不操心,作為衡量干部思想作風的重要標準,真正做到“群眾利益無小事”,切實圍繞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來落實。

(五)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就必須不斷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一些新的經濟形態、組織方式也不斷出現。出現了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而且,許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業、不同地域之間流動頻繁,人們的職業、身份經常變動。這種變化還會繼續下去。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這些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群眾,通過誠實勞動和工作,通過合法經營,為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和其他事業作出了貢獻,他們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對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我們都要團結,對他們的創業精神都要鼓勵,對他們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在重點做好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和干部中發展黨員工作,壯大黨的隊伍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的同時,把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斗、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的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吸收到黨內來,增強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以我市為例,全市共有各類中介組織247家,從業人員6600余人;共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30859個,從業人員97000余人。一方面各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介組織發展迅速,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是有較高的素質、領導能力和專業技能。另一方面,現有中介組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本身特點的決定,也暴露了我們黨的組織工作中的滯后性和一些弊端,這些都應采取切實措施、開展深入調查、研究,下大力氣予以解決。一方面要加強引導和管理,使這類組織中黨的建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吸納這類組織中的優秀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符合條件的要及時建立黨組織,業主符合入黨條件、本人有積極加入黨組織的愿望的,經過培養,成熟的要及時吸收進我們黨內,進一步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同時,要在這類組織中開展積極有益的活動,打消一些人的顧慮、推動組織健康發展、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

(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還必須鞏固黨的現有基礎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黨的基層組織是黨聯系群眾的組織保證,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黨執政的基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提和保證。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通過基層組織密切聯系群眾,經常了解群眾對黨員、黨的工作的批評意見,維護群眾的正當權利和利益,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揮黨員和群眾的積極性。

加強基層組織自身建設,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基層組織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歸根結底還要*基層組織自身,不斷加強基層組織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是發揮基層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提高黨的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本所在。首先要加強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建設。要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制度,嚴格貫徹民主集中制組織原則,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班子成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工作水平和業務能力。要選派那些年輕有為、思想過硬、作風踏實、素質較高的人員擔任支部書記,上級部門要支持信任、關心基層組織班子成員的工作和成長。其次,要加強黨員教育和管理工作。基層組織面臨的是千千萬萬的群眾,思想輿論陣地我們不去占領,就有可能被其它別有用心的人占領。而基層組織中的黨員是占領這一陣地的排頭兵,要認真組織黨員加強各種學習和教育,要求黨員認真履行黨員職責,引導黨員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對于那些不履行黨員職責、不參加組織生活、甚至在群眾中散布流言蜚語、加入其它宗教的黨員,要堅決清退出黨。第三,要做好發展黨員工作。要以對黨高度負責的態度、扎實細致地做好發展黨員工作,把那些思想道德覺悟高、遵紀守法、年輕有為的人員吸收到黨員隊伍中來,為黨組織輸送新鮮血液、不斷擴大黨的執政基礎、增強黨的代表性、提高黨的先進性。進一步加強街道社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七)做好黨的群眾工作,必須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共產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要體現時代的要求,要求黨員履行義務的同時,也要給黨員應有的權力和責任。要經常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做到:胸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帶頭執行黨和國家現階段的各項政策,勇于開拓,積極進取,不怕困難,不怕挫折;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貢獻;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增強辯別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本領,努力創造一流的成績,在廣大人民群眾中起到先鋒模范作用。

(八)制度建設是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的保障

回顧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我們不難發現,我們黨是善于將工作中積累的基本經驗上升為工作的基本制度,甚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現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正在不斷深化,各種矛盾、問題不斷出現并能解決,有些好的經驗、做法不斷被推廣,在黨的群眾工作方面,我們一方面形成了一些好的制度,如紀律制度、舉報制度、基層民主自治制度、公示制度。但另一方面,由于這項工作紛繁復雜、處理難度大、涉及人員多。統一的權威性、操作性強的工作制度尚未形成。建議上級黨委有關部門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群眾工作條例》,用統一的、明確的、嚴格的黨內法來約束廣大干部的行為。明確群眾工作的范圍、職責、主管部門、工作方法,程序、獎懲等內容。做到群眾工作有法可依。同時,注重群眾工作的檢查落實、貫徹實施,用嚴格、明確、科學的考核標準來要求干部,真正把“群眾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各級黨委、政府的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