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源精細化管理調研

時間:2022-09-05 04:21:00

導語:稅源精細化管理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稅源精細化管理調研

一、當前稅源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稅源管理是稅收征管的基礎,要管住、管好稅源,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是關鍵。然而,在目前的稅源管理中,存在崗位職責不明,業務流程不優,管理措施不細,協調配合不緊等問題,具體表現為“四個不協調”。

(一)靜態管理與動態監控的關系不夠協調。表現為“四重四輕”,即重辦證戶管理輕新開業戶管理,導致一些納稅戶開業后長期不辦證,造成稅源流失;重正常經營戶管理輕非正常戶管理,導致假停業、假歇業、假失蹤等現象出現,非正常戶認定和管理不到位;重起征點以上納稅人管理輕起征點以下納稅人管理,戶籍巡查不夠,稅源變動情況不明,造成不應有的漏征漏管問題;重單個體稅源情況掌握輕整體稅源的綜合分析,“一戶式”管理不到位,信息利用率不高,導致對納稅人的納稅信息資料掌握不及時,對稅源的變動情況掌握不全面。

(二)管戶與管事的關系不夠協調。目前,有些同志片面地認為進戶是稽查部門的事,管理部門只管戶不管事,將管事與管戶割裂開來,將實地了解納稅戶情況、進行必要的檢查與通過計算機和書面資料進行案頭分析對立起來,導致對納稅人一些較為隱蔽的生產經營情況掌握不夠,如有的個體納稅戶雖然經營門店小,而存貨倉庫大、生產場地大、送貨業務量大、銷售回扣大;少數納稅企業在銷售副產品、處理邊角料、收購農副產品、使用普通發票等方面想點子,一些免稅企業在應稅項目上做手腳,出現了疏于管理的情況。同時,由于管理人員緊缺,管戶較多,并且大多不在管戶所在地辦公,導致征管監控不力,管戶流于形式,管事不能到位,對個體納稅戶定額不準,對納稅戶做假帳、做兩本帳以及零申報、少申報等異常現象不能及時發現和處理。

(三)機控與人管的關系不夠協調。一方面是信息化監控手段未充分利用,對納稅人的涉稅信息掌握不全,一些該錄入計算機的信息末及時錄入或錄入不準。各個軟件系統缺乏有效的統一和對接,對已掌握的信息分析比對不夠,信息利用率不高,使信息化監控的作用難于有效發揮;另一方面,實行集中管理后,職權進一步分解,稅收業務大多通過計算機處理,使少數管理人員片面夸大計算機的作用,過份依賴計算機監控,工作責任心退化,工作作風浮化,忽視了進戶進行納稅輔導、加強帳簿憑證及財務管理等基礎管理工作,導致對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情況缺乏有效的監控,造成稅源流失。

(四)內部管理與外部配合的關系處理不夠協調。主要表現為在稅源管理上,還未形成真正的信息共享、內外聯動的監控機制。與工商、地稅、技術監督部門的信息交換制度不健全,缺乏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未能充分發揮外部力量的作用,稅源監管的社會化程度不高。同時,與公、檢、法等部門的聯系和配合不夠,打擊力度不大,偷、逃、騙稅案件時有發生。

二、實現稅源管理精細化的幾點建議

(一)把握三個環節,堵塞稅收漏洞。一是推行行業稅負評估。要充分運用納稅人申報納稅資料、計算機存儲的各種信息和各種社會信息,綜合分析行業總體稅收狀況和納稅人個體納稅情況,探索規律,建立納稅評估指標體系,加大計算機評估力度。為做到管理精細化,要分行業制定平均利潤率、平均稅負率、銷售額變動率等評估指標,確定科學的稅負率差異幅度。二是實行企業稅負監管。在制定行業稅負的基礎上,分戶測定納稅人的稅負值,作為管戶人員進行管理的參考值,如果納稅人的申報稅款低于參考值的合理幅度,企業管理員要入戶查明原因,寫出書面情況。同時,企業管理員要經常深入納稅戶,加強對企業生產經營和財務管理的監督,適時對企業進行盤存,防止納稅人虛增庫存,虛抵進項稅。企業管理員要通過強細了解納稅人的生產工藝流程,核定材料消耗率和產品產出率,防止企業產品不入庫,帳外銷售,逃避納稅。同時,要加強企業副產品核算的監督,防止副產品銷售少入帳或不入帳,導致稅收流失。三是加強戶籍巡查。要針對個體稅收起征點上調后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采取新對策,扎實抓好戶籍管理。實行戶籍巡查登記制度,建立巡查登記簿,個體稅收管理員要對所管轄的納稅戶每月至少巡查1次,每次按要求在巡查登記簿上如實登記,掌握納稅人的生產經營及戶籍變化情況,及時調整定額。對起征點以上的納稅戶要從核定稅款、稅額調整、申報繳稅、非正常戶認定等方面嚴格把關,嚴密監控,嚴防流失。對達不到起征點的,要辦理稅務登記,實行動態管理,督促納稅人按要求進行申報。

(二)強化三項措施,有效實施分類管理。根據各地實際情況,按照納稅人的行業、規模、類別和納稅信用等級,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管理,是實現稅源精細化管理的一項有效措施。一是對特殊納稅人實行專項管理。加強納稅人信用等級管理,對大型企業和重點稅源實行專人、駐場管理;對帳務不健全或雖設置帳薄但帳目混亂,難以查帳的,實行查定征收;對確屬規模小而又無建帳能力的實行雙定管理,根據不同的方法確定應納稅額。如對小米廠,要通過核查當月的耗電量,根據每噸大米的耗電量確定當月生產的大米數量和應稅銷售額,計算應納增值稅;對小磚瓦廠,根據磚(瓦)窯的體積容量,核實每月出窯的數量,根據產品出窯系數確定當月磚(瓦)生產數和應稅銷售額,計算應納增值稅。二是全面推廣稅控管理。對加油站要不斷完善稅控加油機的管理,及時更新軟件,提升其技術含量和穩定程度,方便納稅人操作使用,以達到稅收管理的要求。對各類超市、專賣店要推廣稅控收款機的使用面,要采取雙人值班,坐店監管等有效措施,加強對稅控收款機使用過程的監督,防止機外開票,準確核定納稅人的經營額,嚴格按銷售情況納稅。三是積極推行票控管理。要通過“金稅工程”嚴密控制專用發票的管理;對小規模納稅人,要大力推廣普通發票的使用,使納稅人的每一筆經營業務都通過發票予以準確記載,通過對小規模納稅人銷售額的有效監控,實現精細化管理,有效地堵塞征管漏洞。

(三)健全三項制度,加強稅源基礎管理。一是完善稅收管理員制度。要繼承過去專管員對納稅人生產經營情況和稅源狀況比較了解以及稅源管理責任明確等優點,適當集中管理職能,改進和完善稅源管理的有關措施,提高稅源管理的實際效果。目前,加強稅收管理員管理,就是要結合實際,擇優配備企業和個體稅收管理員,細化稅收管理員的工作規程、崗位職責,制定具體的量化目標,強化考核,嚴格實行責任追究,真正做到管戶到人,管事到位。稅收管理員要經常深入企業進行納稅輔導,切實掌握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情況,防止做假帳、做兩本帳以及零申報、少申報等現象的發生。對個體納稅要加強巡查,除熟悉正常經營戶的情況外,還要加強對非正常戶、新開業戶、起征點以下納稅戶的管理,防止假停業、假歇業、假失蹤、漏征漏管現象的發生;除熟悉門店經營情況外,還要掌握納稅人租賃的存貨倉庫、生產場地等情況,要跟蹤了解納稅人的上門送貨、銷售回扣等情況,做到定稅準確,監控嚴密。二是健全收入統計分析與預測制度。結合稅源管理,健全稅收會計核算指標體系,建立稅收統計分析與預測制度,制定科學的稅收預測辦法和稅源走勢分析辦法,通過對稅收結構和走勢的分析,及時掌握稅源的變動趨勢,為稅收的管理決策提供依據。三是完善信息共享制度。對外,要鍵全與工商、地稅、技術監督等部門的信息交換機制,定期交換信息,加強稅源監控。對內,要加強各單位、各科室之間的信息比對,把各科室掌握的信息變成整個稅務部門的共同信息資源,提高信息的綜合應用水平。同時,要加強與金融部門信息聯網,以利于賬戶查詢,凍結存款、扣繳稅款、加快代扣代繳、申報劃轉稅款等各項稅務管理業務的有效開展。

(四)消除三個誤區,加強信息化監控力度。稅收信息化是稅源管理精細化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但目前在信息化建設上,存在三個方面的誤區。一是將信息化簡單地理解為計算機網絡、軟件,一提到信息化就是增加設備,只重投入不重運用。二是將信息化簡單地理解為數據錄入和傳輸,沒有把他作為加強稅源管理的有效方式,缺乏對信息資源的綜合分析,使信息化的效能得不到有效發揮。三是過份強調信息化的作用,把稅收信息化看成是萬能的,認為有了稅收信息化稅源就可以管好了,因而,忽視進戶了解納稅人的情況,忽視加強納稅人的基礎管理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加強稅源監控,應采取三項措施。一是嚴格實行計算機監控戶籍。通過堅持定期戶籍清理制度、日常戶籍巡查制度、部門間的信息交換制度及非正常戶的調查核實制度,建立嚴密的稅源監控網絡,使征管軟件的監控率達到100%.二是加速推進電子辦稅。大力依托信息技術,將所有征管業務全部納入稅收征管信息系統,將納稅人的所有涉稅事宜全部納入計算機監控,實行以機管人,以機控稅。進一步推行網上申報、電話申報、劃卡繳稅等電子辦稅方式,及時開發科學的定稅軟件,保證定稅公平、透明。三是加快整合信息資源。根據稅收征管的要求,實現各個系統之間的信息互通,做到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要以“一戶式”儲存為突破口,強化數據管理,推進信息集中,使得各個征管崗位的人員都可以通過“一戶式”存儲系統查詢到所需的信息,發揮信息增值應用的效應。同時,要注重完善稅收監控和分析系統的功能,提高稅源監控的實效性、準確性和及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