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實現“兩基地、一中心”的發展目標

時間:2022-01-04 04:55:00

導語:努力實現“兩基地、一中心”的發展目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努力實現“兩基地、一中心”的發展目標

“十五”期間,我市繭絲綢行業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推進技術進步和調整產業結構,已逐步走出低谷,生產經營得到了較快恢復和發展,繭絲綢生產地域分布、繭絲綢行業的投資主體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工藝技術結構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十一五”期間,我市繭絲綢行業面臨的重要任務,就是要迅速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健全和發展的要求,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優化繭絲綢資源配置;充分發揮我市繭絲綢生產的比較優勢,實施非均衡發展戰略,重點培育一批以貿易為龍頭、貿工農緊密結合的繭絲綢企業集團和企業,建設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繭絲綢出口生產基地;提高我市繭絲綢商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占有率,不斷滿足國內外絲綢市場的需求,促進全行業更好更快發展,鞏固提升我市在全省同行業中的“龍頭”地位,加快“繭絲綢大市”向“繭絲綢強市”的轉變,實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兩基地、一中心”絲紡行業發展目標,把我市建成名副其實的“絲綢之都、服裝之城”。

發展前景、思路及目標

一、發展前景

繭絲綢作為“纖維皇后”和綠色產業,尚無其它纖維制品可以取代。目前,蠶絲已廣泛應用于從航天航空到人們衣食住行的各個領域,且具有顯著的循環經濟特色,隨著高新技術更多地被應用于改造傳統繭絲綢業,更多更好的繭絲綢新產品勢必不斷問世,繭絲綢產品蘊含著不斷增長的消費潛力。同時,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和中國經濟的崛起,絲綢消費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國際絲綢協會對世界絲綢消費的分析預測,未來五年將保持年遞增5%左右的發展水平。

繭絲綢是我市傳統骨干產業,當前全球紡織品配額逐步取消,國家實施“東桑西移”工程、西部大開發、退耕還林等一系列政策,為我市繭絲綢產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南充繭絲綢生產具有扎實的基礎,南充人對種桑養蠶、繅絲織綢有難以割舍的感情,成為整個行業經久不衰的內在動力。只要我們抓住機遇,創新思路,真抓實干,我市繭絲綢業大有可為。

二、發展思路

充分發揮“中國綢都”的品牌效應和全省絲綢工業“龍頭”地位的比較優勢,大力推進產業升級,加快品牌建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加大扶持力度,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絲綢企業集團來我市投資和與絲綢企業聯姻。重點培育一批出口龍頭企業和大企業集團,成為帶動行業經濟增長的支撐和骨干。進一步夯實蠶桑基礎,著力培育蠶桑專重大戶和基地鄉鎮,推進科技興蠶和蠶業產業化進程,優化蠶桑產業結構。整合繭絲資源,規范市場秩序,形成合理的區域分工和專業合作的優化布局。加大體制、機制和技術創新力度,挖掘出口增長潛力,轉變效益增長方式,推進我市由絲綢大市向絲綢強市轉變,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顯著提高我市繭絲綢產業的競爭力和出口創匯能力,為加快我市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三、發展目標

我市繭絲綢行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一增”(蠶繭生產實現較大增長),“兩快”(蠶農收入、出口創匯快速提高),“三優”(優化產業布局、優化產品結構、優化人才隊伍),“四化”(蠶桑基地化、技術高新化、產品特色化、經營國際化),“五提高”(產業集聚度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品牌知名度提高、經濟效益提高、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提高)。階段目標是:至2010年,把南充絲綢產業建設成為西部重要的優質蠶繭原料基地,西部最大的絲綢(服裝)生產加工基地,西部繭絲綢集散交易中心。具體指標是:全市新栽桑樹45萬畝,桑園總量100萬畝,發蠶種80萬張,收購鮮繭2600萬公斤,桑蠶絲產量3000噸,絲織品產量5000萬米,印染加工量8000萬米,服裝(服飾)1000萬件;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稅金1億元、利潤8000萬元,出口創匯15億元。

發展舉措

一、優化布局,加快蠶桑基地建設

鞏固和發展蠶桑生產是確保繭絲綢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一是要抓好蠶桑基地。全市要重點抓好南部、西充、閬中、嘉陵、儀隴、蓬安、營山7個優質蠶桑基地縣(市、區)和50個基地鄉(鎮)的建設。到2011年,南部、西充、閬中達到產繭15-25萬擔,嘉陵、蓬安、儀隴、營山達到產繭7-10萬擔,形成以國道212線為中心的蠶桑產業帶。二是要大力發展貿蠶桑龍頭企業和專合組織。推廣南部綠神公司實施貿工農一體化經營以及南部先鋒蠶業生產合作社的成功模式和經驗,鼓勵、支持本市絲綢企業和外地企業在我市建立原料生產基地,積極構建“公司(業主)+基地+農戶”的新型產業鏈,建立起以利益為紐帶的經濟共同體,實現企業(業主)與蠶農的“雙贏”,形成互動發展。三是狠抓科技興蠶和配套技術的推廣。要建立和完善市、縣、鄉鎮三級蠶桑技術服務網絡,加強對基層和蠶農的技術培訓,為蠶桑提供優質高效的技術服務。大力實施良種良法工程,推廣嘉陵20號和湘7920等新品種,全面推廣先鋒蠶業模式,促進科技養蠶水平和效益的提高。積極探索建立生態型、觀賞型蠶業和高科技蠶桑產業化示范園區建設,廣泛開展蠶桑綜合開發,搞好副產物深加工,推動蠶桑業走向循環經濟的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四是要爭取國家政策、資金支持。抓住國家商務部實施“東桑西移”工程的發展機遇,制定好蠶桑發展規劃,積極申報落實項目,力爭在全市建成4-5個“國家級萬畝生態蠶繭基地”,實現栽桑養蠶的規范化、規模化、基地化。

二、扶優扶強,提高產業聚集度

積極培育一批龍頭骨干企業是確保繭絲綢行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關鍵。一是提升產品的精深加工能力。要以六合、依格爾、美亞等絲綢骨干企業為重點,依靠技術、人才、研發、信息、營銷、品牌優勢,大力發展附加值較高的出口服裝、綢緞、床上用品及絲綢旅游制品等主導產品,以新立新、綠神、信達、天薪等一批具有“專、精、特、新”的絲綢企業為重點,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一體化經營模式,整合蠶桑資源,發展優質白廠絲和坯綢生產。二是要著力培育發展產業集群。集中力量著力打造高坪、嘉陵、閬中三大絲織品、絲綢服裝、絲綢飾品生產和出口基地,使之形成有特色、有規模的產業集群和塊狀經濟,提升產業層次。同時,規劃建設好都京壩絲綢工業園區,嘉陵城南、城東絲紡服裝工業園區,形成生絲、織綢、印染、服裝、絲綢機械的產業集群,為招商引資提供優良載體。三是要支持重點企業發展。確定一批產品開發能力強、具有較好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的企業,增加工業發展流動資金的注入,使新產品盡快形成規模生產,擴大市場占有率;將龍頭、骨干絲綢企業列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優先扶持對象,對生產和經營所需的資金予以支持,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繭絲綢產業。通過政策傾斜,促使資源向優勢龍頭、骨干企業集中,加快實現“繅絲自動化,織綢無梭化,產品特色化,市場國際化,管理現代化”的現代生產經營模式,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三、做強品牌,提升產品競爭力

品牌、質量和特色是構成產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一是把傳統絲綢產品做優做精,占領高端市場。通過技術創新、設備改造和強化管理,使產品質量有較大幅度提高,白廠絲品質力求達到4A-5A級以上,絲織品成品綢一等品率達99%,絲織品出口合格率達80%。力爭我市絲、絹、印染、綢緞、服裝等主要產品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二是要把精深加工和終端產品做新做特,促進絲綢消費。加快蛹蛋白、絲膠絲素、桑椹、桑枝條等副產物的綜合利用,大力推廣汽車和室內裝飾、床上用品等耗絲量較大的絲綢產品開發,開發真絲與各種天然纖維交織、混紡新產品,提高絲綢后處理技術水平,加快繭絲綢技術創新步伐。充分發揮省蠶桑絲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作用,開展產、學、研相結合,重點研發一批具有市場前景和實用價值的新技術、新產品,促進行業的技術升級和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三是要把拳頭產品做大做強,打造知名品牌。重點發展“六合”絲綢服裝及絲綢高檔面料、“美亞”真絲睡衣、“愛膚爾”蠶絲被、“依格爾”床上用品等一批有影響力的主導產品,促進生產規模的迅速擴大。鼓勵發展服裝產業,引進外資和外地企業,全面促進絲綢服裝行業的發展。積極申報爭取我市絲綢產品獲得國家高檔絲綢標志使用權,爭創2-3個“中國名牌”。四是要把絲綢旅游產品做好做優,滿足市場需求。大力研發絲綢旅游產品,生產出有特色受消費者喜愛的絲綢方巾、旅游帽(鞋)、服飾及工藝品等產品,支持保健蛹蛋白食品、絲素面膜護膚品、蠶絲被、桑椹飲料等技術成熟、市場前景好的新技術產品投入生產,同時要全面發展服裝用綢、裝飾用綢、工業用綢、保健用綢產品,形成南充絲綢產業特色,做好“小商品、大市場,小資本、大積聚”文章,促進旅游消費發展。

四、建設市場,打造絲綢集散交易中心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的培育和建設,搞活產品流通是做大絲綢產業的重要前提。要依托光彩大市場,建立2萬平方米的南充絲綢期貨交易市場和絲綢紡織服裝批發專業市場,絲紡機、器材及輔材料交易市場,著力將我市打造成為輻射整個中西部地區的繭絲綢產品集散地和絲綢交易中心,形成市場集聚效應。同時,要積極實施現代營銷戰略,加快信息化和電子商務系統建設,建立現代營銷管理體系,構建現代營銷網絡,創建“終端銷售”新模式,大力培育現代營銷人才隊伍,為我市絲綢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要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積極尋求歐美、日韓、中東等新的出口增長點,實現成品和半成品出口占總額的90%。

五、培育項目,增強產業發展后勁

項目是促進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載體。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先進管理和技術,實現技術、裝備和企業管理模式的更新換代。改進蠶繭收烘設備,制絲企業自動繅比例達到100%,普及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絲織企業進一步推廣使用大卷裝備設備和無梭織機、電子提花機,無梭織機比例達30%以上。印染企業要推廣使用電子調色裝置,加快絲綢產業信息化改造步伐,推廣先進、實用的污水處理、噪聲治理、減少“三廢”、節能降耗的技術。二是加快生產項目建設,實現產業升級。六合集團投資8000萬元進行天然交織纖維面料開發和新增200萬米高檔服裝面料生產線,到2010年,形成年產絲紡服裝1000萬件(套)、綢2000萬米、練整1500萬米的生產規模,銷售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依格爾公司實施總投資2260萬元的特寬幅、高密度、大提花織物生產線技改項目,2010年銷售收入達到5億元。云禾印染公司引進浙江企業合作,投資1500萬元新建年產1500萬米中高檔園網印花生產線,使練印染能力達到6500萬米,新建年產50萬件的配套服裝廠,2010年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綠神公司投資6000萬元新上桑皮纖維生產項目;實施重組擴能,新增15組自動繅,2010年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新立新公司投資3500萬元購進先進設備,改造落后工藝。

六、政策激勵,落實產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是促進繭絲綢產業發展的保障。一是要大力營造加快繭絲綢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和法制環境。盡快出臺鼓勵發展繭絲綢產業、培育蠶桑基地的配套政策措施,為產業發展提供政策、資金支持。二是強化管理,優化服務。創新繭絲綢管理體制,加強對繭絲綢市場運行的監測、分析、預警、調控,及時組織市場信息引導、、交流、統計工作。積極規范和完善市繭絲綢行業協(商)會組織形式和功能,發揮整體優勢,加強行業協作和自律。三是絲綢企業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促進管理效能的提高。四是要繼續深化和完善蠶繭流通體制改革。堅持絲綢企業生產經營資格核準和蠶繭收購市場準入制,蠶種生產經營資格認證制度。進一步規范收購主體經營行為,加強對蠶繭收購市場管理和監督執法,確保蠶繭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六是要弘揚繭絲綢文化,努力打造城市“名片”。加大“中國綢都”宣傳力度,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要加快培訓人才步伐,引進和培養一批高素質的蠶業生產、絲綢加工、服裝設計、對外貿易的專業人才,打造蠶桑絲綢旅游觀光景點,爭取建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研究中心,規劃仿古絲綢一條街,每兩年舉辦一次“中國綢都”·南充絲綢文化節,爭取承辦西部繭絲綢交易博覽會,營造出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