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學習的詩句范文
時間:2023-03-14 10:49: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努力學習的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務于遠者,或失于近;治其外者,或患生乎內。
3、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后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4、努力改正缺點,你就可以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5、真正的學習是“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是要把知識轉化為動能,而不是坐而論道。
6、只要朝著一個方向努力,一切都會變得得心應手。
7、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確,哲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使人善辯。
8、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證明你一點兒也不比別人差。
9、如果將知識比作食量,那么閱讀就是餐具,將東西細嚼慢咽,才能真正體現出真正的價值。
篇2
大家好!
你們可曾知道,我們有一位母親比自己的母親更親,知道是誰的大聲說出來——--中國。我們的祖國母親。
我,雖然不是詩人,但希望用漂亮的詩句來贊美我的祖國;我,雖然不是歌手,但希望用動聽的嗓音來歌唱我的祖國;我雖然只是一名學生,但是我要在腦海中捕捉如泉的靈感,構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我要用真摯的充分的感情,唱出心中最優美的頌歌——我愛我的祖國,她是我心中一顆最耀眼的明星。
我們親愛的祖國母親,她是我們祖先生死相守的家園,無數愛國志士為了她的今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甚至拋首級,灑熱血,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我的戰友在奪取“391”高地時,烈火燒到他身上并威脅著他的生命。此時他只要站出來打個滾,就可以把火滅掉。可是,為了勝利,為了身邊的戰友,他以驚人的毅力忍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沒有發出一聲。當然還有好多這樣的人……他們為什么這樣做!這正是因為他們有一顆赤熱的愛國之心!
篇3
一、學生讀不懂古詩詞的原因
1.意象孤立化
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古詩詞的意象,往往都傾注了詩人的情感。它不僅僅是讀者看到的一花一草,更是詩人情感的載體。比如“柳”與“贈別、離別”有關,“西樓”與“閨怨”有關。可是,學生在閱讀詩歌時,往往不會或者不能把意象與情感聯系起來,只是孤立地看待這一個個意象,不知所云,或者簡單地把它理解為就是詩人看到的景象。
2.背景邊緣化
背景是指詩歌的題目,作者生活的朝代、生平經歷和給出的相關注釋。詩歌的題目可以說是詩歌的眼睛,往往隱含了很多信息,它有可能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內容,有可能揭示了線索、寫作對象等,還有可能奠定了感情基調。正所謂“知人論世”,了解作者的生活朝代與生平經歷,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解讀詩歌的內容,掌握詩人的情感與心路歷程。詩歌附帶的注釋也是我們全方位理解詩歌的一把鑰匙。然而,部分學生永遠意識不到這些,總是緊盯著詩歌的正文絞盡腦汁地猜想,卻總也猜不準。
3.疑難字詞拒絕化
我們說的疑難字詞,其實不單單是字詞,也有可能是某一句詩。筆者不止一次發現,學生在解讀詩歌的過程中,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句,要不就卡在那兒動彈不得,要不就直接跳過去,忽略它。在筆者看來,學生很排斥這些疑難字詞句,不愿也不會或者不敢進行相關相似的聯想。“詩家語”之所以難懂,是因為與其他文學語言比較起來,詩歌的語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煉性和跳躍性。為了表達的需要,詩歌的語言經常會改變詞性、詞序和語序。我們在理解詩歌時,要懂得變通詞性、詞序和語序,而這恰恰是學生的軟肋。
4.結構模糊化
世間萬物皆有規律可循,詩歌亦然。以近體詩為例,講究起承轉合。“起”就是詩句開頭,或寫景、或敘事、或抒情、或議論。“承”就是“起”句的自然銜接,延伸拓展。“轉”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體現思路的轉換。“合”句水到渠成,往往是詩歌主旨或詩人情感的凝聚之處。對于詞來說,往往上片寫景、敘事,下片抒情。掌握了這些詩詞的結構規律,我們就可以比較輕松地理解古詩詞了。不過,學生在理解古詩詞時,不大注意詩句與詩句之間的聯系,結構意識很模糊。
二、如何讀懂古詩詞
1.“泡”
茶葉必須用滾沸的開水才能泡開,否則,茶葉不能舒展,茶香不能釋出。同理,詩句就是那卷成一個個碧螺形狀的茶葉,我們必須用豐富的知識才能“泡”開它。具體說來,我們可以這樣做。
首先,拆分。把詩句拆散,分為一個個獨立的字詞來理解。詩歌語言是高度濃縮的、跳躍的,學生常常苦惱不懂詩句的意思就是摸不準詩歌那“一字千金”的精煉。而我們主張把詩句拆分為一個個小單位的字詞來理解,就是本著化整為零、化難為簡的原則,先讓學生從字的本義上去理解。
其次,聯想。理解詩句必須要有相似、相關的聯想,也就是要求學生在理解詩句字的本義的基礎上結合詩歌意象涵義、人文歷史典故、作者生平經歷、詩歌創作背景等相關知識進行聯想,從而更好地把握詩句傳達的信息。聯想具體可概括為:意象涵義的聯想、人文典故的聯想、歷史舊例的聯想、描述面的聯想、詩歌背景的聯想、詩人活動過程的聯想、空間時間轉換的聯想等。如在學習黃庭堅的《登快閣》時,筆者就讓學生通過聯想來理解“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這一聯,有部分學生就猜到了此聯運用了“高山流水”和“阮籍翻白眼青眼”的典故,從而能準確地理解詩歌。
2.“洗”
很多人都有洗茶的習慣,因為茶葉在采摘、烘焙到包裝出售的過程中,免不了會有一些雜質夾雜其中。詩歌也需要“洗一洗”。“泡”開詩歌最重要,這個過程會讓我們得到很多關于詩句的信息。可在極具競爭力的高考題面前,怎樣才能保證學生掌握的詩句信息是準確的呢?“洗”的過程就非常重要了。所謂“洗”,即篩選,就是去雜質,即在整合的基礎上進一步依據詩歌意象、題目、結構、作者生平、詩歌注解等信息確認詩句表達的具體準確的涵義。這個過程就是再次提煉的過程,它由初步模糊印象變成具體清晰的詩歌內容。
篇4
【關鍵詞】理念 教學 興趣
當清脆的下課鈴聲響起,我的古詩教學《暢游詩樂園》也由漸至尾聲,正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但覺心潮騰涌,豁然開朗。彼時,似有萬語千言在翻江倒海。我強壓內心之喜悅,收拾心情,重理思緒,細品自己精心編織的這道語文風景,感想良多。語文教學的路上,我曾經蒙昧、迷茫和苦悶過,也在不懈地追求。在《暢游詩樂園》教學結束后,不能說我的語文教學思想已經澄明,語文教學實踐已經純熟,但還是自信于語文教學的路上曾經的蒙昧、迷茫和苦悶,已經大大地減輕了,并且有如許文字行諸筆端:
一、理念是支撐
理念既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學的歸宿。無論是多么完美的教學設計,還是多么完美的課堂教學,都離不開理念的支撐。因此,我在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節,實施課堂教學的時候,時刻叮囑自己:“要做什么,要體現什么?”“暢游詩樂園”的教學也不例外。
1.體現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本次教學的主要環節有三大板塊:分組對抗,小試牛刀;針鋒相對,決一雌雄;終極PK,我最給力。我在設計古詩題目時按照環節逐次展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分組對抗,小試牛刀”的環節,我設計的題目類型是選擇與填空,一律口答,題目圍繞詩題、作者、朝代、詩句、重點詞語的解釋、稱號等方面設計,可以說只要積累較多,準備充分,回答出來不成問題。雖然在課堂上答出的歡呼雀躍與沒答出的惋惜并存,但我與所有聽課的老師們都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歡喜。在“針鋒相對,決一雌雄”的環節,我設計的是趣味故事題,內容包括含有花、地名、鳥名、色彩、數字等類型的詩句口答,答出相關的詞。對于此種練習,學生的熱情高,本來我只要求答出詞語,但當我剛說出第一個字的時候,學生已經將全句都說了,甚至連上下句都說了。在“終極PK,我最給力”的環節,我設計的是活學活用題,要求將古詩名句運用于某種特定的語言環境,教會學生學以致用 。在此環節,我們都能看得出,學生們在絞盡腦汁地思考,都想努力表現自己。當答對時,我們看到了課堂上的羨慕,尤其是當被淘汰的小組同學答出時同學們的敬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聶濟世同學當眾背出的《沁園春?雪》時,同學們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
2.體現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大凡比賽之類的活動,人們都不希望見到自己的努力付諸東流,人們渴望公開、公平和公正。只要公開、公平和公正了,即便不能成功,成仁也是收獲。在教育領域,作為以神圣標榜的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太陽,我們的一視同仁,我們的公開、公平、公正,不僅會成為他們日后效仿的榜樣,也是他們在比賽前后希望可以見到的縷縷陽光。
在開展教學的前后,我力求做到透明化,不帶任何感彩地組織比賽。學初我安排了十個語文學習小組(這十個小組的知識水平旗鼓相當,當時安排的標準是學習成績和平時的表現),所以我在第一個環節設計了十組題目,比賽前由小組長抽簽決定出本組在第一個淘汰賽的環節必須回答的問題,每組成員有五人(除最后一組四人外),按要求每個人需答一題,回答不了的,小組成員可以代答,但分值減半,如仍答不了,其他組也可搶答,但要在聽到指令后方可,分值仍減半。在教學中,所有得分均當場公布,對個人回答時間、搶答的時間均嚴格要求。
第二、第三兩個環節,我仍按要求嚴格對待每組學生,所以呈現出課堂的精彩紛呈 、迭起,學生在樂中學。
3.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部分“課標性質與地位”中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這一表述結束了人們對語文性質定位的爭論,解決了關于語文教育最重要、最關鍵的問題。古詩詞的教學中如何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呢?
首先是目標定位要準確。古詩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古人的精妙語言(多背幾句詩詞),更應該使學生在豐富語言的同時,體驗古詩詞的意境,陶冶人格、情操,修身養性。
其次是設計上做文章。一方面,我設計的古詩習題凸顯工具性。有對詩題、作者、朝代、詞語及其含義、意境等的識記。另一方面,力求教學過程體現人文性,教學的內容人文化。讓生硬的課本知識跳躍起來,發出靈性的光芒。
二、興趣乃根本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不是人們的夸夸其談,而是對生活、學習經驗的最好的總結。沒有興趣,何來學習、工作的動力、激情?中外古今的很多名人,不是樣樣都出色,只是在某一個領域有所建樹,考究之,無非是在這方面有更強烈的愛好、興趣,所以才會矢志不渝地努力學習、研究,最后取得成功。
語文教學又何嘗不是如此?抓住“興趣”,就是抓住了根本,找到了良方。古詩詞朗朗上口,讀起來鏗鏘有節奏,人人愛讀之。于是,我選擇了以古詩教學作為突破口。
篇5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取決一節課成敗的關鍵之一。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心理狀態如何,情緒高昂則效果倍增,反之,情緒低落則收效甚微。只有依靠學生內在的"情感沖動"才能推動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詩歌情感豐富,每首詩都飽含著作者的真實情感。因此,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些情感和詩歌的特點去激發學生對詩歌內容的情感共鳴,增強詩歌的感染力,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目的。
一、利用詩歌的寫作背景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每首詩的寫作背景各不相同,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各不相同。只有把學生的思緒帶回當時的背景中去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如在講授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時,我先介紹文天祥的抗元的事跡。文天祥官至南宋右丞相。1275年,聞元軍東下,入衛臨安。次年出使元軍議和,被扣留。逃脫后退至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堅持抗元。最終在五坡嶺兵敗被俘,元軍威逼利誘,都不為所動。直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在大都被害。此詩大約是詩人被元軍被俘的第二年正月經過零丁洋時所作,后來元軍逼他招降南宋海上抗元的部隊,他出示此詩以明志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句氣勢磅礴,格調高亢,表現了詩人為了國家,寧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氣節。同學們都為他的錚錚鐵骨深深感動,紛紛表明自己要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出一點力,關鍵時刻也會慷慨就義的決心。又如在講授王磐的《朝天子?詠喇叭》時,我先介紹了明末宦官專權,大擺威風,殘害百姓,顛倒是非黑白的罪惡行徑。并簡介了大宦官魏忠賢的事例。讓學生認識了宦官的奴才嘴臉,從而更能加深理解詩中的句子,表面上是寫喇叭,實際上是對宦官專權的辛辣諷刺。
二、利用詩句的情和理來激發學生的情感。
詩歌的主要特征是"詩言志",飽含著強烈的思想感情,有些詩還飽含著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思索,把藝術的美感和人生的哲理融為一體的寫法,引起人們對人生的探索,產生共鳴。如《長歌行》的作者,面對那些美好的事物,聯想到它們雖然美麗卻又是短暫的;面對那滾滾東流的江水,卻想到它們再也無法回流。由此觸景生情,感嘆時光飛逝,生命短暫,而后又入情入理,勉勵人們奮發努力,有所作為。這樣就使詩人想要表達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人生哲理,既發人深省又明白易懂。聽了上述分析,同學們都紛紛表示要努力讀書,不要辜負這美好時光,不然將后悔莫及。又如杜牧《赤壁》中的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形象地寫出了如果沒有了東風,孫、劉聯軍就會大敗,歷史就要改寫。這樣就能引起同學們對人生機遇的思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要抓住現在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才能成功。
三、根據詩歌的意境再現,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意境是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作者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所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根據詩意,可以描繪出相應的畫卷。課本大部分詩歌都有插圖,生動形象地還原了詩歌的意境。我利用自己的繪畫特長,把有些沒有插圖的詩歌的意境也描繪出來讓同學們欣賞,可以加深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引起共鳴。如我在教王維的《山居秋暝》時,向同學們展示了一幅《山村秋月》圖。畫中有茂密的松林,皎潔的月光,清澈的飛流,河邊竹林茂密,河中蓮葉團團,一葉漁舟順流而下,竹林邊依稀有一群歸家的洗衣女。同學們被畫中的景物迷住了,這些其實就是家鄉的常見景物,激發了同學們熱愛家鄉的山山水水。同學們很快就能背誦全詩,也更加理解了作者決心歸隱山林的志向。
四、利用詩歌的特點采用朗誦、歌唱、書法展覽等形式,利用各種直觀教具進行教學來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
篇6
1、通過以"尋覓春天"為主題的暢談,和春天對話,體驗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豐富學生的積累。
2、通過收集、吟誦、描畫、感悟等這一系列活動,創造"春"的兒童詩。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3、引導學生感悟春的含意,讓學生更加熱愛春天。激勵少年積極進取,煥發活力。
【教學重難點】掌握春的特點,創作童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感受春美
導入:春天是美麗的。春天,一個富有生命與希冀、充滿夢幻與成長的季節,它總是盡情展示著勃勃的生機,讓我們感到幸福與歡悅。
1、一提到"春",你有什么感覺?
(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出一幅溫風拂絮、陽光明媚、百花爭艷的美好畫卷。)
(一提到"春",我就會感受到無限的活力和無窮的生命力。)
所以,許多畫家、散文家、詩人都會用他們傳神的筆,去描繪春天的景象。
二、配樂吟詩 尋覓春美
1、吟誦──滿園春色關不住,:
古往今來,人們向往春天,描繪春天,歌唱春天,贊美春天的詩詞歌賦,美詞雅語不可勝數,真可謂"滿園春色關不住,枝枝紅杏出墻來。"春天是什么?春天是怎樣的多姿多彩呢?
(1)請同學們快速匯報"春"是怎么來的詩句。
(春是杜甫感受到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春是崔護看到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春是白居易眼中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春是僧志南詩中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含楊柳風。")
(春是賀知章筆下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
是啊,讀到有關春的詩句,總讓我們向往,總讓我們激動,總讓我們感到美好,下面,讓我們深情地吟誦起來,讓美麗的
春光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2)逐個展示有關春風、春雨、春草、春花、春柳、春山、春水等詩與詞。配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不同情感表達、吟誦。
看來,尋找春天的過程就是積累、豐富的過程,春天能在詩人筆下生輝,我相信,她也會在我們心里多姿多彩,讓我們繼續尋找吧。
三、描畫春景 歌頌春美
描畫──萬紫千紅總是春:
(1)同學們,在詩人的筆下,春是秀美的、雅致的。仿佛一伸手,便可觸摸到她濕潤的發梢,感受到她溫暖的呼吸。春天是怎么來的?春天在哪里呀?每小組成為一個智囊團,用自己的彩筆描繪大自然中的春天,讓我們的筆下"萬紫千紅總是春!"
2)矯正畫面,評出最佳的"春"的畫面。
看來,春天是同學們畫出來的,春天是同學們評出來的。
讓我們動用視覺、聽覺、嗅覺感受畫中"春"的信息。
請用"春天是(怎么)來的?它來到了(哪)?(那)成了!"句式把你真切的體會,用兒童詩的表達形式描繪出來。
例如:春天是太陽公公曬出來的。太陽公公來到田野里,莊稼探出了頭。田野成了色的天堂!
匯報:(春天是北飛的大雁喊出來的。大雁一路飛,一路喊。它喊醒了蛙民,喚醒了熊族。處處成了動物們的練功所!)
(春天是風姑娘吹出來的。她來到小溪邊,溪水跳起了奔跑舞,唱起了歡快歌。山間成了溪水的舞臺!)
(春天是春雨淋出來的。春雨來到公園里,淋紅了桃花,淋粉了杏花,淋白了梨花……整個公園成了多彩的世界!)
(春天是朱自清爺爺寫出來的。他來到了課本上,滋潤了我們的心田,成了同學們最佳的營養品。)
(春天是同學們讀出來的。同學們來到學校,書聲瑯瑯,歌聲一片。校園成了開心的樂園!
……
同學們說得好,讓春色裝滿你的眼,讓春風染綠你的思緒,然后,把春天采回來,放在你的案頭枕邊……
四、春天如畫啟迪人生
1、感悟──一年之計在于春。
(1)從自然界的春天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
(感受到深刻的含意。)
春天是怎么來的?春天在哪里呀?春天是同學們長出來的,春天在同學們的心中。當你沐浴在春天的陽光里,一定有很多感悟。"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少年。"正處于人生之春的你們,有怎樣的感想呢?
(除了大自然的春天,還有人生的春天,學習的春天,事業的春天,祖國的春天……)
2、請同學們自寫,小組交流表達自己的感悟:
(面對春天,我多么想說:風雨算什么……
我們要抓緊大好春光,抓緊生命的春天……
我們要積極進取,努力學習,創造美好生活……
我們要把握好這人生之春,讓信念長成一棵粗壯的樹……
我們從春天出發,向著太陽,向著未來,放飛我們的理想和希望……)
春天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積極進取、創造美好生活。)
篇7
››播種良好習慣,收獲美好未來 升旗主持稿››第三周國旗下講話——關注細節,從小事做起››努力學習,只爭朝夕 小學第一學期國旗下講話稿››努力拼搏、奮發圖強 第一學期國旗下講話››市第四小學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國旗下講話...››謝謝您,親愛的老師 第一學期升旗儀式國旗下演講 文 章來源免費 教育 w ww.Edu wg.Co m文稿網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我常常在校園里看到這樣的情景:許多同學的父母在凜冽的寒風中,默默地等待著未下課的兒女,給他們送來防寒的衣物,送來遮風擋雨的傘。而我們不少同學只知盡情享用,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有的同學對老師常年累月的付出不知感恩,對老師的一次真誠批評卻耿耿于懷;有的同學對班集體的照顧不知感恩,卻認為班集體與他無關…… 這些現象的背后,都是因為感恩心的缺失,其實,感恩是一種千古傳唱的美德。 中華民族的24孝中,更有“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訓導。西方國家也非常重視對“感恩”品德的引導,美國就有“感恩節”的設定,我們雖然沒有感恩節,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我們小時候背的詩句,講的就是要感恩。感恩是一種美德,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我們僅有點成績,有點才能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只有具備了感恩品德,才能擁有和諧生活,才能擁有光明和前途。 作為子女,我們要多考慮父母的難處;作為學生,我們要多考慮老師的難處;作為教師,我們也要多考慮學生和學校的難處。如果我們都能待人如己,懂得感恩,就會在促進別人進步時,也促進自己不斷走向成功。 在這里,我向全體同學發出倡議: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學會感恩。 1、尊敬老師,對老師有禮貌,尊重老師的勞動,專心聽好每一堂課,認真完成各學科作業。2、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無論是嚴格要求還是諄諄教導,是熱情洋溢的表揚還是苦苦的批評,我們的老師都是為了教會我們怎樣學習,怎樣做事,怎樣做人。3、體貼父母,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4、關心集體,友愛同學。用心為集體、為他人做一些事情。這個人世間有太多的恩情是我無以回報的,父母的呵護,我無以回報,老師的培養,我無以回報,朋友的幫助,我無以回報。我只能等待著等待著,在他們需要我的時候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師們,同學們,中國歷來被譽為“禮儀之邦”的美名,我們從不缺少感恩。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把自己的感恩之心深藏心里,不會將它表達出來,所以才會形成在這個社會似乎缺乏感恩的假象。其實將心中的那份感情溢于言表的話,會讓你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社會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和諧。 感恩,一個人起碼的人生準則。感恩,一個良知未泯的人所共有的特征。感恩,真愛的表現。讓感恩之風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飄揚,涌起那一股高過一股的愛的熱潮。生命就像一條大江,時而有寧靜,時而有波瀾,有了感恩,你就有了力量,你就走的更遠,飛得更高! 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 學會感恩,你將飛的更高》
篇8
“我很喜歡那件棉襖”,母親說,“那時候家里很窮,只有逢年過節才會有新衣服穿。”母親央求母親的母親給自己做一件新棉襖,這是件很為難的事情。為此母親挨了打,身為長女卻帶頭違反了這個不成文的規定,算是“殺雞警猴”吧。母親是倔強的,她忍著眼淚一連幾頓拒絕吃飯。
“現在想想,也不知道當初怎么那么犟,認定了新衣服就非要要不可。”母親笑了,笑得很甜。她的堅決讓外婆動容了,于是就有了那件大紅色的棉襖,綴著橘黃色的碎花。那是外婆用自己的衣服裁的,親手動的針線。
穿上來之不易的新棉襖,母親也越發珍惜。在小學,母親就學習成績很優秀,鎮上的學生都聽說過母親的名字。初中的生活顯得平靜了許多,母親不僅要負擔家務,還要努力學習。
母親說那時就強調要全面發展了,所以演講比賽、文藝演出都少不了母親的活躍身影。
“我們那個時候要經常做勞動,我記憶最深的就是學校要修補圍墻,我們就像工人一樣,分成很多小組,一個組運磚,一個組活水泥,一個組清理什么的。每個人都要干活兒,偷不得一點懶。老師說誰干得最賣力,就會得到表揚,于是同學們都興致勃勃地跑去干。一邊干一邊喊口號,不亦樂乎。我記得當時我就穿著那件小棉襖,結果把它都弄臟了,心疼了好久呢。”母親還很興奮得告訴我,老師表揚了她,說她干得很認真,一點也不必男生遜色。
我倒是很想知道那圍墻到底修成什么樣子,只是想必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這樣的講述,不免讓我聯系到自己的生活。優越的生活條件,寬松的學習環境。也許這就是年代所帶來的差異,畢竟時代在進步,那些曾經經歷過的既是歷史的痕跡。
篇9
在我六年級的時候,數學似乎成為了生活中一種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是在這之前,我卻經過幾番周折,才走入了正軌。
記得小學三年級時,我才逐漸接觸“奧數”,但對其提不起興趣。什么巧算、湊數、簡單分析等,最令我頭疼。而總是應付著做題,因此在做題的步驟上總是缺斤少兩。更糟糕的是,一做題就兩眼發直,無精打采。還有一次我還說過:“寧背三篇短文,不做一道數學題”。現在回憶起來,倒有些覺得可笑了。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已是三年級下半學期了。我還漫無目的混日子。直到我身邊的一位同學進了仁華學校,才激發了我,便開始努力學習奧數。
一些學校的培訓班,是代表同學的水平。同學告訴我:101是學習好的同學去的。仁華學校更是“精英云集”的地方,尤其是數學。我聽了心里又羨慕,又不服氣。我要和他們一樣,也成為仁華學校和101培訓班的一員。我開始改變,更加努力地學習數學和英語。
沒過多久機會來了。全校組織一批四年級同學去101考試,其中有我。來到101中學,一進校門,我就被巨大的校園所吸引。我抬頭仰望天空,藍天上一群鴿子從頭頂飛過,多美的校園啊!我到了考場,試卷一發,我不慌不忙地做完每道題,答題的輕松讓我信心滿滿。回報就是:通知考上了!我前進了一小步。
自從進入101培訓部,我更努力了。此時我報了奧數網王寧老師提高班,由于底子不好,第一節課我猶如聽天書一般,幾度產生退卻的念頭。開始雖然進步不大,但最重要的是對數學的興趣日益濃厚。記得一次課上王老師問同學們學習收獲,有的同學說解決了行程問題,有的解決了數論問題,而我是培養出了數學的興趣。有了興趣,就有了動力。從這時起,我跟王老師學會了記筆記和歸納總結。我聽電視里說:成功的例子差不多,失敗的例子各不同。總結失敗比總結成功更能促人進步。她教我們總結并認清錯誤,把錯誤及錯因記在本上,如此讓我受益極大。數學提高很快,并轉入精英班學習,而且考入了盼望已久的仁華學校,還獲得了數學全國“希望杯”三等獎。
在緊張的期盼中,小升初拉開了序幕。
101中學是我的首選。我充滿自信地帶著各種證書(數學全國三等獎,科技英語市級獎,公共英語二級,計算機和舞蹈區級獎)來到101中學參加小升初面試時,我禮貌地與老師打招呼,大方地在老師面前接受測試:數學,清晰地說出的計算過程和答案;英語,流利地描述101印象;舞蹈,優美地展示蒙古舞、孔雀舞、拉美舞的英姿。當老師示意我可以結束時,我又提出想全面介紹一下自己,幾位老師交換一下眼神同意了。我立即充分介紹了自己的特長和優勢。老師微微點頭。當天就接到了101實驗班錄取通知。六年的努力終于有了回報。
篇10
關鍵詞:古詩文誦讀; 興趣; 樂趣; 意趣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2-094-001
[案例背景]
“腹有詩書氣自華”,千百年間,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祖國文化的命脈。小學時期是心靈最純凈,記憶力最好的時候,為其開啟一扇詩文之窗,讓其接觸最具文化價值的古詩文,開啟其智慧,培養其品德,是所有語文老師的天職。在教學實踐中,我積極探索語文學科教學和古典文學熏陶之間的關系,通過喚起興趣、誘發樂趣、體味意趣三個步驟,努力倡導古詩文誦讀,使學生了解祖國的優秀文化,含英咀華,探尋意境,感受縈回在意境里的美好情思,提升文學素養。
[過程陳述]
第一步,創設情境,喚起興趣
首先在語文課上,我想方設法多用些古詩名句,并引導鼓勵學生用詩句回答問題,營造學習古詩文的氛圍。在學習《黃果樹瀑布》時,引導學生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膾炙人口的詩句回答問題,課文結束時,自編一首小詩總結課文:小雨薄霧黃果樹,一路濃陰一路泉。山中臥聽交響樂,孕育生機潤心田。這樣不僅讀出了課文的詩意,也使我的語文課詩意飛揚,更讓學生喜歡上了這些詩文。
“老師,我要背!”就在我看到學生中午自習無所事事時,布置他們每天背誦一首古詩,不到一個星期,好多同學圍著我要求背詩。這時,我知道,一段時間以來的引導、激發起了作用。他們手拿各類古詩文書籍或者文曲星,爭先恐后地前來背書,有的學生不甘于背誦短小的詩篇,開始背誦長詩,比如《長恨歌》《琵琶行》等,也有些學生把目標投向古文,爭相傳閱背誦《岳陽樓記》《出師表》《滕王閣序》等名篇。另外,他們還會比篇數,比字數,比速度,誦讀古詩文之風蔚成。
第二步,提升興趣,誘發樂趣
為了提升興趣,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也為了讓他們能更好地理解這些詩歌,每星期我拿出一節語文課讓學生輪流做老師,誦讀賞析詩歌。因為他們生性活潑,課堂上他們會用豐富多彩的形式講解詩歌。有的學生讓小組競賽,有的讓大家表演,有的讓大家作畫……有個學生在準備賞析《鵲橋仙》時,讓大家把它譜寫成歌,分組來唱。學生不會譜曲,會把課上成什么樣子呢?我說出了自己的擔憂,那位學生拍著自己的胸脯說:“老師,放心,我會幫助他們做好準備的。”說實話,上課前我著實捏了一把汗。可讓我驚喜的是,課上每個組都選擇了與詩歌意境相符的曲子,比如《蒹葭》《明月幾時有》等。大家唱得非常好,唱出了詩歌的音韻美。那一刻,我震撼了!后來大家爭著備課上課,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詮釋這些詩文。
第三步,引導創作,體味意趣
一段時間的誦讀后,學生由最初的對古詩文的喜愛到關注,再由關注到思考。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歌,我倡導大家在理解把握詩歌意境的基礎上,用第一人稱把詩歌改寫成散文。于是,語文課上,磅礴大氣的李白、憂國憂民的杜甫、凄苦哀愁的李清照都成了現代人,抑揚頓挫地讀著散文。
有的學生甚至自發創作詩歌。比如學生自學了《陋室銘》后,呂思語同學寫了一首《彩票銘》,“錢不在多,二元則行,數不在全,七位則靈,斯是彩票,為我獨行,每周二和五,心跳一刻驚,談笑是彩經,往來是彩丁,可以購別墅,出國行,無經濟之負擔,有得意之忘形,中國體彩樂,揚州風彩行,彩民曰:‘何樂不為?’”雖然不能和《陋室銘》相媲美,也可以說才情初露。李愛文同學在考試后有感而發:“望女生內外,笑聲不斷,男生上下,淚水滔滔;努力學習,發憤圖強,早晚一日把女超。”再比如莊健同學的“筆作的盧飛快,卷如霹靂弦驚。了卻老師期望事,贏得班內班外名。可憐才已盡。”和“但愿苦盡甜,千里共開顏。”等都能恰到好處地表達了自己想要取得好成績的強烈愿望,也有了點詩歌的韻味。越來越多的學生爭相傳誦他們的作品,嘖嘖稱贊他們的才氣的同時,也投入到了模仿、改寫詩歌的行列中來,從而走上“誦讀――思考――創作”的良性軌道。
[教學反思]
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越高,學生的知識也就越來越牢固。反之,則會啟而不發,學而不進,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然而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一個引導、培養、激發的過程,在“創設情境,喚起興趣”中,我是導演,學生是主角,我抓住學生的好勝心和好奇心,通過多種技法,從多個層面創設情境,引導激發演員的激情,成功地塑造角色。從學生的反應可以看出,我的啟發引導是成功的。但是在實踐中我也發現,有些學生盲目跟風,為了誦讀而誦讀,找來的詩歌或冷僻或深奧,背誦時字音和停頓都有較多的錯誤,有的即使能夠背誦也不解其意。因此以后教學中要有全面長遠的目標,要有針對性有計劃性地引導,適時提醒點撥,使已經培養起來的興趣往良性方向發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好”,只是單純的喜歡愛好,而“樂”則是對所“好”之物的沉浸、癡迷、陶醉和忘我。“好”與“樂”是兩個層次,兩種境界。古詩文誦讀的“興趣”與“樂趣”也正好存在于這兩種不同程度上。有興趣才會有樂趣,有樂趣就會加深興趣。在“提升興趣,誘發樂趣”環節中,我也發現了課堂時間不能有效利用。以后可以不按學號用競賽的方式選擇一些優秀的學生來做教師,這樣既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又能提升大家學古詩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