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社會救助機制調查匯報

時間:2022-09-14 10:05:08

導語:民政局社會救助機制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局社會救助機制調查匯報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這一深刻論述,為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指明方向,也為民政部門加快以民生工作為主體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提供了實踐依據,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關愛民生,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了積極保障

第十七次全市民政會議以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政工作,十分關注民生、民利和民權,各級民政部門求實創新,扎實工作,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以民生工作為主體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

完善城鄉低保制度。城市低保實現了動態管理、分類施保和應保盡保,五年間,先后3次提高保障標準,累計保障城市貧困人口600.9萬人次,發放保障金3.29億元。2005年7月1日率先在全省建立并實施了農村低保制度,4.8萬農村貧困人口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標準現已經提高到年人均1080元,累計保障28.9萬人次,發放保障金1242.1萬元。

強化救災工作。逐級制定并實施了自然災害應急預案,戰勝了2003年、2005年的嚴重洪澇災害,率先在全省制定《災民安置點管理辦法》;2007年的生產救災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五年間累計發放救災款8146.72萬元,保障了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

深入開展五保供養和救助工作。全市農村五保對象達1.5萬人,分散供養的年人均供養標準提高到1200元,集中供養的人均供養標準提高到2556元以上。城鄉大病醫療救助工作全面推開,2006年救助3.1萬人次。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由強制性收容遣送轉變為自愿救助和無償救助。

社會福利事業有序推開。社會(兒童)福利及老人福利社會化進程加快。開展“星光計劃”和“五保老年之家”活動。全市有農村敬老院47所,院容院貌明顯改善。慈善事業健康發展,10個愛心救助超市發揮出積極作用,救助困難群眾1.2萬人次。老齡事業有了新的發展,制定了“十五”和“十一五”發展規劃。

二、明晰思路,加快健全和完善以民生工作為主體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了“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工作目標,圍繞這一目標,今后一個時期我市以民生工作為主體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基本任務是:

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切實改善民生。社會救助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務,社會救助體系是實現社會公平的“調節器”、維護社會穩定的“安全網”。當前,要結合實際,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開展的民生工程,健全、完善、規范各項救助制度,全面構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特困救助、臨時救濟、醫療救助為主要內容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城鄉低保要切實做到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分類施保和逐步提標;農村五保供養要“應保盡保、按標施保”,確保供養標準不低于當地農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城鄉醫療救助制度要注意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市居民醫療保障制度的銜接,努力緩解城鄉困難群眾看病難問題;要認真落實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制度,做好教育、住房、法律等專項救助工作,幫助低保邊緣群體解決特殊困難。

進一步完善自然災害應急救援體系,切實提高減災救災效率。針對我市實際,做好災害應急救助工作,妥善安排好災民生產生活,始終是各級民政部門的重要責任。要按照救災工作分級責任、救災經費分級負擔的要求,明確責任,建立健全災害救助資金投入和監管機制。市、縣區、鄉鎮(街道)和村(居)都要建立并完善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加強救災物資儲備,切實提高災害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及時做好災民生活救助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進一步健全完善救災捐贈和經常化社會捐助機制。落實救災經費專戶管理和救災款物規范化發放,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確保資金使用效益。

進一步完善擁軍優撫安置體系,切實增進軍政軍民團結。要按照國家《雙擁模范城(縣)命名管理辦法》,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營造濃厚氛圍。不斷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建立政策扶持就業和培訓促進就業機制,確保完成每個年度的安置任務。建立和完善優待撫恤、重點優撫對象保障制度和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將重點優撫對象優先納入社會保障范圍,確保他們的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要加強軍供和軍休工作,完善配套措施,確保軍休干部“兩個待遇”落實。

進一步完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切實滿足人民群眾福利服務需求。截至2006年末,我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8萬元,占全市總人口10.4%,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積極應對老齡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迫切任務。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養老服務優惠扶持政策,積極推行“民辦公助”和“公辦民營”管理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各類老年福利服務設施和機構;認真做好居家養老和集中養老服務,建立健全老年福利服務體系。要落實孤兒養育、醫療、教育、就業等綜合救助政策,努力形成以家庭養育為基礎、社區照顧為依托、機構養育為骨干的孤殘兒童福利保障體系。要積極培育發展各類社會慈善組織和志愿者服務組織,認真落實國家對慈善捐贈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單位和個人捐款捐物,推進社會捐助活動的經常化、制度化,努力形成“政府推動、民間實施、社會聯動”的慈善事業發展新局面。

三、求真務實,強化責任主體推進工作深入開展

民生工作涉及到黨和政府工作各個方面,政治性、政策性和群眾性都很強。各級民政部門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健全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更多地關注民生。

一是納入目標管理。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民生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政府目標考核范圍,確保民生工作的落實。社會救助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有關部門應切實履行職責,努力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高度重視關乎民生的重點、難點問題,及時解決民生工作的實際困難,確保黨和政府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確保人民群眾真正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二是加大財力投入。各級政府要合理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公共財政向城鄉困難群眾傾斜、向基層民政部門傾斜、向社會福利事業傾斜力度,認真安排和落實好災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社會福利和優撫安置等各項資金,確保困難群眾、特殊群體和優撫對象的生活權益。要整合資源,拓寬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多渠道籌集民政事業發展經費的保障機制。要加強對民生資金分配、使用和發放的管理與監督,嚴格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嚴禁擠占和挪用,發揮資金使用的最大效益。

三是統籌救助工作。社會救助工作涉及到的項目很多,社會救助中的民生工作對象在基層,要做好這些工作,就要統籌城鄉低保保障水平,統籌農村五保供養與城市孤老人口生活保障,統籌城鄉醫療救助補助標準,統籌流浪乞討人員生活救助與城市流動人口臨時生活救濟,統籌老年人口人文關懷,統籌建立優撫對象撫恤優待補助自然增長機制,把以民生工作為主體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落到實處。

四是提升工作效能。廣大民政工作者是推動民生工作的主體,廣大民政工作者要努力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加強理論業務學習,增強服務群眾能力,提高管理社會事務水平,要不斷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大膽探索做好民政工作的新辦法、新路子。開展效能建設和績效管理,加強行風和政風建設,加強調查研究,當好黨和政府的參謀和助手,力求做一個心重的人、心誠的人、有心的人。要下大氣力做好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多辦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事,用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構建和諧淮南、實現奮力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