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農業基礎調查匯報

時間:2022-09-02 08:06:48

導語:全區農業基礎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區農業基礎調查匯報

區是典型的農業區,除少量土地屬圩區外,大多呈崗丘地貌。項目治理之前,隨著對生產總量的追求,土地墾殖面積越來越大,資源不足和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薄弱的矛盾日益顯現,生態環境也每況愈下。由于長期投入不足,農業基礎設施,尤其是水利設施老化、弱化現象嚴重,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嚴重威脅我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2003年以來,隨著國家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逐步重視,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也逐年增加。我區因財力有限,把爭取和利用國家項目資金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項重要途徑,經過堅持不懈的長期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帶著這個課題,政協科技專委開展了一次專題調研。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又相繼出臺了一批關于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也希望本次調研對今后全區的項目建設起到有益的借鑒和啟示作用。調研走訪和座談的單位有農委、財政局、發經委、水利局、林業局、農機局、烏衣鎮、沙河鎮、施集鎮,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爭取項目和資金情況

本次調研重點了解2003年以來,國家和省級財政已批準投資50萬元以上規模的,涉及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已建、在建和即將建設項目的有關情況,項目包括:

1、農業綜合開發資金4126萬元;2、水利設施工程總投資10734.93萬元;3、農業基礎設施項目2842萬元;4、林業項目資金10428.1萬元;5、農機部門專項資金885萬元;6、沙河鎮土地整理項目專項資金2273.14萬元;7、村級公路建設專項資金7614.95萬元。

以上共爭取各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38904.12萬元。其它如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等普惠政策資金補貼到戶,與基礎設施建設無直接關系,本次調研沒有統計在內。

二、項目建設及其成效

1、通過土地治理和改善灌溉條件,一部分中低產田農業生產抗御自然災害和綜合生產能力提高且有利于機械化作業。幾年來,通過項目建設,已完成土地整理和中低產田改造17.18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0.91萬畝(其中在腰鋪鎮新建大棚滴灌100畝,半固定式噴灌900畝)。滁河堤防應急加固工程提高了滁河段臨河20公里堤防及穿堤建筑物防洪標準,進一步改善了總土地面積50.2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97萬畝、人口2.82萬人的圩區防洪條件。不少項目區還成了主導產業和特色的示范區,如腰鋪鎮范橋村、烏衣鎮紅山村的蔬菜,沙河鎮新塘村的優質水稻豐產方、嫁接西瓜,施集鎮唐郢村早甜瓜等都已形成氣候,并起到了積極示范帶動作用。全區糧食總產也由2002年的21.61萬噸提高到2007年的28.06萬噸,增長29.8%。

2、通過項目和政策扶持,全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帶動能力日益增強,農業結構調整平穩推進。目前全區擁有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1家,通過有機食品認證2家,通過綠色食品認證21家,無公害食品認證9家。在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及品牌的引領下,全區蔬菜、茶葉、滁菊、草坪、名特優水產品、乳制品穩步發展,優質糧油通過區域種植和訂單生產,優質化率分別達到70%和90%以上。

3、在農機補貼、勞動力轉移等因素促進下,農業機械化率快速提高。項目補貼帶動農戶購買各類農業作業機具782臺,購置總額1765萬元,農戶投入資金1514萬元。大中型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分別從2003年的6臺、130臺猛增到198臺和512臺,目前全區機耕、機耙面積達到98%,小麥、水稻機收面積已達93%。

4、在項目建設的帶動和有關政策的扶持下,農村的交通狀況和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開始好轉。幾年來,建設村級公路473.6公里,建設機耕路、砂石路107公里。建設國家公益林8萬畝,長江防護林0.99萬畝,農田林網0.52萬畝,完成村莊綠化0.28萬畝,退耕還林5.55萬畝。通過人飲工程和江淮分水嶺治理,累計解決了3.42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和吃水難的問題。

正在建設或籌建的項目包括:沙河鎮1.13萬畝土地整理項目,目前已完成0.4萬畝,整理任務至2009年全面完成。測土配方施肥項目2007年開始建設,目前已完成4010個土樣采集、化驗工作,發放施肥建設卡6.3萬份,推廣配方施肥60萬畝次。2009年項目建成后,可系統監測全區土壤肥力,肥料利用率可提高3%以上,每畝每季可節本增效30元,全區每年節本增效3000萬元以上。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2008-2009年建設,建成后病蟲監測覆蓋面積可達60萬畝,病蟲害預報準確率提高到95%,農作物危害損失率降低到3%以下。國家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續建項目(市直片)規劃面積2.95萬畝,建設地點位于沙河鎮三里塘片和腰鋪鎮姑塘片,項目由市水利局負責招標施工,2007年12月正式開工,計劃2008年全面完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項目自2008年開始實施,2015年結束。48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有6座小二型水庫和1座小一型水庫開始施工,有5座小一型水庫和6座小二型水庫初步設計得到批復。

從項目建設管理情況看,各建設單位對較大的項目都能堅持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制管理,按規范施工,確保工作質量。在資金管理上做到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對項目進度和工程質量由項目領導小組和法人單位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定期將項目執行情況向上級匯報。項目建成后,項目實施單位開展自查并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驗收申請,進行竣工驗收。通過竣工驗收后的項目及時向工程運行管理單位移交,明確管理權限,落實管理人員。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通過調研我們也發現,我區在項目爭取和建設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有些是客觀存在的,有些是主觀努力不夠,主要包括:

一是我區地形地貌多樣,自然資源較為分散,各類生產規模和總量偏小,給項目的爭取帶來難度。尤其是未能列入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化工程項目縣,一些大型項目如標準良田建設、種子工程、植保工程、農機化工程一般成捆下達,我區幾乎爭取不到。

二是由于長期投入不足,“欠帳太多”,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現象十分突出。一些病險水庫多年未能加固,渠系配套不完善。據典型灌區調查統計,目前全區渠系水利用系數僅有0.55,灌溉水利用系數僅有0.4。滁河、清流河干堤多處低于設計標準,遭遇今年的洪澇災害多處出現險情,堤防安全亟待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尚有6萬多人未解決,任務也很艱巨。

三是一些項目配套資金難以籌集,甚至移項和挪用項目資金,嚴重影響了項目建設進度和工程質量,使項目爭取工作難以形成良性循環,也影響了一些部門特別是鄉鎮對項目爭取工作的積極性。

四是基地化建設總體規劃不系統,各項目間難以形成合力,因此規模不大、標準不高、亮點不多、亮度不夠。

五是各項目單位普遍反映專業技術人才緊缺,嚴重影響了項目規劃申報、工程質量和項目建成后的運行管理工作。

四、有關建議

1、要樹立長遠觀念,加強農業基礎設施項目的爭取和建設工作。對一些系統性工程項目區發經委、財政局和有關項目單位要及時掌握政策,捕捉最新信息,提前規劃,做好項目儲備工作,形成項目爭取工作持續有效的機制。特別要抓住當前國家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的有利契機,全面、系統地搞好項目規劃,及時申報,扎實有效地推進項目建設。對象土地整理、復墾一類不受數量和規模限制的項目,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加大爭取和建設力度,大規模提高農業生產條件。對一些小型項目要主動同省、市有關部門加強聯系,及時爭取,以多取勝。

2、要加大農業招商力度,爭取多渠道融資。對象水庫、基地和公益性設施建設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只要產權明晰,程序合法,可結合水面開發、山場開發,也可發展旅游觀光農業、生態農業,鼓勵多種形式的農民投資、個人投資、社會投資。集鎮自來水建設和管理應積極推進市場化運行,切實解決項目配套資金不足的問題。

3、要加強協作,搞好規劃。基地化建設要加強部門間協作,搞好統一規劃,打造有利于相關項目集成的平臺,發揮集中優勢,形成鮮明特色。項目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調動鎮辦、村組和群眾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施工監督,以確保工程質量。各類項目建成后,受益區所在的村組要加強維護和管理,以最大限度的發揮效益。

4、要建立激勵機制。各部門和鎮辦的項目爭取和建設工作要與績效掛鉤,列入考核范圍。對各單位在爭取項目中所花費用財政給予一定補助。今后國家投資項目,中西部地區將逐步取消地方配套部分資金,也勢必提高各單位爭取項目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要建立適應工作需要的常杰化的進人機制。鑒于農口各單位近10年來專業技術人員只出不進,減員缺編嚴重,可參照公務員管理辦法,有計劃的向社會分批公開招考。確因實際需要又能勝任工作的應適當放寬招考條件,堅持引得進、留得住的原則,盡快彌補人才不足。必須有人才保證,才能落實國家和全省在三年內普遍健全鎮辦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逐步建立村級服務站點的政策。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農業事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