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模式實踐交流

時間:2022-11-19 12:47:00

導語:新農村建設模式實踐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模式實踐交流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農村黨員是貫徹執行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骨干力量。新農村目標要求的實現,最終還是要靠農村基層組織和黨員團結帶領廣大農民群眾來完成。因此,在建設新農村中大顯身手是農村黨組織和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必須樹立長期建設的思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不是一個短期活動,一些具體問題的解決,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必須樹立長期建設、扎實建設的思想。要克服等待心理。新農村建設貴在“建設”,等是等不來的。雖然它需要政府的投入起先導、主導作用,但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攬,最終還是要靠農民自己來建設。無數實踐證明,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把群眾發動起來、組織起來,使他們為新農村建設貢獻聰明才智,任何困難和問題都會得到妥善解決。要克服急躁心理。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必然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要指望一步實現,也不要指望跑步實現。每個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要立足實際,著眼實效,牢固樹立腳踏實地穩步推進的觀念,摒棄“工程性”、“運動式”、“躍進式”的心態,要充分考慮農民群眾的意愿和需要,千萬不能搞成“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要克服攀比心理。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條件不同、基礎不同,新農村建設的步伐總會有快有慢,有先有后。基礎較好、經濟發達地區可能要在全國率先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其他地方要立足自身的條件和實際,定下神來、穩下心來高標準、高質量地建設自己的新農村。

二、必須著力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建立健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模式,必須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引領農民脫貧致富方面的積極作用。被譽為“天下第一村”的華西村、“共產主義小社區”的南街村、“京郊首富”韓村河等明星村的實踐充分證明,“農村發展快,全靠黨員帶”。這些村普遍有“三個好”:有一個好“班長”,有一個好“戰斗堡壘”,有一支好黨員隊伍。他們的經驗昭示:黨員強化責任意識,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新農村建設才有可靠的組織保證。從現實情況看,中央提出的建設新農村“20字”目標要求,不是幾句空洞口號,而是飽含著具體實在的內容,“生產發展”和“生活寬裕”是要建設物質文明,“鄉風文明”是要建設精神文明,“村容整潔”是要建設生態文明,“管理民主”是要建設政治文明。無論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還是生態文明、政治文明建設,都需要有組織有領導地進行,不可能是農民群眾的自發行為。而直接組織領導的責任,必然是由“一線堡壘”和一線黨員來承擔。比如,要實現“生產發展”,就需要黨組織和黨員帶領群眾搞好企業、養殖業、種植業等,多創經濟效益,并以此帶動和保障糧食生產,使各項生產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再比如,要實現“鄉風文明”,就需要黨員帶頭學雷鋒、樹新風、講奉獻,愛黨、愛國家、愛集體。在正村風、民風、家風、社會風氣等方面,當好領頭雁。在“村容整潔”方面,也需要黨組織和黨員在綠化、美化、亮化等方面多動些腦子,使自己的村莊變得樹木蔥蘢,花草相映,干凈整潔,清新宜人。在實現“管理民主”的目標上,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責任更重大,只有做到了企業實行民主管理,村務實行群眾自治,干部實行民主評議,才能使村民真正成為主人。

三、必須積極進行基層黨建工作創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就是要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農村基層政權建設,不斷提高基層黨員干部的素質和能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廣大農村的經濟社會生活都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落后于農村改革發展客觀形勢的需要,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如年齡結構老化,整體素質不高,黨員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較弱等等。因此,各地黨組織必須主動適應新形勢、新體制、新任務的要求,在基層黨建工作的思想觀念、組織設置、隊伍建設、工作制度、領導方式等方面進行積極有效的探索,從而有效提升基層組織建設水平。要打破過去以自然村建立黨組織的傳統做法,圍繞產業發展和新型經濟組織發展建立黨組織,這不僅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需要,更是建設新農村的組織保證。通過組建黨群共富產業會社等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發揮經紀人與中介組織作用,實施黨員“創業富民”工程和對無職無位黨員設崗定責,不僅使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新作用找到有效載體,更重要的是解決了農村普遍存在的“信息不靈不敢富、新技能不懂不會富、實力單薄不能富”的“三不”問題,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和進市場奔小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