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工作安排思考

時間:2022-11-03 03:24:00

導語:重點工作安排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重點工作安排思考

為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市四屆人大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按照全面落實、重點推進、務求實效的要求,市政府研究提出**年度10個方面34項重點工作,具體安排如下:

一、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實現“三農”工作新突破

1.全面啟動“抓百村促千村”工程。堅持規劃先行、分步推進,全面啟動“抓百村促千村”工程,務求新農村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2.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認真實施農業產業化綱要,繼續做大做強茶產業,積極發展竹木、蠶桑等主導產業和油茶等特色產品。著力扶持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抓好基地建設和規模化生產。加快培育重點產業品牌,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切實抓好動物疫病防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抓好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發展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進一步擴大農業對外開放,拓展市場、引進項目,繼續辦好名優農產品推介活動。

3.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搞好農業綜合開發。打好農村公路建設攻堅戰,實施“村村通油(水泥)路”工程。繼續改善農村用電和通信條件。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加大改廁、改圈和環境衛生治理力度。大力普及農村沼氣,積極抓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政府引導、群眾自愿,穩步推進村莊綜合整治和建設。結合發展鄉村旅游,重點建設100個新農村示范點,抓好經濟發展和村莊建設規劃的編制、實施。

4.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快建立農村基層管理新體制。深化鄉鎮機構改革,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構建為農服務體系。完善村民自治機制,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公共產品供給新機制。鞏固提高“普九”成果,建設一批示范性寄宿制學校。推進廣播電視進村入戶工程,加強鄉村文化設施建設。抓好歙縣、祁門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體系建設。推進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貧工程。做好被征地農民合理補償、社會保障和就業工作,探索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建立社會化服務新體系。強化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抓好新型農民培訓。大力實施“陽光工程”,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組織、服務和引導,提高創業能力和勞務輸出水平。認真做好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

5.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把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途徑來抓。加強引導,鼓勵各區縣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核心,以民營為主體、開放為動力、園區為支撐,發揮比較優勢,培育支柱產業,做大經濟總量,壯大財政實力。強化扶持,認真落實對縣一級簡政放權的各項措施,積極支持沿邊區縣和鄉鎮用足用好省東向發展政策,全面增強縣域發展活力。改進考核,激勵各區縣在全省縣域經濟發展中單項爭先、綜合進位。

二、努力提升產業層次,推進旅游強勢發展

6.加快旅游產業結構升級。抓好**風景區、皖南古村落的精品化建設、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提升我市傳統觀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大力創新旅游產品,努力使休閑度假、商務會展旅游成為新的增長點。以開展“中國鄉村旅游年”活動為契機,抓好農家樂旅游示范戶、專業村建設,打造古徽州鄉村旅游新品牌。加大產品整合力度,推出若干特色鮮明、獨具魅力的精品游覽線路。針對購物、娛樂等薄弱環節,加快推進**溫泉、太平湖旅游度假區、雨潤商務度假區、奇墅湖旅游度假村、**娛樂城、**禮品城、徽派美食城、東方紅影視城等重點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延伸旅游產業鏈條。

7.推進旅游市場營銷。建立健全政府為主導、旅游企業為核心、各相關部門相互協調配合的旅游營銷聯動機制。加大策劃力度,抓好城市形象宣傳和產品整體促銷。鞏固長三角和韓、日市場,拓展珠三角和港澳臺、東南亞市場,積極培育北方、中(西)南和歐美市場,努力提高國內中遠程游客和境外游客的比重。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抓好平日和淡季旅游市場開發。突出市場化運作,辦好第十屆中國**國際旅游節暨徽文化節等重大節慶活動。堅持區域聯動,加大“兩山一湖”、“名城—名湖—名山”和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促銷力度。

8.營造良好的旅游市場秩序和環境。樹立“以游客為中心”的理念,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大市場綜合整治和監管力度,大力倡導誠信經營和誠信服務,嚴厲打擊宰客騙客、強買強賣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強標準化建設,完善服務規范和質量標準,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指導和督促旅游企業推行國際標準,力爭**風景區首批進入5A級旅游景區行列。抓緊推進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建設,健全多語化標識系統,重點完善與主要境外客源市場開發相配套的旅游環境。加快建設“數字**·景區”工程,推進數字化管理。鼓勵興辦外語、特色旅游網站,發展電子商務。強化市民服務旅游意識,營造良好的旅游氛圍。

三、全力抓好工業發展,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

9.突出扶優扶強,培育支柱產業。抓好“工業二十條”的落實,強化對工業運行的協調、服務,提高企業運行質量。分類制定并實施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壯大新型材料包裝、汽車零部件、農副產品深加工、絲綢服裝等優勢產業,培育旅游商品加工、電子信息、制藥等新興產業,提升改造精細化工、機械制造等傳統產業。出臺支持骨干工業企業發展實施意見,加大對30戶市級重點企業的扶持力度。以實施“中小企業促進工程”為契機,加快中小企業發展,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30戶。加大企業技改力度,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點技改項目,力爭技改投入增長20%,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10戶。大力實施品牌戰略,鼓勵爭創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

10.加快園區建設,夯實起跳平臺。大力推進市新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全年投資5億元,建成8~10平方公里路網框架,完成總規修編和控規編制。支持區縣加快經濟園區建設,提高規劃水平,完善基礎設施。引導園區加快培育優勢產業,興辦園中園、特色園。加大園區招商力度。創新園區體制機制,優化服務環境,著力抓好產業鏈招商,加快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吸引關聯產業和同類企業組團進入、集聚發展。

11.發展現代服務業。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提高我市工業化水平的重要環節來抓。努力擴大對外貿易,利用外貿出口促進政策,加快外貿主體、出口產品和出口市場多元化,加強主要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建設,培育出口品牌,增強出口能力。鼓勵支持重要技術裝備和原材料的進口。抓緊規劃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爭取國內外大型零售集團和批發市場到我市設點落戶。繼續支持會計、審計、評估、律師等中介組織建設,發展郵電通信、證券保險等服務業。

四、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掀起招商引資和全民創業熱潮

12.扎實開展“招商引資年”活動。加快實施東向發展戰略,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東向發展、實現率先崛起的決定”,把招商引資作為推進東向發展的突破口。抓好全民招商,強化領導帶頭、行政推動、政策激勵機制,調動方方面面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創新招商方式,大力推行小分隊招商、招商、駐點招商和網上招商,針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開展板塊招商、專題招商和定向招商,認真組織參加**中國國際徽商大會(香港)等重大招商活動。夯實招商基礎,著力抓好專業招商隊伍建設,認真編制重點產業板塊項目和招商指導目錄,進一步增強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優化招商環境,創新和完善項目落地服務流程,大力推行全程代辦服務,促進以商引商、以外引外。

13.加大改革攻堅力度。把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作為重點來抓,繼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切實把政府職能更多地轉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完善投資核準和備案制度。繼續深化企業改革,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加快企業股份制改革和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全面完成國有企業改制任務,推進集體企業改制工作,妥善解決已改制企業的遺留問題。積極穩妥地實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增強生機和活力。

14.全面開展“全民創業行動”。強化創業觀念,在全市營造創業光榮、發展有責的輿論氛圍,構建尊重創業、理解創業、支持創業的社會環境,形成“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干部創事業”的生動局面。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制定政策,抓好落實。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堅持和完善政府與民營企業家聯系制度。把老百姓興辦旅游、各方面齊抓招商、新徽商返鄉創業作為推動全民創業的著力點,積極支持和促進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進入公用、社會事業領域。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加大制度、科技創新力度,培育和發展各類商會、行會,提高民營經濟發展的整體素質。

五、全面實施“443”行動計劃,加快城鎮和基礎設施建設

15.加大項目推進力度。將實施“443”行動計劃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著力抓好271個產業、生態、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市級重點項目建設。繼續把大交通建設作為重點,加快國省道路網改造和合銅黃、黃衢南(黃婺)國家高速公路建設,爭取黃祁、揚績(溧黃)等地方高速公路完成前期工作并開工。抓緊改造機場口岸設施,力爭對外國籍飛機開放取得重要進展。認真做好皖贛鐵路復線、新安江航道綜合開發等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為早日開工創造條件。圍繞“十一五”規劃的落實,加強研究和謀劃,繼續編制一批重大項目特別是產業項目,充實完善項目庫。堅持領導干部牽頭抓項目制度,進一步落實目標責任,完善考核獎懲,強化分工協作,不斷完善項目推進機制。

16.全面加快城鎮化進程。編制市域南部城鎮群總體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抓好區域主干路網建設,建立區域統籌協調機制。結合大交通發展,抓緊編制縣域城鎮體系規劃,鼓勵區縣抓好城關鎮建設,成為縣域發展的增長極。加快綜合型、工貿型、邊界型集鎮的發展,有效保護、科學開發一批歷史文化悠久、自然風光獨特的名鎮、名村,推進重點景區周邊鄉鎮與景區的整體規劃和發展。加大小城鎮徽派建筑風貌的保護、建設和改造力度,改善人居環境,形成地方特色。

17.加快市中心城區建設。進一步拉開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塑造特色、加強管理,確保完成投資33億元。抓好城市路網建設,著力推進南濱江景觀帶和新安江屯溪河段防洪治理工程。繼續建設江南新城、改造江南老城,加快小街小巷小區和“城中村”改造步伐,抓好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安置房建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開工建設市民中心,積極創建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區)。加大城市風貌整治力度,抓好重要街道的景觀建設和立面改造。結合市樹、市花的推廣,大力提升綠化、美化的特色和品位,積極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進一步推進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繼續開展違章建設整治,加強小區物業管理。抓好城建項目和資金監管,建設一批質優價廉的精品工程。

六、做好財政金融工作,增強支持保障能力

18.努力提高財政運行質量。堅持以組織收入為中心,建立健全穩定的財政增收機制,不斷優化收入結構。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科學征管,加強組織調度,做到應收盡收。加大財源培植力度,突出抓好縣鄉財源建設,認真做好稅源大戶的跟蹤服務工作。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硬化預算約束,強化支出管理,優化支出結構,控制一般預算支出,增加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投入,加強對經濟發展和增長方式轉變的引導。繼續深化部門預算、非稅收入征管、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增強政府調控能力。

19.著力提高融資能力和水平。搶抓國家支持中部崛起的機遇,爭取農村建設、社會事業、科技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一批項目立項,獲得國家資金支持。有效整合資源,推進資源資本化,進一步發揮市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在融資上的主體作用。抓好城市土地的收儲、出讓和經營,積極運用信托、債券、BT、BOT等多種手段,進一步推進公用事業市場化和建設主體多元化,拓寬建設資金來源。推進**旅游股份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充分發揮資本市場融資功能。抓緊建立民間信貸監測制度,引導和發揮民間融資的積極作用。

20.大力改善金融服務。加快建立征信體系,深入開展金融安全區建設。構建政、銀、企定期互動機制,完善對金融機構信貸的激勵政策,促進金融部門創新產品,強化服務,增加有效信貸投放。抓緊推進與開發銀行新一輪合作,支持中小企業列入省有關商業銀行扶持工程。爭取多元化投入,強化擔保體系建設,提高信用擔保能力。進一步壯大農村信用聯社,充分發揮其在縣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爭取引進省內外、境內外商業銀行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積極探索建立地方金融機構。

七、推進生態建設,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21.加大生態和環境保護力度。啟動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創建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深入開展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行業的環境綜合整治,提高環境質量。嚴格保護城鄉飲用水源,嚴格執行項目建設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堅決不上一個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項目,堅決落實工業企業達標排放、化工企業集中治污等措施,確保豐樂河、橫江等河流水質達到環保要求。加快全市生活污水、垃圾處理體系建設,抓好煙塵、噪聲、渣土等污染治理。推進“三線一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繼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基本完成月潭水庫工程前期工作。進一步加強對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的保護與管理。不斷創新林業體制機制,統籌生態、經濟效益,保護和調動方方面面營林護林的積極性,推進林業各項重點工程建設,鞏固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成果。嚴格執行采伐限額,切實抓好森林防火,爭取實施松材線蟲病預防體系二期工程。

22.大力推行資源、能源的節約和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抓好一批循環經濟試點。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加快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和廢舊物資回收、加工、利用體系,發展再生資源產業。大力推行水、能源、重要原材料等生產要素的節約和綜合利用。嚴格土地管理,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切實抓好土地整理復墾,積極盤活土地存量,用足用好未利用地。鼓勵集約和節約用地,落實建設用地投資強度和容積率“雙控”標準,提高土地利用率。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大力推廣節能建筑,提倡使用環保型產品。開展綠色學校、機關、飯店和家庭創建活動,引導全社會增強節約意識,堵塞浪費漏洞,形成健康文明、節約資源的消費模式。

八、推進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23.積極推動科技創新。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為目標,加快構建以新技術研究、應用和推廣為重點,以企業為主體、產業為依托、市場為導向、項目為抓手的區域創新體系。鼓勵龍頭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繼續抓好省車用儀表及電器等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和永佳、永新科技園建設。加大產學研結合力度,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積極引進研發機構和先進技術,切實抓好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繼續辦好網上技術市場。抓好省制造業信息化重點城市建設,推動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組織實施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加快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鼓勵技術創新和發明創造。

24.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全面加強基礎教育。抓好教育管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進素質教育。初步完成城鄉現代遠程教育設施建設。實施市中心城區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基本建成田家炳中學和廣宇學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繼續辦好一批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整合、引進教育資源,加快籌建職教園區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高級技工學校。加快發展高等教育。支持**學院擴大規模、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組建初等教育學院。完成**電大擴建工程。鼓勵發展民辦教育。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辦學、助學,探索建立有效的教育資助體系。積極發展成人教育。加快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

25.全面加強人才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評價、選拔、流動、激勵等機制,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推進“311”重點人才工程,進一步抓好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建設,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和旅游管理人才。加快構建和完善人才市場、信息、培訓“三個平臺”,籌劃“人才園區”建設,提高人事人才公共服務水平,促進人才流動和合理配置。大力引進各類高層次急需人才,爭取在外**籍人才以各種方式報效家鄉。

九、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加快建設“和諧**”

26.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再就業。堅持就業優先的原則,進一步落實就業扶持政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強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就業指導等相結合的綜合服務。抓好勞動力市場和再就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積極做好組織起來就業,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促進多種形式就業。加大對困難群體再就業的援助力度,確保再就業資金使用到位。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27.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改制企業“斷保”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為重點,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市級統籌,確保養老金、失業金按時足額發放。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特困群眾生活救助和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工作,加強福利、慈善事業。加大深山區、庫區和老區扶貧開發力度,繼續實施“整村推進工程”,確保第二批34個村實現整村脫貧。認真實施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綱要,積極發展老年人、殘疾人事業。多渠道加大投入,改善社區辦公條件,抓好社區隊伍建設,完善社區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社區建設水平。

28.加快推進文化大市建設。抓緊編制實施文化大市建設規劃。加大統籌協調力度,整合徽文化研究機構和隊伍,全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加強徽文化的研究保護和開發利用。認真做好花山謎窟—漸江風景名勝區和徽州古城申報世界遺產工作。繼續加強文化市場管理,推進城鄉基層文化建設,扶持文藝精品創作,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抓好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以市場化運作為手段,以徽文化為特色、人文旅游為依托,加快發展文化產業。開工建設徽文化博物館、市民健身中心、游泳館等一批重點文化設施。積極備戰省“十一運”和省第四屆殘運會。

29.加強公共衛生建設。突出抓好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努力提高防疫檢測水平,抓好重大傳染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工作。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提高醫技水平和服務質量。強化行業監管,保證群眾食品、藥品和醫療安全。積極支持新安醫學發展。進一步探索城市和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新機制,深入開展計生優質服務先進區縣創建活動,繼續抓好出生人口性別比專項治理。

30.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廣泛深入開展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緊緊圍繞爭創“全省文明城市”和“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目標,大力開展“文明**,從我做起”推進年活動,加強市民素質教育,抓好市容市貌整治。加強國防動員和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意識,做好擁軍優撫安置工作,爭創新一輪“全國雙擁模范城”。

31.推進“平安**”建設。建立健全各種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切實抓好安全生產,突出對重點領域、行業和重大危險源的排查整改,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中小學幼兒園及少年兒童安全管理。抓好地質災害的預防、避讓和治理,扎實推進地質災害點移民搬遷工作。全面啟動“五五”普法。加強群眾來信來訪和人民調解工作,抓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完善經常性“嚴打”工作機制,確保社會穩定。

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32.努力建設奮發有為的政府。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切實增強“兩情”、改進“兩風”,始終保持昂揚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堅持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加強學習、深入調研,提高謀劃能力和創新本領,增強工作的前瞻性、針對性和創造性。敢于負責,善于協調,扭住主要問題,抓住薄弱環節,推動重點工作突破,促進各項工作落實。堅持不懈地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加強目標管理和督查考核,確保政令暢通,提高工作效率。

33.努力建設為民服務的政府。以人民滿意為目標,不斷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優化政府工作流程。加強市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充分發揮“一站式”服務功能。大力推進電子政務,積極推行網上審批、網上服務。簡化辦事程序,切實減少會議、文件和不必要的檢查、評比活動。繼續辦好“市民連線”公共服務平臺,多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建設“企業連線”平臺,拓展政府為企業服務的渠道,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創業興業環境。

34.努力建設依法行政的政府。認真貫徹公務員法,深入實施行政許可法和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規范行政行為,強化行政監督,嚴格責任追究。廣泛推行重大事項專家咨詢、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進一步擴大政務公開,健全人民建議征集制度。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積極支持政協和各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發揮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作用。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嚴肅查處各種違紀違法案件,切實加強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