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民意如何拒絕疑慮和誤解
時間:2022-07-16 03:36:00
導語:網絡民意如何拒絕疑慮和誤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民意能為公共決策的價值取舍、利弊權衡提供重要依據,為政府釋放“決策氣球”、了解民心向背提供成本低廉、反應快速的平臺
在中國現代化、信息化、民主化的發展進程中,網絡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民意渠道。中國網民數量一直呈指數增長,已達2.3億,總數已經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網絡已成為重要大眾媒體,成為網民討論公共事務、表達意見、進行輿論監督的一個重要的公共平臺。中國網絡媒體已經表現出巨大的影響力、社會地位、社會認可度及對重大事件的報道能力。
我們黨和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網絡媒體尤其是網絡民意的重要性。*年3月20日,在接受俄羅斯媒體采訪時表示,互聯網日益成為民眾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此外,他還透露自己經常通過互聯網了解國內外時事和民眾的意見與建議。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在人民網強國論壇同網友進行了22分鐘的在線交流,引起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
網絡正在推進中國民主政治的進程,并改變黨和政府的執政方式和理念。國民的表達權、知情權、參與權在網絡中展現得尤為充分。隨著官員年輕化和高學歷化,上網的官員無疑會越來越多,重視吸納網絡民意也將成為潮流。
雖然網絡民意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但是,目前在理論界、管理部門乃至社會上有一些人對網絡民意尚有各種的疑慮甚至誤解。
網絡民意已具代表性
有人認為,中國網民的絕對數量盡管已經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中國有13億人口,網民占總人口的比例還很低,因此網絡民意不具有代表性。
持這種觀點的人,顯然沒有看到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一日千里的發展速度。互聯網在發展初期的確是“精英”的“專利”。初期網民的群體特征為:信息需求大、年輕、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身處發達地區,以男性和白領為主。但是,筆者在對大量的國內外統計數據進行對比研究后發現,網民已經呈現出大眾化趨勢,互聯網在各社會階層迅速普及。
在中國,有所謂的“*萬現象”:一種新產品,在用戶數量達到*萬以后迅速走向大眾化,呈現出雪崩效應。彩電、冰箱、空調、手機、私家車,均在突破*萬用戶后開始在中國飛速普及。筆者認為,3至5年后,中國網民數量完全有可能達到10億。
中國手機用戶今年將超過6億。手機正在成為媒體工具,促使網民數量飛速增長。隨著3G技術的普及、資費的下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會迅速普及,手機上網是大勢所趨。在日本,用手機上網的人就超過了用計算機上網的人。
從發展的角度看,網絡民意的代表性、廣泛性只會越來越強。
網絡民意更具真實性
有人認為,網絡民意表達內容真偽難辨。網民的發言是匿名的,他們的背景無從考查。網民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真正的民意?發言者是否與事件本身有利害關系?他們能否保持客觀、中立?這些都無法確認。因而,網絡上形成的“民意”是否能全面反映社會發展進步的整體狀況,真正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是值得懷疑的。
網絡在提供給我們真實、有效信息的同時,會摻雜許多無效、偏差、虛假甚至惡意的信息。但是,筆者認為,網絡民意比通過傳統方式表達出來的民意,更具有真實性。
通過傳統方式表達出來的民意,由于存在中間環節或出于身份的顧慮,往往存在失真的問題。網絡在相當程度上淡化了發言者的身份,消除了言論表達的顧慮,并且是直接性的表達,因而更接近于原汁原味的民間聲音。尤其是一些來自基層或弱勢群體的網民,通過網絡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
網絡打破傳統媒體對社會輿論的相對壟斷,言傳統媒體所不敢言。如果對之加以必要的規范并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進行取舍,無疑具有重要的決策參考價值。
網絡民意不會充分理性
對網絡民意的理性質疑,來自網絡的匿名性,它讓言論發表者無所顧忌,不必考慮現實社會的責任,其合理性、公正性無法保證。
網絡民意具有及時性。互聯網的表達無需中間環節,能及時或實時地反饋問題。這種速度是過去的通過上傳下達掌握民意或通過報刊、電視傳達民意所不能達到的。
我們不否認,沒有中間環節過濾的直接民意,以及沒有時間充分考慮的實時民意,難免缺乏深思熟慮而帶有情緒化的特點。但是,虛擬世界的互聯網,其實是現實社會的縮影。現實社會中的每個人,其言行都不是絕對理性的,怎么可能要求每一個網民的每一句言論都充分理性呢?而且,互聯網發展很快,網絡民意也有所變化,從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看,網民總體上是在走向成熟和理性。
對于一些網民非理性的偏激言論,我們應該從容處之,不能矯枉過正。
有人提出網絡實名制,其實是一劑錯誤的藥方。
在韓國,網絡實名制暴露出了不少問題,例如:近90萬人的身份證號碼在網上被公布,給公民的隱私權保護帶來了嚴峻挑戰。在中國目前的國情下,根本就無法保證不泄露用戶資料。退一步說,即使是韓國網絡實名制取得了成功,也不能說在中國也能成功。中國在人口數量、國土面積、發展不均衡程度、社會管理難度等方面與韓國大相徑庭。在造假技術日益爐火純青的現實中,一個壞人很容易鉆過實名的漏洞,使實名變成“防君子而不防小人”。網絡實名制的實施,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尤其是監督措施,否則它就是一個“稻草人”。然而,中國網民數量太多,實行網絡實名制難度太大。中國國情決定了實行網絡實名制的社會總成本很高。中國目前還難以找到一種迅速、便捷、有效地核對網民真實身份信息的方法。
互聯網本身的特點之一就是虛擬與匿名,實行網絡實名制會降低網民、博客數量的增長速度,制約網絡的發展。在中國特有的國情下,實行網絡實名制會阻礙輿論監督。況且,互聯網本身具有全球性,即使在國內成功地實行網絡實名制,誰又能管得了國內網民去國外注冊匿名博客呢?誰又能有效制止內地網民去境外網站發表“高見”呢?
事實上,現有的網絡跟蹤技術已經能夠解決網絡犯罪問題。互聯網本身是高科技的產物,管理互聯網也應該建立在技術發展的基礎之上。此外,虛擬的互聯網是現實社會的折射,只有讓現實社會變得和諧,我們的網絡社會才有和諧的可能。
淡看網絡民意的負效應
不可否認,在互聯網上難免存在個別偏激、不負責、虛假有害的言論。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走向極端,將互聯網妖魔化,也不能將網絡民意視為洪水猛獸。互聯網所帶來的負效應,其實是現實社會問題的縮影。
的確,網絡民意可能是情緒性發泄,但那只是短期的。從政治的角度看,聽取民意、科學決策需要有一定的長期性。
網絡民意的表達確實存在許多有待規范和解決的問題,但我們不能因此否定它的合理性,應該看到網絡是一個開放的信息環境,網民也并非只反映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共同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正快速地將各種群體利益的代表者網聚到一起,通過網絡發出聲音,其中絕大多數真實地反映著問題,表達著群眾的心聲,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問題的解決。種種事例表明,網絡作為民意表達的渠道并非虛擬,而是產生著日益重要的影響。
政府不能僅僅被動地適應民意,而是要規范和引導民意。要從提高執政能力、鞏固執政地位的高度,做好互聯網的意識形態工作。要加強網上思想輿論陣地建設,掌握網上輿論主導權,形成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對互聯網堅持依法管理、科學管理、有效管理,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思想教育、行業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規范有序的互聯網信息傳播秩序。
網絡民意作為一種原生態民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為公共決策的價值取舍、利弊權衡提供重要依據。而網絡民意傳播及時、覆蓋面廣、參與方便的特點,則為政府釋放“決策氣球”、了解民心向背提供了成本低廉、反應快速的平臺。
- 上一篇:如何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
- 下一篇:通過網絡如何推進政治文明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