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工干部怎樣客觀公正地考察干部

時間:2022-02-27 11:27:00

導語:組工干部怎樣客觀公正地考察干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組工干部怎樣客觀公正地考察干部

干部考察是干部管理工作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干部考察結果,是干部任免、升降、獎懲等的重要依據。客觀公正地考察干部是組工干部的重要職責。而要做到客觀公正地考察干部,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充分認識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性

1.做好干部考察工作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保證干部隊伍建設,包括組織、思想和作風建設。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必須首先深入實際,考察了解干部隊伍的狀況,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原因,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達到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目的。比如,在組織建設上,鄧小平同志倡導的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實行干部退休制,選拔大批年輕干部進入領導班子,推進了干部隊伍的年輕化進程。在思想作風建設上,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定在縣處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中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著力提高干部隊伍素質。這些決策都是在充分了解干部隊伍的狀況后,有針對性地提出的。事實證明,這些決策的實施效果很好。如果不以考察干部隊伍、了解干部隊伍的狀況為前提,也就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干部隊伍建設就難以取得實效。

2.干部考察是干部選拔、任免、升降、獎懲、培訓等的重要依據

(1)干部考察是發現、選拔干部的重要手段和依據。考察是對干部的工作成績、思想品質、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等總的了解和評價。考察干部的過程也是認識、識別干部的過程。通過考察識別賢愚,從而為發現干部、選拔干部提供依據。

(2)干部考察為合理使用干部提供依據。造成人才浪費、積壓以及使用不當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對干部了解不深不透,因而不能做到知人善任。不知其長,也就不能用其所長。科學地考察干部,全面了解干部的情況和特點,就能根據干部的具體情況,合理使用,用人之長,棄人之短,能者上,庸者下,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從而做到人盡其才。

(3)干部考察為干部獎懲提供依據。造成"鐵飯碗"、"大鍋飯"的因素很多,缺乏科學的、嚴格的、全面的干部考察制度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沒有科學的考察,就難以辨別優劣,實施獎懲,就容易出現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加強對干部的考察,做到獎罰分明,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干部的積極性。

(4)干部考察為干部培訓提供依據。通過考察可以較全面地了解干部各個方面的情況,根據干部的具體情況確定培訓的內容與方式,使培訓做到有針對性,從而提高培訓的效果,干部本身可以通過考核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進一步明確自己努力提高的方向,減少成長和奮斗過程中的盲目性。

3.干部考察是加強干部監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要監督管理干部,必須首先了解干部的情況。通過深入考察,全面了解干部的學習、工作、團結、作風、守法、廉潔等情況,肯定其政績,指出其工作和自身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然后客觀地實事求是地反饋給本人,并督促其盡快解決存在問題,改正不足,這是加強干部監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做好干部考察工作本身就是加強對干部的監督管理。

(二)明確干部考察內容,堅持干部考察原則

1.干部考察的內容

明確考察的內容對做好干部考察工作至關重要,考察的各個環節都要緊緊圍繞考察內容的要求來進行。

從廣義上講,干部考察的內容包括干部的自然情況、主要經歷、專長、政治表現、思想理論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業績、主要優缺點等。但總起來講,干部考察的主要內容有德、能、勤、績四個方面。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績,注重考核工作實績。要根據不同領導職務的不同特點,制定科學的考核體系和標準,對工作實績進行全面考核和準確評價。德、能、勤、績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干部素質的綜合反映,因此,在考察過程中必須加以全面把握。考察"德",就是要了解干部的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場、道德品質等思想政治建設情況以及廉潔自律情況;考察"能",就是要了解干部的領導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知識水平和理論素養等方面的情況;考察"勤",就是要了解干部的開拓進取精神、工作態度、工作作風等方面的情況;考察"績",就是要了解干部履行崗位職責情況和工作實績。

對不同類別干部的考察,內容各有側重。比如,《黨政領導干部考核工作暫行規定》對黨政領導干部的考核內容規定為思想政治素質、組織領導能力、工作作風、工作實績和廉潔自律等情況。同時指出,各級考核機關可會同有關部門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層次、不同部門的特點,結合考核工作的實際需要,對考核內容進一步分解細化,制定具體的考核指標體系。《關于做好國有企業領導班子考核建設工作的通知》提出,對企業行政領導人員要著重考核民主決策、管理能力、經濟效益和工作實績,以及企業技術更新、設備改造、新產品開發和國內外市場開拓情況。對企業黨組織負責人要著重考核在企業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成效和工作實績,尤其是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圍繞企業生產經營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況。

2.干部考察的原則

(1)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把握這一原則,首先要求我們在考察選拔干部時,必須以黨的事業為出發點,德才并重。正確認識和處理德和才的辯證統一關系,既注重德,又注重才,德才是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二者缺一不可,也不能相互取代。正如宋代史學家司馬光所說的"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選拔干部必須德才兼備,不能只看一個方面,有才無德,就沒有正確的方向,重用了有更大的危險,就會敗壞黨的事業;而有德無才,難為大任,必然一事無成,貽誤黨的事業。因此,我們黨的干部標準強調德才兼備,考察干部必須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

(2)堅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把握這一原則,首先要求我們全面、歷史地了解干部。其次要求我們必須尊重客觀事實。成績和優點要肯定,問題或缺點要指出。特別是對存在的問題或缺點不管大小,性質嚴重與否,不論是存在哪一級干部的身上,都要如實向組織匯報、反映、不能打絲毫折扣,更不能隱瞞不報。對考察了解所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資料,要對照考察標準,運用辯證的方法作出實事求是的分析。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抓住本質和主流。第三,要摒棄私心雜念,秉公辦事,加強組織紀律觀念,敢于排除干擾,做到公道正派。

(3)堅持群眾公認、注重實績的原則。在考察干部中,堅持群眾公認、注重實績原則,是黨的群眾路線在干部管理工作中的具體體現。領導干部是否有政績,有多大政績,群眾最清楚,最有發言權。考察干部必須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心誠意聽取群眾意見,想方設法聽取真實意見,從而對干部作出真正體現群眾公論的評價。考察干部中采用民意測驗、走訪、個別談話、召開座談會等調查方法,都是了解群眾意見的有效途徑。

工作實績是領導干部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履行崗位職責的實踐中取得的績效。德才與工作實績二者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德才素質是干部取得工作實績的前提條件,工作實績則是干部德才素質的綜合體現。因此,在干部考察中,必須全面了解干部的德、能、勤、績,注重考察工作實績,把考察工作實績作為了解德才的重要途徑,把實績考核結果作為評價干部的重要依據。考核實績,要體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既看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成效,又看精神文明和黨的建設的成效;既看發展速度和規模,又看效益和后勁。第三要正確區分潛績與顯績、領導班子集體與成員個體的政績、前任與繼任的政績,等等。總之,要通過各種有效方法,考察了解干部的工作實績。

(三)正確運用和把握干部考察的方法

考察干部一是要全面、客觀地了解干部的真實情況;二是要根據了解掌握的情況對干部進行綜合評價,得出公正的評價結論。

1.綜合運用各種考察方法,全面客觀地了解真實情況

考察干部的首要環節是廣泛了解考察對象的情況,搜集與考察對象有關的各種資料,關鍵是要了解真實情況。一般來說,無論是定期的集中考察,還是不定期的平時考察,或者是任務單一的專項考察,都應該有一個或系統或簡略的考察方案,以明確本次考察的目的、意義、考察對象、考察內容及時間,考察工作的組織領導,考察的主要方法和程序,考察結果要求和工作紀律等。方案設置要盡可能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使考察人員能夠按照方案的指導思想和要求,全面地、系統地、有章有法地展開考察。這應該是任何一次考察都應做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其次,在綜合運用各種考察方法時,一定要注意把握各種方法所能發揮的作用及其相互關系,也就是要清楚地知道,通過實施某一種考察方法,要了解一些什么情況,能夠得到一些什么樣的信息,這些信息之間又有什么內在的聯系,從而最大限度地搜集到反映干部方方面面情況的客觀事實依據,為下一步正確評價干部打下基礎。

干部考察方法主要有聽取述職、個別談話、民意測驗和民主評議、查閱資料、實地考察等,這是我們黨在長期的干部工作中形成和總結出來的一套比較成熟的考察干部方法,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根據不同的考察目的和要求,綜合運用這些方法,相互印證、互為補充,對考察對象進行多角度、多側面、歷史的、全面的考察。

(1)聽取述職。聽取述職(或看述職報告),是我們直觀地了解干部的思想建設和工作狀況、理論素養、語言表達能力、文字水平等情況的基本手段之一,但聽取述職又不能僅僅停留在這個層次上,而是要通過述職這一環節,著重分析和察看干部是否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否客觀、真實地匯報自己的思想、學習和所做的工作;是否能夠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辯證地分析問題和看待問題,對自己的優缺點是否能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是否有意揚善隱惡,避重就輕等等。

(2)個別談話。個別談話在整個考察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對于搜集干部多方面的、生動的、活的第一手材料十分重要。因而也成為組工干部考察干部的一種基本手段和方法。因此,必須運用好這一手段,充分發揮談話在考察中應有的作用。首先要針對考察談話中經常遇到的"不會談、不愿談、不敢談"的現象,注意在談話過程中做好訪談對象的思想工作,幫助知情者消除害怕心理、無關心理和"老好人"心理,增強責任感,打消思想顧慮。在談話中,考察人員不能摻雜任何私心雜念,更不能對人和事表現出傾向性,要始終做到公道正派、嚴守秘密,從而贏得談話對象的信賴,使談話對象說出真話,說出實情,實事求是地反映情況和問題。其次,要創造一個良好的談話環境,營造寬松和諧的談話氣氛。考察者在談話中要始終做到謙虛謹慎、不卑不亢。既不能因代表上級組織而表現出盛氣凌人、傲慢不恭,也不能因談話對象的職位、級別比自己高而唯唯諾諾,不敢大膽提出問題。要以熱情誠懇的態度主動與談話對象建立起一種平等的關系,盡可能縮短與談話對象之間的距離,造成一個良好的談話氛圍,使談話對象對考察人員產生信任感,激發談話對象的交談熱情,從而提供更多的情況。其三,要盡可能地擴大談話人員的范圍,要有考察對象的上級、同事、下級,還要有相關部門的同志;不僅要有領導干部,而且要有一般群眾;既要有現職工作人員,也要有離退休人員;不僅要有工作圈的知情者,還要有生活圈、社交圈的知情者,等等。經過多角度地了解干部的各個側面的情況,對比其工作圈內和工作圈外的表現,從而對干部形成一個較全面的印象。在具體談話中要善于引導談話人講一些具體的事例和細節,使被考核干部的形象更為具體、生動,可以為評判干部提供可靠的素材。其四,要注重與考察對象本人的直接談話。與考察對象直接談話是一種面對面的考察,考察人員要想從中獲得更多的、有用的情況,必須注意談話方法和技巧。與考察對象談話,要事先做好充分準備,對考察對象的背景材料,如干部檔案、以往的干部考察材料、年度工作總結、述職報告、分管工作狀況,紀檢監察部門提供的情況、民意情況,以及干部發表的文章、理論測試的成績等等要進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談話中處于主動地位,靈活地掌握和調度談話話題和方式,有針對性地了解情況,核實問題,力求對考察對象從思想上、政治上以及理論素養、思維敏捷程度、知識面、口頭表達能力、心理素質等多方面有一個較深層次和較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3)民主測評和民主推薦。民主測評和民主推薦是干部考察中了解考察對象民意情況的重要手段,也是干部工作中發揚民主,走群眾路線的一個有效途徑。近些年來,這種方法在干部考察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并產生了良好的效果。能否組織好民主測評和民主推薦,直接關系到能否得到真實的民意情況,因此,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測評體系的設置要科學。要根據考察的內容和目的設置評價項目和確定評價等次。項目的設置既要體現一定的概括性,又不能過于籠統;既要有針對性,又不可過于零碎。要做到內容合理,操作簡便,使填表者易于理解和把握。

二是參加人員范圍的確定要合理。一般地說,參加測評或推薦的人員范圍越大越能體現出民意情況,其真實性也就越強。但也需要掌握好"度"。關鍵是參評人員要有廣泛的代表性,要盡可能地讓更多的知情者參加。這樣就可以提高測評或推薦結果的準確性。

三是做好測評或推薦現場的組織工作。參加測評或推薦者能否實事求是地表達自己的意愿,是關系測評或推薦結果是否真實的關鍵。因此,在填寫測評表或推薦表之前,首先要向大家講明意義,引導大家樹立大局觀念和責任意識,同時宣布考察紀律,做好保密工作,消除大家的思想顧慮,使大家能夠本著對組織、對事業、對干部負責的態度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評價和推薦干部。其次要選擇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使參評者或推薦者可以不受外界因素影響,獨立思考,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4)查閱資料。查閱資料是直接獲取有關文字依據的有效手段,與其他方法相互印證,互為補充,在干部考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查閱干部的人事檔案、年度工作總結、會議記錄、學習培訓記錄、讀書筆記、發表的文章及研究成果,個人重大事項報告表和收入申報表等資料,可廣泛地了解和印證干部的思想、理論、廉潔、工作等各方面情況,但在實際工作中也要根據需要突出重點,對在其他考察方法中發現有爭議或不一致的地方進行重點核查,并注意分析和把握多種資料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對比分析,辨別真偽,一定要查清核實,得出正確的結論。要注意從靜態的文字中了解出"活"的情況。如,看一個干部是否具有群眾觀點,是否有自覺堅持走群眾路線的工作作風,就可以查看其下基層的工作記錄,看下去了多長時間,下去以后干了些什么,為群眾解決了哪些具體問題,成效如何等,這樣,干部的形象就會躍然紙上,不言而喻。

(5)實地考察。實地考察是通過現場查訪了解考察對象工作業績和行為軌跡,獲取直觀的感性認識的方法。進行實地考察一要突出主題。根據考察內容的需要確定好查訪的重點和角度。只有把握住重點,選擇好角度,才能切中實質,抓住問題的關鍵。二要方法靈活。根據所了解情況的不同需要,可相應地采取隨機抽樣與典型調查相結合、一般查看與重點查看相結合、明查與暗訪相結合等多種方法來進行。三要深入扎實。干部考察中的實地考察與一般的工作考察、調研不同,它是在通過其他方法考察基礎上的延伸,其結果貴在準確、貴在真實。由于時間有限,有些考察項目只能"走馬觀花",但一定要粗中有細,深入具體,達到窺一斑見全豹的效果。因此,考察人員在進行實地考察時,必須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做到鍥而不舍、一絲不茍、明察秋毫,這樣才能了解到真實情況。

此外,為了印證和核準有關情況,還應采取適當的方式,廣泛征求意見。比如,通過和紀檢、監察、審計、法檢兩院等有關部門建立廣泛和經常性的聯系,隨時了解干部廉潔方面的動態情況。還可以設置干部考察舉報電話,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接受更廣泛的群眾監督,以便聽到各方面對考察對象的真實意見。

在運用上述方法考察干部時,要注意做到三個結合:

一是要堅持定性與定量考察相結合的方法,增強考察的準確性。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都具有質和量的規定性。要準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就必須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去認識和分析事物。因此,對干部的考察,既要從質的方面進行定性分析,又要從量的要求上加以把握,做到定性考察與定量考察有機結合,增強考察的科學性,全面準確地了解和評價干部。定性考察注重從"質"的方面了解干部的特點,即通過廣泛聽取意見、查閱相關資料等方法對考察對象的思想政治素質、工作能力和水平、氣質性格特點等基本情況作出優劣的基本評價,具有針對性、靈活性強,評價結果直觀,有一定形象性的特點。但是,定性考察缺乏對"量"的把握,在分析時不易比較,在評價時也易受考察者的主觀和環境、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們在考察中要注重引入定量考察的方法。要廣泛收集能夠說明干部工作實績和自身建設情況的數據,并且對數據進行分析、核實、比較,用數字說話,可以清楚地看出干部干了多少、干得如何。使干部的實績、理論素養、工作作風都可以進行量化的比較,從而較好地解決衡量干部標準不清,評價缺乏量化尺度,干多干少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的問題,提高干部考察的準確性。定性考察與定量考察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對干部進行的考察,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具體操作上,可把考察內容各要素進行細化,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對其中能夠量化的要充分量化;對不宜量化的要提出明確的定性結論。通過數學模式對量化了的各要素進行比較,從而對考察對象各方面的情況作出量的多少、大小的評價。比如,近年來許多地區推行的干部實績考核就是定性與定量考察方法相結合的實踐和運用。在實績考核中,把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考核內容分解成能夠說明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的若干要素,在通過談話、測評、核實數據、查閱資料等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對各要素進行賦分,然后根據各要素所賦分值的情況加以綜合分析,做出評價結論。這樣就體現了先定性后定量,再以量定性的原則。較為準確地反映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本質特征和工作實績。

二是注意平時考察和定期考察相結合,保持考察工作的連貫性。平時考察是指根據工作需要而組織的對干部進行的不定期考察。考察的方法主要有工作檢查、個別談話、專項調查、參加民主生活會、聽取個人述職等。平時考察一般是不定期的,考察內容針對性較強,考察方法靈活,考察結果運用時效性強,可及時為領導決策提供信息和依據。定期考察是指按照規定時限對干部進行的考察。包括對有屆期要求的干部的屆中、屆末考察和無屆期要求的干部的年度考核以及干部的年度實績考核等。定期考察的任務主要是考察了解考察對象在一定時期內的思想政治建設、履行崗位職責和工作實績等方面的總體情況。定期考察的時間相對固定,內容比較全面,程序具有一貫性,對考察結果要作出結論性的評價,并以此作為干部升降、獎懲、培訓和調整工資等的重要依據。平時考察和定期考察都是了解識別干部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要做到客觀準確地考察和評價干部,就必須歷史地、全面地看待干部,就必須把對干部的平時考察與定期考察結合起來,以平時考察為基礎,把通過平時考察了解和掌握的情況作為定期考察評價的重要參考依據;定期考察要充分體現平時考察的結果,二者相互借鑒、互為補充,從而增強考察的全面性、準確性。

三是采取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方法,進一步擴大民主,注重公論。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考察方法,就是在干部考察中正確把握和處理好領導參與和群眾參與的關系,實現領導意見與群眾意見相統一,因此也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考察方法。首先,要把領導的參與和群眾的參與結合起來。在干部的考察上,既要重視領導意見,又要尊重群眾的要求和呼聲。要通過民主推薦、民意測評、開座談會、個別談話等方法,讓群眾更多地參與考察,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進一步擴大民主,把領導的評價和群眾的評價結合起來,提高考察工作的透明度。其次,要處理好領導意見與群眾意見的關系。當領導意見和群眾意見不一致的時候,要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加以妥善解決。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挫傷群眾的積極性,甚至會引起群眾的不滿,同時也會給考察工作帶來損失。第三,要處理好擴大民主與正確集中的關系。在考察中既要讓群眾充分發表意見,又要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實行有效的集中。比如,通過"一推雙考"(即包括組織推薦、領導推薦、群眾推薦、個人自薦的民主推薦和考試考察相結合)方法選拔任用領導干部就是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的考察方法的實際運用。從推薦到考察的各個環節都始終注重了群眾的廣泛參與,從而既提高了領導干部的民主意識,又體現了群眾的參與和監督,既實現了組織意圖,又體現了群眾的意愿,達到了組織和群眾意見的統一,保證了"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的體現,產生了較好的實際效果。

2.怎樣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評價干部

考察干部一方面是"考",即通過各種方法收集事實依據;另一方面就是"評",就是對考察中了解掌握的各種信息進行歸納、分析和判斷,從而對干部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考是評的前提和基礎,評是對考的歸納和總結。只有考實才能評準,只有評準,考實才有意義。由此可見,能否對干部作出全面、公正、準確的評價,是衡量考察工作成敗的重要標志。客觀公正地評價干部應該從兩個方面努力:一是要建立考察工作責任制和追究制,從制度上對考察質量加以保證。使考察人員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真正以黨的千秋大業為重,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評價干部,自覺地為黨和人民篩選出優秀的領導干部。二是要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增強自身分析問題、辨別問題的能力,對干部作出公正的評價。

(1)對考察中獲得的各項素材進行綜合、分析、歸納和整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去掉那些帶有個人感情色彩和偏見而又沒有具體事例的空洞的評價材料,將那些真正能夠反映干部真實情況的具體事例和數據、情況篩選出來,作為評價干部的基礎材料。這是因為,考察干部是主體對客體的間接認識的過程,這種認識必須建立在大量繁雜的資料和信息之上。如果沒有深入的調查、了解,掌握大量素材等環節,評價干部就缺乏足夠的依據。同樣,沒有對調查得來的素材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對干部的認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無法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全面地、歷史、辯證地分析問題,看待干部。同志指出:"識別干部,不僅要看干部的一時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歷史和全部工作"。鄧小平同志早在1962年就指出:"干部的好壞長短應該從他的長期工作中去鑒別,而不要只從某一運動或某一短時期的表現去鑒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諄諄教誨,對于我們今天的干部考察工作仍然有著現實的教育意義和指導意義。在評價干部中,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思想方法,克服錯誤的思想傾向。一是要看主流,不以偏概全,不求全責備。正如同志說過的,要打破"金要足赤,人要完人"的形而上學的思想,對那些思想解放、銳意改革、勇于創新,具有較強開拓能力者,要充分肯定長處,而對他們身上的一般性的弱點、毛病要熱情幫助,不能吹毛求疵,求全責備。二是不以一時一事論成敗。把干部放在其成長的歷史過程及其不同歷史階段的內在聯系中去分析把握干部的發展變化軌跡,不能靜止地、孤立地看待一時一事,以一時成敗論英雄,導致評價失之偏頗。

三是要辯證地看待多數人意見和少數人意見的關系。由于群眾對干部考察的參與意識和參與水平參差不齊,客觀上存在一定差異,在參與考察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某些片面性和誤差。因此,對群眾提出的意見要進行認真分析。既要體現多數人的意愿,又重視少數人的意見和看法,特別是對不同意見要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實行正確的集中。要特別注意的是,由于談話人與被考核人的利害關系不同,有些人提供的情況和作出的評價本身不公正、不客觀。有的提供情況可能失實,有的偏執一端,或者只說其好,完美無缺,或者只說其壞,一無是處。對這種情況,更要冷靜地加以分析、辨別。

四要客觀地分析被考察者身處的環境。通常情況下,那些班子團結、風氣正的單位,群眾往往能夠客觀公正地評價領導干部。相反,一個單位風氣不正,干部之間搞派性斗爭,有些群眾也可能介入不同的派系,這樣反映的情況就有可能失真,這種情況在民主測評的結果上也能得到反映。這就需要我們作深入細致的分析,不能簡單地以票取人。

(3)運用多因素分析法,對干部份工作實績大小、德才素質優劣進行全才位、多視角的評定,力求對干部做出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所謂多因素分析法,就是引進多種評價因素,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結果和過程相結合的方法,對干部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和評價。如對一個干部的理論水平作出評價時,就不僅要看他是否堅持了中心組學習和自學,還要看他主持制定了哪些政策,發表了哪些文章,在班子重大決策中是否能夠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還要看他的理論知識測試的成績如何,群眾的評價如何,等等。也就是說評價干部不僅要看他說得如何,更要看他干得如何;不僅要注重他的德才素質,更要注重他的工作實績;不僅要從質的定性方面把握干部的總體形象和印象,而且要從量的程度上描述其工作的多少,成績的大小;不僅要評價工作完成的情況,而且要分析完成工作過程中主觀努力的程度;不僅要重視上級機關和領導的評價,更要重視下級機關和群眾以及服務對象和相關部門的廣泛評價。關鍵是要看干部能否正確處理主觀與客觀、個人與集體、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以及兩個文明建設等關系。

應該注意的是無論對干部的哪方面作出評價,都應該注意從具體的事例出發分析判斷,避免單純抽象地看問題,使評價和判斷過于空洞、原則。如考察一個地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大學討論是否搞好了,不僅要看學了沒有,更主要的是要看是否真正解放了思想,找準了本地區的發展路子,經濟工作是否搞了上去,以實實在在的經濟成果來印證學習、討論這樣的虛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抓住本質、抓住關鍵,才能對干部和班子做出公正、準確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