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農村流動信訪接待 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
時間:2022-02-11 11:11:00
導語:開展農村流動信訪接待 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些年來,##縣群眾信訪一直居高不下,如何有效地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從去年初開始,##縣委從轉變干部作風、改進工作方式入手,進行了一些初步的嘗試與探索,通過設立縣農村流動信訪接待站,在鄉鎮共接待群眾406批、1021人次,當場解決問題244個,交辦問題162個,已督促解決160個,辦結率達98.8%,使群眾反映的一些突出問題得到了解決,干部作風得到了轉變,干群關系得到了改善,群眾集體訪、重復訪、越級訪蔓延的勢頭得到了遏制。流動信訪接待工作得到了群眾的擁護和贊揚,也受到了上級部門的肯定和好評,去年年中,國家信訪局常務副局長衛金木來##檢查工作時,對農村流動信訪接待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認為通過流動信訪接待,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是實踐“三個代表”、轉變干部作風的有效形式。 一、分析信訪形勢,統一思想認識
2001年以前,##縣群眾信訪突出表現為“兩多”:一是基層信訪多,二是越級信訪多。僅1999年至2000年2年時間里,縣紀委信訪室受理群眾來信來訪就達716件(次),年平358件(次)。其中因初信初訪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而引起的到市、省、中央的越級信訪258件,占信訪總量的36.3%,在全市各區縣(市)中位居前列。群眾反映的問題較為突出的主要是四類:一是村級財務管理混亂,二是干部作風簡單、粗暴,三是加重農民負擔,四是執法不公,而這些問題除了少數是初信初訪外,大部分是重復信訪,有些信訪不僅反映到縣里,還反映到了市、省,有的甚至反映到了中央。究其原因,我們發現除了有部分群眾是由于解決問題的心情迫切而多頭反映、多級反映外,還有五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有的接待部門工作人員不熱心,態度冷淡,聽取意見少,批評責難多,群眾信不過;二是政策宣傳不夠,一些合乎政策規定的工作,群眾誤以為侵犯了自身利益,卻又聽不到正面的解釋;三是部分鄉鎮和縣直部門處理群眾信訪問題不及時、不認真,辦事拖拉,敷衍塞責;四是有些問題牽涉多個部門或鄉鎮,需要共同配合才能解決好,但誰也不愿意牽頭,總是相互推脫、踢“皮球”;五是職能部門組織、協調處理群眾信訪問題的力度不夠。歸根結底,還是認識問題,認為群眾反映的問題是小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的甚至說##人“愛”告狀,誰要告,讓他告去。但我們總覺得不能簡單對待,有些事情看起來是小事,但對群眾來講也許是天大的事。如果群眾反映的問題老是得不到解決,“小事”很可能釀出大問題——影響社會穩定;“小事”很可能損害大關系——黨群干群關系,最終影響當地的經濟建設。
為此,我們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了認真研究,一致認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開展反腐敗斗爭必須從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入手,以務實求真的工作作風,贏得群眾的支持與理解,消除心中的疑惑與怨氣。要減少群眾上訪,就必須改進和創新工作方式,主動深入群眾中去聽取意見,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努力把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于是,縣委常委決定在農村開展流動信訪接待,目的就是要督查和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實際困難和突出問題,架接和筑牢縣委、縣政府與人民群眾溝通的橋梁,重塑和恢復黨員干部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最終突現轉變作風、化解矛盾、融洽感情、密切關系、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目標。
二、組建工作機構,明確職責權力
決定作出后,我們迅速成立了縣農村流動信訪接待站,由縣紀委分管信訪工作的副書記任站長,協管信訪工作的常委任常務副站長,縣信訪局一名副局長任副站長,并從與農村工作密切相關的縣農業局、經管局、法院、公安局各抽調一名干部,集中辦公。同時,由縣委辦、縣政府辦行文,明確流動信訪接待站的職責和權力。其職責主要是四項:一是宣傳黨和政府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二是廣泛聽取群眾關于發展農村經濟的意見和建議,三是受理群眾反映農民負擔和黨員、干部以及其他工作人員在作風建設、廉政建設以及公正執法等方面突出的信訪事項,四是綜合分析群眾意見、建議和對突出問題的反映,及時作出解答或拿出處理意見。并要求一般問題當場作出解答,需要調查的問題交由鄉鎮黨委、政府或縣直有關單位限期辦理答復,重大問題報請縣委、縣政府主管領導或縣信訪工作領導小組及時研究處理。其權力也是四項:一是交辦權,凡涉及各鄉鎮及縣直有關單位的信訪事項,由農村流動信訪接待站按“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交各有關單位辦理;二是督辦權,對交辦的信訪事項實行督辦制度,各單位的黨政一把手為交辦函辦理的第一責任人,交辦函發出后一周內,各單位要向接待站報告交辦函辦理的具體責任人名單,辦理的主要措施和進展情況,接待站根據信訪事項的輕重緩急進行督辦落實;三是通報權,對交辦的信訪事項,接待站可以不定期向全縣發出通報,表揚先進,鞭策后進;四是處理建議權,對交辦的信訪事項置若罔聞、推諉搪塞、不及時辦理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或造成重大損失的,農村流動信訪接待站可對有關人員提出處理建議,由縣紀委、縣監察局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為了能把群眾反映的一些突出問題收集上來,并且對有關問題及時作出答復,我們一方面對抽調人員進行政策培訓,重點學習有關農村工作的政策、法律、法規,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流動信訪接待站工作制度,規定全縣實行一支隊伍流動接待,每次接待由一名聯系鄉鎮的縣級干部參加,鄉鎮由一名黨委副書記負責銜接和準備;流動接待每兩月在鄉鎮巡回一次,每次接待前進行兩次公告,一次由縣農村流動信訪接待站在縣電視臺公告各鄉鎮的接待時間,一次由鄉鎮于接待前三天在鄉鎮群眾集聚地公告接待的事項。同時,提出了“五心”、“四禁”、“兩聽”的要求,“五心”即接待群眾來訪必須熱心、聽取群眾意見必須虛心、詢問突出問題必須細心、解釋農村政策必須耐心、協調處理問題必須公心;“四禁”即嚴禁對群眾上訪推諉不理,嚴禁對上訪群眾態度粗暴、敷衍塞責,嚴禁泄漏群眾反映集體和個人重大問題的情況,嚴禁對群眾實名上訪久拖不作答復;“兩聽”即每次接待實行“坐堂”聽取意見和上門聽取意見兩種方式,對想反映情況但因身體健康狀況不能前來、或擔心受到打擊報復不敢前來的群眾,經過預約,由工作人員上門聽取意見。
三、健全工作機制,著力解決問題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是開展農村流動信訪接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始終把著力解決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備的工作機制。一是受理臺帳制。對每一個問題的反映人員、主要內容、問題類別、辦理單位、責任人員、辦結時間進行詳細記載,以鄉鎮為單位建立完整的檔案,便于工作人員隨時查閱、督辦。二是現場答復制。凡是能當場解釋答復的問題,不推諉、搪塞,必須當場向群眾答復和解釋。三是雙向承諾制。一些不能現場答復的問題,均向群眾承諾處理答復的期限,要求群眾在處理答復期限內不再就同一問題上訪其他部門和上級機關。四是個案責任制。每個需要限期答復或處理的問題,由流動信訪接待站明確專人負責跟蹤督辦或組織協調,承辦部門明確專人負責處理落實。五是領導掛牌制。對個別重大或復雜的問題,由流動信訪接待站向聯系該鄉鎮或分管該部門的縣級領導匯報,由該縣級領導直接掛帥協調。去年4月22日,流動信訪接待站在牛田鎮接訪時,該鎮上馬石村10多名群眾帶著上百人簽名的聯名信,情緒激昂地反映該村財務帳目不公開、開支不合理等問題,他們說此事從2000年初開始已數次向鄉、縣、市、省有關部門反映,并揚言再不解決要集體到縣里靜坐示威。聽取情況后,聯系該鎮的一名副縣長當即指示:“交牛田鎮黨委、政府調查處理,并回報結果。”4月24日,該副縣長又帶領有關部門到上馬石村現場辦公,責成鎮政府組織人員對該村財務進行深入解剖,經過幾個月的工作,這一問題終于得到了妥善處理。
在處理方式上,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分類辦理。一是傾向問題,源頭治理。為解決群眾反映的一些黨員干部大吃大喝、私開公車、經常借名外出公費旅游、參與“買碼”賭博,以及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他親屬開辦茶館、飯店、洗浴場所等問題,縣委、縣政府先后下發了《關于重申黨政機關厲行節約緊縮開支有關規定的通知》、《關于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他親屬從業的有關規定》和《關于嚴禁共產黨員、國家干部參與非法“六合彩”賭博活動的通知》等文件,并將其作為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的主要內容,要求黨員領導干部在述廉報告中詳細報告遵守有關規定的情況。二是簡易問題,交辦處理。對只涉及一個部門或一個鄉鎮可以單獨處理的問題,由流動信訪接待站交由相關部門或鄉鎮處理,并按期進行督辦。如牛潭河鄉先鋒村因部分鐵路征地款被鄉政府挪用,補償不到位,導致村民從1996年起六年不交上繳款,群眾強烈要求鄉政府執行縣法院的判決,將挪用的13萬余元征地款如實補給農民。接待站聽取情況后,立即向聯系該鄉的縣委常委匯報,責成該鄉組成專門的清理小組,用4個月時間終于理清了征地款的麻紗,將應補款額計算到每家每戶,同時承諾了付清時間。問題解決后村民十分高興,去年在農村稅費改革方案的落實和農業稅上繳兩項工作中該村都在全鄉名列第一。三是復雜問題,協調處理。對涉及多個部門或部門與鄉鎮都可以處理、但僅一家出面又誰也處理不好的問題,由流動信訪接待站明確專人負責協調,同時確定牽頭單位、協辦單位,然后組織相關部門或鄉鎮共同研究處理意見。如鸕鶿渡鎮牌頭灣村塘下田組群眾反映1968年牌頭灣村在塘下田組開辟了村辦茶園,但該茶園權屬一直不清,此事從90年代初開始,就有群眾向鎮政府和縣有關部門反映,要求解決權屬問題,但有關單位一直以資料不全等原因遲遲未予解決,導致村民頻頻集體上訪。流動信訪接待站的同志聽取情況后,明確專人負責,并請聯系該鄉的一位縣人大副主任出面,召集縣人大、縣政府法制辦、法院、監察局、國土資源局、林業局的有關人員到鸕鶿渡鎮現場辦公,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意見,協調處理,使這起長達34年之久的歷史懸案終于得到了較好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