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實施方案

時間:2022-05-06 11:39:36

導語: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電商在農產品銷售中的重要作用,根據《省農業農村廳等7部門關于印發“互聯網+”農產品出進城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農規〔2020〕2號)精神,進一步發揮“互聯網+”優勢,大力推動農產品產銷銜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特制定區“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以下簡稱“工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服務“三農”,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推動區農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超越。

(二)基本原則。以建設“武夷山水”品牌為抓手、以互聯網為手段,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五大體系建設,大力推動農產品產銷銜接、農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融合、城鄉融合。

(三)總體目標。以鄉(鎮)、街道為單位全面開展工程建設,到2022年底,基本實現培育1-3個具備一定產業化、規模化基礎的重點優質特色農產品,形成1條產銷一體化農產品電商供應鏈,提高農產品銷售水平,農產品出村進城更為便捷、順暢、高效。

二、重點任務

(一)以市場化為導向,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1.加強產地準出市場準入銜接。推動建立優勢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聯盟,將市場需求及時傳導到生產端。建立市場信息反饋機制,針對農產品市場供求形勢和消費需求特點,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合理制定銷售計劃,精準安排生產經營,生產適銷對路的優質特色農產品。實施“農業云131”信息工程,跟蹤農產品市場動態變化,提高市場信息傳導效應。積極構建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以數據信息指導生產和服務農產品出村進城。到2022年,基本建成蔬菜、食用菌、生豬、百合花、水產養殖等主要特色農產品大數據。

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林業局、市場監管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2.做強企業標準規模引領示范。圍繞蔬菜、食用菌、生豬、百合花、水產養殖等特色農產品,鼓勵引導地方和企業制定優質特色農產品田間管理、采后處理、分等分級、包裝儲運、產品追溯、信息采集等各環節標準。推進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宣傳貫徹實施,細化標準化生產和流通操作規程,提高農產品品質和一致性。大力推進果蔬標準化基地、規模化種植養殖場(站)等生產條件建設,切實提升優質特色農產品持續供給能力。支持打造長富、享通、躍農、百合花協會、豬業協會等一批產業化聯合體,形成以農業龍頭企業、協會、合作社和農戶等農業經營主體分工協作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的一體化農業經營組織聯盟。

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市場監管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3.深化農業生產現代數字轉型。大力推廣現代農業生產設施裝備,提升農產品生產機械化、信息化、數字化水平。建設一批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推動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術與裝備的集成應用,提升田間管理、良種繁育、綠色種養、訂單跟蹤等智能化生產水平,推進農產品生產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從2020年到2022年,每年建設現代農業智慧園、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2個以上,累計建設6個以上。重點推進區數字農業應用推廣基地建設項目(生豬養殖)建設。

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農機總站、林業局、數字辦,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4.加大農產品質量監管力度。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和監督抽查,實行檢打聯動。嚴格管控網絡銷售農產品質量安全,依法查處網絡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違法違規行為。大力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與一品一碼追溯并行制度,將主要農產品生產主體納入省級追溯管理系統監管。不斷強化產品檢驗檢測和“一品一碼”管理,完善溯源體系建設。

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市場監管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5.高質量培育農產品品牌。突出“武夷山水”品牌,圍繞我區“一顆菜、一籃菇、一朵花、一頭豬、一袋奶”五大特色農產品,分別從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禽產品等特色農產品生產企業中篩選出30家以上符合試點條件的企業,作為我區全國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CAQS-GAP)整區域試點建設主體,力爭15家以上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通過國家良好農業規范認證,重點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優新農產品5—10個。建立區全國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CAQS-GAP)整區域試點(質量可追溯)信息平臺,實現企業生產質量可控,信息共享,產品可追溯,管理有秩序,具有良好操作規程的生產模式。持續開展食用農產品“一品一碼”全程追溯體系建設,強化糧油、蔬菜、禽蛋、豬肉、水產品生產過程嚴管,爭取區優勢農產品全部納入“武夷山水”品牌授權。

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林業局、廣電中心、供銷社分社,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6.加快提升農產品生產規模化。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培育工程、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培育一批農商對接、農超對接的骨干企業,廣泛參與農產品出村進城服務。支持大型批發市場、商超連鎖店、品牌連鎖店、城鄉農貿市場等,積極參與工程實施運營。鼓勵電商企業、互聯網企業拓展涉農電子商務業務,推動多元化市場主體共同發展。從2020年到2022年,每年新增省級以上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示范家庭農場3家以上,累計培育省級以上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9家、示范家庭農場9家以上。

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發改科技局、商務局、林業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二)以數字化為目標,加快農業產業基地建設

1.全方面完善農村設施信息化。大力實施數字鄉村發展戰略,進一步提高農村寬帶、光纖、移動網絡、衛星網絡等基礎設施覆蓋面,滿足農業用網需求。統籌推進信息通信、廣播電視網絡與道路、電力、冷鏈物流等公共基礎設施協同融合。著力探索益農信息社可持續運營機制,結合16個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優勢,充分發揮電信部門的作用,加快建立“省級信息進村入戶平臺+縣級運營中心+村級益農信息社”發展模式,重點支持智云動能等本地企業運用物聯網技術推動農業生產設施智能化改造,形成一些可學習、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共同構建可持續運營機制,最大限度發揮益農信息社、縣級運營中心的作用。

責任單位:區發改科技局、數字辦、工信局、商務局、廣電中心、供電公司,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2、推廣綠色種養結合模式。著力技術創新,打造農業綠色發展新模式。大力推行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能和發展高效生態循環農業的“五節一循環”技術集成模式,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復制推廣享通蔬菜種養循環一體化模式,實現種養結合的良性循環模式。積極開展“降肥降藥”和廢棄物回收利用行動,重點實施灜洲農業物聯網試點建設,加快打造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鼓勵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農業生產全產業鏈上使用“五節一循環”技術集成,并優先給予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項目資金補助。

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3.提升產地農產品商品化能力。在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加強產地預冷、清洗分揀、初深加工、包裝倉儲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產地農產品商品化處理能力和設施設備使用效率。

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三)以高效化為保障,打造現代物流運輸體系

1.建設由村到區物流網絡。開展信息進村入戶公益服務、便民服務、培訓體驗服務和電子商務服務。發展網上種菜采摘、團購配送、網絡宅配、APP訂單等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加快金融助理和流通助理推動農產品上下流通。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大力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支持淘寶、京東、郵政等大型電商平臺到農村設站布點,推動線上線下聯動發展,不斷完善區鄉村農產品銷售物流網絡。

責任單位:供銷社分社、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工信局、林業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2支持完善冷鏈物流體系搭建。以蔬菜、水果、食用菌等主要農產品產后商品化處理為重點,新建、改造和升級一批智能化、數字化儲藏保鮮設施裝備,大力提升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水平。支持建設改造冷庫設施、批發市場建設低溫物流專區和零售企業建設終端低溫設施。對企業現有冷庫改造提升項目,對新建3000立方米(以上)保鮮庫等智能型高端冷藏設施項目,對生鮮農產品批發市場配建冷庫容積3000立方米及以上的冷藏設施、冷鏈運輸、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低溫物流專區的項目,對生鮮農產品零售企業建設低溫倉儲配送中心、冷庫,購買冷藏車、冷柜、蓄冷保溫(隔熱)箱等設施設備,按照上級補助標準推薦申報,經主管部門認定后給予相應補助。

責任單位:區發改科技局、市場監管局、數字辦、商務局、農業農村局、工信局、林業局、供銷社分社,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四)以網絡化為平臺,完善產品現代銷售體系

1.推進完善網絡銷售服務體系。積極推動區級農產品產業化運營主體牽頭聯合全產業鏈各環節市場主體、帶動小農戶,統籌推進生產、加工、品牌、標準、品質控制、金融、物流、培訓等服務,加強供應鏈管理和品質把控。綜合利用線上線下渠道,大力發展多樣化多層次的農產品網絡銷售模式。推動傳統批發零售渠道網絡化,引導各類平臺積極開展特色農產品網絡展銷,重點扶持噠配等電商平臺發展壯大。支持在市區設立優質特色農產品直銷中心或運營中心,推動農產品進城直銷,促進全區特色農產品上線銷售。

責任單位:區商務局、農業農村局、工信局、林業局、市場監管局、供銷社分社,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3.創新模式做大現代電商銷售。大力推廣網絡直播、網紅帶貨、“短視頻+網紅”等新模式,探索生鮮農產品網上直銷、“時令預訂”“網訂店取”等業務。支持中央廚房建設,構建“互聯網+食材供應+中央廚房+冷鏈配送”新型運作模式,鼓勵發展團餐配送、食材配送等服務。推進電子商務與農產品生產加工、鄉村旅游、鄉村文化等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探索開展農產品眾籌、訂單農業、創意農業、認養農業、觀光農業、云農場等模式。扶持“武夷一方田”、“噠配”等電商企業做大做強。

責任單位:區數字辦、商務局、農業農村局、文體旅局、林業局、供銷社分社,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4、加大農村電商人才培育力度。結合益農信息社信息員、返鄉下鄉創業創新人員、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等,加大互聯網、電子商務等公益培訓力度。支持各類企業開發服務“三農”的手機應用,持續開展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獲取信息、管理生產、網絡銷售等能力,打造一支“懂信息、會經營、能應用”的信息化人才隊伍,服務“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實施。從2020年到2022年,每年培訓農村網絡應用技術人員8000人次、農村電商帶頭人100人次,累計培訓農村網絡應用技術人員2.4萬人次、農村電商帶頭人300人次以上,覆蓋全區主要行政村。培育一批創業創新典型縣、優秀帶頭人,支持農村創業創新園區、農村互聯網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建設。從2020年到2022年,每年創建“雙新雙創”園區(基地)1個,累計創建2個以上。

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教育局、發改科技局、工信局、商務局、林業局、人社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三、保障措施

(一)切實強化組織領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制定工程推進工作方案,遴選運營主體,明確重點任務、建設項目、政策措施、責任單位、時間要求等,扎實推進工程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區農業農村局,負責日常具體工作,做好信息溝通、進度報送,適時組織開展進度跟蹤評估,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二)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各相關責任部門要按照任務分工,制訂年度實施計劃,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工程基礎設施、生產基地、人才培育、電商、物流行業等資金扶持力度。鼓勵電信企業推出個性化、針對性資費優惠措施,支持電商發展。全面落實涉農稅收優惠政策。加強農產品全程冷鏈物流建設,提升物流配送保障水平。完善基層創業就業人員支撐服務,加強農村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鼓勵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

(三)強化典型示范引領。通過觀摩會、現場推進會等方式,及時總結好經驗、好做法。做好先進典型的宣傳推廣,運用網絡、電視、報紙、新媒體、融媒體等,大力宣傳“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激發農村創業創新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努力營造支持農產品出村進城的良好氛圍。

(四)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加強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依法打擊侵權假冒、虛假交易、欺行霸市等違法行為。加強網絡交易信息化監管,建立“風險監測、網上發現、源頭追溯、屬地查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