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區黨建格局方案

時間:2022-09-21 09:22:00

導語:構建社區黨建格局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社區黨建格局方案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街道社區黨建工作日益成為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密切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關鍵環節。面對社區發展的新趨勢和新課題,社區黨建工作必須立足于服務群眾,將不斷滿足居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作為工作的中心和主題,針對與新形勢和新任務存在的不相適應的諸方面問題,通過創新理念、強化機制、完善體系,形成社區黨建工作的新格局

一、以執政為民為主導,樹立社區黨建的新理念

一是樹立社區大黨建的理念。要打破黨建工作條塊分割、封閉運作的垂直領導體制,逐步建立符合社區大黨建理念的合作共建、綜合協調的新型領導體制。要充分挖掘社區黨建的力量資源,進一步形成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駐區單位、企業黨組織為共建力量,以社區廣大黨員為主力軍的大黨建的資源系統。二是樹立服務的理念。各級黨組織都要牢固樹立服務理念,把服務群眾作為社區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政府職能部門要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圍繞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轉變職能,改進作風,做到對社區少派任務,多搞服務;少下指標,多給支持;少提要求,多辦實事,為社區建設和社區黨建工作營造良好的創建環境。三是樹立責任的理念。每一名黨員都要充分認識到社區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并以強烈的責任感投身其中,無論何時何地,責任的理念不變,服務的宗旨不改,模范的作用不丟。社區隸屬黨員要立足社區當好表率,認領崗位多做貢獻,用自己的無私奉獻在社區樹起一面光榮的旗幟;在職黨員既要在工作單位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又要在社區中發揮模范作用,通過認領崗位,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為社區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以提高黨組織的能力為目標,建立社區黨建工作的新機制

一是完善社區組織機制。應對社區黨組織的地位和職責做出明確規定,使社會各方面對社區黨建工作給以更加有力的支持和配合。市、區兩級領導在社區應建立聯系點,幫助解決社區黨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應設立社區黨組織專職書記或副書記,切實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的領導力量。應進一步理順和加強組織設置,同時向非公經濟組織、辦公樓宇、居民樓棟三個方面延伸,并根據黨員情況相應地建立黨組織,以不斷擴大黨在社區的覆蓋面。二是加強協調共建機制。要在原有社區黨建聯席會的基礎上建立社區黨建協調指導工作委員會,賦予一定的權利和義務,特別是對駐區雙重管理單位領導進行考核獎懲時,應當聽取該委員會的意見。要加強對社區議事會的組織領導,議事會主任由社區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其職責是做好黨對社區自治組織的領導工作,積極推進社區管理的民主化進程。要建立健全有關制度,進一步明確共建工作的指導方針、基本原則、活動方式及社區黨員參加組織活動的具體要求。三是改進教育管理機制。要切實加強分類管理,對退休職工黨員,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引導他們老有所為,發揮余熱;對流動黨員,設立臨時黨支部或由專人負責管理,并建立臨時檔案;對失業(下崗)黨員,應鼓勵他們自強自立,幫助他們實現再就業。要積極探索建立對在職黨員在社區發揮作用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明文規定社區黨組織有權對社區內的在職黨員進行教育、管理和監督。社區黨員發揮作用好的,可在社區予以公開表彰,并以表揚信的形式反饋給其單位黨組織;發揮作用不好,經提醒幫助仍不改進的,可與工作單位黨組織聯系,共同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此外,在對在職黨員進行先進性教育時,也應把其在社區發揮作用情況納入評議內容。要積極引入和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教育管理,采用網上黨課、遠程教育等形式,不斷拓展教育管理的渠道,豐富教育管理的內容,增強教育管理的效果。四是健全培養培訓機制。要下力量加強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建設,通過從社會引進大學生、從機關選派掛職人員、從街道下派優秀干部、從企事業單位調任骨干、從下崗職工中招聘人才等多種渠道,進一步提高社區工作者隊伍的整體素質。要不斷加大對社區的投入,在積極改善辦公條件、提供必要活動經費的基礎上,切實關心和支持社區黨務工作者,逐步提高他們的經濟待遇。要建立年度輪訓和定期培訓制度,依托區街黨校和社區內的各類培訓機構,對社區黨組織書記和居委會主任進行政策理論、業務知識、實用技能等方面的培訓,不斷提高他們開展黨建工作的能力、搞好社區建設和管理的能力、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和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

三、以滿足群眾的需求為出發點,構建社區服務新體系

一是整合社區服務資源。社區黨組織要充分挖掘自身資源,通過深入的教育宣傳、學習培訓和有力的組織發動,引導社區內的黨員積極參與社區建設,使他們成為社區建設的主體。要加強與駐區單位黨組織的溝通協調,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形成為社區居民群眾服務的合力。要善于引導和鼓勵“社區能人”為社區建設獻計出力,借助他們的智力或財力支持,努力為社區居民群眾解難題、辦實事。二是強化自我服務的功能。要根據居民群眾的需要和個人的專長及能力,在社區建立起治安巡邏隊、護綠清潔隊、文明言行督導隊等志愿者隊伍,廣泛開展社區居民的自我服務活動。要依托社區市民學校,對志愿者進行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進一步提高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能力。要在社區建立文化角、健身路徑等文化體育設施,引導居民群眾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體育活動,不斷豐富自我服務的內容,提高自我服務的水平。三是完善扶貧助困的載體。要在街道社區建立扶貧助困救助中心,對生活困難的弱勢群體予以及時有效的救助。要通過黨員捐獻、社區內募捐及社會熱心人士捐贈等多種渠道建立起扶貧助困的基金,專人管理,專款專用。要在街道(社區)建立再就業服務中心,與用人單位建立固定聯系,為社區內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就業信息、用工咨詢、勞動技能培訓等經常性的服務。四是培育有償服務的市場。要引進社會服務機構,讓便利店、小型超市、社區醫療診所等進入社區,為居民群眾提供低償或有償的服務。社區黨組織在新建的物業小區,要與物業公司緊密配合,提高服務水平;在沒有物業管理的老居民區,則可以籌備建立準物業管理,讓社區居民生活得更加安心舒適。針對社區內個別居民的特殊需求,社區黨組織還可以從實際出發幫助聯系協調,使其得到相應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