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恢復基本改革實施意見
時間:2022-03-01 06:17:00
導語:生態恢復基本改革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兩江四路”沿岸沿邊生態恢復治理的意見》(保政發〔〕130號)精神,進一步加強我縣“兩江四路”區域(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沿岸沿邊生態恢復治理工作,盡快實現重點地區陡坡耕地退耕還林和生態治理恢復,結合縣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強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沿岸沿邊生態恢復治理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生態恢復治理工作的重大意義
歷年來,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恢復治理工作和環境保護,采取了一系列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重大舉措,通過實施退耕還林、防護林工程、公益林保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等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和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7.85%,在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得到較大改善和提高。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由于所處的地理環境以及歷史、人口、資源、發展模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些地方生態環境惡化的隱患依然存在,特別是怒江流域地區,部分群眾長期延續下來的開荒種地、陡坡耕作的生產方式以及工程建設中隨意設置砂石場等情況的存在,不僅生產率低下,而且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給當地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極大地影響。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沿線沿岸沿邊是我縣生態恢復治理最重要、最緊迫、最艱巨的地區之一。進一步加強全縣生態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是改善怒江流域地區乃至全縣生態環境,提高生態環境對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拓展廣大人民群眾賴以生存和發展空間的戰略選擇;是提高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能力,增強森林碳匯功能的重要載體;是提高農業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為此,全縣上下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強化措施,突出重點、加快推進,盡快使我縣生態環境質量有一個較大提升。
二、進一步加強生態恢復治理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著力打造特色林畜生態縣、促進科學發展和“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總體要求,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橋頭堡建設的歷史性機遇,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重點圍繞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沿岸沿邊生態恢復治理工作與保護這一中心任務,加大退耕還林和生態恢復治理的力度,大力保護和擴大林草植被,建立良好的生態屏障和產業支撐,促進人居環境和生態狀況不斷改善,帶動山區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為全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在全面分析生態現狀、發展潛力、制約因素和發展規模、建設布局以及保障體系基礎上,突出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沿岸沿邊和城市面山等重點區域,重點圍繞25度以上陡坡耕地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增加森林植被,改善生態狀況,提高森林覆蓋率,增強規劃的宏觀指導性和實施的可操作性。
2.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在對區域生態環境進行全面調查、科學評估的基礎上,根據生態質量狀況、自然地理條件、經濟社會基礎、產業發展規劃,分類制定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沿岸沿邊生態恢復治理工作建設方案、扶持政策措施以及技術路線和保障措施。
3.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各級政府作為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沿岸沿邊生態恢復治理工作的主體,要充分應用和發揮政府的政策引導能力及經濟扶持力,在各級政府主導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廣泛組織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生態恢復治理工作。
4.堅持統籌發展、建管并重的原則。建立和完善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沿岸沿邊生態恢復治理工作與管理的協調發展機制,把加強生態恢復治理工作與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職責和任務,落實管理措施,使該區域生態恢復治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軌道,確保生態恢復治理與保護持續長久的堅持下去。
5.堅持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兼顧的原則。按照“重點地區生態恢復治理工作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方針,以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基礎,以經濟效益為原動力,努力形成以經濟效益促進生態和社會效益,以生態和社會效益保護經濟效益的良性循環。
(三)目標任務
1.生態恢復治理重點區域
(1)怒江干流沿線第一層面山25度以上陡坡耕地;怒江重點一級支流第一層面山25度以上陡坡耕地;
(2)高速公路、320國道和公路兩側視線范圍(150米)內的25度以上陡坡耕地;在此范圍內有山脊的,第一層山脊界內25度以上陡坡耕地;
(3)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生態脆弱地區25度以上陡坡耕地;
(4)城鎮面山和重點壩子周邊、風景旅游區周邊25度以上陡坡耕地,風景旅游區公路沿線兩側100米內25度以上陡坡耕地;
(5)重點飲用水源區、大中型水庫周邊150米以內的25度以上陡坡耕地。
2.目標任務
積極推進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沿岸沿邊生態恢復治理工作,通過實施一批生態恢復治理工程,加強管理保護,基本控制人為因素產生的水土流失,有效遏制生態退化趨勢,使生態恢復治理工作得到完善和加強,努力實現生態狀況的根本好轉。
3.建設內容
積極探索符合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沿岸沿邊的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路子,在生態恢復治理區域內,杜絕毀林開荒,停止陡坡耕種,實施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小流域水土流失工程治理等工程,大力營造短周期工業原料林、木本油料林、速生豐產林,切實抓好生態修復工作,不斷提高這些區域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1)實施退耕還林。對25度以上陡坡耕地實施退耕還林,努力增加森林植被,增強森林植被的屏障功能,提高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能力;
(2)開展荒山造林。對宜林荒山進行因地制宜的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提高林草覆蓋率;
(3)加強公益林建設。切實抓好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和保護,充分發揮生態公益林的生態景觀和防護作用;
(4)繼續抓好農村能源建設。抓好以沼氣為重點的農村能源建設,鞏固原有建設成果,開展綜合利用,提高利用成效,加快新建速度,有效解決廣大農戶依賴森林資源作為能源利用的問題,切實減少對生態的壓力。
三、科學建設和依法管理
(一)優化造林結構。各鄉鎮要因地制宜,科學配置林種和樹種,不斷提高建設成效,建立以森林植被為主體、林草結合的生態系統,實行喬灌草結合。對怒江流域較為干旱、土壤瘠薄和難以發展喬木樹種的荒山,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為主,方式上實行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相結合,切實加強保護管理,堅決杜絕新的毀林開墾。對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的區域和陡坡耕地,實行多林種結合,發展生態經濟兼用林種樹種,可以通過發展熱帶水果、澳洲堅果、咖啡、核桃(含美國山核桃)、油茶等特色經濟林產業和適宜熱區生長的柚木、印度黃檀、紫檀及鐵刀木、合歡等珍貴用材樹種,將生態恢復治理工作與產業培植統籌結合起來,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共嬴。
(二)加大科技推廣和服務力度。生態恢復治理工作和產業發展需要依靠科技的有力支撐。針對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生態恢復的難度和重點,加強對怒江流域營造林關鍵技術的研究,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抗旱保苗技術和治理模式,幫助廣大農戶解決急需的技術問題。全方位開展規劃設計、技術指導、科技培訓等服務,加強種苗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良種壯苗使用率,確保生態恢復治理工作質量和效益的發揮。
(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持依法治林,嚴厲打擊毀林開墾、亂砍濫伐、非法采石采砂和占用林地等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管理辦法,落實管理措施,明確管理責任,切實鞏固好生態恢復治理工作成果。在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基礎上,積極發展特色林果基地、灌草飼料林基地、能源林基地和林下經濟、生態旅游等特色產業,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增加農民收入。
(四)做好規劃編制和實施工作。各鄉鎮要認真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在開展調查摸底工作基礎上,認真做好生態恢復治理工作規劃,明確建設目標和任務。規劃要堅持科學發展、因地制宜、便于操作的原則,發揮區位優勢,突出地方特色。規劃的目標和任務要做到工程化、項目化、時限化、責任化,以利于實施、檢查、監督和考核。
(五)科學開展建設成效監測和評價。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建立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沿岸沿邊生態恢復治理工作動態監測與效益評價體系。縣發改、林業、環保、國土、水利、農業等主管部門要定期組織對生態恢復治理工作的建設成效情況進行監測和評價,及時公布評價結果,作為考核各鄉鎮生態工程建設情況的依據。各鄉鎮人民政府相關部門負責開展本區域建設成效監測評價工作,根據監測和評價結果,充實和完善建設內容,改進和強化管理措施。
四、工作措施
(一)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構建全民參與的工作格局。一是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和新聞媒體的宣傳功能,動員社會各方面積極行動起來,合力建設我縣生態環境。二是實行綠化責任制,凡在的機關、單位、部隊、學校等,按照年度建設計劃,出資、出力綠化荒山,共同承擔區域綠化任務。三是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的作用,大力營造“公仆林”、“勞模林”、“三八林”、“青年林”、“紅領巾林”、“軍民共建林”、“新婚紀念林”等不同形式的紀念林。
(二)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將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沿岸沿邊生態恢復治理建設任務納入各級政府目標管理,建立考核獎懲機制。對積極參與造林綠化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分別頒發獎牌和綠化獎章,充分調動全社會參與生態恢復治理工作的積極性。對不能按期完成退耕還林和生態恢復治理任務的單位及領導要進行責任追究。
(三)制定生態補償政策。各級政府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多渠道籌措生態保護與建設資金,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縣情的地方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四)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縣選擇1—2個鄉鎮或3—5個村作為試點,鄉鎮選擇1—2個村或小組作為試點,通過示范點的建設,認真總結經驗并加以推廣,以此來帶動和加快推進全縣生態文明建設進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要站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高度和“生態立縣”的全局高度,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以縣人民政府縣長為組長、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縣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沿岸沿邊生態恢復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研究、安排部署全縣生態恢復治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審議、協調、解決生態恢復治理工作的重大問題,制定生態恢復治理工作實施管理辦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林業局,具體負責對全縣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沿岸沿邊生態恢復治理工作的指導、組織、管理、檢查和監督等日常工作,確保生態恢復治理工作的順利推進。
(二)明確職責任務。按照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沿岸沿邊生態恢復治理的總體目標和主要建設任務,將建設責任和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級各部門,做到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縣發改局負責牽頭做好全縣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沿岸沿邊生態恢復治理的規劃編制工作,協調有關部門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支持。縣林業局負責組織開展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工作;組織實施退耕還林、防護林工程建設和生態公益林管護;開展森林防火、森林資源保護以及林地、林權監督管理,查處毀林開墾、亂砍濫伐等違法案件。縣水務局負責組織開展以小流域為單元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水利基礎設施和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及其生態恢復工作;負責區域內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的監督管理。縣農業局負責基本農田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推廣農作物耕作新技術,提高耕作水平;負責農業開發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縣國土資源局負責對區域內的土地整理、土地復墾和開發耕地等項目的實施,并進行指導監督;負責清理查處違法砂石場和違法用地。縣環境保護局負責對重點建設項目的環評;監督相關企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生態破壞的恢復工作;監督檢查生物多樣性保護,協調和監督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縣民政局負責殯葬管理工作,推進殯葬改革,減少埋墳占地。縣財政局負責資金的籌集;組織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縣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轄區內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沿岸沿邊生態恢復治理工作規劃,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和管理辦法,安排年度實施計劃,組織實施生態恢復治理項目,協調解決生態恢復治理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督促檢查鄉鎮抓好落實工作。
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全面貫徹落實縣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做好政策宣傳和組織發動工作;結合當地實際,統籌生態恢復治理工作和產業發展,組織開展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落實管理責任、強化管理措施,堅決制止毀林開墾和違法挖砂取石;督促村組制定村規民約,落實管護人員,加強管理保護。
(三)落實工作責任制。各級政府要將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國道、公路沿岸沿邊生態恢復治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和完善各級領導干部任期生態保護與建設目標管理責任制,作為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目標管理,嚴格考核獎懲。對實施生態恢復治理工作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縣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工作不力、沒有完成目標任務的責任單位和個人啟動問責。切實加強督促檢查,由縣監察局、縣政府督查室組成聯合督查組,定期督查各鄉鎮生態恢復治理進展情況,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督辦,督促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級有關部門完成目標任務。
- 上一篇:縣長召開廉政會議發言
- 下一篇:審計事業監督整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