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見

時間:2022-10-14 08:03:00

導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見

為全面貫徹《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深入落實省委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安排部署,結合**實際,現就**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出如下意見

-、深刻認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

1、構建和諧**是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構建和諧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是中國共產黨順應時展要求,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作為欠發達地區之一,全市各族人民在中央、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如何搶抓機遇、振奮精神,秉綱執本、勵精圖治,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9實現社會穩定,政治安定,民族團結,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生活水平從完全解決溫飽向總體達到小康跨越邁進,不僅是**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央和省委的殷切期望,構建和諧**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

2、構建和諧**是**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現實需要。當前,**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市情認識不斷深化,發展思路日臻完善,后發優勢強勁顯現9經濟增長平穩較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社會事業不斷發展,黨的建設全面加強,民主法制不斷進步,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精神文明成效明顯,社會充滿生機活力,經濟社會發展處于歷史較好時期,為構建和諧**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社會發育程度低,經濟總量小,人均收入少,貧困面太、貧困程度深,人口負荷重,生存環境差,生態壓力大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城鄉、區域、不同層次和人群經濟社會發展和收入分配還不夠協調:農業基礎脆弱且產業化水平低,工業發展滯后,基礎設施薄弱,投融資渠道單一,發展資金不足;改革發展任務重,就業、教育、醫療、國企改革、社會保障、移民搬遷、資源環境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還比較突出;民主法制還不夠健全,公平正義還有差距,維護社會穩定任務還十分艱巨;各級領導干部領導科學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樣的市情決定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又存在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困難,既有有利條件,又存在亟待解決的許多社會不和諧的問題,同時還面臨著在追趕發達地區進程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務必保持清醒的頭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認識矛盾,正視困難,理清思路,挖掘潛力,因勢利導,營造和諧氛圍,增加和諧因素,科學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3、構建和諧**是全市各級干部群眾的歷史使命。**地處云南北大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各類資源豐富,**各族人民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人文優勢、資源優勢,思發展、謀發展、求發展的思想統一,愿望迫切,構建和諧**的歷史使命責無旁貸地傳承到了各級千部群眾的肩上。構建和諧**,完成歷史使命,關鍵要靠各級領導干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努力,常抓不懈。首先是要從思想上增強緊迫感、責任感,把構建和諧社會擺在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努力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其次是要認識到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要把實現社會和諧的理想與完成階段性社會和諧的任務結合起來,重點解決好現階段的問題,從能夠辦得到的事情做起,堅持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推進:再次是要發揚長期艱苦奮斗、求真務實、只爭朝夕的精神,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勤勉敬業、扎實苦干,把構建和諧社會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

4、指導思想。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體要求,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建設和諧文化,促進公平正義,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增強社會活力。

5、目標任務。到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協調,城鄉區域發展差距逐步縮小,收入分配更趨合理,人民生活較為富足,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道德風尚良好、民族團結和睦、人際關系良好;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基本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努力形成全市人民和諧相處的局面。

三、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物質基礎

6、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建設富裕和諧**。按照“三基地一屏障”、“云南北大門”建設的目標定位,緊緊圍繞又好又快發展這個主題,強化農業農村、科技教育“兩個基礎”,突出基礎設施建設、支柱產業培育、解決人口問題“三個重點”,加快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三化進程”,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全市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健康發展。

7、把“三農”問題擺在首位,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按照產業化發展、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的要求,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在穩定糧、煙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畜牧、馬鈴薯、林果、蔬菜、蠶桑、魔芋、竹子和天麻等八大優勢產業,推動優勢農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在全市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帶。堅持用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改造提升傳統農業,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快建設糧食、畜牧、果品、蔬菜等農產品加工體系,促進農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加快建立有利于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和機制’大力發展農村中介組織和勞務經濟,積極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流轉,實現城鄉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8、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整體消除絕對貧困。要把“根本是發展生產力,核心是增加農民收入,關鍵是培育新型農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堅定不移地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針及市委“抓兩頭、促中間”的要求,積極推進“三清五改”、“四新兩好”、“十個一”標準建設,不斷夯實農村各項基礎設施,有效解決廣大群眾出行難、用電難、用水難等問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整體提高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要切實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深入開展“百千萬幫扶工程”,著力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力爭在“十一五”末期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縮小貧困差距。

9、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促進工業經濟提質增效。要堅定不移地走工業強市之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鞏固提升煙草及配套產業,發展壯大能源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構筑有**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體系;以資源為依托,做強做大煙草、能源、礦產、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等主導產業,培植新興工業產業集群: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循環經濟,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10、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優化產業結構。緊緊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突出體制改革、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三個重點,培植文化旅游、文藝創作及影視、文化用品印制及銷售、文化娛樂服務、大眾傳媒及廣告五項產業,力爭通過旅游帶動、品牌提升、開放開發、試點啟動等戰略舉措,把文化產業培育成為全市的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堅持以夯實旅游發展基礎為重點,以提升旅游業整體素質和經濟效益為目標,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加快旅游項目開發建設,優化旅游發展環境,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加強旅游市場開拓和區域聯合,擴大旅游產業規模,將**逐步建設成為云南的新興旅游區。發揮**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改造和規范傳統服務業¢建設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商貿、餐飲、住宿、休閑娛樂項目。建立健全房地產一級市場,培育搞活三級市場,積極發展房地產業。培育發展金融、保險、信息等現代服務業。

1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發展條件。按照“兩縱三橫五聯絡”為重點的公路骨干網絡布局,推動昆水公路建設按期完工,抓緊建設鎮畢、鎮赫、巧蒙等出省通道,啟動沿江公路和柿子壩到鎮雄縣等主干公路建設,推進通鄉油路、通達工程和重點集鎮客運站點建設,積極爭取內昆鐵路重要站點貨場擴建,抓好水富港改造和航道整治。圍繞金沙江水電開發和鎮雄、威信火電項目建設,實施超高壓輸變電工程項目,完成市內骨干電網建設。積極爭取新建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實施好農村小水利、水土保持、節水灌溉等工程,進一步提高水利化程度。加快新一代寬帶通信網、基礎傳輸網和電子政務網絡建設,提高信息化水平。

12、科學規劃城鎮布局,提高城鎮發展水平。要按照城鎮規模等級化、布局合理化、職能協調化、建設現代化的要求,加快推進“一中心、一門戶、三重點”發展戰略的實施,做大昭陽區域中心城市,做優水富北大門城市,做強鎮雄、永善和巧家三個特色城市,加快其他縣城和沿路沿線重點集鎮建設步伐,逐步形成**一魯甸、鎮雄—彝良—威信、綏江一水富三個城鎮密集區和巧家—永善一水富一條沿江城鎮帶,加快區域城鎮化進程、提高區域城鎮化水平和質量,實現區域城鎮體系空間結構、規模結構和職能結構的合理布局,加快城鎮建設步伐,促進城鄉協調、可持續發展。

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13、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堅持科教優先發展。深化教育科技改革,堅持教育優先,依靠科技進步。完善教育投入體制,保證財政性教育經費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全面實現和鞏固“兩基”教育成果;發展高中教育,加快職業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加快民族教育,鼓勵民辦教育;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政策傾斜,逐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規范學校收費項目和標準;建立和完善助學體系,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建立完善高中階段教育貧困學生資助政策和外來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措施辦法,建立良好的育人環境。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實施“科技富民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加大對產業、技術、資金、人才的引進力度,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風氣,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科技意識,進一步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

14、搞好醫療衛生服務,提高群眾健康水平。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建設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障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建立科學完善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加快衛生人才培養,推進衛生資源調整,重點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逐步形成城鄉一體化的醫療衛生服務格局。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嚴格醫療衛生機構、技術準入和人員執業資格審核,加強醫療服務市場管理,整頓規范藥品生產和流通秩序。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健康教育和防治艾滋病等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群眾衛生觀念和自我保健意識。

15、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以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問題為重點,嚴格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發展高增長、資源低消耗、污染低排放,努力構建節約型、生態型等發展模式。實施以“沼氣、節柴改灶為重點的農村能源建設”、“長治”、“天保”和退耕還林工程,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加強對金沙江、牛欄江、白水江等河流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強漁洞水庫庫區環境保護和建設。強化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推進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搞好對水、大氣、噪聲、土壤等環境污染的防治和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嚴格環境執法,加強環境監測,嚴肅查處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

16、落實人口“控制、提高、轉移”措施,努力減輕人口壓力。堅定不移地執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堅決落實計劃生育“一票否決”制度,加大農村“獎優免補”的政策執行力度,控制人口數量,改善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充分發揮各類就業培訓機構的作用,把技能培訓作為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重中之重。實施“百萬勞務輸出工程”,穩定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00萬人以上,發展勞務經濟,擴展農民增收渠道。

五、加強和諧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思想道德基礎

17、堅定理想信念,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國情、省情、市情和形勢教育,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結合行業和單位特點制定具體行為規范。大力開展城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切實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大中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風尚。深入開展除陋習、樹新風活動,普及科學知識,破除迷信,引導市民移風易俗。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自覺抵御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消極腐朽思想的侵蝕。深入開展共鑄誠信活動,增強全社會的誠信意識。

18、發展先進文化,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堅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推進文化事業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壯大**作家群,支持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社情民意,繁榮文藝創作。加強基層社區特別是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社區和鄉鎮文化站(文化室)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鼓勵社會力量捐助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政策,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為群眾提供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加快文化市場建設,加強文化市場監管,特別是對網吧的監管力度。加強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加強城鄉社區體育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

19、把握正確導向,積極營造和諧的輿論環境。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牢牢掌握新聞輿論的領導權和主動權。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要增強社會責任感,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唱響主旋律,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化解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講究宣傳藝術,改進報道方式,加強廣告管理,增強媒體宣傳的吸引力、感染力,形成積極向上、團結和諧的主流輿論。健全突發事件宣傳報道機制,及時準確信息。加強對互聯網、手機短信等新興媒體的應用和管理,充分發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等在促進和諧**建設中的作用。

20、廣泛吸引群眾參與和諧創建活動,夯實社會和諧基礎。全面開展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建設。充分發揮社區民間組織、物業管理機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形成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區自我管理有效銜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村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動。鼓勵居民、村民積極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教育、文化、體育等活動,支持參與社區志愿活動,開展社區群眾性自助和互助服務。開展創建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和諧單位、和諧家庭等活動,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深入開展城鄉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建設。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詢網絡,塑造自尊自信自愛、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六、加強民主政治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21、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堅持黨的領導,保障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更好地體現人民的意志,維護人民的利益。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充分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更好地發揮人民政協協調關系、匯集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作用。完善決策機制,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擴大基層民主,完善城鄉基層政權、基層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增強社會自治功能,努力實現廣大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深化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等辦事公開制度,保證基層群眾依法行使權利。

22、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努力把各級政府建設成為服務型政府。充分發揮便民服務中心的作用,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事項,簡化辦事程序。健全完善為民服務網絡系統。推進政務公開,加快電子政務和公共信息化建設,及時公共信息,為群眾生活和參與經濟社會活動創造便利條件。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完善公共財政制度,把更多財政資金投入到公共服務領域,不斷增強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23、發揮工青婦等組織的作用,凝聚和諧建設力量。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要圍繞各自所代表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更好地服務群眾,教育群眾,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深入開展職工醫療互助、送溫暖、“耕耘助學”、“扶貧解困”、“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婦女雙學雙比”、“金橋工程”、科普活動、青少年權益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活動。擴大工、青、婦、科協等組織的社會覆蓋面和影響力,動員和組織全市廣大工人、青少年、婦女兒童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到構建和諧**中來。要制定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會組織的政策,充分發揮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發揮和規范律師、公證、會計、資產評估、行業協會、學會、商會等社會團體的社會功能,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自律性和誠信度,為構建和諧**作出應有貢獻。

24、發揮統一戰線的優勢,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發揮統一戰線在建設和諧**中的獨特優勢。加強同各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合作共事。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促進全市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加強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信仰不同宗教群眾的團結,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中的作用。加強海外僑胞和歸僑眷工作,做好新形勢下的對臺工作,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作貢獻。做好外事工作,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七、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穩定

25、增強全社會法律意識,推進依法行政。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堅持嚴格、公正、文明執法,進一步落實執法責任制、執法公示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完善行政復議和行政賠償制度,健全執法質量考核機制。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加強對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監督。切實搞好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營造全社會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26、切實維護社會穩定,不斷增強群眾的安全感。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進一步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暢通信訪渠道,規范信訪行為,維護信訪秩序。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廣泛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掃除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嚴厲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切實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做好對犯罪多發人群的教育管理,有效預防和減少犯罪。加強基層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的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實現社會預警、社會動員、快速反應、應急處理的整體聯動,有效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提高危機管理和抗風險能力。切實加強食品、藥品、餐飲衛生監管。嚴格安全生產管理,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

27、堅持司法公正,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充分發揮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職能作用。建立健全公開審判、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等制度,發揮律師、公證、和解、調解、仲裁的作用,推進司法民主建設。按照方便群眾訴訟的要求,完善巡回審判、當事人權利義務告知等制度,擴大簡易程序適用范圍。完善訴訟、檢察監督、刑罰執法、教育矯治、司法鑒定、刑事賠償等制度。加強人權司法保護,嚴格依照法定原則和程序進行訴訟活動。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減免貧困群眾訴訟費用。規范訴訟、律師、仲裁收費。加強對司法人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維護司法廉潔和公正。

八、以群眾最關注、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切實解決民生問題

28、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認真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加強征地管理,凡征地補償款沒有兌現到農民手里、被征地農民所需社會保障費用不落實、各種補償不到位的征地建設項目,不能開工;徹底清查拖欠農民的征地補償費用,督促盡快兌現。完善城鎮房屋拆遷政策9拆遷補償安置資金或用于產權調換的房屋不落實的,不得頒發拆遷許可證;各種拆遷補償沒有足額兌現到被拆遷人的,不得實施拆遷。認真貫徹國家水庫移民政策,全面落實移民后期挾持政策。切實維護改制和破產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嚴格債務清償程序,確保優先安置職工,優先進行經濟補償和完善社會保險接續手續。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啟動農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設,對急需抗震加固的民房分期分批加固改造,提高抗震防災能力。建立建筑施工企業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規范企業工資支付,對惡意欠薪逃匿的企業負責人,實行行政司法聯動制裁。

29、合理調節收入分配,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調整分配關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堅決取締非法收入,促進共同富裕。加強個人所得稅的征管和調節,推行個人收入信息體系建設。建立農民增收減負長效機制,逐步提高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資標準。完善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制度。在各類企業中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促進職工工資水平隨企業效益的提高而正常增長。規范地方津貼補貼,形成科學合理的公務員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推進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事業單位特點的收入分配制度。

30、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擴大城鄉就業。要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目標,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統籌城鄉就業的長效機制,解決好不同群體的就業問題。努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中小企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完善再就業援助制度,幫助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加強對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的指導和服務。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靈活就業,實現就業方式多樣化。加太農村勞動力培訓力度。深入推進“百萬勞務輸出工程”,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維護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發展和諧勞動關系。

31、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以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為重點,逐步建立健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將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等納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加快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推進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建設。建立多形式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健全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機制,完善優撫對象撫恤補助自然增長機制,進一步做好農村五保戶供養工作。加強對困難職工的幫扶和對困難群眾的救助,深入開展送溫暖活動。強化社會公共服務,加快發展老齡事業和殘疾人事業。

32、加強住房建設和管理,進一步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穩定住房價格。加快廉租房建設,多方籌措資金,逐年加大對廉租房建設的投入力度;規范和加快經濟適用房、經濟租賃房和拆遷安置房建設,逐步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保護購房居民合法權益。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提高公積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信息披露制度,公開土地出讓、房屋交易、住宅開發建設信息,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規范物業管理,】提高服務水平。推進對農村居民住房建設的規劃和質量監管。

33、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方便群眾生活。加強規劃,合理布局,搞好商貿設施建設,建設服務型經濟帶、文化帶、景觀帶,推動商業服務網點的連鎖化經營和規范化管理。推動消費品連鎖店進鄉村、農業生產資料連鎖店進鄉鎮和有組織的農副產品進市場。加強昭陽中心城市建設和各縣中心集鎮建設,加快昭陽北部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推進**大道建設。實施舊樓區綜合整治、里巷道路整修和低洼片排水設施改造。加大城市“八大秩序”整治力度。繼續加強城市交通網絡、供排水、公廁、停車場、專業市場、燃氣、通信、垃圾運輸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方便群眾生活。

九、加強黨的領導,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34、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不斷提高各級黨委領導建設和諧社會的本領。建設和諧**,關鍵在黨,關鍵在各級領導班子和各級領導千部。各級黨委要把構建和諧**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營造環境,切實擔負起領導責任。各級領導要親自抓和諧**建設工作,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加強對社會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經常分析和諧社會建設狀況,準確把握和諧社會建設的規律和特點,認真研究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要深入推進市級領導干部“三聯系兩深入”制度和“百千萬幫扶工程”,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充分發揮各族群眾在構建和諧**中的主體作用;努力提高管理社會事務、協調利益關系、開展群眾工作、激發社會創造活力、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要注重培養選拔熟悉社會建設和管理的優秀干部,注重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婦女干部和黨外干部,抓緊培養大批急需的社會工作專門人才,充實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部門;要建立符合構建和諧**實際的綜合評價體系,把構建和諧社會的成效作為檢驗各級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執政水平和執政能力的重要標志,作為衡量政績的重要指標。

35、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鞏固和發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云嶺先鋒”工程的成果,切實加強農村、企業、城市社區、機關和學校、科研站所、文化團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加強農村黨建“三級聯創”活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凝聚人心、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的作用,使基層黨組織成為帶領廣大人民建設和諧社會的主心骨。加大對城鄉基層組織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強農村基層政權運行經費的保障能力。加強基層千部隊伍建設,制定和落實定期輪訓、考評激勵、待遇保障等制度措施。做好關心老勞模、老黨員和幫扶困難黨員工作。注重從基層選拔優秀干部充實到各級黨政機關工作,鼓勵年輕干部和大學生到基層建功立業,施展才華。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擴大黨內民主,推進黨務公開,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

36、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和諧干群關系。以正確行使權力為重點,加強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工作領域。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推進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大查辦案件工作力度,嚴厲懲治腐敗。以保證廉潔從政為目標,加強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監督。抓好政風和行風建設,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促進反腐倡廉各項工作協調推進,以清正黨風保證干群關系的和諧,以干群關系的和諧保證和諧社會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