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十二五扶貧開發要點
時間:2022-07-09 05:12:00
導語:夯實十二五扶貧開發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二五”是我縣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要時期,科學制定“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對指導今后五年扶貧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根據省、市、縣扶貧主管部門要求及金扶辦17號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鎮“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
一、“十二五”規劃背景
我鎮地處西北部,兩省交界處,西連,北界省商城、固始兩縣,是的西北門戶,為兩省的交通要道。全鎮總人口4.7萬人,農業人口45917人,貧困人口4607人。轄11個行政村,1個街道,鎮域總面積為269.3平方公里,是我縣面積第二、人口第三的山區大鎮、人口大鎮、農業大鎮。鎮內革命遺跡眾多,有4處國家級重點保護單位和多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風景秀麗的金剛臺聳立于鎮西北部,海拔1584米,為第二高峰,大別山主峰之一。
根據目前人口數量及村鎮職能,目前村鎮規模可大致分四級:中心集鎮:鎮區;一般集鎮:街道、和街道;中心村:村委會駐地,包括村基層村:各村民組。
年,全鎮GDP實現3.2億元,工農業總產值2.1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300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3017.4萬元,小城鎮新增建設面積5000平方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內。
二、“十一五”期間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措施、經驗
“十一五”期間,我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扶貧開發的基本戰略,集中全鎮人力、物力、財力,團結一致,艱苦奮斗,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圓滿完成了“十一五”扶貧開發規劃。
一是經濟實力增強,貧困人口減少。到上年底,全鎮年財政收入達到154.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00元,分別比“十一五”前增長16%和15%。先后有500人基本解決溫飽,貧困人口下降10%。
二是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十一五”期間,全鎮共新修村級水泥路25條,總長75公里,修筑組級沙石路18條,總長64公里,實現村村通水泥路,80%的組通砂石路。完成農網改造12個村,解決了12(原30個村)個村,1200戶貧困戶生產生活用電問題,12個村,340個村民組開通了程控電話,解決了3000人的農村人畜飲水問題,通過修建、水渠等措施改良低產田340畝。
三是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十一五”期間,全鎮共營造經濟林4600畝,中藥材3000畝;扶助多戶農民養殖大戶,發展養雞10萬只,發展養豬8000頭,發展養羊1300頭。大力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年均開展技術培訓500人次,積極組織勞務輸出,年均輸出勞動力1萬人(次)。通過招商引資,大力發展工業企業,依據當地資源,基本形成一定規模石材加工工業園區,為當地農民就業提供了機會,農民的經濟結構、經濟增長方式都發生了可喜變化。
“十一五”時期,是我鎮經濟社會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不僅為“十一五”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今后中長期發展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
一是堅持加強領導,落實工作責任,是搞好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保障。多年來,扶貧工作堅持主要領導負總責,部門掛鉤聯系,干部“幫、包、帶、扶”的扶貧工作責任制,做到了“領導、資金、措施”三到位,對象、責任、目標“三落實”。
二是資金投入逐年加大,管理不斷規范,是搞好扶貧開發的重要前提。“十一五”期間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以工代賑等資金200余萬元,資金跟著項目走,專戶專管,構建了上級監督、部門監督、審計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五道防線,確保有限資金發揮最大效率。
三是實施“一體兩翼”扶貧戰略,是搞好扶貧開發工作重要舉措。通過整村推進為載體,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和勞務輸出,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事業建設,一個村一個村幫扶,有效解決了群體貧困問題。
四是堅持自力更生,社會共同參與,是搞好扶貧開發的重要條件。“十一五”期間,全鎮村干部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引導貧困山區廣大群眾依靠自身力量戰勝貧窮,與上級定點幫扶單位、鎮直各單位、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廣泛開展扶貧幫困,形成強大合力,確保扶貧工作順利開展。
在充分肯定成績和經驗同時,也有差距和不足:一是貧困面大。全鎮12個村均有貧困人口;二是貧困程度深。按新的貧困標準,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196元以下的貧困人口還有4607人,占農業人口10.03%;三是扶貧支持力量相對薄弱,扶貧成本增大。綜上所述,我鎮“十二五”期間扶貧開發任務十分艱巨。
三、“十二五”規劃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開發式扶貧、開放式扶貧、開拓式扶貧,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并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作為工作重點,把幫助扶貧對象增加收入、縮小發展差距作為主攻方向。圍繞“改善條件、提高素質、創造機會”,因地制宜地實施“整村推進”和易地移民搬遷工程,積極開展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產業化扶貧和貧困家庭子女教育資助行動,進一步推進村級發展互助資金和小額信貸扶貧,竭力緩解各類返貧現象。通過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努力為新農村建設奠定基礎,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條件。
2、基本原則。一是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結合的原則。二是堅持優先解決溫飽與實現穩定脫貧相結合的原則。三是堅持產業帶動原則。四是堅持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有機結合的原則。五是堅持自力更生與國家扶貧、外部援助相結合的原則。六是堅持進村入戶的原則。七是堅持提高貧困戶收入與提高貧困勞動力素質相結合的原則。八是堅持扶貧開發與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原則。
四、“十二五”扶貧開發工作主要任務
根據縣扶貧重點和我鎮確定的經濟發展總體目標、主攻方向,結合我鎮實際,扶貧開發的重點是:(一)加大山區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按照縣里產業化扶貧工作布局,大力發展區域性支柱產業、特色產業、農業產業化生產基地,著力實施產業扶貧項目工程,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1、加大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的良種種植力度,提高糧食的質量,全面普及推廣水稻提升產業行動,力爭五年內糧食良種種植面達95%以上,水稻提升面達98%以上,糧食的質量進一步提高。2、以等村為依托,大力發展高山有機稻、有機反季節蔬菜,引導群眾積極種植高山有機稻、反季節蔬菜等綠色食品,逐步擴大種植范圍,力爭在“十二五”規劃期內實現高山有機稻種植5000畝、高山反季節蔬菜種植2000畝。3、以街道為依托,大力發展香茶菜種植,通過與集團的合作,力爭年均香茶菜種植面積達400畝以上。4、大力培育扶持名優茶產業。以、村為依托,積極培育、扶持生態高山茶、大茶等有機茶產業,力爭五年內新辟、改造茶園4000畝以上,逐步形成產、銷一體化的格局。5、大力發展畜牧業。充分利用山場資源優勢,在全鎮范圍內扶持農民大戶積極發展畜牧業,力爭年均“笨豬”出欄量達1萬只,山雞達5萬只,山羊出欄量達2萬只。6、加大林地和土地流轉力度,以等深山區村為依托,積極開展林地流轉工作,發展培育經濟林,力爭五年內山核桃種植面積達3萬畝以上,油茶種植面積達5000畝以上,經濟林面積達5萬畝以上,有機茶種植面積達4000畝以上。以等村為依托,積極開展土地流轉工作,發展培育優質水稻、小麥生產基地。7、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經紀人。力爭五年內培育1—2個農業龍頭企業,培養農民經紀人達50人以上。8、大力發展菌藥產業,利用山區資源,積極發展天麻、靈芝、茯苓、中草藥種植,扶持中藥材加工企業,逐步走上深加工、精加工,形成以天麻飲片制藥、靈芝粉破壁、香茶菜提取等高科技農業產業。9、加大農業保險工作力度,全面實施農業綜合保險。
(二)努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根據實際,對當地群眾反映強烈,制約本地經濟發展的飲水、村組道路等工程項目有選擇、有側重予以解決,不斷改善重點村、組的基礎設施狀況。1、新修12個村鄉際、村際、組級水泥路49條,長90.5公里;2、新修等7個村組級砂石路27條,長45公里。3、興修農業水利工程,力爭五年內興修塘40口,大堰22座,加固河渠5000米。4、實施農村安全引用水工程。在等村全面實施高位引水工程10處,徹底解決近4000人畜飲水安全問題。5、在、等村積極開展改林、改田工作,力爭五年內實現低產改林改造1萬畝,低產田改造1000畝。
(三)加大紅、綠色資源保護和開發力度。38處紅色遺址和等紅、綠色資源優勢,切實做好紅、綠色旅游規劃,加大紅、綠色旅游資源的開發力度,興修等景區公路,改善景區交通條件,加快景區建設步伐。加強林政資源管理,全面實施封山育林,切實保護綠色資源,搶救性維修紅色文化遺址,切實加大紅色文物保護力度,五年內力爭打造一條紅、綠色旅游精品線路。
(四)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1、在全鎮范圍內繼續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力爭平均建沼氣池100口以上;2、在中心集鎮、三個小集鎮建立垃圾填埋處理廠,解決近萬人的生活垃級處理問題。3、繼續實施退耕還林,公益林項目,努力打造一個“青山常在,清水常流”的綠色生態環境。
(五)盡力提高農民群眾的自身素質。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對貧困子女進行技術培訓,尤其是結合實施的項目和勞動力轉移培訓辦好集中培訓班,做到培訓一人致富一個家庭,帶動一方群眾。力爭每年開展技術培訓達到1000人次以上,通過科技培訓,讓農民掌握1—2項的專業技術,走一條先培訓后輸出的道路。
(六)穩步推進互助資金試點。繼續穩步推進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工作。堅持互助資金的扶貧性質,貧困戶入社比例達到30%以上。進一步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加快互助資金運行速度,增大使用效率。
(七)整合扶貧資金,繼續實施整推進。整村推進是一種有效、快捷的扶貧開發好形式,按照年實施、、三個村;年實施三村;年實施街道、上畈兩個村;年實施斗林、兩個村;年實施、兩個村的方式輪流推進。按照年實施三個村;年實施、斗林、三個村;年實施、兩個村;年實施、兩個村;年實施、門山兩個村的重點扶貧幫扶形式輪流推進。使整體村莊面貌發生根本改變。通過五年的扶貧開發,力爭“十二五”末,脫貧人口2000人,人均純收入達5500元,財政收入2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20億元,招商引資累計2億元。
五、“十二五”扶貧開發發展的保障措施
扶貧開發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歷史性任務,貫穿于新農村建設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過程。各村、鎮直各單位(部門)都要齊心協力,共同促進扶貧開發工作順利開展。
1、加強領導,強化扶貧開發責任制。進一步建立和落實“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責任制,鎮每年成立以鎮黨委書記為政委、鎮長為組長,分管負責人為副組長,相關單位部門責任人為成員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組,科學制定工作意見、考核制度和獎懲目標,提高扶貧開發成效。
2、科學制定好扶貧開發規劃。結合新時期扶貧開發任務,認真制定好以村為基礎,以項目為主要內容的扶貧開發“整村推進”規劃,不斷提高規劃項目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3、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扶貧開發投入。繼續積極爭取和管好用好上級各項扶貧資金,把政策用活,把資金用好,重點保證對“整村推進”村投入。
4、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扶貧開發。按照上級精神,進一步完善黨員干部結對幫扶責任制,明確幫扶目標任務,強化責任,不脫貧不脫鉤。動員共青、婦聯、社會各屆力量扶貧濟困,獻計獻策獻愛心,形成扶貧合力。
- 上一篇:夫妻財產約定法學透析
- 下一篇:落實文化體育工作計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