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稅收征管基礎范文
時間:2023-08-14 17:40: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夯實稅收征管基礎,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大家好!我是來自市財務局的局長XXX,現根據我省人大財經委對《稅收征管法》執法情況的檢查要求,代表我市財政局對我局《稅收征管法》執行落實情況作出如下匯報,請予各位委員審議:
自新《稅收征管法》實施以來,在上級局和市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正確領導和監督指導下,我市財政局緊密貫徹圍繞新《稅收征管法》作為財務工作的主線,按照“加強征管、堵塞漏洞、懲治腐敗、清繳欠稅”的征管要求,認真貫徹實施新《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深入完善相關制度,強力規范執法行為,加強財務干部隊伍建設,理順財政稅收關系,使得稅收征管基礎逐步夯實。具體落實情況如下:
一、堅持落實《稅收征管法》,著力取得財務成效
自新《稅收征管法》在我市進行實施開展以來,我市財務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認真落實新《稅收征管法》,并全心致力于我局的各項相關財務稅收業務,使得我財務局的稅收征管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自2001年5月新《稅收征管法》實施以來到今年年初,我市以更新擬訂和執行經開區財政發展戰略XX份、中長期規劃XX份;累計完成財政財務稅收、政府性債務稅收收入分別為XX億元和XX億元,年均分別遞增XX%和XX%。自今年年初開始至今,全市完成財務稅收總收入XX億元,同比增長XX%,其中各項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XX億元,同比減少XX%,使得我市的各項財務稅收工作得到了穩定而有序的增長勢頭。
二、強化《征管法》落實力度,完善財務稅收制度
(一)加大學習宣傳力度,增強稅法宣傳的時效性。
我財務機關高度重視《稅收征管法》的學習與宣傳,將其列入“普法”和“依法行政”的重要內容之中。全方位、深層次的相關的《稅收征管法》宣傳活動,定期組織我局各級人員參加新法普法落實學習活動。在全局范圍內形成學法、研法、執法的良好氛圍。同時,我財務機關采取多種形式對我局的各級執法干部和相關財務稅收企業進行了相關法律和業務培訓,增強了廣大財務干部和相關財務企業的依法辦稅意識。
(二)夯實基層基礎工作,提高稅收征管水平。
我財務機關緊密圍繞新《稅收征管法》展開相關財務工作。狠抓財稅基礎管理,嚴格要求財務登記,加大財稅監控力度,強化征繳稅收能力,確保我市范圍內的財務稅收相關工作的順利進行。此外,我局還堅持將財務重心下移,整合現有財務資源,合理調整財務布局,完善相關財務稅收制度與依法執政政策,充實我局的基層征管力量。并與此同時,我局高度重視財稅執法隊伍建設與科技稅收體制建設,不斷完善考核制度體系,形成了依法執政、制度稅務的良好機制。堅持科技興稅、科技強稅,全面推進信息化管理,力求提高我財務機關稅收征管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
(三)強化執法責任,嚴厲打擊涉稅違法行為。
我局堅持強化了局內的責任分配制度,通過對內層層簽訂稅收執法責任書,制定了相關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辦法,對外設立監督舉報制度體系,聯合局內外建立起群眾舉報制度等方式方法,完善了不同階級、不同體質的責任追究體系和監督制約體系。較大層次的加大了依法財務稽查力度,并積極開展了專項執法檢查、聯合財企普查、國政財務專項治理等整治活動,嚴厲整治局內不良財稅作風,高效打擊部分財稅企業的逃稅、騙稅等違法行為,進一步整頓和規范了我財務局的相關稅收秩序。
(四)優化財務服務,維護國家、財企合法權益。
自貫徹新《稅收管理法》以來,我局堅定認真落實《實施細則》,努力完善稅收政策,積極做好統籌協調財政事務、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程序制定管理、國有資產管理和金融服務等相關財務工作,僅2015年度以來就完成財政收支管XX億元,有力維護國家財務和企業財稅的合法權益。我局還完善了財稅服務系統,開通了相關財政服務熱線,實行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和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提高了財務辦稅效率。并機一部建設服務網絡區域,開設了相關財務服務專用電子郵箱,深化與各財稅企業之間的聯系,開展了財務政策咨詢和建賬輔導等活動,努力構建和諧稅企關系,提高了我局財稅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三、結合執行《征管法》情況,總結存在問題原因
自我局執行《稅收征管法》以來,雖在全局范圍內開展了大量的貫徹落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是,在近階段的總結與分析過程中發現,我局在執行新《稅收征管法》的過程中還存在有部分薄弱環節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稅法宣傳還不夠深入。
我局雖開展了多項稅收貫徹宣傳工作,但在全市的財務工作執行過程中,仍存在有部分企業與相關財稅人員對新《稅收征管法》認識不足,不能實際落實等情況的發生。此外,我局的宣傳形式和內容多局多限于一般化和常識性,幫助企業規范財務會計制度少,對相關業務人員教育培訓少,未能真正進行深入解讀新的稅收政策從而幫助企業合理納稅。并未能在全市范圍內形成自覺學法、依法稅收的良好氛圍。
(二)部門配合落實制度較弱
自我局落實《稅收征管法》以來,雖對局內各部門和相關財稅企業部門的配合與落實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要求,但就目前情況分析,我局部門配合工作還不夠規范和暢通,社會綜合治稅環境需要進一步理順和規范。
(三)對執法中的新問題處理不及時。
在推進稅收征管的網絡化與信息化過程中,我局部分人員對與個別新情況、新變化的反映與適應情況不夠及時,出現工作中有常有依賴系統,處置問題方法機械單一的情況產生。同時,面對現行的財務管理軟件,我局存在有未能及時順應形勢變化進行更新升級的問題。
篇2
(一)持續推進機關與基層一體化建設。加強職能整合和流程優化,進一步推進縣局和其他縣局機關實體化、管理扁平化改革,通過實體化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征管一線,通過扁平化進一步規范稅收征管,提高稅收征管效率。
(二)積極開展分類分級專業化管理。堅持積極探索、穩步推進的原則,圍繞納稅服務、稅源管理、風險監控、納稅評估,在市區選擇部分分局繼續開展對納稅人進行分類分級專業化管理試點,探索建立分類分級專業化管理體制。
二、大力推進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
(三)深化AHTAX2013應用。在做好AHTAX2013日常應用及運維的同時,收集系統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分類整理,對于需要省局優化的及時上報省局,對于常見操作性問題,通過深化應用培訓提升操作能力,通過培訓,使基層工作人員能夠熟練掌握征管軟件核心模塊的操作和常見問題的處理。
(四)優化征管業務流程。認真梳理稅收征管業務流程,結合AHTAX2013的工作流程優化,規范征管工作流程,按統一流程進行業務處理、按統一標準進行崗責設置、按統一格式制作表證單書,以征管軟件的“電子流”支撐和規范稅收征管的“業務流”。
(五)推進銀行端查詢繳稅業務。積極推動更多商業銀行開通銀行端查詢繳稅業務,進一步優化銀行端查詢繳稅相關業務流程,提高辦稅效率,拓展辦稅途徑,明確操作細節。年內力爭銀行端查詢繳稅業務開通銀行數達到5家,實現紙質稅票使用量較2013年同比下降30%。
三、深入推進現代化分局建設
(六)推進新一輪現代化分局建設。認真總結上一輪現代化分局建設創建成果,總結過去五年成績和經驗,根據省局統一部署做好下一個五年建設任務,進一步完善現代化分局建設日常監測評價體系。
四、著力夯實稅征管基礎
(七)強化稅務登記管理。繼續做好國地稅聯合辦證工作,落實好省局稅務登記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稅收征管基礎信息,實行戶管信息動態維護。適時使用管理決策—管理監控系統監控管理征管基礎信息,組織開展征管數據集中清理工作。
(八)加強普通發票管理。依托AHTAX2013強化發票內部監控與外部管理,規范發票的印制、領用、使用、保管和繳銷;按照業務規范要求,加強發票管理;聯合公安部門進一步加大假發票打擊力度,開展普通發票內部管理檢查;開展“營改增”相關行業發票清理檢查和繳銷工作,配合國稅機關保障“營改增”企業發票使用平穩過渡。
篇3
今天召開的全區國稅系統稅收征管工作會議,目的是通過現場的經驗交流,總結一年來全區稅收征管工作,明確和布置今年征管工作任務,動員全區各級國稅機關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扎實工作,全面提高我區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下面我先講三點意見,稍候王局長還要作重要講話。
一、一年來全區征管工作回顧
**年,全區各級國稅機關堅定不移地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和區局黨組“一二三八”工作部署,以“質量、效率、落實”為主線,穩步實施稅收征管信息化“三步走戰略”,按照緊握“一個抓手、實現兩大突破、破解三大難題”的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實,圓滿實現了區局黨組提出的兩大目標之一——稅收征管工作跨入全國先進行列。主要表現在:
(一)完善整體構架,征管信息化再上新臺階
**年7月1日,我區綜合征管軟件成功上線,實現了省級數據集中。在此基礎上,**年,我們開發、推廣了網上申報系統和稅庫銀聯網系統,其中網上申報系統還獲得了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和×××科技進步二等獎。兩大系統的推廣使用,標志我區以綜合征管軟件為主體,以網上申報系統、稅庫銀聯網系統為兩翼的征管信息化“一主兩翼”整體構架已經建成,全區征管信息化大飛機開始起飛,實現了征管工作的重大突破。這個基于全區數據大集中既精簡又科學的構架,是×××國稅征管信息化建設的一個突出亮點,標志著我們征管信息化整體構架在全國稅務系統的先進性。
(二)強化稅源管理,稅收征管能力顯著增強
根據區局的統一部署,各級國稅機關落實工作職責、加強績效考核,認真抓好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示范點工作。絕大多數單位都能按區局的布置,召開現場會,推廣工作經驗,以點帶面,全面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各單位還重點抓住戶籍、申報、發票和欠稅等關鍵環節,強化稅源管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強化戶籍管理,打牢稅源基礎。與公安部門比對、核實企業法定代表人、財務負責人和辦稅人的身份證,把好稅務登記關。以換證為契機,全面清理漏征漏管戶共×××戶,補繳稅款×××萬元。補充采集、修正納稅人行業及明細、注冊資金等信息,提高數據的完整性。發揮數據集中的優勢,在全區范圍內開展走逃戶異地辦證經營專項檢查,加強非正常戶的管理,打擊偷、逃國家稅款的行為,提高稅法遵從度。
××深化申報管理,提高稅收征收率。綜合征管軟件上線后,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我區各類企業的增值稅零負申報率超過了×××,并且月月如此,這就意味著全區有一半以上的企業不納稅,這個比例在全國是偏高的。面對這樣的形勢,要做到讓納稅人交足稅,首先更應讓應交未交稅的納稅人先交稅。按照這一思路,各級國稅機關加強了零負申報的管理。到去年12月,全區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零負申報率降至×××,小規模企業零申報率降至××%,比**年年底分別下降20和×××個百分點,而且是在年初反彈后,從4月起逐月下降的,大大超過區局要求下降×××個百分點的目標。通過深化申報管理,全區宏觀稅負和稅收彈性系數穩中有升。
××細化發票管理,實施以票控稅。充實發票管理窗口職能,設定三大預警指標,定期發票預警數據,完善發票預警監控聯動機制,實施以票控稅。全年共下發×××戶發票預警企業清單,經納稅評估補稅×××萬元,核減上期留抵×××萬元。各市國稅局還結合實際,開展增值稅進項抵扣憑證檢查。如×××國稅局針對大量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聯滯留在企業不認證抵扣的現象,開展深入的核查,發現涉及×××家企業的×××份發票,開票金額300×××多萬元,企業既沒有入帳,也不申請抵扣認證,而是通過帳外經營,隱瞞銷售收入,偷逃國家稅款。該局依法對此作了處理,并及時完善管理措施,堵塞管理漏洞。
××硬化欠稅管理,體現稅法剛性。廣泛開展欠稅公告,按照《欠稅公告辦法》,區、市、縣三級稅務機關分別進行了欠稅公告;開展未錄入綜合征管軟件欠稅(系統外欠稅)的調查核實,建立欠稅臺帳,加強歷史欠稅管理;嚴格滯納金制度和延期繳納稅款審批制度,大力清繳陳欠,嚴格控制新欠。
××貫徹屬地原則,落實分類管理。在全面掌握整體稅源的基礎上,根據納稅人的行業、規模、經營特點等加以分類,實施科學合理的分類管理,這是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徑。如×××國稅局,對重點稅源企業,安排局領導聯系,指定財會知識較豐富的稅收管理員專管;對具有代表性的行業,安排熟悉行業營銷特點、掌握一定市場營銷知識的稅收管理員,實施行業管理;對個體工商業戶和農村零散稅收,安排有豐富社會經驗的稅收管理員分片管理。區局在總結各地分類管理經驗的基礎上,選擇管理辦法相對成熟的×××個行業,編寫《稅源行業管理指南(一)》,指導基層實施分類管理。
××加強數據應用,構建“雙層四級”納稅評估體系。全區國稅系統逐步建立起具有×××特色的“雙層四級”納稅評估新模式,努力挖掘稅源管理的深度,不斷提高稅收征收率。如×××國稅局抽調×××人組成納稅評估工作組,集中辦公,專職從事間接層納稅評估,指導稅收管理員開展直接層評估。×××國稅局提請市人民政府轉發《從第三方取得涉稅信息工作的意見》,定期從財政、工商、交通、電力等×××個單位獲取涉稅信息,并有效利用這些數據,開展納稅評估和稅源監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年全區共完成納稅評估×××戶(次),追補增值稅稅額×××萬元,調減留抵稅額×××萬元,調增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額×××萬元,追補所得稅稅額×××萬元。
(三)優化納稅服務,納稅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各級稅務機關堅持以人為本,文明辦稅,提高了社會滿意度。在由各地政府組織的行風評議活動中,社會各界對國稅機關的滿意率均名列前茅。據《×××日報》開展的問卷調查,全區有×××的納稅人反映國稅系統的辦稅效率和納稅服務水平比上年有明顯提高。
××推行網上申報。全面開發、推行全區統一的網上申報軟件,供納稅人免費使用,使納稅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申報納稅,既減少了納稅人的排隊現象,降低了辦稅成本,又減輕了稅務機關數據采集的工作量。**年底,全區已有×××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使用網上申報系統申報納稅。
××試點稅庫銀聯網。為了解決納稅人交稅多次跑等問題,積極試點稅庫銀聯網系統,使電子申報與電子繳稅有機地結合起來。納稅人只要輕點鼠標,就可以完成納稅申報和稅款入庫,實現了稅款征收入庫方式的歷史性變革。
××優化征管流程。對×××個方面×××個項目的稅收征管流程進行優化,通過實行涉稅事項一窗辦結、簡并表證單書、取消部分行政審批等,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納稅人。如小規模納稅人申請代開普通發票業務,按原流程需要經過稅款預征、發票代開、收取工本費多個環節和多個窗口,納稅人需要多次排隊。實行一窗辦結后,納稅人辦理時間由原來的40分鐘減少到15分鐘,
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減輕納稅人負擔。大幅度減少稅務登記證工本費收費,整套稅務登記證費用由×××元調整為×××元。簡并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報表資料,避免重復報送。減少需要納稅人報送的資質證明材料復印件,實行一次提交,反復使用。
一年來,全區國稅系統還通過建立征管質量分析制度、完善征管質量考核機制等各方面的工作,促進了征管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在國家稅務總局對全國×××個省、市、自治區、計劃單列市的征管“六率”考核評比中,我區在上半年取得第×××名的基礎上,全年的總成績又前進2位,排名第9,圓滿地實現了黨組提出的目標。
過去的一年是征管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稅收征管工作進入全國的先進行列,可喜可賀!但是,在成績面前,我們務必保持清醒的頭腦,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一是個別單位對區局的工作要求沒有認真落實,敷衍了事,導致一些涉稅案件的發生。如盡管區局三令五申,要求加強專用發票開票限額和收購發票的管理,但某縣國稅局沒有抓落實,在對納稅人專用發票開票限額許可和收購發票用量審批過程中,稅收管理員我行我素,不僅沒有深入企業調查核實,而且編造調查報告,為企業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提供可乘之機。二是抓不住稅源管理的重點,把稅源管理簡單地理解為“三催”即催報、催繳、催辦這些簡單的事務,為此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三是涉稅數據的采集還不全面,只采集了納稅申報表和部分財務報表,產品產量、價格、庫存、能耗、物耗等與稅收密切相關數據特別是第三方數據沒有采集,數據分析處理和納稅評估受到明顯的制約。四是稅源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有待加強,管理合力還需進一步發揮。各部門多頭下達任務問題還比較嚴重,稅收管理員只能疲于應付,工作質量難以提高。五是稅收管理員整體素質還不高,部分稅收管理員缺乏財務知識,不懂計算機操作,更不善于從數據中發現問題。六是納稅服務手段還不完善,服務水平還有待提高,有的辦稅服務廳排長隊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7年征管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標
總結過去的工作和不足,目的是為了找準我們現在工作的基點。到去年年底,我們大約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完成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第二步并開始了第三步的起步,稅收征管工作進入全國的先進行列。今年年初,區局黨組提出的五大工作目標,都和稅收征管工作密切相關,要完成這些目標,就必須進一步理順思路,抓住工作的重點、難點和熱點,求實創新,狠抓落實,實現稅收征管工作的新跨越。
今年稅收征管工作思路是: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工作部署,圍繞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這個中心,強化稅源管理,優化納稅服務,全面實現征管信息化“三步走戰略”,夯基礎,攻重點,破難點,抓熱點,使全區稅收征管工作再上新臺階。
具體的工作目標是:
××推廣“四大軟件系統”,即稅收管理員工作平臺、輔助決策支持系統、稅收執法管理信息系統、網上申報系統。
××建立“四位一體”互動機制,即建立稅收經濟分析、企業納稅評估、稅源監控和稅務稽查“四位一體”良性互動機制。
××完善“雙層四級”評估體系,即直接層、間接層兩層和區、市、縣、稅收管理員四級納稅評估。
××推進“四管齊下”納稅服務,即通過整合優化業務、完善服務制度、加強宣傳輔導、落實辦稅公開四條措施,提高納稅服務水平。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夯實稅收征管基礎是稅收工作永恒的課題。推廣四大系統,就是通過創新管理手段,進一步夯實征管基礎,這是推進我區稅收征管工作再上新臺階的基點。
——建立稅收經濟分析、企業納稅評估、稅源監控和稅務稽查“四位一體”良性互動機制是推進稅源管理機制創新的重要方面,是加強國稅機關各部門協調配合、發揮稅源管理合力的重要手段,是今年稅收征管工作的重點。
——納稅評估是申報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強化稅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和提高稅收征收率的主要手段。完善“雙層四級”納稅評估體系,是×××稅源管理的一大特色,也是今年稅收征管工作的難點。
——優化納稅服務,為納稅人提供公平、公正、公開的稅收環境和優質高效的服務,是稅務機關的法定義務,是改善我區政務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轉變機關工作作風,加強行政效能建設的核心目標,各級黨委、政府對此極其關注并寄予厚望,是今年稅收征管工作的熱點。
簡單地說,今年稅收征管工作的思路和目標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步走、四個著力點?!?/p>
三、夯基礎、攻重點、破難點、抓熱點,努力完成全年工作任務
(一)夯基礎,進一步夯實業務和數據兩個基礎
去年,我們以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為抓手,強化戶籍管理、深化申報管理、細化發票管理、硬化欠稅管理,深化數據應用,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這些工作,貫穿于稅收征管的全過程,分別在不同的環節、從不同的角度對稅源實施控管,是稅收征管的基礎工作,要堅持不懈地做深、做實、做細。在此基礎上,要更加注重依托信息化手段,以技術創新推動管理創新,通過推廣“四大應用系統”即稅收管理員工作平臺、輔助決策支持系統、稅收執法管理信息系統和網上申報系統,以新的手段,促進各項工作的落實,不斷夯實稅收征管基礎。
一是面向稅收管理員,推廣稅收管理員平臺。利用稅收管理員平臺,按照統一工作內容、統一工作標準、統一工作程序和統一績效考核的要求,規范和固化工作任務,實現自動分配任務,自動記錄工作結果、自動提示完成狀態,自動考核工作績效,著力解決稅收管理員“該干什么、該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干不好怎么辦”等問題。要完善“一戶式”管理,為稅收管理員提供強大的數據查詢和分析工具,做好稅收管理員的“電子小秘書”。要在4月底以前完成試點,爭取上半年推廣到位,確有特殊困難的,也不能晚于10月份。
二是面向管理決策層,開發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建立區、市、縣三級監控管理機制。建立和完善全區稅收數據分析指標體系,加強區、市、縣三級監控管理機制,是今年必須突出抓好的“十項工作”之一。開發輔助決策支持系統,是抓好這項工作一個重要而有效的措施。通過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利用數據集中的優勢,為區、市、縣三級領導提供宏觀和微觀稅收指標的實時狀態和變化情況,幫助他們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逐步樹立用數據說話的理念,切實改變以往那種單純憑經驗、拍腦袋指揮工作的做法,不斷提高科學指揮稅收征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面向全體執法人員,推行稅收執法管理信息系統。要徹底解決“淡化責任、疏于管理”的問題,就必須建立嚴格的稅收執法責任制,將執法責任分解落實到每一個執法部門、執法崗位和執法人員。借助稅收執法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執法情況自動跟蹤和考核,達到明確工作職責、規范工作流程,嚴格責任追究的目的。只有做到了這一點,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措施和辦法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四是面向一般納稅人,推廣網上申報系統。年初,
區局對網上申報系統作了優化,增加了納稅人產品、產量、庫存、價格、能耗、物耗等生產經營明細數據的報送功能,完善了與企業財務核算軟件的接口,減小企業的數據錄入工作量。要采取積極的措施,在10月之前推廣到位。要特別注意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作好宣傳和輔導,避免納稅人怕麻煩而產生抵觸情緒,把紙質報表一報了之,要引導納稅人報送電子數據并逐步形成習慣。
推行以上四大系統的任務十分艱巨和繁重,在各系統推行的具體階段,還要作專門布置。隨著各軟件的推廣應用,我們更要重視數據的質量管理。數據是稅收征管業務在信息化條件下的量化形式,稅收征管的業務發展水平通過數據來記載和反映。真實準確的數據是開展稅收分析和納稅評估的基礎。如果質量不能保證,就會降低數據的利用價值,既導致分析結果的錯誤,又造成信息化資源的浪費。所以,要加強數據質量管理,狠下決心,長抓不懈。一要把好錄入關。要規范各具體表證單書的錄入流程,對常見和已發生過的采集錯誤要及時歸納和公布,減少錯誤重復發生。二要把好監控關。區局目前在后臺進行數據質量監控的指標從去年初的×××多個已增加到×××多個,今年計劃增加到×××個。各地對區局下發的問題數據清單要及時核實、補正。三要把好考核關。對于已明確錯誤類型的指標,要加強責任管理和考核。
(二)攻重點,建立“四位一體”良性互動機制
建立“四位一體”良性互動機制,是強化稅源管理的核心戰略,既是今年全區稅收征管工作的重點,也是我們要重點探索的課題。在今年召開的全區稅收工作會議上,王局長對此作了強調,并親自擔任領導小組組長,足見區局黨組對這項工作的重視。
建立“四位一體”良性互動機制的實質,就是要在稅務機關各職能部門之間構建信息共享、良性互動、有機統一的工作格局,有效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形成管理合力。稅收分析、納稅評估、稅源監控和稅務稽查工作都很重要,都應該做好。但是,從全局的角度考慮,由于機構和人員配備上的相對獨立,各部門的目標只是局部最優,不是整體最優,整體最優不是各局部最優的簡單疊加。因此,構建“四位一體”良性互動機制的核心就是通過加強各部門的溝通配合,形成一個以稅收分析指導評估和稽查,評估為稽查提供有效案源,稽查保證評估疑案的有效落實,評估與稽查反饋結果改進評估分析和稅收分析工作的機制,實現整體最優。
××要以稅收分析引導納稅評估。要充分利用稅收分析成果,提高納稅評估工作的準確性。要按照“面、線、點”梯次推進的辦法,首先開展宏觀稅收分析,對本地區整體稅源進行面的掃描,及時找出影響本單位宏觀稅負、行業稅負、稅收彈性的主要行業,再針對重點的行業,利用同業稅負分析等方法,對稅源進行“線”的剖析,準確定位存在疑點和問題的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企業納稅評估,對稅源進行“點”的挖掘。納稅評估工作結束后,要把驗證結果及時反饋給分析部門,促進分析水平的提高。
××要加強納稅評估與稅務稽查協作配合。實踐證明,納稅評估對強化稅源管理,降低稅收風險,減少稅款流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絕不能因此以納稅評估代替稅務稽查,對涉嫌偷稅的案件,必須移送稽查部門依法查處,不能一補了之,以補代罰,同時也要克服不加甄別地把所有存在疑點的案件全部移送稽查環節,使稽查部門難以應付。要密切協作配合,確保應移送的案件全部移送,稽查的結果能及時反饋,形成以管助查、以查促管的良性互動關系。
××要建立三項工作制度,推進良性互動。一是建立領導小組例會制度,加強信息交流和反饋,提高各環節的工作水平。二是建立個案處理應急制度,對典型的個案,各部門要密切協作,及時處理。三是建立考核監督辦法,把“四位一體”良性互動機制運行結果納入各市履職責任考核范圍,確保機制的有效運行。
(三)破難點,完善“雙層四級”納稅評估體系
納稅評估是申報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強化稅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同時也是各級稅務機關需要提高的基本功。這就要求我們的稅收管理員,要時刻盤算納稅人交的稅是否和它的生產經營規模相匹配。去年,我們根據全區稅源的分布狀況,并結合稅收管理員的素質、能力、水平,提出了“雙層四級”納稅評估體系。所謂“雙層四級”,一是直接層,是指稅收管理員那一級,是依據納稅人的活情況、活資料開展的納稅評估;二是間接層,包括三級,是指區、市、縣級國稅機關依據掌握的經濟信息數據,通過人工或計算機分析、處理、測算等手段開展的納稅評估。說到底,無論直接層評估還是間接層評估,都是要分析納稅人是否真正交足稅,這是稅源管理的核心所在。完善“雙層四級”納稅評估體系,必須著力解決以下問題:
××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實現人盡其才。納稅評估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的綜合性工作,要求每個稅收管理員都能利用經濟指標、財務指標開展納稅評估,確有一定的困難。各地可以抽調業務素質高、責任心強,有一定經驗的人員成立納稅評估小組,專職開展間接層納稅評估,并指導稅收管理員開展直接層納稅評估,做到“專”“群”結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來說,規模較小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小規模企業,應當由稅收管理員根據掌握的企業規模、能耗、成本、庫存等活情況、活資料開展直接層評估。對規模較大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要特別強調區、市、縣三級稅務機關的間接層評估與直接層評估緊密配合。各縣(市)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相對較少,要把兩層評估結合起來,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工作效率。
××改進納稅評估辦法,提高評估成效。納稅評估是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僅僅從書本上是無法學到和掌握評估技能和技巧的,它必須源于實踐經驗的不斷累積,要組織評估人員開展講評會、交流會等形式的實戰交流培訓,不斷提高評估水平。要在實踐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各行業的經營特點,總結行業評估經驗,完善評估指標體系。要善于利用其他政府職能部門和相關行業管理部門的信息,檢驗納稅人申報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實行扎口管理。市、縣局要整合納稅評估工作,各部門不能各自為政,多頭下達任務。扎口管理的相關人員一定要定期召開會議,共同研究討論,要結合上級單位的工作部署和本局的工作任務,統一工作指令。作為四級納稅評估的一級,區局將統一評估對象清單,各地要認真落實,如期反饋。
××建立評估長效機制,增強評估剛性。一定要解決納稅人為了應付稅務機關,在評估期內把稅交足,在評估過后又把稅負降下來的問題。要建立納稅評估檔案,把每次評估的原由、問題、處理結果記錄在案,對屢犯不改的,要依法從重處罰,對典型案例,要在辦稅服務廳公開曝光,或者集中通報案情,發揮警示作用。
(四)抓熱點,提高辦事效率,優化納稅服務
加強和優化納稅服務,是稅務部門法定的責任,也是行政效能建設需要重點加強的工作。要轉變服務理念,強化服務意識,實現稅收服務從職業道德向法定職能的轉變,從管理監督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從以自我為中心向以納稅人為中心轉變,從向納稅人提供一張笑臉、一杯熱茶的低層次服務向著力為納稅人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務、創造公平競爭的法制環境,切實維護和保障納稅
人合法權益的高層次服務轉變。要以提高稅法遵從度和方便納稅人及時足額納稅為目標,“四管齊下”,加強和改進納稅服務工作,堅持公正執法、文明服務,切實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營造和諧融洽的稅收環境。
第
一、要加強辦稅服務廳業務整合,下大力解決排長隊問題。辦稅服務廳是稅務機關為納稅人辦理涉稅事項,提供納稅服務的主要場所,其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稅務機關的形象,要徹底解決辦事效率不高,讓納稅人多次跑、排長隊等問題,確保實現涉稅投訴零發生。一是要進一步整合窗口設置,培養復合型人才,實施“大一窗”服務,實行涉稅事項一窗辦結,減少納稅人重復排隊。二是要靈活調整服務窗口和人員,實行人性化管理。在納稅申報期、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等辦事高峰期,要及時增加窗口數量,在工作量相對較少的時候,可以安排窗口人員協助其他工作或參加學習培訓。辦稅服務廳主要負責人要靠前指揮,根據現場情況及時調度。三是要創新服務方式,大力推廣網上認證,適時開通網上辦稅服務廳,實行網上預審批,減小辦稅服務廳工作壓力。
第
二、要完善落實制度,統一規范服務行為。一是要按照轉變干部作風,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的工作要求,制定全區統一的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促進稅務機關及工作人員轉變作風、規范行為。二是要深入落實國家稅務總局《納稅服務規范》,按照統
一、精簡、規范的要求,進一步優化稅收征管流程,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大力推行全程服務、預約服務、提醒服務,方便納稅人。
第
三、要落實辦稅公開,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要進一步落實文明辦稅“八公開”制度,使納稅人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各項稅收法律、法規,明確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切實保證國家法律賦予納稅人的權利得到落實。要大力推行“陽光作業”,杜絕“暗箱操作”。特別是發票發售、出口退稅、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減免稅審批及“雙定”業戶稅額核定等關鍵崗位和環節,要及時將辦理的標準、程序、結果向社會公開,自覺接受納稅人的監督。
第
篇4
一、轉變傳統征管理念,確立信息管稅基本思路
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變化,納稅人經營方式、經營業務不斷創新,稅收征管的復雜性和工作難度明顯加大,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現象日益突出,傳統的稅收管理員屬地管戶的單方式已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稅源管理需要。面對新的要求和挑戰,實施信息管稅,樹立稅收風險管理理念,既是解決當前稅收征管問題的有效措施,也是稅務部門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長遠性基礎工作,更是逐步破解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這征管難題,全面提高稅收征管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依托社會綜合治稅平臺,找準信息管稅切入點
目前,具有行政許可權的機關信息不共享,是導致稅務機關管理缺位的個主要原因。具有行政許可權的機關間的行政協助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來加以推行的,具體保障法規不健全,造成信息割裂,致使稅務部門掌握稅源的渠道狹窄。筆者認為,解決這問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是實行社會綜合治稅,綜合治稅的核心是構建以地方政府為主體的外部稅源監控體系,以地方政府推動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建立高效、快捷、安全的信息傳輸渠道,形成數據規范、格式統、覆蓋全面、資源共享的第三方信息數據庫。稅務機關應加強與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溝通協調,形成社會綜合治稅互動工作鏈條,利用第三方信息數據庫,抓好涉稅信息的采集、匯總、傳遞等基礎工作,通過篩選、分類、整理、儲存等各個環節,將有效信息進行分流,形成涉稅信息工作流,使稅務機關各部門間能夠準確地獲取外部稅源信息,夯實信息管稅基礎。
三、加強征管業務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切實提高信息管稅效能
做好稅源管理工作,既要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保障作用,又要注重管理業務的創新。在宏觀層面上,建議總局設置信息中心,利用計算機系統對涉稅信息進行處理,整合內部信息資源,通過金稅三期工程建設,將將國、地稅數據建立在同個平臺上實現信息共享,再逐步推行稅務部門與金融、海關、房管、國土、建設、物價、審計、外經貿、勞動、工商等部門之間的計算機聯網,構成個共同信息平臺;在省級層面上,可借助社會綜合治稅平臺,通過第三方信息數據庫形成的涉稅信息工作流,融入到省局3.0征管軟件中,構建綜合性稅源信息數據庫,實現信息采集、利用和稅源監控的縱向互動、橫向聯動,夯實信息化、專業化、立體化稅源管理基礎。首先,將企業自身提供的信息,從第三方共享的信息,再加上從省局3.0稅源管理模塊采集比對的稅源信息,進行篩選分類集中,整合建立稅源分類管理基礎數據庫,如:涉及土地使用稅、房產稅、車船稅納稅人的占地面積、房產原值、租金收入、車輛類型、營運能力基礎信息數據庫等;其次,分解建立零負申報檔案信息庫,重點排查零負申報情況,對省局軟件申報數據加以歸類梳理,逐月統計出各稅種零負申報戶數,計算零負申報面、平均稅負率等,并對零負申報現象進行初步分析,查找稅源管理漏洞;第三,延伸建立行業稅負信息庫,分行業類型統計分析相關指標,根據納稅人的申報數據庫按重點稅源企業、建筑安裝企業、交通運輸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和社會服務企業等分別歸并進行統計比對,為設立行業平均稅負預警值,采取特定稅源管理措施提供數據參考。
四、將風險管理理念作為信息管稅的先導,搭建稅源監控預警體系
整個信息管稅過程其實也是一個預防、處置風險的過程,通過信息收集、風險評估、預警處理和管理評價在層級部門之間進行互動管理,實現涉稅信息、稅源、稅收三者間的有機轉化。首先,拓寬渠道收集各類信息,分析、查找、確定稅源管理風險點,形成科學系統的稅源預警指標,從收入成本的系統分析拓展到內控制度測試、功能風險定位,評定風險等級,進行風險識別;其次,進行風險評估和處置,通過分析審核數據資料、約談評估、實地核查等手段,抓住獲利能力、行業稅負率、資產結構等重要指標進行趨勢分析,根據不同的風險級別,采取不同的風險處置程序消除風險;第三,風險管理評價,發現稅源監控預警體系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修正和完善體系,并使其始終保持良性的運轉。
篇5
[關鍵詞]征管模式;征管目標;納稅服務;人員素質
一、我國稅收征管模式的內容與現狀
我國現行的征管模式為“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服務,重點稽查,強化管理。這種模式。從納稅人自覺申報納稅為基礎,通過稅務機關和中介組織的雙層服務,使得所有納稅人都能夠實現自選申報;通過計算機對納稅申報的集約化處理、分析,找出未申報或中止申報的納稅人,進行催報催繳,同時將異常申報加以篩選,監控納稅人按期申報;再通過稽查,糾正并處罰不真實的納稅申報,引導納稅人如實申報納稅。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納稅人自行申報納稅系統
1.確立科學簡便的申報納稅程序。有三種方式:(1)在法定的納稅申報期內,由納稅人自行計算,自行填寫繳款書并向銀行(國庫經收處)繳納稅款,然后持納稅申報表和有關資料并附蓋經收訖印戳的繳款書報查聯,向稅務機關辦理申報。(2)納稅人在稅務機關指定的銀行開設“稅款預儲賬戶”,提前儲入當期應納稅款,并在法定的申報納稅期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和有關資料,由稅務機關通知指定銀行劃款入庫。(3)在法定的申報納稅期內,納稅人持納稅申報表和有關資料并附上稅款等額支票,報送稅務機關:稅款的入庫由稅務機關歸集報繳數字清單、支票,統一交由作為同城票據交換單位的國庫辦理清算。
2.規范納稅表格。這既要考慮納稅人填寫使用的方便,又要顧及應用計算機處理的便捷,為此,規范表格分兩步進行:(1)統一分稅種的納稅申報表、稅款繳款書格式,并規范其內容;(2)簡化、合并有關表格,包括相關稅種納稅申報表的合并和表列內容的合理化;并將納稅申報表和繳款書一體化。
3.統一申報方式。納稅申報可以采取以下三種方式:(1)直接申報,即由納稅人到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及有關資料。(2)郵寄申報,即由納稅人將納稅申報表及有關資料裝入專用信封寄達稅務機關。(3)電子申報,在有條件的地方,納稅人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將納稅申報表所列有關信息及資料傳輸給稅務機關。
(二)建立稅務機關和社會中介組織相結合的納稅服務系統
1.建立稅法公告制度。國家稅務總局應通過有效的形式及時頒布稅務行政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省以下各級稅務機關要定期向納稅人提供全部現行有效的稅法資料,以及介紹稅款計算、申報表填寫等納稅知識的納稅指南等,確保納稅人及時、準確地了解稅法信息。
2.建立辦稅服務廳、室。在城市和縣城以及其他交通便利、納稅人較為集中的地方,一般要以區、縣局(分局)為單位建立辦稅服務廳,以集中、公開的形式為納稅人提供稅前、稅中、稅后的全方位服務。
3.積極、穩妥地發展稅務服務。鑒于部分納稅人受到時間、地點等因素的局限或者出于自身的需要,稅務機關應當鼓勵和提倡其依照稅收法規,尋求社會中介服務組織進行稅務。
(三)建立以計算機為依托的管理監控系統
1.建立統一的納稅人識別號。這是依托計算機監控管理的前提,是歸集、處理、交換、查詢稅務信息的先決條件。
2.開發、完善高水平的征管監控應用系統。把從稅務登記的建立、納稅申報的處理、稅款的收繳與核銷、中止申報的催報、滯納款項的催繳、檢查對象的篩選,到綜合稅收信息的統計分析,稅收會計核算與監督,以及納稅信息的查詢等全面納入計算機管理,依托計算機對稅收管理的全過程實施監控。
3.抓住重點,加強監控。在整個監控系統的建立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常規管理與重點監控的關系,抓住增值稅、出口產品退稅、個人所得稅等為社會所廣泛關注的征管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加以突破。
4.建立四級計算機監控網絡。力爭建成中央、省、市、縣四級計算機網絡,使稅收的監控管理在技術手段、信息處理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監控能力有一個質的飛躍。
(四)建立人機結合的稽查系統
1.建立分類稽查制度。根據稅務稽查工作的特點,應將稽查分為日?;?、專項稽查、專案稽查三類。
2.建立科學的稽查規程。新的稽查方式將主要借助于依托計算機建立的監控系統,有的放矢地進行。因此,必須明確流程。規范操作。具體流程為:選案,制定計劃,實施檢查,案件審理,執行,稽查結果分析。
(五)建立以征管功能為主,設置機構,劃分職能的組織系統
1.機構設置。稅務局或稅務分局征管機構設置堅持“精簡高效”的原則,以承擔稅收征管工作的全部任務。
2.職能劃分。征管機構的職能劃分為管理服務、征收監控、稅務稽查、政策法規四個系列,分工如下:(1)管理服務系列,負責稅務登記、發票管理、納稅咨詢,受理各項稅務申請,應納稅額核定,外部信息采集等。(2)征收監控系列,負責受理納稅申報,稅款征收及各項違章處罰款項的收納;逾期未申報的催報。滯納稅款和逾期未繳款項的催繳,逾期不執行稅務處理決定的強制執行;稅收計劃,會計、統計、報表以及票證管理。(3)稅務稽查系列,負責選案,制定稽查計劃,案件查處,案件結果分析。(4)政策法制系列,負責稅法宣傳,執法監督檢查,稅收政策課題調研反饋,稅務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的應訴。
3.人力分配。基層稅務機關的人力,應當根據機構設置的形式、職能劃分,從實際出發合理地加以分配。
(六)建立稅收征管信息系統
稅收征管信息系統是稅收征管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子系統。它的目的在于將信息科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運用于稅收征管,特別是將稅收征管過程作為一個信息處理過程來對待。把稅收征管的有關活動抽象為一個信息交換、傳輸和使用過程:通過信息的正常流動,特別是征管反饋信息的存在,使稅收征管規范不斷完善,稅收征管效率不斷提高,稅收征管法制不斷健全。
隨著稅收征管改革的深入和加強,我國現行稅收征管模式的優勢逐漸凸現。第一,各級稅務機關加強了稅源管理,征管質量和效率也不斷提高。第二,稅收管理信息化逐步推進。實施金稅工程,以申報納稅“一窗式”管理為突破口,基本實現了增值稅管理中防偽稅控開票系統、認證系統、交叉稽核系統、協查系統、申報納稅系統和發票、會計、統計、評估管理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第三。稅務系統的社會形象明顯改現。集中、公開式服務廣為普及,依法治稅、文明服務、高效辦事的稅務新形象逐步在社會上樹立起來。
雖然稅收征管體系改革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但不可否認現行稅收征管模式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和不完善之處,需要我們在理論
上探討和實踐中改進。
二、新的征管模式運行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出問題
(一)征管目標認識存在誤區
對于稅收征管目標,長期以來存在兩種認識上的誤區:一是把取得財政收入作為稅收征管的目標;二是把促進經濟發展作為稅收征管的目標。由于目標導向性錯誤,往往在稅收征管實踐中出現各種弊端:稅務機關為完成任務,在任務輕時“藏富于民”,人為地降低稅收水平;在任務重時“寅吃卯糧”,不適當地提高稅收水平;或者為了所謂扶持企業發展而越權減、免、緩征稅,造成稅收制度的扭曲,破壞稅收法治,違背了稅收的適度、公平和效率原則。由于征管目標認識上的錯誤,造成重收入、輕法治。
(二)機構設置不合理
一是分稅制后,機構分設人員劇增、機構設置不合理,使稅收成本加大;二是國、地稅缺乏相互協調和聯系機制,造成納稅人在辦理涉稅事項時,既要辦理國稅管理方面的事務,同時也要辦理地稅管理的事務;國、地稅又沒有統一的征管信息系統,征管信息不能共享,形成各自為政,給納稅人帶來諸多不便和可乘之機。
(三)稅收征管信息化滯后
新的征管模式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即稅收征管要以信息化建設為基礎,逐步實現稅收征管的現代化。但從當前情況看,稅務部門在計算機開發應用上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計算機的配置與征管過程全方位的應用滯后。計算機的開發應用難以滿足管事制征管工作的要求,硬件的投入與軟件的開發反差較大,成為深化征管改革的瓶頸。二是計算機的功能和作用應用效率不高。只注重了計算機的核算功能,計算機對征收管理全過程實施監控的功能沒有體現。另外,利用計算機提供的稅收數據、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為制定政策和科學決策提供參考的作用也沒有發揮,技術浪費較大。
(四)稅源監控乏力
一是信息來源渠道單一。現行稅收管理中納稅人的信息來源主要建立在納稅人申報納稅所提供的信息基礎上。實行集中征收后,隨著稅務人員和辦公地點的相對集中。一些零星分散的稅源、個體工商戶及邊緣山區,稅務機關無法掌握稅源情況,出現了不少漏征漏管戶。傳統的管戶制、管片制取消后,沒有從制度上拓展納稅人信息來源渠道。納稅人信息包括納稅人的納稅申報、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的信息調查和第三方信息三個方面。目前,后兩方面的信息系統建設嚴重滯后,納稅人的相關信息分散在工商、銀行、海關等部門。而稅務部門不能共享這些信息資源。二是納稅人信息的傳遞、利用效率不高。機構之間缺乏日常的信息交換、傳遞工作聯系制度。各部門從部門職責出發要求納稅人重復提供信息。而許多必要的信息又難以收集。
(五)納稅服務體系建設不到位
一是為納稅人服務的觀念不到位。認為為納稅人服務就是解決稅務干部的工作態度問題。為納稅人服務往往停留在笑臉相迎、禮貌待客等禮節。重視改善辦稅服務大廳的硬件設施,而忽視了實質的內容。二是服務形式陳舊。在稅法告知服務上,納稅人了解稅法的主要途徑是到辦稅服務大廳看公告、詢問窗口工作人員。隨著電子申報等多種申報方式的推行。納稅人去辦稅大廳的機會少了。原有的稅法告知服務方式已不適應新的稅收征管方式。三是服務過程缺乏系統性,服務渠道不暢,在納稅服務時間上,基本只限于八個小時工作日內。不能滿足工作時間以外納稅人的服務需要。在服務過程中,只重視對納稅人的事中服務,忽視對納稅人的事前、事后服務,在事前,了解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情況,為納稅人提供納稅幫助方面做得不夠;在事后,如何幫助納稅人建立健全納稅管理制度方面的服務指導工作做得不夠。在服務聯系制度上,基本停留在面對面服務形式,沒有建立多元化、多功能、社會化的稅收服務體系。四是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的界限劃分不清。稅收征管法只對納稅咨詢服務為無償服務做了明確規定,而對稅收管理中發生的與納稅人直接有關的費用沒有明確規定,如納稅人納稅申報的電話費、網絡維護費、新稅制宣傳培訓費、納稅申報表等是否應該向納稅人收取費用,值得探討。
(六)稅務人員綜合素質的現狀難以適應征管手段現代化要求
經濟和科技發展對稅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的稅收工作需要一批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精通微機操作和網絡知識的復合型稅收人才。現在的稅務人員離復合型稅收人才的要求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不少稅務人員對基本的財務會計知識了解不深,業務水平不高,查賬技能欠缺,在對企業的納稅檢查中難以查深、查透,無法保證稅收執法檢查的效果,削弱了依法治稅的力度;大多數稅務人員缺少計算機和網絡方面的基礎知識,使得現代化的稅收征管技術和征管手段得不到有效的推廣和應用。
(七)外部環境不完善
首先,納稅人的依法納稅意識不強。納稅人稅收法制觀念不強,納稅申報率偏低,偷逃稅現象普遍。近年來,全國每年查出偷逃稅款都接近500億元,尤其是個體和私營業主稅款流失非常嚴重。第二,部分企業核算水平太低。特別是一部分小型集體企業的財務會計核算問題較多,在歷年稅收檢查中發現有問題的高達60%以上。加之目前我國未建立起法定注冊稅務師審查報表制度,致使一些問題很難在稅前消除。第三,地方行政干預擾亂稅收正常秩序。一些地方由于政企不分,地方政府出于當地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自覺不自覺地干擾稅收政策的貫徹執行,或者亂開減免稅口子,或者有稅不收,致使稅法失去嚴肅性。
三、對完善現行稅收征管模式的幾點思考
(一)轉變觀念,深化對征管改革的認識
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是深化征管改革的前提。從當前情況看。要突出強化以下四種觀念:一是要強化改革觀念。充分認識深化征管改革對提高稅收管理水平、防止稅款流失、堵塞稅收漏洞、增加稅收收入的重要作用,消除對深化征管改革的等待觀望思想、畏難發愁情緒,進一步提高稅收征管改革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要強化依法治稅觀念。改變傳統的保姆式的管理方式,按新的征管模式履行職責,按章辦事,依法征收,體現執法公正。三是要強化服務觀念。增強為納稅人服務的意識,深化納稅人對征管改革的理解,積極爭取社會各界對改革的配合支持。四是要強化全局觀念。自覺服從、服務于改革。
(二)統一機構設置,提高行政組織效率
各級稅務機關,應以提高征管效率為原則。精簡市、縣局機關的內設科室,不強調上下對口,推行綜合管理。具體講,只需設三個辦公室,即稅收業務辦公室,取消現在調協的稅政股、征管股、計會股、涉外股等,設政務辦公室和人事監察辦公室,取消現在設立的人事股、監察室、教育股等。這樣可以大大減少交叉管理、重復管理、人浮于事等,將多余的人員充實到基層分局和稽查局。
(三)適應信息化要求,全面實行計算機監督和管理
一是要加大對計算機設備的投入和開發運用的投入,大量采用先進的信息處理和傳輸技術設備,提高計算機在稅收工作中運用的深度和廣度,特別是對發票的管理、重點稅源的監控、重大案
件的稽查和處理等事項一定要運用計算機來實施,以提高各事項的準確性和質量;二是要全面提高系統干部職工的計算機水平和能力,要求人人達到懂計算機并能運用計算機。同時,要更新適合稅收特點的稅務管理軟件,提高計算機的使用效率。實現稅收管理網絡化、數據處理電算化。
(四)強化稅收管理,建立有效的稅源監控體系
稅收管理是稅收征管的基礎環節,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只有夯實了稅收管理工作,對納稅企業稅源變化情況進行嚴密、有效的監控,才能保證稅收征收和稽查工作的效果。
1.加強稅源戶籍管理的部門協作。重點是加強稅務與工商、銀行之間的協作,實行稅務、工商登記的信息傳遞和聯網協作管理,建立部門之間的定期通報制度,提高稅務登記戶籍監管的質量和效率。
2.保留稅務聯系員制度,對重點稅源分戶管理,零星稅源分片管理,實現人機的有機結合,強化日常管理。稅務聯系員不再采用傳統的“保姆式”管理方式,而是掌握戶籍管理和納稅人的經營動態,負責稅款催報催繳,但不管稅款征收、稅務稽查和執法處罰。
3.對納稅人實行分類分級管理。根據納稅人的經營規模、納稅信用記錄、財務會計是否健全等要素將納稅人分為A、B、c三類,在納稅申報、稅款入庫、發票供應、納稅檢查等方面實行不同的管理方式。提高監管效率。
4.運用納稅評估提高稅源監控質量。根據納稅人報送的納稅申報資料、財務信息和日常收集的征管資料,用比較分析、指標測算等科學方法,對納稅人納稅申報的真實性、準確性、合理性進行審核評價。對發現的疑點問題轉入相應管理程序。
5.利用稅控裝置控制稅源。在發票管理、加油器出租車計程器、收銀機等領域推廣應用。稅源監控不僅要掌握已實現的稅源,而且要掌握稅源變化的發展趨勢,實現稅源監控的動態管理。也可以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與經驗,普遍實行源泉預扣制度,充分運用第三方信息,最大限度地控制現金交易,從根本上轉變監控管理的思路。
(五)優化納稅服務體系
納稅服務體系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稅務機關的專業服務體系,另一方面是社會中介服務體系。稅務專業服務體系應采取在辦稅服務廳設立“稅法咨詢窗口”、開通公開咨詢電話、建立定期信息會制度等形式,傳達輔導稅收政策。以暢通納稅人了解稅法的渠道,引導納稅人如實申報納稅;依托稅收信息化,對辦稅服務中心職能進行重新界定,把納稅人需要到稅務機關辦理的所有涉稅事項,包括稅務登記、延期申報繳納稅款、稅務資格認定,減免稅申請受理、政策咨詢等曾由管理分局承擔的職責分離出來,歸納到辦稅服務中心,實行“一窗式”辦稅服務,把多崗、多環節、多人做一件為一崗、一環節、一人做多件事,形成前臺對外、后臺對內、相互支持、協調配合的運行機制。社會中介機構服務體系是稅務機關專業服務體系的重要補充,是納稅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表現分為三個方面,即業務、鑒證業務和咨詢顧問業務,目前來看,要規范和完善稅務制度,擴大稅務的規模,激勵和培養一支有中國特色的稅務人員隊伍,為納稅人提供一個良好的依法履行納稅義務的社會環境。
(六)以人為本,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稅收執法隊伍
一是要適應知識和業務技能不斷更新的稅務工作需要。建立相應的人才培養機制。就目前稅務干部隊伍的現狀來看,應著重努力造就一批精通稅收業務、熟悉財務會計、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專業人才。二是建立和健全一套與人事制度相配套的競爭獎勵機制,三是實施一套與綜合目標管理績效相統一的考核獎懲制度。四是建立行之有效的干部輪崗制度。
篇6
一、2009年工作總結情況如下:
1、強化領導,精心組織,稅費收入水平再創佳績。
為圓滿完成稅費收入任務,我局干部職工克服征收力量不足、稅源短缺、稅費任務繁重等諸多困難,堅持依法治稅、強化征收管理、加大稽查力度、挖掘稅源潛力,嚴格執行收入計劃,加強收入調度和計劃管理,落實收入目標責任制,依法征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努力做到應收盡收,確保了稅款均衡入庫。同時強化收入分析,通過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把握發展趨勢,有針對性地采取加強管理的措施,深入挖掘稅源潛力,對金融保險,房地產開發等重點稅源企業、行業實施了重點監控,對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大戶加強了管理,各分局、科所不斷挖掘稅源潛力,努力尋求新的稅收增長點。大力踐行市局提出的“精于管理看服務,實現目標保收入”的理念,認真落實“管理年”活動方案,使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管理年”活動初見成效。大力開展清繳欠稅(費)工作,加大清繳力度,對有能力繳納但拒不繳納稅款逃避欠稅的,采取以票管稅等措施,堅決清繳入庫,全年共清理欠稅萬元。切實做好稅收會計核算工作,加強各項收入數據統計分析工作,確保了各類賬、表、冊及網絡數據準確。認真執行《票證管理辦法》,加強票證管理。嚴肅稅收法紀,強化稅款入庫管理,開展了“引稅”專項檢查,杜絕了混庫串庫、亂拉管戶、買稅賣稅等違法違紀現象的發生。通過加強組織收入目標管理考核,促進了稅費收入任務的完成。
2、夯實基礎,嚴抓細管,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高。
全局認真執行《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落實稅收征管業務流程,依法開展稅收征收管理工作,基本實現了稅收征管工作規范化。全局“六率一面”征管指標較上年均有一定的提高。貫徹市局的《關于工商登記信息和稅務登記信息交換與共享工作的實施意見》,我局每季定期和工商局、國稅局交換登記信息,根據交換的登記信息,加強稅源管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以“金稅三期”建設為重點,結合換發稅務登記工作,加強稅務登記管理,對漏征漏管戶及跨區登記進行了清理,對建安和房地產開發企業強化了屬地管理,全年共清理漏征漏管戶146戶,補辦稅務登記,補繳稅款和罰款近5萬元。加強納稅申報管理,深入開展了對變更稅務登記、停歇廢業、長期不申報納稅戶的清理工作。加強稅款征收管理,堅持依法征收,依率計征,應收盡收原則,嚴格滯納金征收,促進了稅款及時足額入庫。加強個體工商戶及零散稅收管理,最大限度地防止跑、冒、滴、漏現象的發生。加強征管目標管理考核,推行征管目標考核扣分制度,明確管理責任,解決“疏于管理,淡化責任”問題,按月考核,對應獎懲,解決了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認真執行《發票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明確了崗位職責,切實加強發票管理,加大“以票管稅”力度,實行監開代管,源泉控制,加強對飲食娛樂業定額專用發票管理,解決了發票粗放管理的問題。切實做好征管資料管理工作,突出抓好各類征管數據的采集、錄入、歸檔等項工作。加強辦稅服務廳管理,提高窗口服務水平,規范服務標準,實行首問負責制等措施,為納稅人提供全方位服務,納稅服務水平有一定提高。
3、依法治稅,規范執法,稅務稽查質量不斷提高。
發揮稅務稽查的監督、懲戒和促進征管職能,加大稽查力度,規范稽查行為,提高稽查質量,維護稅收秩序?;槿隀z查結案戶,累計查補稅款、滯納金和罰款萬元,比上年增長,已全部入庫。查補稅款入庫率,罰款入庫率,滯納金加收率按戶次、按金額,處罰率按戶次、按金額,促進了稽查工作水平的提高?;槿藛T能夠嚴格依照《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以及《稅務稽查工作規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加大案件的查處力度。繼續實行人機結合的選案方法,提高了選案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加強案件審理工作,重大案件由局審理委員會審理,確保了審理案件質量的提高。堅持“以查促管”、“以查促查”,狠抓了涉稅大案要案的查處工作,完善了涉稅檢舉案件的受理工作,開展了對交通運輸業、房地產、建筑安裝業、餐飲業、服務業、娛樂業等行業的專項檢查和專項整治工作。并通過稅務稽查透視征管問題,進一步提高了征管、稽查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在稅收檢查活動中,我局認真貫徹落實《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各項規定,以組織稅費收入為中心,重點整治征管薄弱環節,實現規范稅費征管秩序,完善征管制度的目標。整治我縣稅收環境,嚴厲的打擊了涉稅違法活動。
篇7
一、文獻綜述
“管理問題是稅制改革的核心而非輔助的問題”( Richard M. Byrd,1989) ,[1]( P213)精細化管理是在稅收常規管理基礎上對管理工作的進一步深化,是提高稅收征管效率和稅收服務質量的必然要求。稅務機關作為國家的稅收管理部門,隨著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需要不斷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如何有效評估過去一段時期我國稅收征管水平,以及未來如何進一步加強稅收管理工作,建立全新的精細化管理目標與模式,己成為當前稅務研究中的熱點問題。在國外,稅收精細化管理問題很早就引起了學者的重視,如威廉•配第、亞當•斯密和瓦格納等人,在他們提出的課稅原則中,從稅制行政成本最小化角度討論稅收管理優化問題。而將稅收征管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對象始于 20 世紀 70 年代,美國財政學家馬斯格雷夫( Musgrave,1973)[2]( P85 -97)提出稅收管理的有效性與一國經濟結構、收入水平及分配結構、納稅遵從度、稅收管理部門與法院對稅法執行程度等有關。美國學者詹姆斯•沃麥克和丹尼爾•魯斯( James P. Womack,Daniel Roos,1999)[3]( P247 -289)主要探討了精細化管理的起源、原則及應用范圍,認為精細化管理主要來源于企業管理,是為了防止工業化大生產出現浪費而應運而生的??逅?#8226;西爾法尼和凱瑟琳•巴爾( Carlos Sizvani,Katherine Baer,1997)[4]根據稅收差距大小,將稅收管理水平按稅收差距分為四個區間,分別是小于 10%、10% ~ 20%、20% ~ 40% 和 40% 以上,對應的稅收管理效率分別為很高、相對有效、相對無效和非常無效,并指出了對應的征管目標和方法。國外已經對稅收管理進行了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積累了大量經驗和方法,為我國稅收精細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理論是實踐的先導”,但在國內,相對于理論研究,稅收精細化管理實踐探索起步更早,發展更快。從 20世紀 80 年代開始,稅務部門從征管實踐中摸索出許多改革經驗,如稅收征管模式、稅務機構設置、信息化征管、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在理論分析中,首次從精細化視角分析稅收管理的是葉崢、藏顯文( 1994)[5],但他們主要是對我國涉外稅收政策進行探討,所提精細化管理是對“宜粗不宜細”立法模式的檢討和揚棄,并未對稅收精細化管理方法進行深入分析。之后,隨著市場經濟與法制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理論與實務界對稅收精細化管理研究逐步深入。在對精細化內涵的理解方面,汪中求( 2008)[6]指出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是通過對規則的系統化和細化,運用標準化、程序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各組織單元精確、協同和持續運行;在稅收征管現狀方面,張詠蘋( 2004)[7]( P89 -138)認為當前稅收管理瓶頸在于負責稅收征收管理的一線機構偏少且過于集中、稅收管理員制度不夠科學、征管流程不夠合理、納稅服務不夠改善; 在稅收管理改革取向方面,許月剛( 2002)[8]提出應實現組織機構“扁平化”、征管程序“簡易化”、管理手段“多樣化”、管理方式“人本化”和人員素質“專業化”。黃澤勇( 2006)[9]提出我國個人所得稅管理中,由于缺乏個人納稅代碼,使個人所得稅征收困難,存在個人收入與納稅不對稱的情況。應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建立健全個人納稅代碼制度,制定《個人納稅代碼法》,以更好地堵塞偷、漏稅現象。曾國祥( 2002)[10]( P67 -98)提出稅收征管改革中機構設置要遵循精簡、高效和便利原則,不能增加機構,增加成本。2004 年全國稅收征管工作會議上,謝旭人指出,要加強精細化管理,抓住稅收征管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抓緊、抓細、抓實,不斷提高管理效能。[11]雖然目前對稅收精細化管理的研究如火如荼,但其在稅收管理領域仍是一個較新概念,眾多學者并未對稅收精細化管理的內容、方法和改革路徑形成共識。國家稅務總局提出的精細化管理,僅僅是針對“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現實提出的治稅理念,尚未形成一套系統的促進稅收精細化管理貫徹落實的制度體系,甚至對“稅收精細化管理”亦未曾進行準確定義。有鑒于此,本文試圖對稅收精細化管理進行進一步探討,追溯其理論淵源,定量分析稅收征管因素在我國稅收增長中的作用,并針對我國征管現狀提出改進建議。
二、稅收精細化管理的理論基礎
稅收精細化管理就是基于社會經濟發展和納稅人實際狀況,將企業管理與公共管理相融合,在依法治稅的前提下,提高稅收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稅收精細化管理目標包括管理對象精細化、管理手段精細化、管理內容精細化和考核評價精細化等。從理論淵源上講,稅收精細化管理是在汲取現代西方管理中的流程再造理論、精益生產理論、納稅遵從理論和公共管理理論等理論成果而逐漸演化發展起來的,并與稅務部門工作實際相結合產生的一種管理辦法,稅收精細化管理是對加強稅收征管、提高納稅服務質量的必然要求。
( 一) 流程再造理論
流程再造理論是美國首創的關于企業經營管理方式的一種新的理論和方法。簡而言之就是以生產流程為中心,重新設計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及運作方式。為了能夠適應新的市場競爭環境,企業必須摒棄已成慣例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方式,以生產流程為中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及管理方式進行重新設計。通過對企業原來生產經營諸環節進行全面調查和細致分析,將其不合理、不必要的環節進行徹底之變革。根據流程再造理論在稅收精細化管理中的運用,需要對稅務部門的外部征管流程和內部控制流程,按精細化的要求,徹底改造、剔除不必要的稅收管理環節,以稅收工作流程為中心,重新整合設計外部征管及內部控制方式。
( 二) 精益生產理論
稅收精細化管理發軔于精益生產理論。精益生產源于豐田生產方式( TPS) ,豐田公司認為,在等待、搬運、工藝流程、安排庫存等環節及由于生產過量、產品缺陷等原因,如果管理不當均會造成浪費,這些浪費對企業生存發展足以致命。要有效減少浪費,需要在生產、庫存、作業再分配等各環節精益求精,實行精細化管理。實行精細化管理給豐田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回報,其生產與管理方式也引起了理論界的高度關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組織了 14 個國家的專家學者歷時 5 年,對豐田制造方式進行探索、總結及提煉,并將該生產方式稱之為精益生產。精益生產的理論和方法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遷、廣為傳播,并跨出了制造業領域,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在交通運輸業、服務業、軟件開發等行業得以應用與發展。稅收精細化管理將精細化管理理念應用到稅收工作中,吸收精益生產理論的精髓,避免粗放式管理,提高征管效率,降低稅收成本。
( 三) 納稅遵從理論
納稅遵從是指納稅人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要求,使自身行為符合稅收政策意圖和稅收立法精神,準確計算應納稅額,自覺履行納稅義務的行為。納稅遵從理論源自美國,主要包括對稅收遵從度的研究和對遵從成本的研究。按納稅遵從度理論,納稅遵從主要分為三類[12],包括由于擔心因逃稅而受到處罰的防衛性遵從、由于稅收制度和稅收管理十分嚴密而無機可逃的制度性遵從、由于對履行納稅義務的正確認知及獲得高質量納稅服務而產生的忠誠性遵從。納稅遵從度可用四個指標來衡量( 理查德•伯德、米卡爾•卡薩內格拉•韓舍爾,1994)[13]( P136 -204): 包括潛在納稅人和登記納稅人之間的差額、登記注冊的納稅人與實際申報的納稅人之間的差額、納稅人申報稅額與根據法律應繳納稅額之間的差額、稅務機關核定的稅額與納稅人實際繳納的稅額之間的差額。西方學者研究認為,影響納稅人遵從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稅收征管水平。稅收征管水平越高,就越會對納稅人形成威懾力。納稅遵從理論對稅收精細化管理具有以下啟示意義: 稅務部門要通過提高稅收征管水平,對納稅人進行有力的監控,增加納稅不遵從的風險成本,促進納稅人自覺遵守稅收法規,提高納稅遵從度,形成誠信納稅的良好氛圍。
( 四) 公共管理理論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整合社會的各種力量,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法律、管理等手段,強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工作績效和公共服務質量,以實現社會福祉與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務重要組成部分,以公共利益為目標,強調政府、公民、企業多方主體的互動以及在公共問題上的收益共享、責任共擔。公共管理理論既重視制度、法律的前提作用,更關注管理戰略、管理方法的合理運用。稅收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部分,公共管理的理論是稅收精細化管理的基石,為稅收精細化管理指明了原則和方向。
三、我國稅收精細化管理現狀的實證分析———以稅收征管對稅收收入增長貢獻率為例
影響一國稅收增減變動的因素有很多,如 GDP 規模、價格水平、產業結構、稅制結構與稅收政策、稅收征管能力等。其中,稅收征管是影響稅收增減變動的重要一環,其對稅收變動的影響分析在稅制設計、稅負分析、稅收征管水平測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此處通過分析和分解影響稅收收入的各種因素,測算稅收征管因素對我國稅收增長的貢獻率。
( 一) 實證分析思路及方法
在稅收征管對稅收增長貢獻率的實證分析中,首先描述稅收變化量計算公式,并在此基礎上對引起稅收變動的因素進行分解,結合相關數據測算出各因素對稅收增長的貢獻率。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看,稅收直接取決于經濟規模、價格變動和稅收占名義 GDP 的比例。據此,可設定如下關系式:Ti= Gi* Pi* Ri( 1)其中: Ti表示第 i 期的稅收收入; Gi表示第 i 期實際 GDP( 按上年價格計算) ; Pi表示第 i 期的 GDP 價格平減指數; Ri表示第期稅收收入占名義 GDP 的比重; i =1,0 分別表示本期與上期。對( 1) 進行因素分解,有:T1T0=G1* P1* R1G0* P0* R0=G1G0P0* P1*R1R0=G1R0G0P0R0*G1P1R0G1R0*G1P1R1G1P1R0=G1R0N0R0*N1R0G1R0*N1R1N1R0( 2)其中 Ni表示第 i 期的名義 GDP( Ni= Gi* Pi) 。公式( 2) 表明,稅收增長率等于本期實際 GDP 增長速度、GDP 價格平減指數與稅收收入占名義 GDP 比重變化的連乘積。對( 2) 式兩邊取對數可得:lnT1- lnT0=[ln( G1* R0) - ln( N0* R0) ]+[ln( N1* R0) - ln( G1* R0) ]+[ln( N1* R1) - ln( N1* R0) ] ( 3)公式( 3) 表示為稅收增長率的影響因素,若考慮影響稅收絕對額變動的影響因素,則可作以下轉化:T1- T0= ( G1* R0- N0* R0) + ( N1* R0- G0* R0) + ( N1* R1- N1* R0) ( 4)即: 稅收收入變化量 = 由于經濟增長增加的稅收收入 + 由于價格上漲增加的稅收收入 + 由于稅收占 GDP比重變化增加的稅收。根據上述影響稅收的各因素可知,經濟增長主要指 GDP 的增長,表現為上期名義 GDP 到本期實際 GDP 的變動( N0G1) ; 價格變動主要指 GDP 平價指數變動,表現為本期實際 GDP 到名義 GDP 的變動( G1N1) ; 稅收占 GDP 比重變化主要是指產業結構變動、稅收制度和稅收征管因素變化等,表現為上期到本期稅收占名義GDP 的變動( R0R1) 。特別指出的是,雖然稅收占 GDP 比重變化因素包括因素較多,但通過具體考察某一產業的稅收增長情況可剔除產業結構變動影響,而且稅收制度變化一般較為緩慢,在實際分析中予以忽略,此時可將稅收占 GDP 比重變化因素簡述為征管因素對稅收變化的影響。如果我們分別計算稅收增長額、經濟增長對稅收增長的貢獻和價格變化對稅收增長的貢獻,就可以匡算出稅收占 GDP 比重變化對稅收增長的貢獻。這樣就為分析稅收征管因素對稅收的影響程度提供了一種計算思路。
( 二) 數據檢驗。按照 2001 -2010 年《中國統計年鑒》及《中國財政年鑒》相關數據,根據前述稅收增量因素分解方法計算得到結果如表 1、表 2 所示。表 1、表 2 顯示了影響我國稅收收入變動的因素變化趨勢。從經濟增長、價格變動和征管能力三個因素比較來看,近十年來價格變動因素對稅收增長的貢獻最大,2008 年前價格變動因素所引致的稅收增長呈逐年上升趨勢,并在最近兩年維持高位震蕩格局。2010 年由于價格因素導致的稅收增加占稅收總增量的一半以上( 58. 15%) ,即有過半的稅收增長是由于價格上升導致的“名義性增長”; 除價格因素外,經濟增長因素和征管能力因素在促進稅收增長的貢獻率的重要性上處于交替變化趨勢。從稅收征管能力提高對稅收增長的貢獻率來看,近十年來呈現出先升后降再升的“M”型變動趨勢,隨著稅收管理手段和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稅收征管對促進稅收增長的影響日益凸顯,在 2007 年最高峰時貢獻了 3364 億元的稅收增長,但由于稅收增長的長期性因素在于經濟增長帶來的稅源增加,稅收征管效應在征管能力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前難免“后勁不足”,在2007 年后呈現緩慢遞減趨勢,這就要求我們應高度重視稅收征管因素對稅收增長的影響,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力度,提高征管水平,以保證稅收的健康、可持續增長。
四、稅收精細化管理目標
強化稅收征管是促進稅收增長的重要因素。從上述分析可知,雖然我國稅收征管水平較之以往有了較大幅度提升,但總體仍處于粗放式管理狀態,具體表現之一是稅收征管因素對稅收增收的貢獻率不高。2002 -2010 年間稅收征管對稅收增長貢獻率最低年份不到 5% ,最高年份也僅為三分之一左右,平均貢獻率為21. 34% ( 表 2) ,明顯低于價格因素對稅收增長的貢獻率,大部分年份也低于經濟增長因素對稅收增長的貢獻率; 其二是稅收征管因素對稅收增收的貢獻率在年度間波動較大,且呈現震蕩下降趨勢。從表 2 可知,稅收征管對稅收增長貢獻率在年度間呈現劇烈震蕩格局,年度標準差為 9. 80,分別高于 7. 12 和 8. 80 的經濟增長因素和價格因素對稅收增長貢獻的年度標準差值,在稅收增長的三種因素中是最不穩定的,表明稅收征管力度不穩定、不連續,無法形成對稅收增長貢獻的合理預期。此外,稅收征管貢獻率在近年來呈緩慢下降趨勢,從 2002年的 36. 19%下降到 2010 年的 16. 71%,表明稅收征管水平提高乏力,對稅收增長的影響式微。稅收征管因素對稅收增收的貢獻不大,表明稅收征管某些環節可能存在缺陷,需要借助更先進的稅收管理理念和方法來提升。此時學界提出的“精細化管理”概念應運而生,精細化管理是實現稅收管理集約化、信息化的內在要求,是克服粗放式管理的必然選擇。根據我國具體國情,稅收精細化管理目標主要包括管理對象、管理手段、管理內容和考核評價的精細化等方面:
( 一) 實行科學分類,實現管理對象的精細化
管理對象精細化就是針對不同情況的納稅人實施不同的管理方式,即對納稅人實施分級、分類管理。為此,需制定切實可行的納稅人分類管理辦法,根據納稅對象規模大小、行業類型、稅種、經營方式、組織方式、信用記錄等情況,在納稅信用分級管理基礎上,制定和實施納稅人分級分類管理辦法,集中力量解決矛盾主要方面,特別是對稅收流失相對嚴重的行業、資產規模較大的企業及信用等級較差的納稅人進行重點管理,以實現精細化管理。[14]以企業規模分類為例,對大型企業,應根據大企業信息化程度較高優勢,充分利用電子報稅、稅控裝置等現代化管理工具,全面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財務核算以及物流、資金流信息,綜合評價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納稅能力; 對中小企業,稅務機關應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屬地管理的基礎上,實行行業分類管理。從不同行業納稅人生產經營情況及涉稅信息的分析入手,分行業確定監控指標體系,并運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對納稅人納稅申報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進行綜合評定; 對個體工商戶,要深入推行電腦定稅和定稅公示制度,并進一步推行重點監控,特別是重點行業( 如移動通訊、建材、家具等) 和個體工商大戶的稅收管理,嚴格限制沒達到起征點的情況,以保證稅收收入,公平稅負。
( 二) 提高科技含量,實現管理手段的精細化
以信息化為導向的手段精細化是管理精細化的前提。要提高稅收管理精細化水平,應將信息技術引入稅收監管,充分發揮稅收征納系統、稅收征管數據庫和信息資源數據庫的作用。有幾項工作需要深入研究: 一要拓寬信息來源渠道。注重通過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發票使用等環節收集納稅人的基本信息,保證納稅人涉稅信息的完整和準確。同時應廣泛推行納稅人網上申報、網上認證等電子申報方式,擴大信息采集的渠道和范圍。二是做好與其他職能部門的信息情報交流交換工作,建立統一入口的納稅人信息系統平臺,加快建立同銀行、財政、工商、海關等部門的信息交換和共享。三要適時對涉稅信息進行檢查更新,確保涉稅信息質量。定期對稅收征管數據庫進行清理,將“失真數據”、“垃圾數據”及時從信息管理系統中予以清除,保證涉稅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和完整性。
( 三) 強化基礎管理,實現管理內容的精細化
稅源管理、納稅評估、稅務稽查和出口退稅管理是稅收精細化管理的重點,稅務部門應根據流程再造理論,加強和規范稅收的基礎性管理,夯實稅收征管的基礎。一是強化稅源管理。制定納稅人稅源管理實施辦法,明確責任,規范操作,實現對納稅人納稅登記前、中、后的全程監控管理,定期對轄區內的漏征漏管戶進行清理檢查; 二是完善納稅評估。稅務機關應制定“納稅評估管理辦法和操作規程”,對稅務機關各部門明確納稅評估的工作職責和規范管理,對評估結果進行評價考核; 稅務調研部門根據實際情況提供評估模型、評估參數,具體指導評估工作; 三是根據納稅遵從理論,加強稅務稽查,建立納稅人納稅誠信檔案,對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納稅人進行約談和勸誡,情節嚴重的應予以通報。
篇8
年是“xx”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鞏固經濟回升基礎的重要之年,按照州委六屆八次全會的精神和目標任務,結合財政自身實際,提出``全州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財政工作,按照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要求,全力服務于“生態立州,文化興州,產業強州,和諧安州”發展戰略和州委政府中心工作,始終突出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兩件大事,促進全州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增長;堅持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民主理財,突出法治財政、民生財政、陽光財政,增強財政增收的可持續性、收支結構的合理性、財政管理的規范性、資金使用的有效性,不斷提高財政支持和服務科學發展的能力。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年全州財政工作的重點是:
(一)堅持又好又快,在促進發展中做大財政“蛋糕”。一是著重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壓縮一般,保障重點”的投入原則,集中全力重點保障州委政府確定的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支持改善交通、能源、通訊、水利、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緩解經濟發展瓶頸,夯實跨越發展基礎。二是著重支持支柱產業的培育,緊緊圍繞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生態立州,文化興州,產業強州,和諧安州”的發展戰略,支持農業基地、工業園區、旅游景區建設;支持生物資源開發創新、旅游產業提質增效、礦電產業集約開發、畜牧產業形成規模,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優、做強,促進支柱產業群的快速發展。三是著重轉變財政支持經濟發展的理念和方式,按照退出“越位”,補上“缺位”,糾正“錯位”的原則,財政投入轉向基礎性、公益性、前瞻性領域。管好用好國家投資資金,合理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外國政府借款、國債資金。采取財政參股、貼息、擔保、補助等方式吸引社會投資,形成規模經濟,產生規模效益。四是著重支持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綜合運用財稅政策手段,引導和促進循環經濟、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和資源節約,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縣域經濟發展,鞏固區域經濟協調快速發展。省委、縣域經濟發展政策,縣實施分類管理的機遇,縣域經濟工作的指導和服務工作,推動全州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堅持嚴格征管,實現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一是嚴格執行稅收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稅收政策,依法征收,依法減免,強化稅收分析預測,建立健全財、稅、庫、銀等部門收入分析聯席會議制度,動態掌握稅源變化趨勢,及時采取有針對性措施,保證稅收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二是不斷改進稅收征管模式,創新稅收征管體制和機制,做到稅收征管重點突出、兼顧一般,做到應收盡收,均衡入庫,進一步優化納稅服務,提高稅收質量。三是嚴格非稅收入征管,加強對國有資源和國有資產收益的管理,制定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非稅收入管理細則,以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等國有資源收入、旅游門票收入和國有資產處置收益為非稅收入管理重點,采取強有力措施,保證非稅收入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增長。同時,抓住國家實施擴大內需的積極財政政策和建設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藏區示范區的機遇,做好向上爭取工作,不斷拓寬財政收入增收渠道,進一步壯大財政實力。
(三)堅持服務三農,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繼續積極穩妥的開展涉農項目和資金的整合工作,農村“一事一議”獎補試點工作,建立穩定的支農投入增長機制,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改善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生產條件,推動實施整村推進、產業開發、勞動力轉移和貧困人口易地搬遷。二是加大支持推進農村公共交通建設、提高耕地質量,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構建農村義務教育、基本醫療服務、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療救助制度,鞏固基層政權建設的力度;支持農民合作組織建設,積極開展農村會計委托記帳工作,促進支農資金財務規范管理。三是認真落實涉農補貼政策,促進農民增收,通過完善“一折通”發放方式,將對農民的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綜合補貼和退耕還林等補貼按時足額兌付到農民手中;全力支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加快發展勞務經濟,增加農民的勞務收入;加大支持扶貧開發工作,切實幫助貧困農民增加收入;支持發展特色農業、現代農業,增加農民非農業收入。
篇9
實行農村稅費改革后,農業稅收將成為國家與農民的主要聯系紐帶,是農民合理承擔義務的重要內容。為了適應農村稅費改革后農業稅收征管的需要,更好地貫徹黨和國家的農業稅收政策,嚴格依法治稅,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本文就建立新的農業稅收征管體系有關問題做如下設想:
一、規范征收管理應遵循的原則
(一)依法征稅、依率計征的原則。堅持依法征稅、依率計征的原則,必須把稅法的統一性與管理方法的靈活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進行稅收管理時,必須嚴格按照統一的稅法辦事,維護稅法的嚴肅性,但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存在著差異,具體的管理辦法不應強求一律,而應因地制宜,使征收管理符合實際要求,以取得較好的成效。
(二)組織稅收收入與促進經濟生產發展相結合的原則。組織收入是征收管理的首要任務,如果不注重組織稅收收入,則征收管理就失去了中心;但是,征收管理又不能持單純的財政觀點,不注重開辟財源,就會束縛經濟的發展。在征收管理工作中,必須堅持組織收入與促進經濟發展相結合的原則。
(三)堅持專業征收管理與群眾協稅相結合的原則。農業稅收工作涉及城鄉各行業,遍及農村千家萬戶。如果沒有各部門和廣大群眾的支持和協助,僅靠征收機關的自身力量是搞不好征收管理的。因此,采取適當的形式,因地制宜地組織群眾開展協稅工作,把專業管理與群眾協稅結合起來,對于加強稅收征收管理、促進征管工作、不斷深入發展是完全必要的。
二、建立規范征收管理體系的目標
農業稅收征收管理體系建立的目標:以征收機關為主、協護稅為輔,分類分步推行納稅申報和集中征收,搞好服務監督,逐步實現計算機控管和重點稽查的新模式。圍繞實現這一目標,要確立征收機關依法征收的主體地位,同時做好征收機關的自身職能轉變和納稅人自覺納稅意識的提高,逐步實現由征收人員上門收稅向納稅人自覺申報的轉變,由專管員直接管戶向管事、監督與服務的轉變,建立規范的農業稅收征管新模式。
三、規范征收管理體系的主要內容
(一)確立農業稅收征收機關的執法主體地位。按照農業稅收業務征、管、查一體化管理的設想,考慮到農業稅收與工商稅收的區別,在保證地方稅收整體征管體系的前提下,有必要確立農稅管理機構的執法主體地位。本著機構不升格的原則,省、市、縣三級成立農業稅收征收管理局,農村中心所下按所轄鄉鎮設置農業稅分所。省農稅局主要負責全省農業稅、農業特產稅、耕地占用稅、契稅的征收管理;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制定管理方法,組織所管稅種的稅收收入;管理農業稅收征收經費、票據和農業稅收征解會計工作;辦理所管稅種的減免審批事項;開展農業稅收征管人員的業務培訓,管理農業稅收征管裝備;開展農業稅收征收調研和稽查工作,處理所管稅種的其他事項。市、縣、市、區"農稅局主要負責本轄區的農業稅、農業特產稅、耕地占用稅和契稅的征收管理;負責所管稅種的政策法規貫徹實施;負責所屬地區的農業稅收征收經費管理、票據領發、農業稅收征解會計工作和稽查工作;辦理所管稅種減免稅的審批、落實工作;協助上級農稅局做好本地區的農業稅收調研工作,處理好上級局交辦的其他事項。鄉農業稅分所具體負責所轄區的農業稅收任務的直接征收工作;負責農業稅收稅源的調查核實和登記造冊工作;負責農業稅收的減免具體落實工作;負責鄉級農業稅收決算的編報;負責農業稅收政策法規的宣傳到戶工作;負責對村級協護稅組織及代征人員的管理與培訓工作。
(二)進一步加強農業稅收隊伍建設。我省現有從事農業稅收一線征收人員近2700名,平均每鄉2名,負責全省農業稅收8億元的征收任務。稅改后,農業稅收征收任務成倍增加,農特兩稅預計達到16億元,征收方式將由原來的政府行政命令式轉變為征收機關直接征收為主,征收主體和執法主體將非常明確。面對全省800多萬戶的納稅人,要做到依法行政、戶交戶結、按期完成征收任務,現有的征收力量是不能滿足工作需要的,需要進一步加強人員配置。
(三)建立夯實的稅源管理基礎。農業稅收征收要做到依率計征、應征盡征,必須從稅源管理入手,在摸清稅源真實情況基礎上,健全完善的分級管理稅源制度,實行動態控管。同時,要加強對納稅戶的管理,做到農業稅任務落實到戶、實行戶交戶結、完稅憑證開列到戶;對農業特產稅納稅大戶要辦理稅務登記證,并定期進行檢查;對耕地占用稅和契稅要逐步實行納稅申報制度。在此基礎上,對稅源情況實行計算機管理。
(四)分類分步推行納稅申報制度。根據農業稅收工作特點和納稅人不同的繳稅意識、生產經營情況、財務管理水平等條件,采取由納稅人自行申報、郵寄申報等多種方式申報納稅的形式??梢园凑障纫缀箅y,先城鎮后農村,先國有、集體單位后農戶的原則,分階段、分稅種地實施。根據耕地占用稅、契稅一次性納稅和農業特產稅大戶相對集中的特點,要逐步實現納稅人自行申報納稅模式。針對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零星散戶涉及面廣、情況復雜的現實,要本著積極穩妥的原則,不能急于求成,先試點后推廣,要進一步加大稅法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納稅意識,逐步創造條件實施。
(五)逐步實行集中征收體制。為了方便納稅人,節約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能,農業稅收要逐步進入地稅辦稅大廳及其他服務場所。在縣(市、區)局已建立的辦稅報務廳所,要逐步增設農業稅收窗口,負責農業稅收政策咨詢、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等一系列工作。定期向縣(市、區)農稅局報送稅款征收資料和申報納稅等情況。在基層稅務所,農業稅收要與工商稅收統一進辦稅報務廳,統一征收,統一管理。在交通、通信不便的山區和偏遠地區,可采取巡回征收和定期定點征收方式搞好征收工作。
(六)建立健全稅收保障體系和協稅護稅網絡,規范委托代征稅款手續。針對農業稅收稅源分散、納稅人納稅意識不強的實際情況,充分依靠縣(市、區)鄉政府的領導組織及協調,成立由地稅、財政、工商、公安、糧食、土地、金融、城建等部門參加的協護稅組織,協助征收部門及時解決稅收征管中的難題。鄉鎮和行政村應建立完善的協護稅網絡,在征收部門的指導下有效地開展協護稅工作,征收部門應按照有關規定支付給協護稅網絡一定協稅經費。征收機關按照稅法及行政法規規定委托糧食、土地、房地產、林業等單位代征農業稅收的,應規范代征程序和辦法,要簽定代征協議書,對其頒發《委托代征證書》,并監督代征單位執行稅法和協議。對聘請的農稅協稅人員,要加強職業道德和稅收業務的教育和培訓,實行“一書(聘任書)、一證(上崗證)、一檔(協稅員檔案)”的管理制度,定期考核,強化監督檢查,規范其協護稅行為,防止問題的發生。
篇10
2009年工作總體上著重圍繞“明確三大目標、突出三大重點、創新三個機制”
1.明確三大目標。即:財稅收支總量目標、財政支出結構目標、財稅運行質量目標。要克服一切困難,千方百計完成財政收支預算和地稅收入計劃,確保財政收支平衡;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逐步提高用于民生保障和產業發展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比重,降低行政成本性支出比重;強化“地方財政收入”概念,在提高地方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比重的前提下,提高財政總收入中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不斷增強地方可用財力;同時要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增強科學發展理念,做到債務可控,切實防范財政風險,確保財政穩健運行。
2.突出三大重點。一是在“收”字上出實招,拓寬三個渠道。把依法治稅與幫扶企業統一起來,在依法治稅的前提下用足用好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既發揮稅收政策資源的最大效應,又做深做細征管工作,堵塞征管漏洞,做到應收盡收;拓寬理財領域,強化非稅管理,推進社保費“五費合征”。加強與國稅、罰沒收入執罰單位的協作配合,齊心協力抓收入。二是在“管”字上下功夫,做到“三個子”管理。所有政府性收入實行財政統籌管理,實行一個“籠子”管理收入;深化部門預算改革,以一本預算綜合、完整反映一個“盤子”總預算;推進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標志的國庫支付制度,實行一個“口子”管支出。三是在“用”字上嚴把關,處理好必用與可用、多用與少用、急用與緩用、有效使用與監管的四個關系。
3.創新“三個機制”。一是創新財源培植機制。充分利用新一輪省對市縣財政體制獎補機制特別是營業稅獎勵政策的導向作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優化財政收入結構。進一步豐富財政支持經濟增長的手段,綜合運用財政補助、貼息、獎勵、政府采購等手段支持經濟增長,實施引導社會資金加大投資的財政支持措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突出支持港區開發建設、工業產業轉型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自主創新、節能減排,努力形成多點支撐、多極增長的財稅增收格局。二是創新財政籌融資機制。處理好擴大內需與防范風險的關系,一方面要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增加政府公共投資,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同時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謀劃,分輕重緩急科學安排財政投資項目。狠抓土地出讓收支計劃管理,增強國司擔保能力,穩妥調度財政資金,加強財政資金增值運作,積極盤活存量資產。積極做好與上級項目對接工作,努力爭取上級財政支持。三是創新財稅協調機制。多爭取社會各界對財稅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優化工作環境和辦公環境;圍繞強化稅收征管、推進財稅改革,加強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綜合協稅、護稅體系;積極培育財稅文化,按照“依法治稅、為民理財、務實創新、廉潔高效”的思路,牢固樹立政治、經濟、法治、創新、服務、風險“六種意識”,念好“實、穩、優”三字訣,正確看待津補貼規范后個人薪酬待遇問題,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建立健全干部隊伍管理長效機制。
三、迎難而上、奮發有為,圓滿完成2009年各項工作任務
(一)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主題,提高財稅科學發展水平。按照“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目標要求,扎實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一是著力提高思想認識。采取個人自學、集中培訓、網上輔導、專題講座、集體研討等多種形式開展學習培訓,切實解決好干部思想觀念上不利于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尤其要使干部樹立起“越是困難形勢,越要科學發展”的理念,摒棄面對困難相互推諉、無所作為、無所事事的精神狀態,增強推進科學發展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二是著力增強實踐能力。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結合年度工作任務落實,組織開展“實踐科學發展觀,推進財稅大發展”主題實踐活動,以蹲點調研、課題調研、座談會等形式,走進基層,服務群眾、深入調研,千方百計為稅收增收出謀劃策。三是著力強化整改落實。針對社會各界反饋來的意見、建議,認真組織梳理,分類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落實整改責任,并建立健全長效機制,讓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民生進入制度化流程,成為工作的常態,形成一種氛圍。四是著力取得工作實效。緊密結合當前工作實際,把學習實踐活動的成效體現到克難攻堅上來,體現到解決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思路方法和體制機制上來,用推動業務工作的實際成果來衡量和檢驗學習實踐活動的成效,切實做到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兩提高,促進財稅事業更好地走上科學發展軌道。
(二)以組織收入為中心,確保收入任務的完成。面對嚴峻的收入形勢,我們必須按照抓緊、抓早、抓實的要求,出實招、增實效,堅持“任務到分局,責任到片區、獎罰到個人”的原則,全力完成增長6%的目標任務。一是科學指導組織收入。按照“法治、務實、有為”的要求,全面開展稅源分析、稅收預測預警分析、稅收管理風險分析和政策效應分析,強化重點稅源地區、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分析,強化稅收征管的薄弱環節,堅決堵塞征管漏洞,始終牢牢把握組織收入的主動權。二是強化主體稅種管理。加強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工程的營業稅征管,強化對農村建房、房屋租賃、資產轉讓、餐飲住宿、休閑健身等行業的稅收征管,探索無證房產處置的有效方法,推廣應用《稅友20*》不動產建筑業稅收項目管理軟件。認真做好企業所得稅征管范圍調整、匯算清繳工作,加強非居民企業、匯總納稅企業所得稅征管。加強對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管理和年所得12萬元以上自行申報工作,依托信息化手段推進企事業單位、行政機關、社會團體等單位的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三是優化地方稅費管理。加強信息比對和委托代征工作,著力加強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征管。認真抓好外資企業房產稅征管,全面掌握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稅源信息。落實好車船稅交警部門代收代繳工作。落實房地產交易一體化稅收征收管理。加強政府非稅收入計劃和征繳管理,強化罰沒收入管理,拓寬政府非稅收入范圍和征收渠道。四是夯實稅收征管基礎。進一步完善現有征管模式,建立健全定期稅源管理分析例會制度,完善信息比對、納稅評估和預警指標體系,組織年度稅源結算,加強案頭分析,密切管查協作,推行稅源績效管理,夯實稅務登記、發票管理、申報征收等稅源基礎工作。落實個體工商戶定期定額征管辦法,強化個體稅收征管。五是扎實推進“五費合征”。全面落實“五費合征”實施意見和試行辦法。認真貫徹省政府關于調整用人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政策。完善和規范繳費登記、申報、繳納、評估、檢查及費源管理等征管流程,不斷規范社會保險費征管。六是繼續優化納稅服務。把規范管理與優化服務統一起來,更加重視稅收征管的公正性、優惠政策落實的公平性和管理服務的人性化。加強稅費政策宣傳,有效整合“財稅百曉”服務、面對面和電話咨詢服務、短信服務等多種服務資源,構建大服務體系。深入開展以“十百千萬送服務”為主要載體的企業減負“春雨”專項行動,讓企業切切實實感受到溫暖。
(三)以勤儉節約為途徑,確保財政收支平衡。牢固樹立過“緊日子、苦日子”的意識,厲行節約,勤儉辦一切事業,進一步壓縮一般性財政支出,把財政資源更多地用于提供公共服務、保障民生的各項支出,保障重點支出需要。2009年機關公用經費按預算數核減5%,接待、會議、車輛運行經費“零”增長,出國經費比上年壓縮20%;壓縮項目經費,按照工作任務和實際情況實行零基預算,公務用車購置凍結一年,核減、壓縮的預算經費用于民生等重點支出。嚴格控制預算調整行為,除特殊事項外,執行中原則上不進行預算追加。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的整合,切實解決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分散和使用效益不高等突出問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等統籌財力的安排,重點保證續建項目,新增項目從嚴控制在民生工程、農村基礎設施、鐵路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國家擴大內需十大措施范圍內。
(四)以保穩促調為根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把保增長作為財稅工作的首要任務。一是幫減負,促發展?!懊裆鸀楸荆髽I為基”,在當前形勢下,保企業就是保經濟、保就業、保民生、保稅收。深入開展企業減負“春雨”專項行動,認真抓好社保費減征一個月、工業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和研發費加計扣除政策落實等幫扶工作,加強稅企溝通,優化納稅服務;認真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取消和暫停征收部分行政性收費項目,減輕企業負擔,幫扶企業盡快度過難關。二是拓市場,保增長。抓住沿海產業帶建設啟動,構建“一軸一灣四片四區”格局等發展機遇,綜合運用財政獎補、貼息、稅收優惠等財稅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一批新興產業在*落戶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統籌安排好財力,加大籌融資力度,財政基本建設投資重點支持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三是抓轉型、促提升。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工業企業主輔分離發展服務業,促進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實現二、三產業聯動發展。使用好2000萬元高新技術發展專項資金,充分發揮新企業所得稅法“產業優惠”導向作用,支持“標準化戰略”實施,為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落實好市級銀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業績考評獎勵辦法,完善小企業貸款和擔保機構的風險補償辦法,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四是扶“三農”,擴內需。繼續加大“三農”投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增加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提高公共財政用于農村的總量和比重。繼續推動整合相關支農政策和資金,完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加強農業綜合開發,著力支持現代農業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民創業,實施家電下鄉補助,促進農村經濟繁榮,擴大農村消費市場。
(五)以改善民生為重點,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經濟社會統籌發展。根據市委市政府全面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總體部署,按照“增量優方向,存量調結構,增量調存量”的方法,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推動教育優化發展,深入推進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全面落實和完善城鄉義務各項政策措施,繼續提高中小學教師福利待遇和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加大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投入力度。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支持各項醫療改革事業的發展。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做好與大病醫療救助、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有機銜接;強化預防保健、重大傳染病防治等公共衛生工作。積極促進就業再就業。發揮好政府公共投資和重大項目帶動就業的作用,加大對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幫助企業穩定用工崗位。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調整提高低保補助水平,穩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和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水平。推動文化事業發展,深入實施新一輪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繼續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健全生態功能禁入區生態補償機制,支持鄉鎮和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支持“平安*”建設,保障公檢法司財政投入,維護穩定安全;保障食品安全檢測經費,提高質量安全檢測能力;加大對安全生產投入,完善財政救災應急預案,推進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 上一篇:金融公司風控管理
- 下一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