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經濟發展工作計劃
時間:2022-07-22 05:56:00
導語:發改委經濟發展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在中共*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發展這一根本要務,克服雪凝災害、洪澇災害以及農作物病蟲害等自然災害的影響,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保持了經濟平穩增長的良好勢頭,各項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基本完成。
(一)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全年生產總值完成168.99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6.58億元,比上年增長6.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5.22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52.87億元,比上年增長6.1%,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2.35億元,比上年增長9.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7.1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糧食實現豐收,糧食產量80.43萬噸,同比增長1.82%。工業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全年納入地方統計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1.34億元,比上年增長4.8%。
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26.42億元,同比增長10.0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6.13億元,同比增長7.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249元,比上年提高1140元,實際增長3.7%。農民人均純收入2838元,比上年提高459元,實際增長10.2%。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8.12億元,比上年增長21.8%。全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累計為106.3%,高于上年同期水平0.8個百分點。
(二)“三農”工作扎實推進。一是加大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全市“三農”投入共162350萬元,比上年增加16693萬元,增長11.5%。解決12.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建設農村沼氣池1.5萬戶,實現易地扶貧搬遷2000人。建設通鄉油路12條260公里,新增10個鄉鎮通瀝青或水泥路,建設通村公路1000公里,新增119個建制村通公路,建設農村鄉鎮客運站19個。改造農村渡改橋2個,危橋改造2座。二是生態建設穩步推進。認真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完成營造林任務12.*萬畝,新建環城林帶1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8%。啟動6個縣區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工程,有序推進關嶺、紫云、西秀區3個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2.8平方公里。在普定縣、西秀區重點退耕還林地區實施建設6660畝基本口糧田試點工程。三是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落實。全年共發放種糧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能繁母豬補貼等各種支農惠農補貼資金2.53億元。四是畜牧業快速增長。畜牧業總產值24.61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42.5%。全年肉類總產量11.51萬噸,同比增長11.0%。
(三)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得到改善。20*年全市共安排重點建設項目76個,其中收尾項目5個,續建項目16個,新開工項目39個,預備項目16個。20*年共爭取到中央和省預算內投資項目1249個,補助資金6.88億元,比2007年3.09億元增長123%。其中新增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資金,我市共獲得174個項目,獲中央補助資金2.72億元,占全省的1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8.39億元,同比下降14.7%,其中納入地方統計的固定資產完成投資54.92億元,同比增長6.9%。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成績。實施了黃果樹大街改造工程、中華東路改擴建工程、開發區南馬廣場、*市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市燃氣管道工程、*市虹山環湖路工程、*市貫城河綜合治理二期工程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實施鎮寧麻元、普定窄口和紫云三岔溝病險水庫加固工程,治理病險水庫9座,完成7.6萬畝煙水配套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積6.59萬畝。
(四)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突出抓好工業結構調整,加大重點領域的節能減排工作。重點耗能企業的主要能耗指標普遍降低,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41%,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46%。循環經濟建設穩步推進,《*普定循環經濟工業基地發展規劃》通過了省發改委組織的專家評審。高技術產業取得新進展。*市被批準為4個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之一,《*省*市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發展規劃》已通過省政府組織的審查并批準。
(五)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黃果樹”注冊商標成為我國自然風光景區唯一“中國馳名商標”,鎮寧夜郎洞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通過成功舉辦黃果樹瀑布節、油菜花旅游節、格凸國際攀巖挑戰賽、清真飲食文化節等旅游節慶活動和各種專項旅游產品的宣傳推介,有效拉動了客源市場的持續增長。全年接待游客112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82.9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1%和54.0%。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地帶動了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業等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12億元,同比增長21.8%。
(六)重點領域改革順利推進,對內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進一步推進*試驗區配套改革。按照省人民政府《關于*多種經濟成分共生繁榮改革試驗區發展總體規劃的批復》的要求,完成了《*多種經濟成分共生繁榮改革試驗區發展總體規劃實施方案》和相關部門的子方案。舉行了“‘回眸歷史·展望未來’----*改革試驗區成立20周年座談會”等相關活動。穩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工作。全市共完成企業改制157戶,占任務數的81.25%。轄區內中行、建行、工行三家銀行在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基礎上,正在向新的公司治理結構推進,農行股份制改造前期準備工作順利完成。籌建*市商業銀行工作取得新進展,20*年3月27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市分行掛牌成立。文化體制改革邁出重要步伐,組建黔中報業集團有限公司。“鄉財縣管鄉用”改革穩步推進,全市87個鄉鎮辦中有52個鄉鎮辦推行了“鄉財縣管”改革試點,占鄉鎮辦總數的59.8%。“村財鄉管村用”試點西秀區的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深化農村稅費改革,把種糧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等7項對農民的直接補貼、補助納入農民補貼網,并通過“一折通”的形式直接兌現到每個農戶。全市農村土地流轉均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推行*省制定的土地流轉合同格式文本。全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全市參與林改的1643個村全部制定了林改方案,共完成宗地勾繪39963宗,完成勾繪面積592.31萬畝,占任務數的95%。對內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全面加強與“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和周邊城市的交流與協作。“九順合作”取得新進展,江蘇雨潤食品產業集團屠宰和冷鮮肉加工等一批項目落戶*。全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5.21億元,同比增長45.4%。
(七)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加快。一是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兩基”迎“國檢”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村“普九”債務化解工作全面啟動。各類教育建設項目實施進展順利,65所“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全部完成,開工建設10所“西部農村初中改造工程”。二是農村衛生工作加快推進。新建、改擴建3所縣醫院、15所鄉鎮衛生院、1所縣中醫院、2所婦幼保健機構、315所村衛生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實現全覆蓋,參合率達93.83%。積極推進婦幼保健工作和社區衛生工作,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三是文化、體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績。積極推進農村電影放映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工程建設,開工建設1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37個農民體育健身場地,積極推進文化產業改革試點工作,全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新機制建設工作穩步推進,預計20*年人口出生率為12.86‰,同比下降0.14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2‰,同比下降0.2個千分點。四是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順利開展。預計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4170人,為任務的118.1%,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892人,為任務的116.5%,其中安排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434人,為任務的143.4%。城鎮登記失業率4.2%,控制在目標任務4.5%以內。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59056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55.4%。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各族干部群眾圍繞年初確定的奮斗目標,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同心同德、頑強拼搏、銳意進取,取得了抗擊50年不遇的雪凝災害、嚴重洪澇災害和大面積病蟲災害的重大勝利,全市經濟社會繼續保持了平穩增長、活力增強、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的良好態勢,為我市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依然未能得到很好解決,今年經濟工作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一是經濟總量小的狀況仍未得到改變。二是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工業化發展速度仍不夠快,農業產業化水平和農產品商品率低,節能減排壓力較大,實現能耗水平持續降低的難度很大。三是投資總量仍然很小,投資增速仍低于全國和西部平均水平。投資主體單一,融資渠道不寬,確保投資合理增長的機制亟待完善,保持投資增長的壓力較大。四是“三農”問題仍然突出,農民增收難度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尚待建立和完善,扶貧開發任務仍然十分艱巨。五是教育、衛生、社保、住房等涉及民生的領域仍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六是發展環境與加快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經濟發展中還有不少不確定因素。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和任務
2009年全市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省第十次黨代會、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和中央、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奮斗目標,以抓項目、強基礎、促發展為首要任務,以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和優化產業結構為主攻方向,以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加快建設經濟興盛、政治昌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新*。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1)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2)納入地方統計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以上;(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以上;(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以上;(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以上;(6)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8%以上;(7)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8)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13‰和6.7‰以內;(9)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降低4.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達到排放要求。
圍繞上述目標,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要著力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項目建設,確保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
第一,全力以赴抓好新增投資項目工作。一是要打破常規,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手段,切實加快新增投資項目建設進度,形成盡可能多的實物工作量。二是要千方百計落實地方配套資金,竭盡全力確保新增中央投資項目的地方配套資金按時足額到位。
第二,進一步加大前期工作力度。按照中長期規劃、專項規劃以及省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央十項措施決定重點抓好的十項工作的要求,緊緊圍繞國家提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生態環境工程、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等方面的建設內容,積極開展項目前期工作。建立項目前期工作責任制,做深做細前期工作。
第三,加強協調服務,努力化解項目建設資金瓶頸。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引進市場機制,拓寬投融資渠道,促進項目開發。加強與金融機構的銜接和溝通,努力擴大銀行貸款規模。充分運用財政補助、貼息、價格等扶持政策,發揮政府對投資的引導作用,促進社會資金投向自主創新、產業升級、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等領域,形成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的后續機制。
第四,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交通建設方面:配合做好長沙至昆明鐵路客運專線項目前期工作,爭取盡快開工建設;繼續配合做好黃織鐵路建設各項工作,加快黃織鐵路建設進度。抓住全省高速公路網布局規劃調整的機遇,加快普定至*高速公路、長順經紫云到貞豐高速公路開工前的準備工作,力爭年內開工。配合做好鎮勝公路壩陵河大橋、廈蓉高速平壩段的建設協調工作。開工建設軍工企業進廠公路。完成163公里通鄉油路和26.1公里通村油路建設,力爭年內實現所有鄉鎮通油路或水泥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加快黃果樹機場道面改造工程建設進度。水利建設方面:配合做好黔中水利樞紐一期工程在境內的開工建設工作。實施好油菜河水庫、魯嘎水庫和格八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等水利項目。抓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解決11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實施好安西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等工程。啟動實施農村人口人均半畝基本口糧田建設規劃。能源建設方面:繼續配合做好光照、董箐、馬馬崖電站建設工作,積極做好安電三期前期工作。做好*北部礦區煤炭資源勘查規劃和礦權設置方案工作,推進*北部礦區規劃范圍內規劃礦井的前期工作,爭取開工建設。啟動*南部礦區總體規劃編制工作。
(二)加快自主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
第一,著力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優化發展能源、原材料工業。加大煤礦整合力度,鼓勵各類煤礦聯合、兼并、重組,優化布局。以優強企業為龍頭,加快高耗能工業的整合與重組,引導高耗能工業向集約化、清潔化方向發展。依托骨干企業,大力扶持肉牛、優質茶葉、優質米、油菜籽、飼料及民族制藥等農產品精深加工。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全力以赴抓好航空產業基地的建設,重點發展30座級以下通用飛機、航空零部件轉包、航空發動機及大型成套產品,加快形成完整的通用飛機工業、營運業、維修培訓和綜合保障等三條產業鏈。加快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入駐創造良好條件。加大招商力度,爭取引進更多的企業入駐航空產業基地。認真抓好工業園區的發展,實現企業進園區,工業園區化,促進產業集群式發展。積極扶持一批新的工業項目投產、達產,重點抓好煙葉薄片和茄尼醇、普定超宇水泥、平壩昌興水泥、關嶺水泥等一批項目的實施。積極扶持西秀區、平壩縣、鎮寧自治縣加快發展白酒產業。抓好百靈集團上市的指導和幫扶,進一步提高民族藥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
第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把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產業競爭力的中心環節,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生態環保型產業。推進自主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換,認真組織實施好優質雜交新品種“順單6號”產業化、波音737系列飛機固定前緣絞鏈肋組件產業化、金圣方復合微生物肥菌劑產業化等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
第三,著力推進草地畜牧業加快發展。一是扎實推進草地生態畜牧業推進行動。完善獸防體系,新建、改擴建22個鄉鎮畜牧業管理設施,實施好普定縣昌偉養殖場生豬擴繁場改擴建項目、*市柳江畜禽有限公司種雞場改擴建項目和29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項目建設。二是在鞏固烤煙、油菜等傳統優勢作物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茶葉、水果、中藥材、花卉、辣椒等優勢特色農產品。做大做強蔬菜產業和優質油菜產業,加快優勢蔬菜產業帶和規模化蔬菜基地和優質油菜基地建設。
第四,大力促進服務業發展。一是大力發展旅游業。圍繞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建設,進一步深化黃果樹、龍宮、格凸河、夜郎洞四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開發,提升旅游景區的品位。充分利用國家擴大內需的機會,完善我市重點旅游景區基礎設施,認真實施好黃果樹半邊街搬遷工程。做好屯堡文化旅游景區、關嶺國家地質公園--花江大峽谷申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工作。推進旅游產品結構調整,對現有旅游資源進行分類整合,增強吸引力,推動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科考探險旅游轉變,積極發展紅色旅游、鄉村旅游,增加游客停留時間,把*打造成旅游目的地。二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借助旅游帶來的巨大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技術流,積極發展服務業。加快發展市政公用事業、房地產業和社區服務業,引進酒店娛樂業、文化產業等方面的項目進入*,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開發特色旅游商品,加快發展會展、物流、中介、商務、金融、信息等現代服務業,促進交通、運輸、郵電、通信、保險等第三產業迅速發展,使*成為西部商貿物流中心。三是加快“數字*”建設。完成縣城有線電視網絡升級改造和3萬戶有線電視數字化轉換。
(三)扎實推進“三農”工作
第一,努力穩定糧食生產。認真落實中央提出的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水平和較大幅度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購買農機具補貼標準的政策,穩定播種面積,確保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面積分別達80萬畝和60萬畝以上,脫毒馬鈴薯面積達20萬畝以上;強化科技推廣,提高單產水平,大力推廣糧食增產適用技術,努力抓好防災減災和病蟲害防控工作,切實加強田間管理,確保糧食產量達到78萬噸以上。
第二,繼續加大扶貧開發力度。調整和完善扶貧開發思路,不斷完善扶貧方式,將扶貧開發和生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在全面落實農村低保的基礎上,實施好貧困村“整村推進”,建立和完善扶貧工作考核機制,積極整合扶貧資源和支農資金配套投入。在全面落實農村低保的基礎上,減少農村貧困人口3.86萬人。加大勞動力就業轉移培訓,大力實施“雨露計劃”,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就業轉移培訓1.42萬人,轉移輸出率80%以上。加快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1000人。
第三,進一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認真實施好農村飲水安全、煙水配套和“三小”水利建設工程,解決農村2.5萬戶、11萬人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完成8.5萬畝煙水配套工程,新增旱地澆灌8.5萬畝。實施農村通村公路工程,改善農村出行條件。積極推廣使用沼氣,新增使用沼氣農戶2萬戶,帶動改圈、改廁、改廚等工作,促進農村清潔化。
(四)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著力推進節能減排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堅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并舉,全面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0平方公里。加快推進天然林保護、珠江防護林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完成營造林14萬畝以上,確保我市森林覆蓋率提高1個百分點。加強重大地質災害和已開采礦區的生態恢復和治理,依法督促企業足額繳存并切實用好礦山治理恢復保證金。加強以農村沼氣池建設為重點的農村能源建設工作,加大“改廚、改廁、改圈”工程建設力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繼續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進一步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將節能減排目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進一步強化工業、公共機構、建筑、交通、商業等領域節能工作。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技術和設備。發展農村清潔能源,大力推進農村沼氣建設,開展煤層氣、煤矸石、礦井水綜合開發利用等循環經濟項目。
(五)以深化試驗區改革開放為動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第一,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一是圍繞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目標,全面完成市、縣、鄉三級政府機構改革,形成權責統一、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優化發展環境,加強管理,提高素質,營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二是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充分挖掘和盤活國有資產,進一步做大市級融資平臺,增強融資能力。完成*市商業銀行組建工作,爭取5月份掛牌開業。支持百靈集團加快上市步伐。三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和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基本完成國有企業改制任務。四是繼續深化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等方面的體制改革。五是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宏觀指導,完善信貸、稅收、融資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第二,大力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一是進一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建立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二是切實搞好鄉鎮和村級財務管理體制改革。三是穩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四是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
第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強招商引資項目儲備,開展招商項目推進活動,使招商引資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充分發揮政府駐外辦事機構、商會、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在招商引資和對外經濟協作中的“窗口”、“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推動“以商引商”。建立健全招商引資項目跟蹤落實責任制和督促檢查工作機制,幫助投資者協調解決實際問題,切實做到引得來、留得住、能發展。實行招商引資項目幫辦制度,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招商引資鼓勵、獎勵、考核等政策措施,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招商的積極性。進一步擴大開放,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抓住貴廣快速大通道建設和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機遇,積極擴大與珠三角、長三角、西南六省區市特別是與對口幫扶城市、友好合作城市的交流與合作。積極融入貴陽城市經濟圈,加強與畢水興經濟帶、黔北綜合經濟帶、東南部特色經濟帶的產業對接與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引進各類投資者到我市投資發展,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
(六)大力推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進一步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教育發展的重點,繼續實施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推進面向農村學生的職業教育發展專項建設計劃。加快中小學布局調整,加快二中新校區建設,加強薄弱學校建設,完成51所“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改造工程”。提高高中階段入學率。完善*學院配套設施,進一步優化辦學條件,提升辦學質量。
加強公共衛生建設。進一步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助體系,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加快我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成果,進一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切實抓好農村鄉鎮衛生院和縣級人民醫院的建設,完成21個鄉鎮衛生院和17個村衛生室建設工程。
加快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步伐,完成20戶以上新一輪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完成2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加快實施黃果樹及屯堡文化自然遺產保護工程。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培育市場主體,增強文化產業綜合實力。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完成74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扎實做好民政、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一是推進城鄉社會救助和福利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鄉低保制度,落實農村低保政策,促進社會慈善事業發展。二是加強計劃生育管理服務,以縣級和中心鄉計劃生育服務站建設為重點,加強基層計劃生育服務網絡建設。
切實做好民生工作。一是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全面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著力幫助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加強對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和再就業培訓。完成城鎮就業1.25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300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100人,確保就業形勢基本穩定。二是全面推進農村危房改造擴大試點工作,著力解決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安全問題,確保在4月底前完成2815戶試點任務。三是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抓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民工醫療保險參保率,認真做好服務行業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試點工作。切實保障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認真解決失地農民、庫區移民、農村受災人員和城鄉生活無助人員等特殊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切實維護合法權益。四是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規范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完成廉租住房建設8.2萬平方米,繼續抓好廉租房“租售并舉”工作,著力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做好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讓我們在中共*市委的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大機遇,堅定信心,團結一致,奮發圖強,扎實工作,為圓滿完成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而努力奮斗!
- 上一篇:事業單位會計地位論文
- 下一篇:會計電算化與電算化審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