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常規管理工作總結
時間:2022-02-21 03:25:00
導語:學生常規管理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學生常規管理的含義
學生常規管理是學校對學生在校內外的學習和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的總稱,它是學校校務管理者組織、指導學生,按照教育方針所規定的教育標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教育,使學生在德、智、體幾方面全面發展,成長為一代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的過程。學生常規管理是校務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務之一。
學生常規管理是學校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培養合格接班人的必要條件。學生常規管理有許多具體的管理內容??偟恼f來,它必須保證學生德智體幾方面全面發展。因而,學校校務管理工作,就要從這一目標出發,協調學校及社會的各種力量,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條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綜合平衡,統一安排,使學生身心都得到全面發展。
2、學生常規管理的意義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這也是中小學常規管理的根本目標。因此,在中小學常規管理工作中,加強學生常規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學生常規管理,是提高教育質量培養社會主義新人的需要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是我們黨在新時期為適應世界新技術革命的發展趨勢而提出來的時代要求。目前,我國的管理水平還比較落后,尤其在學生常規管理方面,還很不適應新時期提高全民族素質的要求。因而加強學生常規管理,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造就一代社會主義新人應當成為當前中小學常規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實踐證明,師資、教育教學設備和良好的生源等因素固然是辦好學校必不可少的條件,但學生常規管理水平的高低對辦好學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有的學校雖然有良好的辦學條件,但由于管理不善,因而教育教學質量很不如人意;有的學校雖然辦學條件差一些,但由于管理得法,反而能取得優異成績。
(二)加強學生常規管理,是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需要
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直接關系到教育質量的主體因素。因此,能否搞好學生常規管理工作,直接關系到教育目標的實現。具體講,它不僅關系到教育質量本身,而且也關系到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質量,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能否做到后繼有人。
學生個性是在學生個體與外在環境的相應作用中形成的,對學生個體形成的餓影響因素包括社會、家庭和學校三方面,其中學校教育對學生個性發展起主導作用。學校這種環境,主要是人的環境。每個學生都生活在一定的學生群體中。這種群體是影響學生個性發展最直接、最現實、最深刻的環境。學生常規管理主要是對其群體的管理,形成具有約束力的規范,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地健康發展。由于多方面原因,這些年來,不少學校曾一度放松對學生的常規管理工作,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了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結果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薄弱、紀律松弛,學籍管理混亂,青少年在籍學生犯罪率上升,“流生”大量增加,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全國中小學流生量達到六百多萬人。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這一嚴峻事實,積極采取措施,嚴格學生常規管理,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學生常規管理的原則
學生常規管理的核心問題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用正確的標準評價學生。評價學生的標準,象高考一樣,起著“指揮棒”的作用。學校表揚什么樣的學生,獎勵什么樣的學生,當然就成了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學校批評什么樣的學生,懲罰什么樣的學生,學生當然引以為戒。
什么是好學生?什么是差學生?國家文件是有原則規定的。《中小學生守則》有十條??梢赃@樣說:凡是模范遵守學生守則的,就是好學生;凡是嚴重違法學生守則的,就是差學生。
但是在相當多的教師及校務管理人員心目中卻另有一個不成文的評價學生優劣的標準,認為只要聽話,努力學習、遵守紀律、就是好學生,否則就是差學生。這是教師及校務管理人員出于自己特有的職業心理而形成的一個結論標準。它是非常片面的,按照這個標準來教育人,實際上是在培養唯唯諾諾、“維書”“維上”的庸人,很難培養出富有創造性和進取精神的人。因此,傳統的評價學生的標準必須改變,應用正確的標準評價學生,這包括:
(一)不要用固定的尺度和框框去要求學生。學校的教育在總的方面的要求雖然是相同的,但人的稟賦、愛好、性格以及環境條件等都不相同,這樣,各個學生表現出來的優缺點就不一樣。有些人往往總在某些方面或某一個方面才華出眾,但在其他方面則一般,甚至有某些缺陷。如果我們要求學生十全十美,學習上“門門滿分”,是班上的“前五名”、“前十名”,那么,在某一方面有才華的學生就會被埋沒,就不能很好的成長。對這樣并非“全優”的學生,要能及時發現出來,施以專門的教育,精心培育,幫助他們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這樣才能培養出拔尖的、杰出的人才。歷史上的和當代的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表演藝術家,以及我們說熟悉的著名運動員,往往就是這樣被發現和培養出來的。
(二)按照不同的層次評價學生
學生的表現,實際上存在不同的層次,有一般學生,有三好學生,也有特優生。因此,在表揚、鼓勵、評優、獎勵、推薦等活動中,不能把眼睛只盯在“三好生”身上,應該不拘一格育人才,不拘一格評人才?,F在常見的做法是只評三好生、優秀團員,對在某些方面有特長、某個方面有貢獻的學生培養不夠,鼓勵更少。也有做的比較好的學校,如有些地方制定了《特優學生評定條例》和有關特優生的標準。評定辦法規定,每年九月有學生自己申報、教師推薦,然后由學校認定為特優學生候選人,最后實行開放式考試,經評委會評出特優學生,由校長明文公布。這對于培養拔尖人才、杰出人才是有積極意義的。另外,對于有某些特長的學生,也應該有相應的培養和鼓勵的辦法。
(三)為學生創造顯示才能的機會
學生是否有某些特長,不僅要善于發現,還要給予充分顯示才能的機會。組織各種學科比賽、科技比賽,是學生顯示才能的一種重要方法。此外,更重要的是平時要掃除學生成長的心理障礙。當今青少年相當多數已從傳統拘謹的“封閉型”、“內向型”轉為“開放型”、“外露型”,他們不再受嚴格的傳統規范的束縛,而喜歡富于挑戰性的場面;他們不再認為,壓抑自己的個性是一種“謙虛的美德”,而希望“試一試”,以顯示自己的能力。這種轉變,對于傳統觀念嚴重的家長和校務管理人員來說,往往看不慣,認為這是不好的表現,有意無意的給予壓抑,給青少年制造心理障礙,不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四)對學生的管理要做到寬嚴結合
在學校管理中,人的管理是最主要的。如何“管人”?心理學家指出:對不同年齡特征,不同文化教養的人,要有不同的方法。例如對幼兒要嚴管少教,對小學生要嚴管多教,對中學生要少管多教,對成年人要少管少教,重在引導。這些說法雖不一定全對,但旨在區別對待,則是可取的。有的學校管理者認為,治校如治軍,必須從嚴,才能有個好校風。其實應該有嚴有寬,不能一概而論。哪些該嚴?哪些當寬?要從有利于人才成長的角度去考慮。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場所,培養人才不是盲目的,而是有一定的規格要求的。在今天,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培養出來的人才就必須能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偟囊笫亲龅接欣硐搿⒂械赖隆⒂形幕?、有紀律。因此,凡是理想信念、道德品質、文化知識和組織紀律等方面的問題,應該從嚴要求,否則,就不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人才。凡是學生正當的興趣愛好、正當的追求以及自治和自理的要求,應當從寬、不僅不應橫加干涉,還應積極支持、扶植和引導。如果以管為主,管得使學生產生依賴心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這就是說,對學生的管理,要做到有嚴有寬,有管有放。
(五)防微杜漸
學校的學生常規管理工作,應該著眼于全局,所有這方面的計劃、措施,應該面向全體學生,這是無疑的。但是對一些足以影響學生品德形成的突出問題,雖然只發生在少數學生身上,也必須引起學校領導者的高度重視,并即對采取防范措施。因為這些突出的問題,如不及時防范或制止,它就會象細菌一樣地蔓延,腐蝕著整個學校肌體。一個學校的校風,往往就是這樣變壞的。
(六)加強常規管理
所謂常規管理,主要指的是經常性的規章制度的管理。常規管理的內容是包括課堂常規、飯廳常規、宿舍常規、集會常規、圖書館常規、實驗操作常規、勞動常規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應有的禮貌要求。常規管理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常能。所謂“常能”,是指最平常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活動能力。現在一談到學生能力,往往強調培養高級能力,如抽象思維能力、科研能力、處理信息能力等等,很少提到培養常能。但學生如果缺乏常能,不僅不可能學習和掌握高級能力,而且回帶來極其嚴重的后果。
我國偉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非常尊重學生的個性,強調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他作為育才學校的校長,發表《創造宣言》,制定《創造獎金辦法》,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同時他又極力主張加強對學生的常規管理。他并不認為常規管理會扼殺學生的個性。如他規定,室內見師長必須做到:第一,立正;第二,鞠躬;第三,請示、報告;第四,坐下、退出。室外相見要做到:第一,立正;第二,脫帽;第三,鞠躬;第四,隨行;第五,避道。當然,我們今天不必講這么多禮節,但尊重師長、講究禮貌總要有相應的形式。
學生常規管理方面的常規,應滲透到學生所有的活動范圍,不能只限于課堂。但是建立起來的常規,必須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決不能有礙與學生智力的發展。正確合理的常規,應在學生入學時就反復訓練,使之自覺遵守,形成習慣。過時的、不合理的常規,應及時修改。
二、學生常規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整體設計,全面管理
對學生的常規管理,必須體現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從課內外、校內外等方面實行全方位的管理。目前在學生常規管理中,存在著重課內輕校外、重文化知識學習輕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日常行為規范訓練的傾向。要注重整體設計,確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依靠學校全體教職工,并且廣泛與社會、家庭取得聯系,從學生的品德修養、學習、生活、課外和校外活動等方面,對學生實施全面管理。
(二)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學生的成長是連續發展變化的過程,因此,學生常規管理應保持連貫性,長期堅持,常抓不懈。為了保證學生常規管理工作能夠持之以恒,學校領導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常抓不懈的重要意義。校長的日程安排、每天的時間分配都要把學生常規管理工作擺上位置。同時要建立嚴格的學生常規管理制度,落實專門人員負責,做到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有總結,校長每隔一定時間都要召集班主任和其他學生常規管理人員開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落實管理措施。
(三)嚴格要求,養成習慣
“繩以規矩,始成方圓”。在學生常規管理中要對學生提出嚴格而明確的要求,保證學生常規管理常規能夠得到貫徹落實。特別是有關規章制度的執行,要有一定的嚴肅性。當然,所制定的常規必須是正確的、適當的,對學生要求必須是明確的,可達到的。
加強管理和嚴格要求,并不是為了整學生,而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將學校提出的要求變成學生的自覺行為習慣,才能保證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獲得全面發展,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四)提高認識,自我管理
對學生進行常規管理,并非是要求學生一味的循規蹈矩,服服貼貼,而是要充分信任和依靠學生,提高其對常規管理的正確認識,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學生參與管理,并注重培養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我嚴格要求的意識,加強自身建設,搞好常規管理。
三、學生常規管理的基本內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常規管理
學生從小學到中學,經過不同的年齡和年級,因而,應施之以不同的教育和管理。小學階段,要著重培養和訓練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因為小學時期是一個人長身體長知識的基礎階段,打好這一基礎有助于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的好公民。初中時期應抓好道德教育,因為這一時期學生身心發展十分迅速,但理智水平不高,自控能力較弱,抓好道德教育有助于他們順利度過“危險期”。高中時期應注重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因為高中生處于青春生長期,他們的生理基本成熟,認識、情感發展迅速,是形成思想信念和自我認識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成長發育對他們未來生活道路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所以應把握這一時機。
一方面,學期的階段不同,學生反映出來的特點也不同,因而,德育工作的側重點也有所區別。例如開學初,學生度過了寒假或暑假,不僅豐富了生活,有許多的見聞和體驗,而且也需要“收心”,需要安定學習情緒。學校領導、班主任和團隊組織,要針對學期初學生的思想情緒特點,搜集并組織交流學生自身或是其耳聞目睹的好人好事,用他們自己的或身邊的生動事例來教育他們;同時,應及時調整組織,通過民主程序改選學生干部,明確提出新學期的要求,從而為新學期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學期中,學生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特別是經過期中考試,在德智體諸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提高得快些,有的提高的慢些,這與學生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有關,學校應及時引導學生自我回顧,找出原因,總結經驗教訓,迎接下半學期的學習任務。學期末,學生面臨總復習和考試,壓力比較大。有壓力是好事,學校應把握這一契機,正確引導,把壓力變為動力。例如指導學生正確復習,注意勞逸結合,教育學生正確對待考試,遵守考試規則,并進行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小結一學期的工作。寒暑假,學生脫離了學校教育,容易受到不好的影響,因而,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放假。要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假期中可安排一兩次“返校日”,組織學生開展有益的活動。對學生在假期中要有明確的要求,例如,教師布置的假期作業要認真完成,要讀有益的書,要慎交朋友,生活要有規律,不要暴飲暴食,既要約束自己,又要發展個人的愛好和特長,同時還要注意交通安全等等。
另一方面,在道德常規管理中,應根據不同特點,進行不同的道德常規教育。例如,初一新生——起始年級,剛入校時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因而必須集中一段時間對他們進行入學的常規教育。如講校史,讓他們了解學校的優良傳統,樹立主人翁思想,進而熱愛自己的學校;結合新的環境,新的條件,重點講解學生守則,并提出切合實際的要求,使他們一開始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很快地熟悉學校的生活常規。中間年級是承上啟下的年級,往往易被管理者所忽視,是容易出問題的年級。對于初二學生來說,既沒有入學時的新鮮感,又沒有升學、就業的壓力,易出現生活散漫、紀律松弛的現象。據有關部分統計,少年犯罪率最高的是初二年級。因此,采取切實的措施,加強對初二學生的德育管理。一是要搞好超齡隊員的離隊工作,班主任和團組織不要簡單地處理學生的離隊問題,而應舉行隆重的集體離隊儀式,并把離隊同建團工作銜接起來,讓他們回顧少先隊對自己的教育,激發起入團的要求。二是要搞好青春期教育,教育他們自愛、自重、自尊、自強,培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畢業班面臨升學與就業的問題,思想容易波動,升學無望、就業無門的學生更容易出問題,因此,要認真研究新形勢下畢業班的思想政治工作,搞好升學指導和就業待業指導,狠抓理想前途教育和人生觀教育。在教育過程中,要面對現實,不回避矛盾。青少年珍惜同窗友誼,可發揮班集體的作用,組織同學們談理想、談前途,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從中受到教育。
(二)學習常規管理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的過程,也是他們長知識、長身體和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過程。這是學生學習的基本特點。在學習管理中,不能只注重學生對書本知識的學習,還應當促使他們手腦并用;不僅要強調校內學習,還應組織他們參加社會實踐;不僅要增強他們的知識,還要增長他們的體質。保護他們的健康,提高他們的覺悟。讓學生體驗到全面發展是人民對他們的基本要求,并用這一要求作為衡量自己學習的標準。
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學生掌握知識要靠日積月累,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要長期訓練;思想品德的形成要靠潛移默化,知行統一。因此,在學習管理中,不宜采用“學習突擊”、“考試比賽”、定分數指標等方法。
學生的學習是以班級授課為主要形式的。班級授課制要求交錯編排課程,多科并進。在學習管理上,需要統籌安排,學科之間,年級之間、教師之間、師生之間,要緊密配合。每周、每天學生的負擔要均衡合理,以免造成學生負擔過重,影響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師生關系的和諧與否,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同時,學生的學習又是在班集體中進行的,處理好同學之間以及個人與班集體之間的關系,是學生學習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在學習管理上,一方面要提倡學生尊師和同學間相互鼓勵,發揮友愛精神;另一方面,又要強調每個學生的獨立鉆研,重視教師的個別指導。在同學中不宜搞“互助組”,更不要在優秀學生和后進生之間提“包教包學”之類的口號。
學習活動是學生在校的最基本的活動,學習常規管理是學生常規管理的最基本的內容。
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用人類積累起來的知識財富豐富自己的頭腦,從而獲得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包括這樣幾個環節:制定學習計劃、預習、上課、復習、作業、小結、考查等。對學生學習常規各環節的管理,必須在遵循學習規律的基礎上進行。
1、學習計劃的管理。學習計劃是學生學習的“行動綱領”,一般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個人制定。它對中學生或小學生中的高年級的學生要求比較高。學習計劃一般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對前一學期學習情況的分析,找出主要成績和存在問題;二是提出本階段努力方向,擬定具體奮斗目標;三是制訂具體措施,提出明確要求,做到切合實際,留有余地。計劃制定后,能夠經常對照落實。
2、預習的管理。預習是對新課的學習準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提高其聽課效果的重要措施。對學生預習的管理,重點應放在要求學生明確預習的目的和預習的具體內容上,根據各自情況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查閱有關資料、參考書或工具書,為上課做好充分準備。
3、課堂學習的管理。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執行課堂紀律,加強課堂管理,是學生學好功課的重要條件。
《中學生守則》第二、三條分別規定:“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這是對中、小學生課堂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為了保證課堂管理的質量,應對課堂管理的每一個環節提出具體的質量要求,制定課堂常規。
課堂管理除紀律要求,還應該強調師生關系的和諧情感交流。
教師與學生之間,首先存在著工作關系,這是由教、學任務而確立起來的關系,教師接受國家的餓任務教育學生,學生為能成為國家合格建設人才而學習。在學習管理上,師生個人間的好惡評價是非,不能以人情代替紀律,更不能以人情代替方針、政策。在教育原則方面,要對事不對人,秉公餓執政,為國求學。
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僅存在著嚴肅的工作關系,同時也存在著生動活潑的情感關系。師生在共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過程中,通過相互交往,使各自的需要得到滿足。學生特別是小學生,往往以博得教師的好評而更加發奮學習;老師也會因學生對他的親昵,而更加努力工作。在課堂學習的管理中,師生的情感關系占據重要地位。
課堂管理應當使學生的學習建立在幸福歡快、生動活潑的情感交流的環境中,要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提倡使學生愉快的學習。上課是學生學習過程的中心環節,其他環節都要圍繞這個中心環節來進行。學生上課情況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習質量。因此,對學生課堂學習的管理是對學生學習管理工作的關鍵。
首先,要加強課堂學習常規的教育,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要求,上課前做好準備,擺好必要的文具課本、筆記本等;按時進教室,保持教室安靜。其次,要求學生專心聽講,上課不準隨便講話,不做小動作,不隨便下座位,不做其他課上的作業等;集中注意力,圍繞教師講授的內容積極思考,把握學習要領,做必要的筆記。還要特別注意不放過不懂的問題。
4、復習的管理。復習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消化教材,減少遺忘,鞏固提高。首先,應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到及時復習,認真回憶課堂上的內容,抓住重點難點和知識的“聯結點”,將知識系統化、簡約化。通過回憶、復述、練習、運用等方式,鞏固和深化所學內容。其次,要指導學生抓好階段復習,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劃分時間和內容進行復習。再次,要指導學生做好總復習,做到及時小結,把一個單元、一階段、一學期的學習內容加以概括整理,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做到有博返簡,并進一步揭示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教訓和方法,把握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5、作業管理。首先,要教育學生明確作業在鞏固、加深理解知識和形成技能技巧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養成自覺認真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其次,應提出做作業的常規要求。如:先復習后做作業,獨立完成作業,先審題后解答,作業格式要符合規范,做錯了要及時訂正等。再次,要把作業過程變成鞏固、加深理解知識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不但要求正確、整潔、迅速、地完成作業,還要求做到在作業過程中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努力創新。
6、考試和實習操作的管理。考試是對學生學習過程實施調節控制的過程,是調動教與學積極性的手段。考試前應指導學生系統復習、查漏補缺、扎實提高;考試過程中,應要求學生認真答題,獨立完成答卷,要著力培養學生獨立答題、勤于思考、嚴謹踏實、一絲不茍的考試習慣和作風。
(三)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常規管理
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是整個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學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用與教學計劃規定科目的課堂學習,但仍有許多課余時間參加課外和校外活動。積極的有計劃地安排好學生的課余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加強學生的課外、校外活動的管理,有利于有效的抵制各種不良思想侵襲,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的發展。
1.體育活動管理。學校應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鍛煉,加強組織管理。除“兩課”和“兩操”以外,應保證學生平均每天能夠有一個小時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各種運動技能、技巧,提高運動興趣和運動水平,培養勇敢、堅毅、吃苦耐勞精神。在體育活動中要突出對學生的組織紀律教育,如做操要求隊伍整齊,精神飽滿、動作規范等。活動的內容要多樣化,場地安排和器材保管要落實專人負責。
2、文娛活動管理。應建立常規制度,保證學生參加文娛活動的時間,并提供必要的條件,通過組織歌詠比賽、詩歌朗誦會、文藝演唱會、音樂歌舞欣賞等,活躍學生的課余生活。要組織指導學生閱讀進步有益書刊、開展書評、影評活動,抵制不健康書刊、錄象和歌曲的影響。
3、社會公益勞動管理。應組織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工農業生產勞動和其他社會公益勞動,每學期按規定安排學生參加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并組織安排好學生的春秋假日勞動。在勞動中培養勞動觀點,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樂于助人、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主義思想。
4、科技活動管理。學生科技活動管理,主要通過建立各種科技興趣小組,定期進行實驗小組活動,通過聽科技講座、看展覽、參加實驗、動手操作等等,活躍第二課堂,充實課余生活,培養其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習慣。
5、家庭活動管理。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主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影響,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十分重視家庭活動管理。要建立定期家訪制度,及時同家長交流情況,如進行書面聯系,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舉辦家長學?;蚣彝ソ逃v座,成立家長委員會,聘請校外輔導員等。加強學生在家庭和社會上的行為管理,特別是寒暑假期間,要取得家長的配合,防止學生參加賭博、斗毆。
(四)生活常規管理
學生的生活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同時又直接影響其各方面的進步。因此,必須十分重視學生生活常規的管理。
1、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嚴格要求學生按時起身,按時就餐、按時就寢,養成早睡早起的,早晨鍛煉身體、早自修的習慣。要從制度上保證學生的休息時間,保證小學生每天有十個小時,初中生每天有九個小時,高中生每天有八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2、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要求學生衣著整潔、樸實、大方,不穿奇裝異服,不吃零食,不隨意花錢,不挑吃穿,不浪費糧食,不抽煙不喝酒,節約用水、用電,愛護公物。
3、要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要求其自己的事自己做,學會自己整理收拾房間,自己洗衣服、洗刷餐具、做飯等等。
4、要加強安全教育。防止發生交通、溺水、觸電、食物中毒等方面的意外事故。一旦發生意外,要及時上報有關部門,并做好善后工作。
5、加強環境衛生管理。要求學生不隨便吐痰,不亂扔紙屑瓜果皮殼,不在墻壁上亂寫亂畫,不在桌凳上亂涂亂刻;要做到吐痰入盂、字紙入簍、垃圾入箱、小便入池、大便入坑、愛護學校花草,見人要有禮貌,早上見面問好,放學說“再見”。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誠實待人。
四、學生常規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目標導向法
這是將目標管理原理應用于學生常規管理的方法。它要求將學生常規管理的各個方面內容按照一定學校、一定年級的實際情況,對照《中(?。W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進行分解,列出具體項目,限定時間達到要求,由各項“小步子”目標,逐步達到學生常規管理總體目標。此外,在列出具體目標要求后,也可以指導學生自己制訂計劃,提出實施步驟,逐步實現目標要求。
(二)整體協調法
這種方法有兩個要點,一是在校內,即要充分利用學校內部各種力量,調動一切管理因素,學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直至后勤職工等,全部上陣,全校上下齊抓共管,教師教書育人,領導管理育人,后勤服務育人。從課堂教學到課外活動直至公共場所等各個方面,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另一是校內外,即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入手,建立多層次、多方位的立體管理網絡,發揮整體功效,實施全面管理。
(三)活動鍛煉法
這種方法的主要內容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開展適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對學生進行管理。具體說,就是充分發揮學校團隊組織的作用,正常開展團隊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勞動,從小培養勇于吃苦、樂于奉獻的精神。要把對學生的常規要求,落實到具體活動中,將活動過程變成學生自我管理、自我鍛煉成長進步的過程。
(四)情感陶冶法
道德情感是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之間的橋梁,情感陶冶法就是通過創設有意義的情境和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和管理。因此,學校教師和領導對學生要有真摯的愛,以情動情,以情換情,以情育人。
(五)榜樣示范法
這是以他人的模范言行影響學生日常行為的教育管理方法。青少年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強,容易模仿那些他們認為很有意義、能夠增強他們上進心的模范言行。榜樣示范法適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特別是小學生,榜樣的形象性,有利于幫助他們懂得怎樣做,做什么。運用榜樣示范法進行學生常規管理,關鍵是模范人物的選擇,選取的模范要有代表性,或者是象雷峰、賴寧這樣的英雄人物,或者是學生中的模范人物,要注意用生活中活生生的模范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
(六)競賽評比法
這種方法的主要內容就是組織學生開展競賽,激勵他們努力進取,不甘落后。同時,對競賽提出評價意見,肯定成績,總結經驗和教訓,以利再戰。競賽要有明確的目的,標準要難易適中,形式要多樣靈活,適合于青少年特點。如“三好學生”評比等。對競賽中出現的個人先進典型要及時作出評價,評價側重鼓勵,及時進行強化。班組集體之間的競賽,可以通過奪“流動紅旗”形式。并且也要及時總結評價,評價要看主流、看進步方面,不能只追求競賽名詞,要通過競賽評價,使學生常規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以上介紹這幾種方法都是一些常見的方法。學生常規管理的方法很多,可針對學校實際,靈活運用。同時也可專門組織練習性活動,創設讓學生重復執行行為規范的情境,將常規管理滲透到學生的各種活動之中,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嚴格要求,反復訓練,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質量。
五、讓學生在參與管理中培養自治、自理的能力
學校管理校長是關鍵,教師是主體。讓學生參與管理,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學生與管理的積極性,在學生參與管理的過程中,培養自治、自理能力。
讓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培養學生的自治自理能力,首先,這是培養一代新人素質的需要?,F在的中小學生素質如何,不僅決定和影響著個人前途,而且直接影響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關系著中華民族前途和命運。而學生的整體素質中,自理自治能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這一代學生中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在比較優越的環境里,或因家長溺愛,或因教育不善,致使一些學生缺少獨立生活、工作與艱難困苦的磨礪,依賴性增大。將來的國家要靠他們去管理,現在就要學習管理學校、管理班級;要管好集體、管好他人,就要先學會管理自己。只有讓學生參與管理,才能教育和幫助學生了解他人、了解集體、了解社會,增進師生間的情感,增強分辨是非的能力,培養學生責任心,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提高自治、自理的素質。而這種自治、自理能力必須在學校里,通過參與管理去培養和訓練。陶行知先生早就說過,“養成共和的人民,必須用自治的方法”,“自治的學生公民,只可拿自治的方法將他們陶熔出來”。我們應該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重視學生參與管理,著力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自治、自理能力。
其次,讓學生參與管理,也是常規管理的根本目的所決定的。加強常規管理,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對學生而言,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既要讓學生“守規矩、成方圓”,用基本要求去規范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和社會公德;又要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發展健康的個性。這兩方面是不能偏廢的。如果忽視了行為習慣的嚴格要求與訓練,那么個性的培養,自主性、創造性的發展將失去扎實的基礎;反之,如果只強調規范的嚴格訓練,而忽視自治、自理能力的培養,則可能“管”出的是“小綿羊”,甚至是“小奴隸”。這兩方面又是可以同步進行的。目前這兩方面都沒有達到要求,而自治、自理能力的培養離要求差距要大。所以必須在繼續加強規范訓練的同時,重視自治、自理能力的培養。管理的原理告訴我們,學生既是管理的對象,又是實施管理的重要力量。我們加強常規管理,就是要把帶有強制性的規范要求逐步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要求,使之形成一種習慣,凝練成一種素質,最終讓學生參與管理是促使學生“內化”的主要途徑和手段。讓學生參與管理中培養自治、自理能力,才能達到常規管理為了育人這一根本目的。
總之,讓學生在參與管理中增強自治、自理能力,是教育觀念的重要轉變,是學校管理思想的變革,是我省常規管理的進一步深化。
怎樣讓學生參與管理呢?我以為應從三方面去努力。
其一,要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學生是發展的人,具有巨大的潛能可以開發和提高。無論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往往表現出參與意識,這是小主人意識的表現,是關心集體,渴求鍛煉、嘗試的表現,十分寶貴。如果這種參與意識得不到尊重和及時的開發,或者被扼殺,或者被漠視,今后將無法補償。事實正是如此,不少小學中高年級的班隊活動,幾位小主持者在老師指導下,緊緊圍繞主題,依靠全體同學,可以把活動組織得豐富多彩、生動活潑,此時學生比任何時候都守紀律,都表現得出色。一些中學的藝術節、體育節不少是學生骨干根據學??傮w部署,宣傳發動、組織籌劃的,雖然難免有疏漏,但可以說這是最成功的活動。即使是小學低年級學生,讓他們自己排隊、自己出操、自己收發作業,也可以管得很好。校長、老師們,不妨回憶一下自己的學生時代,學生總希望校長、老師少一點管束,多一些放手,少一點干涉,多一些指導。不少優秀的校長和班主任在中小學就是參與學校管理的好干部。現代教育理論表明,教育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同樣,管理過程也應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共同完成的過程。完成這一過程,關鍵是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把學生當作合作者。所以,校長、老師們要增強民主意識,要經常生活在學生中間,與學生交朋友,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要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對學校、班級工作提建議,提批評,提設想;要鼓勵學生在管理中的每一點進步,幫助他們總結提高。我們應該樹立這樣的觀念:唯有把學生當作小主人,才能把他們培養成小主人。
其二,要為學生參與管理創造條件與機會。學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必須通過實踐活動去培養與訓練。學校的大量管理是與學生直接有關的。江蘇省中小學常規管理基本要求28條中專門就“學生常規管理”提出5條要求,同時“校園管理”的8條要求都與學生有密切的關系,也為學生參與管理提供了機會。讓學生參與管理,就是要做到學生能做的事大膽去做,學生不會做的事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學著去做。具體說,一是讓學生參與有關規章制度的討論、制定。陶行知曾說過,“自己所立之法的力量大于他人所立的法;大家共同所立之法的力量,大于一人獨斷的法?!边@是很有道理的。比如,食堂的就餐紀律,教室、宿舍的公約,游戲的要求等不妨讓學生自己討論起草。這樣的規章制度往往更加符合學生實際,更能深入人心,更易執行,更具約束力。二是讓學生直接參與管理。前面我們所提及的小值勤、學生實踐周等都是學生參與管理的好形式。好形式需要大家去創造,比如環境布置,以往不少學校是教師包辦的,其實,讓學生自己設計,讓學生自己的作品上墻,讓學生自己去布置,學生就會在布置與觀賞、評論中,認識到自己也認識伙伴。應該說,這樣的布置才是最美的,也才能真正收到“在學校里讓每塊土地,每一堵墻都會說話”的教育功效。三是讓學生參加檢查、評比,可以自我總結、自我診斷、互相激勵、自覺調整行為,還可以讓校長和教師從大量的具體工作解脫出來,加強指導,樹立典型。
其三,要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的作用,培養小干部。少先隊委員會、共青團委員會、團支部、團小組、學生會、班委會是學生自己選出來的組織,是學生練習自治的組織。他們是校長和老師的助手。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的作用,一是要放手,克服包辦代替的現象,讓他們根據學校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做到“自己的目標自己提,自己的活動自己搞,自己的困難自己克服,自己的計劃自己執行?!倍且笇АI傧汝?、共青團、學生會組織對學生的管理和教育是輔助性的,同時小干部是經驗不足的學生,因此學校校長和教師必須加強指導,指導他們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工作和活動,發揮在學校管理中的積極作用。三是要培養小干部,既要鼓勵他們大膽工作,又要熱情關懷,嚴格要求;教育他們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處理好管理別人與以身作則的關系。培養小干部,學生參與管理同樣有個面向全體學生的問題。培養小干部決不意味著只培養少數幾個“尖子”。學生干部不是終身的,應該發揮全體學生參與集體的管理,這樣,小干部隊伍愈壯大,質量愈高,學校管理工作成效就愈大。
學生常規管理是一項幾春工程,是長期的任務,加強常規管理決非權宜之計,必須堅持低起點、高標準、嚴要求、求實效,必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學校常規管理是一個老題目,又是一個新題目,我愿意與在座的同仁們一起,圍繞這一題目寫出更好更新的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