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意見
時間:2022-12-06 08:33:43
導語: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3年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的主要預期目標: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利潤均比上年增長13%以上;技改投入增長13%;完成省下達的節能目標任務;社會信息化總體水平保持全國同類城市領先。
一、突出培強做大,提升產業集聚優勢
(一)全面實施“雙輪驅動”戰略。一方面,推動傳統產業升級。進一步發展壯大機械制造、電子信息、食品、現代化工等優勢產業,積極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鐘表、鎖具等傳統產業,使其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年內力爭四大優勢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59%。另一方面,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力量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節能環保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發展一批產業特色鮮明、集聚效應顯著的新興產業園,建設一批創新能力強、產學研結合的研發平臺,實施一批技術先進、帶動力強的重大投資項目,扶持一批成長性好、創新能力強的優勢骨干企業,引進一批創新創業創意領軍人才,用3—5年時間培育形成新的支柱產業。
(二)實施培強做大工程。圍繞企業上規模、稅收上臺階、科技上層次、管理上水平,啟動實施“十二五”新一輪培強做大工程,加大在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激勵獎勵以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導支持骨干企業在信息化建設、產業鏈延伸、創新平臺建立以及剝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培育壯大千億產業、百億龍頭和十億骨干“三個方陣”,力爭2013年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企業達到125戶以上,其中過百億企業13戶。
(三)壯大產品集群。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堅持走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發展之路,依托龍頭企業,引進和發展一批配套企業、關聯企業,延伸拉長主導產業鏈,大力發展汽車、電腦、手機、船舶、葡萄酒、黃金、核電、聚氨酯、新型鋁材、特種化纖等10大產品集群,在提高終端產品生產規模和競爭能力的基礎上,向設計研發、信息物流、營銷網絡等高端領域延伸,逐步形成系列化、體系化產品集群發展格局,努力打造具有區域優勢的汽車產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現代化工產業基地、船舶及海洋工程產業基地,構筑引領我市工業發展的戰略高地,2013年力爭過千億元產品集群達到3個以上。
二、突出產業升級,提升企業規模實力
(四)繼續加大工業投入。積極篩選論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突出抓好100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和100個重點技術創新項目,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大力發展以大企業為引領、產業高度集聚的專業化特色園區,加快推進化學工業園、葡萄酒研發制造中心、新增30萬輛汽車及30萬臺發動機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平臺的導入,加快推進生物、航空航天等高端園區規劃建設,努力打造國家級和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立健全工業項目推進機制,突出抓好“中央預算內項目、省調控資金項目、省重點產品結構調整項目、省產業調整振興規劃項目、省新興產業和重點行業發展專項項目、全市過億元技改項目”6個層面的重點投資項目,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盡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強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年內力爭再創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0家。充分發揮企業技術中心的作用,力爭全年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科研投入達到55億元以上,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科研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3.3%以上。繼續推進產學研聯合,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強化與國內外著名大學、科研機構、世界500強的科技合作,年內完成重大產學研合作成果30項。以項目為依托,突出藍色經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努力在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新材料等領域掌握一批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大力實施名牌戰略,鼓勵企業主導或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定,年內爭取認定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省名牌產品)20件以上。
三、突出兩化融合,提升信息化水平
(六)實施信息化強市戰略。出臺《關于實施信息化強市戰略的意見》,召開全市信息化強市大會。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實施集約化電子政務建設模式,加強市縣兩級政府門戶網站、政府數據中心和電子政務網絡等電子政務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工業、農業、服務業和節能減排中的應用,重點抓好4個試驗縣(市區)、100家示范企業、10個特色園區、50個示范中心和10個示范工程建設。重視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應用,利用“亭、屏、站、線”等手段,加快推進以社區為節點的社會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推進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推動建設學習型城市。完善國土、規劃信息化,加快城市管理數字化,推進智能交通、智能港口、智能小區建設,建設智慧型城市。
(七)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以開發區、高新區、萊山區、芝罘區為核心,輻射其他市(區),大力發展計算機產業園、通信產業園、軟件園、動漫基地、服務外包園等核心園區,推動實施物聯網示范工程,加快建設寬帶無線網絡、信息技術推廣中心和相關創新服務平臺。重點發展軟件和服務外包、創意設計等領域,著力培育物聯網、云計算和三網融合產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數字內容和信息服務產業。加快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技術和產品開發,盡快實現產業化。積極跟進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高端軟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動態,爭取參與部分相關技術的研究及產業化。
(八)著力抓好八項信息化重點工程。一是繼續抓好市民卡工程,年內發卡量達到15萬張,應用拓展到20項;二是抓好無線城市建設工程,年內新建TD基站1000個,新建WLAN接入點3萬個,發展無線寬帶用戶8萬戶;三是抓好IT科技館工程,建設國內首個IT科技館,舉辦信息技術成果展和市首屆IT創意大賽;四是以中金數據、中科院計算所為代表,建設云計算服務平臺,爭取進入省規劃布局;五是以東方電子為主體,在高新區建設東方智能科技園;六是建設智能交通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交通管理智能化;七是建設港口領域集裝箱物流跟蹤調度平臺,實現對集裝箱運輸過程中車、船、貨、人的自動化管理;八是繼續抓好科技防腐工程,年內完成市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和監察平臺、公共資金管理平臺和監察平臺及縣級網上政務大廳建設。
四、突出節能降耗,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九)完善節能減排工作機制。按照調控總量、限制增量、優化存量的思路,完善節能考核機制。落實節能目標責任,下達2013年全市節能減排工作實施意見,加強調度考核。嘗試建立能源消耗總量調控制度,對存量能耗和增量能耗分別考核,下達各縣市區年度能耗總量,按月調度,按季調控,動態調整。對完不成季度調控指標的地區和企業,依法依規采取科學嚴格的調控手段,努力使能耗降下來。對新上高耗能鼓勵類、允許類項目實行“區域總量控制”。堅持科學調控、規范操作,不斷優化電力調控手段,完善預約談話制度,建立節能預警調控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市節能減排聯席會議的作用,嚴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門檻,完善項目審核配合聯動機制。組織節能監察支隊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杜絕高耗能項目違規建設,對在用淘汰變壓器、電動機等機電設備情況開展專項監察。
(十)進一步強化節能管理。加快推進節能重點項目建設,發揮市節能和循環經濟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探索實行“以獎代補”模式,鼓勵企業加快淘汰落后工藝設備步伐,力爭110戶重點用能企業的24項單位產品能耗指標降低率達到80%以上。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力爭全年淘汰落后生產線8條。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監督管理,將監管范圍擴大到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企業。建立節能管理信息平臺,推行能源管理師制度,開展能效對標活動和能源管理體系建設試點。
(十一)扎實推進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年內實現工業固體廢棄物再利用850萬噸。推動節能環保產業和節能服務業發展,積極爭創省級節能環保產業基地。用足用好國家財政補貼優惠政策,積極推廣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支持企業進入國家支持開展合同能源管理技術服務備案名單,組織申報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以能耗高、排放大的企業為重點,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審核。
五、突出市場開拓,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十二)引導企業積極開拓市場。深入開展“市場開拓創新年”活動,鼓勵企業創新思路和方法,堅持以銷促產,推動工業經濟從資源型增長向價值型增長轉變。增強營銷意識,積極探索互動型營銷、網絡營銷等新型營銷模式,引導企業在營銷理念、營銷方式、營銷機構上實現創新與突破。認真研究新形勢下的市場調研、市場定位等營銷要素創新,推動企業引進市場營銷診斷,不斷調整完善營銷機構。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積極開拓國內重點地區市場,在全國中心城市舉辦專業展銷洽談活動,提高產品的品牌知名度。認真落實國家出口政策,鼓勵企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新產品研發,增強國際競爭能力。加快“網上工業展覽館”建設步伐,增加入館企業數量,利用信息化平臺,展示名優產品,開展電子商務,提升企業產品市場影響力和占有率。
(十三)大力推動對外合作與交流。以“三個引進”為主線,繼續加大“三類投資方”的對接工作力度,加大引進大項目、大企業和高層次人才的工作力度,力爭對外交流與合作方面取得新進展。加強與相關省市、部委、高校和企業等單位的密切聯系,在招商引進中做到“實施一批、推進一批、儲備一批、在談一批”。搭建對外合作與交流平臺,組織舉辦中日韓國際食品博覽會、第九屆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2013年中日韓國際物流產業博覽會、通用汽車供應商銷地產()會等各類經貿交流與洽談活動,組織企業參加津洽會、高交會等國內外重要經貿展洽活動,努力提高經濟技術交流合作的層次和水平。
六、突出調控管理,提升經濟運行質量
(十四)強化經濟運行的監測分析和預警預測。完善調度制度,加快信息化平臺建設,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和重要生產要素的調度分析,建立綜合經濟分析指標體系。加強對工業經濟運行的預警預測,積極協調解決工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超前研究應對措施,確保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合理配置生產要素,重點搞好資金、水、電、油、運等各類生產要素的科學配置與綜合協調,突出搞好電煤供需銜接和應急保障工作,確保電力供應。
(十五)大力推動物流業發展。推動實施“十二五”現代物流業發展總體規劃和大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引領全市物流業加快發展。積極建設物流園區載體和平臺,突出抓好西港區大型綜合物流園區和黃務高檔消費品物流園區建設,吸引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進園發展。加快制造業和物流業聯動,推動大企業帶頭剝離物流服務環節,開展供應鏈管理。積極實施省多式聯運試點,提高物流運作效率和服務水平。研究制定全市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實施意見,在稅收優惠、減免規費、土地供應、信息平臺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十六)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嚴把技改和新建項目安全準入關。加強煤礦、民爆行業、石油天然氣管道以及鐵路道口安全監管工作,夯實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基礎。層層分解落實安全管理目標和責任,加大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力度,督導檢查安全措施落實到位。強化安全生產應急演練,確保不發生重大安全事故。鼓勵和引導企業主動增加就業,安排好企業員工的生產生活,確保工業和信息化系統的和諧穩定。
七、突出協調服務,提升優化發展環境
(十七)用足用好產業政策。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加強政策宣傳,積極爭取和落實國家、省鼓勵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大項目申報和爭取力度,力爭有更多的項目擠進國債資金、節能節水、技改貼息、技術創新等計劃盤子。全面落實培強做大相關配套政策,統籌使用市工業發展專項資金,選擇規模實力強、稅收貢獻大、發展前景好的8大領域領軍企業、50戶重點企業、100戶成長性企業,在項目建設、要素配置、融通資金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加大政策性資金支持力度,積極探索設立工業企業還貸周轉金和信息化專項資金,推動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深入開展。
(十八)切實提高服務質量。認真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引導企業發展國家鼓勵類產業。進一步規范行業管理,加強重點行業指導。扎實做好履行《禁止化學武器條約》工作。推進改革和轉型工作,促進工業行業協會向專業化、社會化方向發展。堅持依法科學決策,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行政效能。認真落實國家和省進一步清理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文件精神,進一步整治涉企亂檢查、亂評比和亂培訓等行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藍色經濟、產業集群、低碳經濟等方面開展調查研究,探索新思路、新舉措,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健康平穩發展。
(十九)全面加強企業管理和企業家隊伍建設。認真貫徹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管理工作的意見》,樹立企業管理先進典型,引導和推動企業管理創新。建立企業直報系統,完善企業管理臺帳,為加強企業管理工作打好基礎。以“三創建”為基礎,集中培育“精細化管理”樣板企業,探索企業管理新模式。在全市企業中大力推廣六西格瑪管理等現代企業管理方法。大力實施人才興企戰略,積極推進“百千萬人才創富工程”,力爭培養引進20名熟悉國際國內市場、具有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優秀企業家,100名高層次、復合型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人才,1000名有知識、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創業者。加強與國內外重點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建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儲備制度,開展企業家培訓工作,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質好、駕馭能力強、熟悉國際慣例、具有戰略眼光和創業激情的優秀企業家隊伍。
- 上一篇:計算機技術進行信息控制的策略
- 下一篇:試議目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