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工作要點3篇
時間:2022-05-28 08:00:29
導語:發改委工作要點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2014年,市發改委將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對照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市人大十五屆三次全會以及市政府年度重點工作分解表各項目標任務,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促服務”理念,以改革轉型的思維、創新突破的干勁、務實扎實的舉措和勤廉高效的作風,全面推動改革發展工作邁上新臺階,為打造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樣本”做貢獻。
一、深化改革,增強發展能力
制定改革路線表。緊盯上級改革政策和工作舉措,強化對重點改革工作的研究、部署、協調和落實,認真完成上級布置的各項改革任務。研究制定2014年全市深化改革工作要點,明確改革任務和責任主體,制定全面深化改革時間路線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做好股權固化、產權交易、經營方式改革,抓好農村股份合作、金融、資產交易、土地管理制度等改革。繼續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健全國資監管、金融服務體系,優化政府債務管理,增強服務發展能力。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區鎮合一”、“區街合一”和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開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工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大“減、轉、放、免”力度,探索建立行政部門權力清單制度,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加快社會事業改革。不斷深化“政社互動”、“三社聯動”工作,提高村(居)自治水平,積極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探索行業協會與政府部門職能、人員、經費、場地“四分開”改革,提高行業協會承接政府部分轉移職能和購買服務的能力。
二、規劃推動,引導科學發展
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認真落實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實施方案,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成員單位聯絡員掛鉤制度,明確工作責任,確保任務落實。加強指標監測,及時采集基礎數據,對與目標值差距大的指標強化倒逼機制。將現代化指標體系中的一些薄弱指標與區鎮科學發展觀考核相結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勵機制。抓好人代會各項經濟指標的落實。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抓好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分解落實,優化指標,突出重點,加強經濟運行的跟蹤監測和分析研究,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健康發展。修訂完善科學發展考核細則。圍繞轉型發展新要求、發展新實際、區域板塊發展新特點,堅持考核促發展導向,更加注重引導科學發展,充分體現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謀劃“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組織開展“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課題調研,研究“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重點、方向、目標和任務,為“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做好前期準備。
三、務實舉措,狠抓固定資產投資
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全力抓好86只總投資498億元的市重點項目建設,加大與項目主管責任單位聯系和協調,及時跟蹤了解重點項目進展,確保項目按時序進度加快實施,爭取完成年度投資179億元;全力推進總投資139.7億元的10大產業項目,著力儲備一批對未來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有帶動和支撐作用的重大項目。優化項目服務。對重點項目的儲備、審批、推進、實施采取跟進服務措施,做好要素保障和對上爭取。協調各區鎮、部門精心組織好全市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開業活動。增強投資活力。深化審批制度改革,簡化流程,下移事項,擴大網上審批范圍,逐步實現項目受理,審核、審批、簽發網上公文運行的全過程電子化處理。加快政府投資項目信息化平臺建設,提高政府投資對全社會投資的引導力,認真安排、實施272只計劃總投資255億元的政府投資項目。認真貫徹《省政府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增強民間資本投資活力。
四、提升能級,推動服務業發展
大力實施服務業三年提升發展計劃。細化優化主要目標、發展重點,推進機制、項目支撐和配套措施,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再提升1.5個百分點。做強服務業集聚區。加強省、市級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突出主導產業特色,增強產業集聚輻射效應;開展市級集聚區認定和、省級集聚區爭取工作,加大政策創新和集成力度,引導資源加快向集聚區匯聚,提升服務業集聚區集約化水平,爭創省級現代服務業示范區。突出重點行業。充分利用沿江沿滬的區位優勢和港口資源優勢,力爭年內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保持25%以上;營造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良好環境,培育發展電子商務、游戲動漫等產業;完善新區萬達、港區港城廣場、科教新城等商業業態,促進華東水產品市場、森茂汽車城等一批專業市場繁榮;大力推進以長江口旅游度假區為重點的“一核兩帶四大板塊”的開發建設。合力推進4A旅游景區申報和旅游標準化建設工作。注重項目促進。對服務業重點項目庫進行調整充實和跟蹤管理,尤其注重省、市重點項目和“十百千”項目跟進。充分發揮引導資金作用,加大對服務業項目的扶持力度。突出品牌培育。加強創新團隊、優秀民營企業、創新型企業、優秀示范集聚區等上報力度和專項資金的對上爭取工作。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培育龍頭企業,扶持一批規模大、實力強、帶動性好的企業,使其成為全市服務業投資主體、納稅大戶;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增長潛力的服務業企業,增創發展新優勢。
五、強化合作,提升接軌功能
推進全面接軌。充實調整接軌工作領導小組,制定2014年市接軌工作要點,重點推進與區、區的區域合作,依據《省市和市區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備忘錄》精神,深化城市交通、生態文明等合作,力爭在軌道交通11號線、604省道、區域生態共治等領域取得突破進展。強化專題對接。積極研究跟蹤自貿區推進動向,探討我市對接政策舉措,努力實現接軌新突破。依托科教新城張江產業園平臺,推進我市各產業園區與張江高科園區合作。推進與市相關部門開展專題對接活動工作,力爭在港口、汽車行業、服務業等領域合作取得新突破。深化部門合作。加強與市發改委、建交委、合作交流辦等市級機關層面的交流與聯系,深化信息收集工作。健全和完善我市接軌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對接機制,推進合作平臺與渠道建設。注重日常督導。按照《2014年市接軌工作要點任務分解表》的內容,配合時間節點,有效督導各責任單位加快落實,完善接軌工作考核機制。
六、謀劃長遠,拓寬上市發債渠道
謀劃多地上市。協助已進入輔導期企業做好驗收,幫助后備企業啟動股改程序;積極探索中小企業境外上市辦法,做好企業赴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地上市的輔導培訓,深入摸排梳理境外上市意向企業;大力推進企業赴新三板等場外交易市場掛牌,年內力爭3-5家企業掛牌融資。加強與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溝通合作。發行多樣債券。比較研究企業債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私募債、短期融資券和公司債等債券融資特點,對全市債券融資進行集中梳理,重點包裝整合企業債券,大力宣傳推介中小企業私募債等門檻低、速度快、效率高的新型融資方式。強化多措保障。完善企業上市、發債扶持政策,堅持深入實施發掘培育等“四個機制”,做到保姆服務、主動服務、專業服務、分類服務。力爭今年有2家企業上市,2家企業發行債券30億元。
七、服務全局,增強綜合協調能力
加強對上爭取力度。進一步順暢對上溝通渠道,做好項目的整合、策劃,力爭在重大項目報批、專項資金爭取、產業政策扶持、低碳經濟、農產品配額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統籌做好三農工作。抓好“雙低”油菜生產基地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參與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重點做好濕地修復工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標準農田、太陽能工廠化育苗基地、中小河流治理、城廂種養循環示范區建設、省級現代漁業園區、新湖蔬菜示范園區等項目的申報爭取工作。提升工業經濟質量。扎實做好新興產業“十百千”工程、新能源重點產品、特色產業基地、工程中心等組織申報工作,落實相關扶持政策,加強重點行業的分析監測。推進社會事業發展。抓好政府實事工程的意見征集、遴選、公布、督查等工作,讓實事工程做實做好;積極準備項目素材,做好太湖整治項目申報;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加強循環經濟試點、城市礦產、清潔能源項目的對上爭取和政策扶持。強化內資引進。優化監測與考核辦法,注重資源整合,主攻滬浙閩粵等重點地區,重點引進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內資項目,狠抓落地轉化,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抓好生產要素有序配置。積極推進電力需求側管理試點工作,落實煤電油運綜合保障措施,深入挖掘減排項目,鼓勵高能耗行業用能結構優化升級,努力實現節能減排各項工作目標。
八、改進作風,增強機關效能
切實改進作風。把改進作風作為加強機關建設的頭等大事來抓,堅決落實上級關于作風建設的各項規定和要求,繼續完善委內各項管理制度,細化完善委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實施辦法。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三訪三促”、“集中調研月”等活動,著力提升黨員干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企業的能力水平。著力提升效能。進一步深化主題教育活動,積極開展優化發展環境創新、機關服務星級品牌、作風效能星級示范點等爭創活動,發揮窗口效能建設示范作用,注重項目辦理的原則性和靈活性,進一步提升項目辦理效率。增強組織和隊伍建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效能型”機關,嚴格堅持黨委各項制度和勤政廉政各項要求,結合發改委職能深入開展特色活動;優化調整人員配備,敢于給年輕干部搭臺子、壓擔子,鼓勵干部深入基層一線。積極推進依法行政、綜治平安、法治建設、政務公開等各項工作,更加注重機關文化建設,構建和諧向上機關環境。
第二篇
2014年發改委依法行政工作的總體要求是: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按照全市依法行政年度工作要求,從本委實際出發,堅持依法行政、強化服務、提高效能為重點,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工作理念,健全制度規章,創新工作措施,規范行政行為,切實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推進全委依法行政工作開展。
一、以強化崗位職能為重點,提高依法行政效能。
根據我委部門職能,今年依法行政工作要重點做好:
(一)做好年度計劃與規劃工作。把依法行政、法治、綜治平安以及普法工作作為規劃、計劃的重要內容,分解落實到區、鎮和各單位,修改完善科學發展觀考評體系,突出法治建設的重要地位,確保全市法治建設的有效推進。
(二)扎實做好政府實事項目管理服務工作。加大對確定的2014年度政府實事項目的管理,及時協調項目建設單位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各項實事項目的順利推進,有效發揮實事工程的功效;要加大實事項目對外宣傳力度,定期向市人大報告實事項目實施情況,邀請人大對實事項目的督查,同時要積極向社會實事項目建設信息,有效接受社會監督;要繼續做好下一年度政府實事項目的公開征集,保證實事項目的公開、透明。
(三)以窗口為重點,提升項目辦理效能。在項目服務中,積極推進“兩延伸一提速”服務,堅持能簡則簡、能放則放、能快則快,充分放權窗口受處理項目權限,確保項目辦理優質高效推進。要繼續加強重點項目管理服務,從計劃著手,科學、合理、有序、協調編制年度重點項目計劃;從服務著手,完善相應管理辦法和各項管理制度;從推進著手,組織協調好全市重大項目開工開業活動,切實發揮重點項目的支撐作用。
(四)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按照“兩集中兩到位”工作要求,在去年對全市行政審批項目集中清理的基礎上,積極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對業已清理的項目進行綜合調研和評估,保證集中清理后續工作的落實;要會同法制辦、監察局、行政服務中心等單位今年繼續做好行政審批項目再梳理、再清理、再縮減,全面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更好地服務于全市發展。
(五)加強電力能源協調管理。要圍繞促發展保供應保平安的要求,積極組織協調制定電力應急預案,保證我市重點部位、重點產業、重點區域的用電需求和成品油的供應。加大對非法用電企業的行政執法力度,會同相關部門認真做好電力生產企業、成品油供應企業的監管和服務,保證電力、電網、成品油供應的安全。
(六)積極協調,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圍繞全市發展重點,加強政策研究,注重開展綜合和專題調研,有效發揮綜合協調作用,切實解決事關全市發展和改革的重大問題。認真處置各類來信來訪,繼續做好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答復工作。積極發揮政務信息化技術優勢,推進各類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促進政府職能轉變,保證權力陽光運行。積極開展對上爭取,努力為全市發展多爭取上級的支持,全面提高行政效能。
(七)認真做好信息公開工作。按照政府信息公開要求,及時做好政策信息、工作動態信息等更新和工作;認真梳理,及時做好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工作。
二、以健全制度建設為抓手,推進依法行政開展。
(一)進一步完善重大行政決策機制。按照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要求,對涉及“三重一大”行政決策,要認真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研究重大事項,堅持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揚民主,嚴格執行黨委內部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的監督;要進一步完善重大行政決策制度,健全決策程序,做到制度健全、程序到位,保證重大決策的科學性、公開性、公正性。
(二)進一步加強規范性文件管理。要按照全市發展要求,加強研究,及時為發展尋找對策良方,起草或制定各類規范性文件;要進一步規范性文件制訂程序,健全規范性文件制定的制度和機制,并加強規范性文件合規性審查和申報,保證所訂規范性文件的合規性;要及時做好通過合規性審查的規范性文件對外及宣傳解釋工作,按時做好文件執行情況的調研和評估,保證規范性文件的功效。
(三)進一步完善依法行政、政務公開制度建設。堅持行政許可各項制度,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委內辦理手續齊全的項目做到隨到隨辦,嚴格執行承諾時限辦理完畢。結合機關目標考核,繼續開展對科室、人員進行了量化的百分考核,按照科室、人員的績效,把依法行政情況與年終考核評先有機掛鉤,保證了依法行政工作落到實處。充分利用監督投訴電話、郵箱等手段,有效接受社會各界對我委依法行政工作的監督,保證我委依法行政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加強領導,提高認識,提供依法行政保證。
(一)加強領導,組織落實。為加強我委依法行政工作,委充實調整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由委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職能科室科長組成的,全面負責、推進全委依法行政工作。將依法行政工作放在全委年度工作的重要位置,進一步明確了年度依法行政工作目標,并切實把依法行政工作分解到職能科室、落實到人;繼續在全委機關開展“四型機關”創建主題活動,確保全委依法行政工作的開展。
(二)加強學習,提高認識。按照學習型機關、學習型干部建設要求,以提升干部隊伍能力水平為目標,采取集中學習和櫥窗、網絡等方式,繼續強化全委人員的學習教育工作,突出加強職業道德、政策法規、業務技能教育,組織好專題講座,開辟青年干部論壇,進一步提高全委依法行政意識。認真落實領導干部學法制度。積極組織好行政執法人員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類學習培訓,不斷增強他們做好依法行政工作的責任感和自覺性,促進我委依法行政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三篇
又好又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緊迫任務。為進一步提升發展服務業,促進全市經濟健康發展,特制定本計劃,計劃周期為2013-2015年。
一、總體要求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以市場為導向,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重大項目為抓手,推進服務業集約集聚發展,引導現代服務業加速擴張,促進傳統服務業優化升級,實現服務業總量規模、貢獻份額、集聚水平、產業發展層次等進一步提升,為促進我市經濟增長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二、主要目標
(一)總量規模進一步提升。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5-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7%以上。
(二)貢獻份額進一步提升。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保持在45%以上,到2015年服務業對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
(三)產業層次進一步提升。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拓展服務業新興領域,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升發展消費性服務業、創新發展公共性服務業。到2015年,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5%以上。
(四)集聚水平進一步提升。大力推進服務業集聚區公共平臺建設,引導服務業企業向集聚區集中,提高產業集聚度,到2015年,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500億元的集聚區力爭各1家。全市各鎮(區)都有產業特色鮮明的集聚區。
三、發展重點
立足現有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以及預期市場潛力,切實發揮服務業發展的比較優勢,著力實施“五大工程”。
(一)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實施現代產業融合工程。
進一步鞏固第一產業,做強第二產業,壯大第三產業,努力實現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1.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主導,加快推進生物農業科技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引導科研教育機構積極開展農技服務。積極發展農村生活性服務業,完善農村消費品銷售網絡,推動現代流通方式向農村延伸。積極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休閑漁業、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把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與城鄉一體化發展結合起來,以現代農業園成功創建4A級景區為契機,加快蘭文化生態園、親子園、百竹園建設,拓展以會獎、婚慶和自駕旅游為主的客源市場,打響現代農業園品牌。加快雙鳳生態旅游規劃,著力建設成為一個規模型田園式特色生態旅游景區,提升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水平。
2.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適應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中、高端發展,深化產業融合,細化專業分工,增強創新能力,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大學科技園、創意產業園,信息產業園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創業園、軟件園、LOFT工業設計園等平臺,推進以知識、技術、信息等服務要素在工業生產鏈上的有效應用,提升制造業企業發展水平,促進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3.區域融合發展服務業。各鎮(區)要根據全市經濟發展定位,依托沿滬經濟帶和沿江經濟帶,有選擇地發展商貿物流、休閑度假、高端房地產、高端酒店等現代服務業,形成不同產業、不同行業的區域發展特色,并力爭實現區域發展高度融合。
(二)推動產業集聚集約發展,實施產業集聚提質工程。
按照產業集中、發展集約、資源共享、功能互補的要求,做大產業規模,做出產業特色,集聚一批新興產業。
1.大力推進集聚區建設。重點推進中央商務、現代物流、商貿服務、文化創意、科技信息、休閑旅游等六大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做強物流園、LOFT工業設計園等6家省、市級服務業集聚區,加快推進長江口旅游度假區、新區中央商務區、大學科技園、森茂汽車城建設。力爭到2015年,全市統籌規劃建設10-15個規模較大、集聚度較高、產業特色鮮明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全市集聚區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
2.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立足于的區位優勢、資源基礎、產業基礎和城市功能,重點吸納對地方稅收貢獻大、輻射能力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國內大型企業集團總部,以及國內外大中型企業的研發總部、投資與決策總部、財務總部、營銷總部等。一是先進制造業總部。依托港區新能源、新材料、重大裝備,新區精密機械、高端裝備,城廂光機電產業以及生物醫藥、璜涇化纖產業等特色產業基礎,不斷發展壯大新興產業規模和能級,重點吸引國內外大企業來太建立研發設計、生產營銷基地。二是現代服務業總部。加快新區3平方公里中央商務區建設。全力推進香塘、五洋、浙商、高展、寶利嘉等總部樓宇和農商行、國際廣場等金融商務樓宇建設,加快形成辦公、商務、商貿及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商務中心區,重點培育和引進金融、商貿、研發、設計、信息咨詢、中介服務等企業總部。依托軟件園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以及科技創業園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優勢,重點引進軟件開發、數字動漫和科技研發、服務外包等相關產業總部。依托港及綜合保稅區優勢,加快港區行政商務樓宇引資力度,重點引進電子商務、現代物流、航運服務、供應鏈管理等功能性總部。加快推進創意產業園、天鏡湖文化商務區建設,大力扶持工業設計、文化創意、咨詢策劃、影視傳媒類企業總部發展。放大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優勢,積極引進服務外包、信息軟件總部型機構。加快長江口旅游渡假區項目開發力度,引進和培育知名品牌旅游總部企業,建設開發具有帶動性的濱江旅游綜合開發項目。力爭到2015年,重點培育和引進40家總部企業,全市總部經濟實現較快增長。
3.大力推進產業集聚。一是積極培育網絡經濟。支持第三方電子商務與交易平臺建設,推動網絡交易與電子認證、在線支付、物流配送、報關結匯、檢驗檢疫、信用評價等環節的集成應用,著力推動渤海商品交易所基地建設,促進西本新干線、拉夏貝爾、五洲在線等一批電子商務企業做大做強。引導我市大中型企業建立與生產流程、市場營銷、研究開發、售后服務、管理決策緊密結合的互聯網業務,利用電子商務拓展市場,逐步形成規模化的網上交易市場環境。加強政府的引導和部門間的協調,創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和開放、創新、寬松的發展氛圍,以電子商務和網絡應用為重點推動網絡經濟發展。二是強勢發展現代物流業。圍繞發展“大港口、大物流、大產業”,放大港口和區位優勢,做大做強物流園區。積極發展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建立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的物流服務體系。開工建設集裝箱四期工程,建成華能煤碳儲運中心、陽鴻石化二期、鋼領國際服務中心一期、港城物流科技苑項目。到2015年,力爭對外開放泊位數39個、集裝箱干線航班密度大于102班/周,完成貨物吞吐量1.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700萬標箱。三是大力發展金融保險業。加快推進以東路為中心的金融街區建設,發揮緊鄰優勢和國際金融中心的輻射作用,探索建設特色的金融業后臺服務園區,為金融機構創新發展提供后臺支撐作用。大力引進和培育聚集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的數據、票據、銀行卡等后臺服務機構中心。到2015年全市新增金融機構3-4家。繼續大力度推進企業上市和企業發債工作,到2015年全市擁有上市企業10家。擴大債券規模,再發行企業債券60億元以上。加大研究力度,積極發揮風投、創投、小貸公司等金融新型組織的撬動作用。積極開展銀政企三方合作,擴大信貸規模,積極發展保險和證券業。四是突破性發展休閑旅游業。全力推進長江口旅游度假區建設,完善度假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漁人碼頭、溫泉社區、濱江新城和瀏河古鎮四大功能區建設,到2015年,全面建成長江口旅游度假區四大旅游板塊。加快古鎮修復改造工程,完成核心區樂蔭園地塊改造、提檔升級文史館及吳曉邦故居,建成投運連環畫博物館,初步建成功能齊全、配套完整的古鎮旅游產品。完善金倉湖配套設施,建設游客中心,啟動德國小鎮建設,將金倉湖打造成為休閑運動的理想場所和旅游目的地。以創建旅游標準化城市為抓手,加強旅游景區、星級賓館、旅行社的建設,力爭3年內再創國家4A級景區2個,建成四星級以上酒店3-5家,到2015年全面完成旅游標準化城市建設。五是著力發展商貿流通業。逐步建成空間布局合理、業態結構優化、服務功能齊全、方便居民生活的商貿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新港城和科教新城商貿設施建設,投運月星家居廣場、億立•義烏國際商貿城,加速森茂汽車城和華東水產品市場產業集聚發展。發揮國家級特色商業街區效應,推動江海河三鮮美食一條街、老街、海運堤二期等特色商貿集聚區加快建設,進一步繁榮萬達廣場、人民路中心商圈。創新提升商業業態。著力提升專業市場交易的信息化水平,積極引導億立•義烏國際商貿城等開設網上交易商城,打造虛擬專業市場平臺。大力引導消費升級,加快品牌連鎖等新業態引入,培育中華、省、市特色餐飲名店。
(三)深入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實施國際化水平提升工程。
深入實施“接軌”戰略,將對接、融入大虹橋商務區作為新一輪發展的重要舉措,大力推進對國內外市場和資源的開放,像推動制造業“兩頭在外”和推進制造業市場全球化一樣,推動全市服務業市場的擴大。
1.擴大利用內外資規模。以省現代服務業產業指導目錄為導向,針對歐美、日韓等國家及地區和、北京等發達省市,著力引進區域型電子商務、基地型高端商貿、供應鏈物流運營、總部型服務外包、金融保險等高稅源型服務企業,利用已建成的樓宇資源瞄準總部經濟、研發中心、銷售中心、結算中心等項目招商,積極引導國內外資金來太發展服務業,適時在境外組織服務業專題招商會,確保服務業到賬外資、服務業內資注冊資本占全市的比重分別達到30%、60%。
2.做大服務外包規模。放大省首批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優勢,合理引導,加快培育,確立“人才培訓+省級基地城市+樓宇(園區)經濟+重點企業”發展模式,在承接離岸外包的同時,重視本土外包的發展。強化我市在軟件研發、生物制藥研發測試和工業設計等領域的發展優勢,積極發展“后臺經濟”和“后期經濟”,整體提升服務外包的規模和水平。進一步壯大我市生物醫藥和工業設計兩大特色外包產業,全力以赴引進大項目。以生物醫藥產業園為主體,統籌生物醫藥產業載體建設,打造生物醫藥服務外包品牌,推動企業間的互利合作和資源共享。突出新區和科教新城主戰場作用,打造科技信息與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區,同時要培育發展電子商務、游戲動漫、科技研發、云計算、物聯網等發展勢頭迅猛的產業;以創業園和軟件園為主要載體,加快電子信息產業集聚提升。發揮政府及中介組織的作用,密切關注全球發包企業。確保3年內年均實現服務外包接包合同額5億美元,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3億美元。
3.做大外經外貿規模。推動外經外貿雙向拓展,鼓勵有比較優勢的企業走出去,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開展雙向拓展。引導加工貿易向研發創新、品牌建設等產業鏈高端發展,調優外經外貿結構。全力推動出口基地建設,在做大進口總量的同時,提升自身創新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提升外貿發展層級。
(四)加快重點項目開發建設,實施服務業投資擴量工程。
經濟要發展,項目建設是關鍵。有項目才有投資,有投資才有產出,有產出才能擴大總量,才能增加效益。3年內確保完成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800億元以上。一是全速推進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全力推進50只總投資超300億元的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加快主城區、新港城、科教新城和3個中心城鎮建設,加快中央商務區和陸渡片區開發。加快港口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港區城市綜合體、中興商業街等載體建設,完善港城功能配套。加快科教新城“一帶、一環、一片區”建設,確保海運堤二期等一批服務業項目投入運行。協調做好服務業企業開工開業前的土地、資金、生產要素的組織工作,適時組織服務業企業開工開業專場活動,形成服務業項目大建設、大發展的良好氛圍。二是加大對服務業項目的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服務業、服務外包、科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的杠桿作用,根據我市服務業發展的重點,著重支持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服務外包、文化創意、商務服務、金融服務、科技服務、旅游業以及產學研結合等領域內的重點項目。三是全力做好服務業對上爭取工作。加大國家、省服務業政策及各類服務業專項資金的對上爭取工作,積極推動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
(五)提高企業內在競爭力,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壯大工程。
從規模、結構、成長、創新和管理等五個方面鼓勵服務業企業加快發展,促進企業綜合素質和整體形象的不斷提高,擴大企業比較優勢,提升企業內在競爭力。一是要著力培育旗艦型服務業企業。通過加快壯大現有服務業大企業、推進項目建設培育服務業新企業、實施定向招商加快引進國內外服務業知名企業等多種途徑,扶持和發展一批主營業務突出、市場競爭力強、帶動作用較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服務業大企業大集團,到2015年,形成年營業收入超10億元企業10家以上,其中超100億元、50億元企業各2家。二是要著力擴大服務業列統企業規模。在做大服務業單個企業規模的同時,鼓勵新辦服務業法人單位,積極爭取更多服務業列統企業入庫上網,壯大服務業列統企業規模,全面提升我市列統企業占比。到2015年,全市服務業列統企業數達900家,服務業列統企業增加值占比達30%。三是要著力提升服務業企業品牌化水平。堅持走以質取勝、自主創新、促進自主品牌發展的道路,以品牌為紐帶,著力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服務業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集聚區,大力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建設。到2015年,全市擁有市級以上名牌企業12家、商標企業5家,3A級以上物流企業15家。
四、推進機制
服務業提升計劃關系到向后三年服務業發展的走向、規模、質量、效益,也關系到全市服務業“十二五”規劃能否順利實現,意義十分重大,必須有健全的推進機制作為保障。
(一)建立工作體系。作為市委、市政府向后三年的服務業發展總綱,市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要切實加大工作力度組織實施好提升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及時分解目標任務,并跟蹤分析匯總推進情況、組織實施年度考核等具體工作,對全市服務業發展作出貢獻的單位和人員實施獎勵。各鎮(區)也要建立相應的工作推進體系,結合實際制定推進計劃和工作體系。市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大對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和集聚區的指導與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要健全服務業統計指標體系,完善服務業統計調查方法,建立覆蓋全市域的統計直報網絡和服務業統計數據庫,提高服務業統計的全面性、精確性和及時性。
(二)加強政策支持。要認真落實國家、省和市促進服務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努力營造有利于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政策環境。繼續梳理上級政策,及時調整完善出臺我市促進服務業發展的鼓勵政策。要加大資金支持,做大市服務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規模,加大財政對服務業企業產出的獎勵力度,此外還要整合優化市有關專項資金,提高資金使用集中度和效率,形成政策疊加效應。
(三)強化人才支撐。建立健全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加快實施“現代服務業人才素質提升工程”,重點加強現代服務業復合型領導人才、高層次企業管理人才和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要立足我市優先發展的產業領域,著重圍繞現代物流、總部經濟、現代商貿、服務外包、工業設計等領域,強化緊缺人才和實用型高技能人才培養。要加大與有關高校和培訓機構的合作,加大境內外培訓力度,繼續辦好服務業人才專場招聘會。
- 上一篇:大學生思政教育校企合作培養思考
- 下一篇:語言文字委員會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