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名著讀后感

時間:2022-09-19 03:36:00

導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名著讀后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名著讀后感

近來我們高一學習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首先我想到朱自清其人。在江南水鄉他度過了童年,確實有著平和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但他也曾說,兒時的記憶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驚人的程度”,這與荷塘月色中透出的孤寂也有聯系吧。而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上,兒時畢竟是首發的驛站。看了他的《綠》《春》《匆匆》《背影》后,覺得他真是個適合寫散文的人,語文優美、靈活,文思細膩樸素。如果說魯迅的語言精練深刻,郭沫若氣勢磅礴,巴金樸素優美,冰心委婉明麗,那么朱自清真的是很清雋,很沉郁。而這樣的人身為清華教授卻一生清貧,甚至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想到其人其事其文,心中有些明白了,也很受感動。而這樣一位民主戰士,也不吃美國救濟糧寧愿餓死,心里感到很震撼,我感覺他的堅強與魯迅先生雖有不同,和老舍先生卻很類似,那是一個中國文學家的尊嚴與氣節。

讀《荷塘月色》,我最欣賞的是意境美,朦朧美,那是清風靜謐,那分明是寧靜里的心靈吶喊,濃濃的思緒。在我的印象里,荷花是大方明麗的花,是亮麗爽眼的花,是適合扯一暴風與之一起的掛在陽光下的花。而在朱自清筆下,只有抑郁、寧靜、蘊藉和甘醇。

以前也見過大片的荷,曾在洪湖的荷塘里于荷海間乘舟穿行。那時的荷花荷葉給人感覺很明麗,而那時也確是有一種隱郁的清氣,很獨特地顯出荷的透明感,時時也飄動著如初般的心事,而點點微細的水光從葉隙花間不斷流涌之景,真的很美。荷稈像從水中射出的箭,純凈而堅韌,但我仍無法體味朱自清所感覺的那意境,因為我畢竟不是朱自清。

人教版教材課文中,有金志華寫的評點。但我認為文章就是文章,閱讀是靠每個人的心情,每個人的理解去解讀,所以每個人都能讀出不同的東西。誰也沒有權利去斷定誰的評賞是正確的,或是錯誤的。學者看文章要分析結構,普通人看文章也許注重內容。金志華認為《荷塘月色》是圓的,而我自第一眼看到這文章就被它的意境它的“情”所打動。許多人們就是這樣,看到一篇好文章,馬上分析表現了什么中心思想,哪里寫得如何之精辟,絕妙。其實很多東西作者都沒想到過,卻被他人賦予了新說,我只想“看”文章,用自己的心情去看,最后找到只因為我的心情我的理解而看到的東西,我就很滿足。剛如“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只簡單的一句話,就體現了作者在熱鬧之景中的孤寂與冷清。一個瞬時的感情轉換,也為全文作了感情鋪墊,這使我立刻想到了徐志摩的詩:“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兩位寫蟲鳴一動一靜,卻同樣表達了內心的傷感。

想起那些對文學的感動,我越發覺得對文字美的感受是一瞬間的領悟。以前讀賈平凹的《我的小桃樹》,別人說他是鬼才,文筆優美,我不信,但其中有一句是真的打動了我,在他感慨我自己的小桃樹片片付給風和雨后,在描寫桃樹于風雨中頑強戰斗前,中間有句很平常的話:“我心里喊著我的奶奶!”如今再品,我想這大概就是散文的“文眼”了,點出了作者寄托在小桃樹感情。只一句,美得令人驚嘆。我想《荷塘月色》中的“只不見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我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與賈平凹的語言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吧!現在我更加確定美足以作為生命存在的理由。

讀《荷塘月色》,我擁有了一片美麗的荷塘,也認識了一位多情孤寂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