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危機讀后感

時間:2022-10-15 11:00:00

導語:創造力危機讀后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造力危機讀后感

這個寒假我有幸拜讀了北京社會科學院的教育學博士上官子木所著的《創造力危機——中國教育現狀反思》一書,頗有感觸。

中國教育缺乏創造力已成公論,但令我們困惑的是,我們的創造力到底丟失在哪里?這本書通過對中國當前教育現狀,尤其是基礎教育現狀進行重新審視與反思,并將視野擴展到文化、社會、家庭,從而探求導致個體創造力缺失的多重因素。本書不僅通過揭示我國教育的現存缺陷而有利于教育改革的完善,而且通過引導個體發現自身的能力缺陷而有利于年輕一代的自我完善。

本書指出:教育是科技發展的基礎,面對科技發達的美國,我們難免要進行中美教育的比較。美國高等教育的成就已由其先進的科技發展水平得到了驗證。因而國人對我們高等教育不如美國是沒有異議的,但在比較中美兩國的基礎教育方面,人們的看法卻存在著很大的分歧。多數人認為,中國的基礎教育要優于美國,即我們是贏在了起點而輸在了終點。依據是國際中學生學科奧賽的成績總是勝過美國。然而,在一個落后的基礎教育的基礎上怎么會產生先進的高等教育呢?說明美國的基礎教育的優勢是我們難以否認的。中國的基礎教育的特點是進度快、難度高、知識點多。在同樣的教學時間里,我國學校教的知識快于、難于、多于美國,這意味著我們的教育必然省略了很多東西。省略的是什么,與創造力有何關系,這需要我們進行具體而細致的分析。

例如:美國小學四年級課本中涉及到的熱空氣上升的原理的課程教法是,指導學生動手制作一個熱空氣氣球,學生要自己準備各種材料,自己動手制作,失敗了再重新做。這樣,整整一個星期的教學時間都花在了制作一個熱氣球上。與此相比,我們的同類課程的教法是,教師照課本講原理,學生聽講后背熟即可。同樣一個知識點,對中國學生來說,這只是書本上枯燥乏味的,并且是與自己的生活毫無關聯的抽象理論;而對美國學生來說,書本上的內容是有趣的,并且是自己實際生活中喜聞樂見的。當我們用十分鐘完成美國學校需要一個星期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時,我們的學生就不可能像美國學生那樣得到多方面的知識和多方面的能力訓練。

數學課程中,我們的難度也只是集中在數學的解題技巧上,而不是用數學思維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在使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方面,我國學生的數學優勢不再顯現。當我們的學生在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解高度抽象的數學難題的時候,美國的學生在參與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并從中積累相應的經驗和形成相應的能力。我國的基礎教育與學生的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完全脫節,而美國的孩子卻在中小學階段就不斷積累未來工作所需的能力以及社會生活所需的經驗。一個人的時間精力畢竟是有限的,我們的學生深埋在數學謎題中,他們沒有時間參與各種對于未來有更重要影響力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的基礎教育中缺少自我表達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創造力是人的綜合智慧的產物,需要多方面的能力支撐。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如何盡自己的一份力,在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的同時培養小學生的創造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現在的學生對數學的感受,大多數學生體驗最深的是沉重而不是好玩,究其原因,根子在于現在的教育體制,還有升學,就業的壓力,當今的社會到處存在競爭。有了好成績,才能評三好學生,才能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學,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殊不知,學生進行了多少次的題海戰術,做了多少張練習卷,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次的戰場考驗,雖然學生個個成了解題天才,但是學生怎么還會對數學產生興趣呢?學生每天機械地,超負荷地進行學習,同時創造力也一點點在消耗、在遺忘。

但愿通過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協作與努力。讓我們的教育工作出發點和最終點都是為了學生的創造力,在若干年后在世界發明創造的舞臺上,有我們中國的名字,這是我們所要努力奮斗的,也是大家要努力奮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