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時間:2022-07-11 09:41:00
導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的話
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全面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們黨肩負的使命,深刻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和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理論,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則和主要工作,并就加強和改善黨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各項工作的領導提出了具體要求,對于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為了深入學習貫徹同志重要講話的精神,本報將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專論”欄目陸續刊登有關文章。
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則和主要任務,清晰勾畫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壯美前景,為我們正確認識、全面把握和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指明了方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重大戰略任務的提出,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標志著我們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對于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堅持以人為本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一個基本問題。社會主義以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為重要特征,但更為本質的方面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我們黨是以實現共產主義為奮斗目標的政黨,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的政黨。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過程,既是我們黨自覺探索和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過程,也是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履行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努力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進入新世紀,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時代條件、所肩負的任務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在實際工作中,一些人把發展簡單地等同于GDP增長,對物的重視程度遠高于對人的重視程度。也有少數黨員干部,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淡化,“官本位”意識和特權思想嚴重,脫離群眾,以至于一些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問題未能解決,一些不公正的社會現象未被克服。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諸如收入差距過大、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面對新的形勢和問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同志就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論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充分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
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使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力量,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力量。我們黨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必將極大地調動起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力地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堅持以人為本,使社會充滿創造活力,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顯著標志。我們黨強調,要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激發各行各業人們的創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既要充分發揮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作用,又要鼓勵和支持其他社會階層人員為經濟社會發展積極貢獻力量;要在全社會營造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氛圍,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堅持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使社會充滿創造活力,必將有力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
注重健全完善利益協調機制,努力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是社會主義社會區別于其他社會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重要體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政通人和,經濟持續增長,因生產力水平低下、物質生活資料匱乏而引起的社會矛盾日趨緩和,這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利益關系和利益格局出現劇烈變動,給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帶來了許多新的挑戰。目前,我國城鄉發展、地區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社會利益訴求日益多樣化,人民內部矛盾呈現出新特點,群體性、突發性事件有所增加,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
針對改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我們黨強調,必須從執政高度出發,重視和維護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要健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和社會利益協調機制,特別是要健全黨風廉政工作機制、科學決策機制、收入分配機制、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社會預警應急機制、社會保障機制以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機制等;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形成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合力,尋求各方利益的平衡點,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和公平訴求,靈活運用各種柔性方式處理復雜矛盾,實現互利、共贏、共同富裕。始終忠實地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眾在公平和正義的社會中安居樂業,既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社會主義的重要價值目標和本質要求。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自然環境孕育了人類,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任務。
近代以來,隨著人類改造和支配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人與自然的關系日益緊張。特別是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使人類對大自然的掠奪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文明的發展、社會物質財富的增加是以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為代價的。當今世界,由于許多國家面臨巨大的發展壓力,急于求成、盲目追求經濟增長成為普遍現象,人與自然的關系空前惡化,各種威脅人類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全球性問題日益突出。可以說,妥善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徹底扭轉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改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無序、失衡狀態,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人與自然的和諧中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與人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人類社會的重要課題,成為當代馬克思主義者必須妥善應對的新挑戰。
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上,各國政府取得共識,認為人類必須深刻地認識人口、資源、發展與環境的辯證關系,主動調整自己的經濟活動和社會行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同年7月,我國開始編制《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于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頒布,并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納入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五個統籌”,其中就包括堅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不僅強調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且強調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人、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發展。
作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決策,并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體現了我們黨對當今世界課題和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和準確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能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增強創造活力,又能使社會矛盾和沖突縮減到最低限度,保障社會穩定有序發展,使經濟增長、控制人口、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
- 上一篇:科學理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 下一篇: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
精品范文
10構建企業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