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

時間:2022-12-17 04:17:27

導語:民政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一)服務打贏脫貧攻堅戰,精準落實兜底保障政策。

1、充分發揮低保兜底作用,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城鄉低保標準逐年提高,農村低保由2017年262.5元/月提高至2021年673元/月,城市低保由510元月提高至673元/月。低保補助標準從2018年7月1日起實現了城鄉統籌一個標準;努力實現“全面、精準、雙兜底、雙保障”,確保實現“應扶盡扶、應保盡保”,從2019年7月起,城鄉低保推行了無紙化辦公,實行網上申報,初步建立了智慧救助系統,2020年7月起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供養審批權限下放至鎮、街道。2021年全面加快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出臺了《區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利用2年左右的時間,區基本建成分層分類、城鄉統籌、制度完備、高效順暢的社會救助新格局。目前,全區累計保障農村低保對象4.73萬人次,支出資金2228.96萬元;累計保障城市低保對象2.94萬人次,支出資金1528.45萬元;保障特困供養人員642人,累計支出資金485.78萬元。

2、特困人員供養保障有力,綜合供養能力大幅提升。供養標準逐步提高,2019年6月1日起,特困供養人員統籌了供養標準,集中、分散標準統一為758元/月,2021年提高至875元/月。加快失能老人居住環境的改造,2019年完成了26個失能專區床位改造,給失能老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供養人員58人,集中供養34人,集中供養率達58.6%。失能人員護理補貼由2019年全失能人員護理補貼220元/月,半失能人員補貼150元/月,提高至全失能人員護理補貼255元/月,半失能人員補貼175元/月,積極推進醫養結合,先后靜安、秦樓、南湖、蔣疃敬老院實現了醫養結合,進一步提升了綜合供養能力,2019年投資建設了區級養老服務中心和智慧養老平臺,2020年全面投入使用運行。目前全區特困人員642人,保障金額485.78萬元,發放護理補貼12.14萬元。

3、臨時救助有效推進,充分發揮救急難作用。區民政局積極響應市民政局的要求,嚴格程序臨時救助程序,充分發揮救急難的作用,保障救助的及時性,2018年初步建立鄉鎮備用金制度;從2019年1月1日起,臨時救助全面實行網上申報,全部通過救助平臺辦理。同時積極發揮臨時救助救助急難的作用,積極開展前端救助;建立健全了救助檔案,同時加強監督檢查,確保了救助資金的發放安全。2021年臨時救助備用金審批額度由低保標準的四倍提高至六倍。目前,全區臨時救助已救助246人,救助金額達78萬元。

(二)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切實加強養老服務能力。

1.高度重視,科學規劃,不斷夯實養老服務基礎。每年均召開相關會議進行研究部署,把養老服務建設工作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了我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扶持優惠政策。對全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規劃進行總體部署,科學選址,規劃布局,社會養老服務體系覆蓋全區,極大滿足社會養老服務需求。

2.財力保障,強化管理,全面推進養老服務機構建設。以大整改大提升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資金投入,截止目前,區民政局積極向上爭取專項資金近800萬元支持養老服務站和養老機構建設,養老機構硬件設施水平明顯提升,全區各養老服務機構整體面貌逐步改觀。加強日常監管促進整體水平提升。加強養老機構各類安全日常監管工作,舉辦養老機構院長和護理員培訓班。靜安養親苑獲得國家衛健委、全國老齡辦和省衛健委、省老齡辦“敬老文明號”稱號。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養老機構監管工作,并積極為養老機構配備防疫物資,確保養老機構老人住的安全、吃的放心、過的開心。

3.多措并舉,統籌兼顧,不斷拓展養老服務內容多樣化。一是積極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目前全區已建成33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創新建設1個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100%。二是穩步推進醫養結合試點工作,大膽實踐,目前靜安養親苑建立了“醫療護理+星級賓館+老年大學”的服務模式,并與市人民醫院建立醫聯體合作單位;南湖老年公寓為華潤醫療集團下屬機構,另外8家養老機構均與就近醫院建立了合作關系。三是探索推進智慧養老新模式,按照“一級開發,多級使用”的要求,投資57.2萬元創新建設區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加強對養老服務機構的全面監管,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區養老智慧化平臺已完成數據輸入和養老機構、養老服務站監控設備接入,并通過智慧平臺,實現了高齡補貼、護理補貼、運營補貼、特困人員供養補貼等補貼類資金的發放。四是全力推進養老機構智慧化建設,聘請了2名長三角養老專家顧問指導我區養老服務工作。打造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為省級示范智慧指導中心,并通過了省廳組織的實地驗收工作。積極申請項目資金,把鎮敬老院打造成“失能老人集中照護中心”、“智慧化敬老院”和“花園式養老機構”,為鎮敬老院申報2021年省級智慧養老院做好充足的準備。五是試點推進家庭適老化改造服務。先后投資110多萬元,為230戶特困供養人員、年滿80周歲以上的低保老年人等困難老年群體進行適老化改造,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設施和部位的無障礙設備均得到改造,切實提升居家養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三)服務特殊人群關愛保護,認真落實基本權益保障。

1.不斷規范婚姻登記工作。著力加強文明窗口行風建設,優化工作環境,開展優質服務,在“520、521”和七夕登記高峰期期間提前上崗、延時服務,確保每一對“準新人”都能登記成功。婚姻登記處積極申報國家級3A婚姻登處。向新人們發放《文明婚禮倡議書》,積極倡導移風易俗,宣傳喜事新辦婚事簡辦,營造了婚慶文明新風尚。

2.持續加強殯葬系統管理。逢掃墓高峰期間,制定祭掃服務保障工作應急預案專項工作協調會,新冠疫期間,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規定執行。加強公墓建設的監督,每季度定期對公墓進行安全及墓穴面積檢查,禁止建設豪華墓、禁止擅自擴大墓穴面積。要求公墓單位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制定值班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配備固定消防設施。現我區的公墓單位和殯儀專用車都已錄入全省殯葬服務管理系統。加強殯葬宣傳,大力開展殯葬改革的宣傳活動,廣泛宣傳“文明祭祀、綠色殯葬”等政策。

3.聚焦重點特殊關愛群體,各項資金序時發放。一是流浪乞討人員專項救助服務行動取得初步成效。制定了《區生活無著人員社會救助實施辦法》,實行常態巡查與重點巡查相結合,每逢重要節日及高溫天氣和寒冷天氣牽頭開展聯合行動。建立全區三級救助平臺,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救助。二是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創新管理。現全區共有55名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享受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基本生活費標準由600元提高到1100元。重要節日積極開展關愛慰問活動,積極開展“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活動,每年暑假組織全區孤兒積極參加“明天計劃”免費體檢活動并對全區每位孤兒進行家訪,每年開展社會愛心人士一對一助學孤兒活動。三是扎實推進留守兒童工作。2019年以來在全市率先開展通過政府購買社會第三方服務為我區留守、困境兒童開展家訪和關愛保護活動。利用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多種多樣的志愿關愛活動。開展每年2次留守兒童入戶走訪工作。制定了《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實施意見》,每年組織召開區留守兒童督導員和留守兒童專干培訓班。每年寒暑假印制2萬份“致留守兒童家長的一封信”及“兒童關愛保護法律法規節選”政策宣傳,發放到村居及監護人的手里。四是努力提升殘疾人福利水平,通過搭建社區平臺、組建專業隊伍、制定個性服務方案等,著力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目前我區29個社區已完成精神障礙康復室的建設工作,社區覆蓋率達到100%。截至目前,對全區精神病患者家庭走訪了約40戶,開展心理疏導和用藥指導服務約18人次。兩殘補貼序時發放。

(四)服務社區治理現代化,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

1.服務設施更加完善,服務內容逐步豐富。多年來,區依靠省、市級城鄉社區項目建設資金支持,努力打造重點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項目,堅持一室多用的原則,合理設置服務中心功能,社區綜合服務能力設施逐步完善,全區21個村42個社區全部建成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每百戶居民擁有綜合服務設施面積達30平方米。通過“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方式,打造了一批高標準的“一站式服務大廳”,增設各類便民服務設施,社區公共服務擴大覆蓋,便民利民服務和志愿服務蓬勃開展。

2.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每年通過不同的渠道向社區充實工作人員隊伍,通過招考招聘社區民政、計生、社保等工作人員,配備配齊了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同時,為適應新形勢下民政工作不斷發展的要求,切實提高基層民政干部的綜合業務素質,定期開展社區干部培訓,舉辦各類業務培訓班,聘請相關專家、學者進行專題授課。按照上級要求,對社區和社區工作人員落實工作經費,健全完善社區工作者待遇自然增長機制,出臺社區干部考核獎勵辦法,社區干部工資全部列入財政預算,村居干部工資待遇逐年提高。

3.村民自治持續深化。大力開展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治理“一組一會”制度,積極探索以黨建引領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鄉村善治新路子,創新出“黨群微家”社區治理工作新模式。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協商示范點”創建活動,鎮榴園社區、蔣疃社區、洪莊村先后被命名為全省第一批、第二批城鄉社區協商示范點。2018年9月,順利完成全區村和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在選舉中繼續實行“三項制度”改革,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管理和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4.完善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按照上級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全面開展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修訂與完善工作,指導村(社區)結合自身實際,把禁止大操大辦、“新四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白喜事等涉及道德方面內容以及脫貧攻堅成果成效、掃黑除惡有關要求,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引導村民廣泛參與,杜絕大操大辦,破除陳規陋習,大興儉約民風,引領新時期文明新風尚,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五)服務社會組織發展,激發創新公共服務活力。

1.多措并舉推動社會組織穩步發展。一是依法行政,進一步規范登記程序,嚴格執行登記工作首問負責制和限時辦結制,截至目前,在我區注冊成立登記的社會組織共有104家,其中民辦非企業73家,社會團體31家。二是強化日常監督管理,開展社會組織“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排查整治群區托育機構,通過書面檢查、實地督查、重點抽查、異地互查等多種方式,加強檢查力度。三是成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我區在本市率先成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截止至今有7家社會組織入駐其中。

2.引導社會組織開展公益活動,全面參與社會建設。一是助力貧困幫扶,區社會組織聯合會建立救助臺賬,專款專用,切實解決貧困問題,共捐資4.25萬、大米2000斤,安排發放貧困戶涉及三鎮五街道110多戶,開展消費扶貧活動,購買農產品價值共計3.5萬元。二是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把握重要時間節點,服務民政重點關愛人群,開展“孝老敬親暖重陽,共享共建社區情”、“情系端午節愛駐敬老院”、“情暖共享小康”、清潔小手、鄉村學校圖書漂流等主題活動。三是積極參與抗洪救災,在打贏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有效動員社會組織發揮積極作用,依法有序參與各項疫情防控工作,捐款捐物。今年防汛形勢十分嚴峻,我局動員社會各界人士及組織協會,共計捐款捐物10萬余元。

3.大力度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一是極引導社會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聯合會開展“學黨史、聽黨話、跟黨走”主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活動,慶祝建黨100周年暨迎接第71個“六一”兒童節,開展慶“六一”文藝匯演活動。二是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督促社會組織積極籌建支部,對社會組織黨組織存在問題的,著力抓好整改,通過抓黨建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三是針對社會組織實際情況,采取單獨建、聯合建、掛靠建等組建方式,按照“地域相鄰、行業相近、產業相同、便于管理”的原則,與其他社會組織聯合組建黨組織,做到“應建必建”。

4.有序推進地名工作。為國家編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大辭典》提供詞條33條,為《省地名詞典》提供詞條126條,為《市地名錄》推薦提供了十一大類806余條地名信息。編寫《區地名錄》、《區地名志》、《區地名記憶》,修改并印刷《區行政區劃圖》,更新完善全國地名信息數據庫,及時更新上報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之后新增地名信息。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規范全區各類地名及標志,杜絕“大、洋、怪、重”。牽頭開展-濉溪、-埇橋、蕭縣界線聯檢工作。簽署了《平安邊界創建協議書》。

二、今后五年總體目標

(一)切實發揮民政工作在基本民生保障中的兜底作用。健全完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各部門救助資源,形成民政一門受理、部門協同辦理、資源統籌協調、信息互通共享的綜合救助格局。建立延伸到基層的全國性社會救助信息服務網絡,發展智慧救助服務。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救助服務。鼓勵、引導社會組織通過公開募捐、設立救助項目、創辦服務機構、提供志愿服務等方式,為救助對象提供幫扶服務。充分發揮專業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會救助中的作用,為救助對象提供能力提升、心理疏導等專業服務,形成更加科學的社會救助服務供給體系。大力建設專業化的社會救助服務隊伍。在基層社區設置社會救助服務崗位,由社會工作者應聘上崗,政府按崗位需要購買服務。同時,應大力培育基層社會救助工作骨干,逐步建立持證上崗制度,切實提高基層社會救助工作者的素質和工作能力。

(二)切實發揮民政工作在養老公共服務中的支撐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健全養老服務運行機制,逐步形成制度化的養老工作運行機制。通過購買服務、設立項目資金等方式,積極引導各種社會組織和各類志愿者參與養老管理和服務,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養老服務需求;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養老服務業的政策、法規,尤其在建設資金、土地征用、水電等方面進一步給予優惠扶持。開展精細化為老服務,滿足老年人多層次需求,發揮城鄉三級養老服務中心作用,形成兼具行業監管、資源鏈接、直接服務功能的養老服務網路,積極打造城市社區“20分鐘養老服務圈”。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實現居家服務管理科學有效。強化養老服務監管,持續提升為老服務能力和水平。制定完整的管理標準和規范體系,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啟動養老機構星級評定試點工作。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機制,制定養老服務綜合監管部門責任清單,完善區養老服務業發展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建立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定期發布機制,健全獎優罰劣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構建社會參與新格局。建立養老從業人員定期培訓制度和激勵機制。大力發展社區志愿者隊伍,努力構建一支由黨員、干部、學生等組成的專、兼職人員和志愿者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隊伍,為養老事業增添新活力。

(三)切實發揮民政工作在關愛服務體系中的關鍵作用。抓好留守兒童群體關愛保護,健全各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協調機構,健全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立完善留守兒童發現、報告、干預、跟蹤、關愛等機制,全方位保障權益。加強孤兒保障工作,逐年提高孤兒基本生活費標準,對孤兒養育狀況進行定期巡查和監督評估。抓好流浪乞討救助,加強對救助合作和巡查常態化,加大尋親力度,深入開展“互聯網+”尋親服務。提高困難殘疾人生活和護理補貼水平,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更好的為殘疾人服務。把殯葬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加強公益性骨灰堂、農村公益性公墓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倡導節地生態安葬,建立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制度,硬化大墓處罰依據,制定生態綠色安葬獎勵政策,鼓勵引導群眾采取不占地或少占地、不搞水泥石材固化硬化的安葬方式。推進婚喪習俗改革,明確操辦標準和要求、違約責任和獎懲措施。加強婚姻登記機關標準化建設,完善婚姻登記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實現與公安、法院等部門婚姻狀況基本信息共享,推進婚姻登記嚴重失信當事人信用約束和聯合懲戒。探索婚姻家庭矛盾調解模式,提高婚姻登記管理服務水平。

(四)切實發揮民政工作在創新社會治理中的基礎作用。強化社區治理法治保障,出臺我區相關實施意見和行動方案,開創我區社區治理創新新局面。持續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推進鄉鎮政府服務質量整體提升。完善城鄉社區民主選舉制度,組織實施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推進換屆選舉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優化基層社會治理效能。依靠省、市級城鄉社區項目建設資金支持,持續打造重點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項目。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積極探索以黨建引領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新路子。持續推動社區減負增效,深入開展“社區萬能章”治理專項行動。扎實開展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示范創建活動和城鄉社區協商示范點建設。打造智慧社區建設試點,逐步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個性化信息推送和智能化服務。開展新時代社區新生活社區服務質量年活動。

(五)切實發揮民政工作在推動社會組織發展中的載體作用。積極穩妥地推進行業協會改革和發展,注重在行業協會中培養一批先進典型,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培育發展農村經濟協會,抓住不放,抓出成效。加大對社會組織的執法監察力度,重點查處和取締非法社會組織。加強對社會組織的財務監管,同時認真查處社會組織侵占資產、抽逃注冊資金、非法經營、向會員亂收費、亂攤派等違法行為。進一步搞好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社會組織的社會評估試點工作,建立健全評估機制。進一步搞好社會組織誠信建設活動,要不斷完善服務承諾制,制訂措施和規劃。認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開展有影響的服務活動,樹立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公益形象,鼓勵民辦非企業單位將有關服務內容經常化、制度化。有計劃地開展對社會組織登記管理人員和社會組織負責人的培訓工作,組織開展評選表彰先進社會組織活動,進一步優化社會組織發展的環境,擴大社會組織的影響。加快培育發展志愿服務組織,建立健全專業社會工作者引領志愿者、志愿者協助專業社會工作者開展服務機制。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基層民政工作機構及服務機構人員缺乏、力量薄弱,編制不足;二是低保家庭隱形收入核查難度大,容易造成“錯保、漏保”等現象;三是養老機構安全意識不強,專業化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滯后;四是由于傳統陋習根深蒂固,再加上殯葬執法缺少政策依據,對違法殯葬處理難問題較為突出;五是社區減負任務艱巨,不能完全按照準入的事項操作,社區工作負擔依然很重。

四、2022年工作安排和打算

(一)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完善主動發現機制、落實困難群眾聯系走訪制度,不斷健全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工作協調小組和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形成物質+服務的救助方式,建立與其他保障制度相銜接的分層分類的救助制度體系。強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與扶貧開發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救助領域的運用;進一步加強分類救助,積極開展“小金額先行救助”,事后補充說明;加強政府購買服務進一步明確承擔社會救助工作職責的機構,合理配備社會救助工作人員。

(二)進一步優化養老服務體系。探索推進“嵌入式”養老項目改造,通過“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的建設融合助餐、日托、全托、醫養結合等服務于一體的綜合養老服務點位。積極開展養老機構星級評定工作,客觀復核評定養老機構的等級。以優質項目創建養老服務品牌,結合社會救助“情暖共享小康”服務品牌創建活動,不斷鞏固養老服務成果,重點解決困難老年群體實際需求。組織開展尊老助老活動促對老人關愛。以重大節日為抓手,組織社會組織、愛心人士和愛心團體到養老機構開展走訪慰問活動,開展老年人志愿者服務等活動。切實保障老年人各種合法權益,開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務活動”,全面實施“溫暖空巢”、“舞動夕陽”等關愛項目,鼓勵和支持老年群體組建老年文藝團體,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三)進一步強化社會事務能力。計劃建設公益性公墓一座(地址鎮轄區內),滿足鎮各個階層群眾殯葬需求。在全區設立多處殘疾人康復輔助器具租賃點,使殘疾人康復輔助器具租賃服務走進社區。扎實推進婚姻登記工作全面轉型升級,做好建區以來婚姻登記歷史數據補錄工作,年底實現婚姻登記歷史檔案電子化,為全國聯網婚姻登記通辦打下堅實的基礎。做好留守兒童購買第三方關愛服務項目,指導第三方按照我局工作要求開展我區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

(四)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強化社區治理保障,完善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和辦法,落實城鄉社區治理工作任務,推動社區治理創新落地見效。繼續完善村(居)換屆選舉后續工作。繼續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支持,努力再打造一批精品社區亮點。依托智慧社區試點建設,深入融合社區服務各類資源,實現服務項目、資源和信息的多平臺交互和多終端同步,努力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個性化信息推送和智能化服務。

(五)進一步推進社會組織發展。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工作的要求,明確檢查內容、規范檢查程序,優化事中事后監管工作機制,提高監管實效。持續對全區社會組織排查整治,加強檢查力度。對工作規范、成效突出的予以表揚,對工作缺失、整改不力的予以批評并加強督促。引導社會組織發揮自身優勢,多種形式參與消費幫扶、產業幫扶,全面助力脫貧攻堅。繼續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各類組織和各類市場主體參與社區服務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