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度教學融合在醫學院校的應用

時間:2022-10-08 15:51:19

導語:多維度教學融合在醫學院校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維度教學融合在醫學院校的應用

摘要:根據醫學院校專業特點,為充分發揮軍事理論課對醫學生的國防教育與職業品格教育雙功能,切實遵循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本文從分析傳統單一講授式手段運用于軍事理論課程的弊端入手,以問題為導向,提出在軍事理論課程中,采取多維教學融合方式在任務驅動、戰例推演、課程思政三方面與案例教學雙結合,進行教學形式創新。同時,在實踐教學方面,充分發揮教師隊伍育人功能,積極推進實踐教學形式多樣化。多維度教學融合方式不僅使整體教學質量得到提升,達到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目的,而且育人功能被深度挖掘,達到對醫學生職業品格教育目的。為醫學院校軍事理論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軍事理論課程;多維度教學融合;育人功能;國防教育;職業品格教育

一、引言

2019年8月,教育部和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頒布新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程大綱》,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育【2020】3號),按文件相關指導要求,結合軍事理論課新大綱,對新時代軍事理論課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對要以立德樹人為宗旨,切實踐行黨的教育方針,潛心培育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國防觀、安全觀,提升國防素養,做出進一步明確[1]。但就目前軍事理論課程現狀來說,由于軍事理論知識對于醫學院校學生來說,專業結合度相對不高,加之以傳統的教師為主體的課堂講授形式為主,學生上課情緒不高,更談不上知識的掌握效果。因此,如果要想充分激發醫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樹立正確的國防觀,安全觀,切實提升國防素養,并通過國防教育而提升醫學生使命意識,運用軍事理論傳統教學思路開展教學,顯然將受到一定制約[2]。故而,為了切實提升對醫學生的國防教育與品格教育效能,需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積極促進教師的引領性和組織性的能動作用[3],創新設計授課形式,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增進學生的參與度,拉近學生與軍事距離的同時,恰如其分的選取適合醫學生的德育突破點,從而達到立德樹人根本目的。探索運用多維度教學融合模式,開啟任務驅動、案例推演、課程思政三方面與案例教學雙結合下的教學形式碰撞與創新,創新實踐教學形式,多樣化開展實踐教學內容,真正運用好課程育人功能。

二、多維度教學融合在課程中的應用

(一)以案例教學法為本原多維度結合教學

案例教學法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的一種教學方法[4],教師則是通過指導、組織來啟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增進學生參與感。以案例教學法為契機,采取多維度創新教學模式,融入醫學生軍事理論課程教學,以達到新時代國防教育及職業品格教育目的。1.案例教學與任務驅動雙結合。根據大綱要求,不難分析出,軍事理論課程授課時數少但課程內容較多,如何能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將軍事理論課章節內容充分挖掘出來,課前與課后的任務布置,顯得尤為重要。而在充足的課前準備情況下,充分發揮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效能,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注度。以國家安全章節為例,為了提升學生國防意識,正確認識國家目前安全形勢,嚴格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根本要求,讓高校大學生自覺維護政治安全、國土安全。本章節嚴格選取相關案例,做為學生課前任務目標,要求認真查閱相關資料,做好事件整理,并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完成討論環節的前期準備。在完成課前、課中環節后,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總結報告。選取抗美援朝戰爭、對印自衛反擊戰、中蘇珍寶島保衛戰及對越自衛反擊戰事件作為保衛國防解讀案例。以“為何開戰”作為討論題目,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前期討論環節準備。以“求因”作為了解事件全貌的任務驅動核心目的,是為了能夠提升學生追根溯源意識,自覺加深對歷史事件認知的深度與廣度,從而增強保衛國家使命意識,堅決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意識。選取貿易戰及釣魚島事件作為國際形勢解讀案例。以“美日深層次目的及中國對美日的態度”作為討論題目,以查閱整體事件、涉及事件的外交發言內容、學習強國中關于中日關系與中美關系解讀作為完成任務實施途徑的指定三個模塊,使學生在尋找資源時高效且明確。國際形勢解讀案例選取的目的,是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自覺了解政治環境,增強樹立危機意識,堅決與分裂祖國言行作斗爭,正確看待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有原則、有底線,牢牢把控住意識形態主方向,堅定四個自信。在國家安全章節,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的任務驅動,加之案例事件選擇的針對性,完成任務途徑指向的明確性,有利于學生在課前查閱資料及課上討論時,加深對事件的了解,提升政治站位,增強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意識,在討論環節進一步提升國家榮譽感,樹立家國情懷,明確國際形勢,增強政治敏銳度。2.案例教學與戰例推演雙結合。戰例推演在軍事院校中比較常見,在醫學院校中,如何能夠選取恰當案例,以達到貫穿所學章節知識點,從而在避免枯燥的同時,加深學生對軍事理論的理解,顯得尤為重要[5]。以毛澤東軍事思想章節為例,“四渡赤水”是最能展現毛澤東運籌帷幄的戰役之一,以“四渡赤水”作為戰例推演教材,有助于對毛澤東軍事思想內容的理解,“四渡赤水”經典戰役也能夠讓學生產生興趣。以小組為單位為學生布置戰例推演任務,并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進行有效推演,充分思考戰役起因、過程以及分析毛澤東當時采取了哪些作戰方式等。在課堂上,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選取代表進行現場推演,然后進行總結,教師補充。通過“四渡赤水”戰例推演,一方面提升學生參與度,發揮主體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戰術的理解,活躍課堂氛圍。另外以現代戰爭章節為例,選取伊拉克戰爭進行戰例推演來加深學生對信息化戰爭的理解。信息化戰爭模式是未來戰爭趨勢,高校大學生深刻了解信息化戰爭的整體內涵,有利于提升學生現代化戰爭觀,正確認識新時期人民戰爭的定義,樹立學生打贏信息化戰爭的信心。所以伊拉克戰爭戰例推演能夠有效闡述關于信息化戰爭的內容,是典型的戰例。同樣,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戰例推演準備,但與“四渡赤水”戰例推演不同的是,為了對信息化戰爭內容更加針對性地強化理解,著重對每一步的戰爭策略進行以問題為導向的推演,在解答中引出本章節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這樣在提升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達到對新知識的理解。3.案例教學與課程思政雙結合。《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及《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將思想政治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是高校育人根本要求[6]。各門專業課程也開始著手進行課程思政的探索,但針對軍事理論課程來說,學時少、非專業課程等特點,導致進行軍事理論課程思政研究建設底蘊不夠深厚,一些學校的重視程度也相對不夠[7]。但對其長遠深入分析,軍事理論課程思政的大力探究與實施,有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如表1中體現。著眼目前國際形勢,各國之間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態、文化方面都在進行不同程度的博弈,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是沒有硝煙的戰爭。尤其在國家安全方面,抵御“心智戰”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已然上升到戰略地位。“心智戰”的威力不容小覷,它能夠改變民眾思想意識,瓦解社會道德基礎,破壞國家民族向心力。如果一個民族失去向心力,那就如同一盤散沙,潰不成防。而青年又是一個國家的基石、未來,青年強則國家強,故不斷提升青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偉大情懷,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顯得尤為重要,從而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心智戰”奠定扎實根基。尤其在醫學院校中,醫學生的職業要求是患者至上,救死扶傷,患者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結合國家目前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醫學生作為未來保衛人民安全的逆行者,承載著新時代的使命。所以在對醫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的同時,要精準選取能夠加深醫學生使命意識的思政元素,在國防教育中滲透職業品格教育,激發醫學生家國情懷,不畏險阻的使命意識。在各章節的講授中,結合專業特點有針對性的深度挖掘思政素材,通過以案例教學法為主,討論法、對比法、啟發法、情景演繹法及影音教學法為輔的教學手段,將國防教育與職業品格教育充分融合。對醫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深度培育職業精神,有利于提升醫學生的政治站位,牢牢把控意識形態總方向,為未來步入醫療衛生行業后,職業信念的不斷夯實做好鋪墊。

(二)以云端課堂為平臺的線上線下結合式教學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慕課資源的共享,讓學生不用走出校門,就可以學習優秀課程資源,同時也充分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極大豐富了學生在云端的“資源”。為充分利用慕課資源,拓寬學生平時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途徑,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完成軍事理論課程的教學任務。尤其根據醫學院校專業特點,為醫學生提供一些關于全民抗疫的相關視頻,例如聯勤保障部隊的醫護工作者逆行無畏馳援武漢等,激發醫學生使命意識。利用雨課堂[8]同步課上資源功能以及觀看上傳優秀慕課資源,設置測試內容等各項任務指標,來完成線上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學習任務,做好線上線下無縫銜接。

(三)以創新開展多樣化活動為輔助豐富實踐教學

為了能夠讓醫學院校的學生對軍事理論課產生濃厚興趣,自覺認真學習軍事理論相關知識,提升國防教育效能,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促進職業精神的深度培育,創新形式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模式順勢成為助推劑。1.開展“習軍魂、立大志”醫學生軍事理論知識競賽。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提升的方式,增強軍事理論知識學習效果,提升職業使命站位。開展方式將采取以老師引導為輔,學生主體性發揮為主的形式,從競賽知識題庫準備,到競賽組織實施,均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其中為保證職業精神的培育,在部分選取的題目中,要將醫學生專業特點融入,增加思政元素,引導學生增強職業使命意識。一方面,學生全過程的投入,有利于在提升軍事理論知識儲備的同時潛移默化明確職業使命在國家層面的政治站位;另一方面,能夠對學生的組織能力、探索能力等素質能力進行培養,從而達到1+1>2的效果。2.設立“我愛軍營”講堂。一方面請完成服兵役返校大學生走上講臺,為學生講述軍營之旅。真情實感地講述,讓學生們對部隊生活建立初步印象,增強參軍熱情,尤其要積極挖掘以醫學專業定崗的服兵役學生的事跡,能夠有效夯實醫學生報效祖國的職業使命根基。另一方面,邀請本地區武裝部征兵辦負責人來校做講座,對征兵相關政策、規定,展開詳細闡述,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了解征兵相關政策等問題,消除征兵困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應征服兵役。不論是在校期間響應國家號召服兵役,還是在畢業后的士官或者部隊文職方面的招錄,醫學專業的需求一直保持常態化發展。故而,在國防教育的同時,積極拓寬職業精神培育途徑,對醫學生政治思想站位高標準要求,有利于為向國家醫療部隊輸送具有愛國、求真、務實等時代品格的優秀醫學生提供根本保證。3.開展時事快報周紀實。以小組為單位,要求關注新聞、時事,并適當結合專業,最后形成周紀實。在每次上課時,選派小組代表上臺匯報。本次任務開展,一方面在學習能力上,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周紀實任務布置,能夠豐富學生時事內容,及時了解國家大事,提升主人翁精神和國防意識,時刻保持政治敏銳度。

三、完善軍事理論考核評價體系

軍事理論課程的評分機制,雖然一直以平時成績和卷面成績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學生成績總體評價。但在平時成績環節,往往考查內容、形式單一,對提升國防教育及職業品格教育效能發揮不足。故拓寬平時成績的考查范圍,有利于提升本課程的教學育人效能。在學生按照規定動作完成課程任務要求的同時,平時成績采納范圍的拓寬,也會提高學生對軍事理論課的重視程度,將課堂討論表現情況,布置任務完成情況,參與實踐教學環節的參與情況,云端課堂課程任務執行情況,均作為平時成績評判依據,形成項目列表,學生“課堂”表現一目了然。

四、教師隊伍培養

軍事理論課程的講授,高校輔導員會作為其中一部分任課教師,雖然會存在專業性不強的弊端,但輔導員得天獨厚的思政育人優勢也被凸顯出來。高校輔導員了解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懂得調動學生潛力,善于借力,具有意識形態控制力,是高校大學生的成長領路人,潛心育人只為扣好學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及《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同樣對教育工作者做出了要求,而高校輔導員完全有能力在軍事理論課上以提升國防教育效能為根本,以培育職業精神、提升職業政治站位為核心,遵循學生身心成長規律的同時,考慮全程化育人階段性實施,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積極運用好思政育人優勢,為課程承擔的技術系數做加法。故而,承擔軍事理論課程授課任務的高校輔導員,以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做加持,定期參與軍事理論專業教學能力規范化培訓,從而完善短板,將教學把控能力等級由基本支撐上升到高質量支撐。為實現課程思政全階段育人提供根本保證。

五、軍事理論課程效果反饋

通過醫學院校軍事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探索,醫學生在軍事理論課堂上投入度提高,專注力提升,掌握知識主動性增強,理論知識測試成績普遍有所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提升,政治敏銳度增強,并逐漸提升職業使命意識,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能夠積極投身志愿者服務,大局意識增強,應征入伍熱情高漲,主人翁精神、愛國主義精神、進取精神被激發。

六、結語

從醫學院校專業特點來看,軍事理論課程育人有極其深遠意義。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及教師引領作用為引擎,多維度教學融合,積極改革教學方法為載體,充分挖掘軍事理論課程的育人功能,達到新時代大學生的培養要求。而在整個課程運行中,一方面讓醫學生了解國情,體會國家精神,厚植愛國情懷,讓學生認清國際形勢、學會國際比較,提升國防意識,讓學生感受國防科技力量,明晰科技興國戰略,激發奮斗精神,樹立正確國家安全觀,國防觀。另一方面職業品格教育的融入,讓醫學生在接受國防教育的同時,自覺提升專業認知的政治站位,有效增強大局意識、使命意識,增進實現社會價值的緊迫感。整個教學環節是個不斷提升政治敏銳度的過程,也是為國家輸送合格醫療行業人才,培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民族復興人做進一步戰略支撐。

作者:李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