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語文教學質量的方法和途徑

時間:2022-07-20 09:27:42

導語:技工院校語文教學質量的方法和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技工院校語文教學質量的方法和途徑

摘要:在課程改革大潮下,諸多先進理念、方法和手段被運用到教育領域,加快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技工院校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教學模式伴隨課程改革發生了新變化,為促進學生專業素質、技術學習能力提升提供了良好條件。在人才培養中,語文學科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對學生學習其他專業學科知識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對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現狀進行分析,闡述了語文教育工作的意義,并提出了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路徑。

關鍵詞:技工院校語文;教學質量;方法;路徑

從整體角度看,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的作用,是學生深入地學習、理解其他學科內容的基礎,更能使其在學習活動、實踐中提升個人道德、人文素養,為其成為綜合型、就業型人才提供良好環境。通過發揮語文教學本身的意義和價值,能夠更好地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讀寫能力,為其學習核心技術、參與專業項目實踐打下良好基礎。但是,在推動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中,部分教師設定的目標、使用的授課風格未能達到理想化教學效果,制約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發展。因此,本文對技工院校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在闡明語文教育價值意義的基礎上,探討高質量語文課堂教學的構建方法和路徑。

一、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理念先進性不足

受到教師積累的授課經驗、個人經歷的影響,語文教育理念停留在既定階段。當前,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未能完全形成系統化、科學化、合理化的教育理論系統,使得教師缺乏開展教學的理論指導。再加上沒有升學壓力,教師的授課理念更偏向于普高,未能與學校培養目標進行充分結合,對培養對象的特點了解不足,具體的教育行動和行為并未進行深入思考。在具體體現上,不論是教學策略、內容還是評價,部分教師容易照搬普高的方式,難以有限展現技校語文教學的特殊性,限制了語文教學活動效果的提高。

(二)課程觀未能體現辦學特色

在強調就業導向型人才培養的觀念下,技校教育更追求學生技術水平的提高,在具體教育行為上偏向于專業技術和技能,將學生能否獲得技能競賽獎項、順利走向職業崗位視為重要任務。但是,在學生人文素養、職業精神、職業道德等方面品質上,學校和教師對這些內容缺乏充足的重視。在杜威看來,訓練與教育是不同的概念,前者側重獲取某種技能,使得個人天生的才能得以發揮,而后者重在學習態度、責任感的形成。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全面育人的觀念,在做好職業技能教育的同時,兼顧職業從業素養的培養,打造職業導向與人文教育結合的語文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體現對學生職業發展的作用,在無形中培養其人格、品行。

(三)教學評價方式有待優化

在技校的教育評價體系中,多圍繞人才培養和發展方向進行評價,專業知識課、專業技能課占據了較大的評價比重,甚至將學生技能水平和專業知識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指標,對基礎課程的評價結果缺乏重視。比如,在語文教學評價方式上,多選取普通中學的評價手段和辦法,以書面考核進行測定學生各個學期的成績,圍繞分數界定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以及學生學習情況。這樣的評價方式未能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很難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型技能人才。

二、技工院校語文教育的意義

(一)促進語言表達創作能力提高

對技校學生而言,語言表達是個人學習和發展的必備素質,需要具備精準且規范地表達語言的能力。通過實施語言文學教育,能夠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表達場景。由于個人情感經歷、思維方式存在的差異,不同學生在分析和解讀同一作品時,往往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在高質量文學作品的支持下,學生能夠站在更高的思想視角去思考問題、表達看法或進行語言創作。在不同的教學板塊中,學生們都可以將個人想法與文學手段結合,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以表達或創作形式呈現出來,進而提升其語言表達和創作能力。

(二)促進語言審美境界提高

在技校語文教材中,不論是散文還是古典詩詞,都蘊藏了獨特的審美價值。在諸多文學作品中,將社會美、自然美上升藝術美的層面,以多種寫作手法和描寫方式展現了生動的美,能夠給學生帶來審美趣味。通過加強語文教育,能夠讓學生從美學、哲學角度品讀作品的語言美和藝術美,促使其掌握在生活工作中發現美的能力。正如生活中的事物具有兩種可供對比的要素,如黑暗與光明、美與丑等。通過帶領學生學習和閱讀貫穿中外古今的優秀作品,能夠幫助學生關注和了解人物的性格、矛盾,引導其形成正面的思想價值觀,讓學生主動去尋找美、關注美、創造美,提升個人的審美境界。

(三)促進正確個人認知的形成

在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中,主要是圍繞不斷認識自我的為核心。從某方面看,文學作品不僅是現實生活和語言藝術的結合,更能夠幫助學生們認識自我、提升自我。在以往既定的教育模式下,學生們的思維、思想很難得到自由地發展,其自我認知水平往往有待提高。在古詩詞文學作品中,作者往往會將自身高尚的情操、情感和心理以詩歌傳遞。例如,在蘇軾的“赤壁賦”中:“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能夠以“悲”的感情基調傳遞對人生終極意義的執著追求,這也是激勵技校學生不斷追求人生價值的重要語句。通過解讀文學作品或語句的哲理,能夠讓學生去發現個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主動地樹立長遠發展的自信心,為未來職業和發展道路指引方向。

三、提高技工院校語文教學質量的方法和途徑

(一)定位語文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說”“寫”能力

要正確定位語文教學在技校人才培養中占據的目標和地位,確保語文教學發揮對技校教育的促進作用。在培養社會人才的導向下,語文教育要將文化育人和技術手段統一。在具體教學目標定位上,必須要突出學科特點和素質教育要求,滿足學生職業發展、創新精神發展需求。具體而言,其一,要做好基本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漢語能力,流暢地完成表達和寫字,還要具備基本的人文素養,有理有據地進行語言表達。其二,要突出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特點,使其形成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職業品質。只有明確這樣的目標,才能讓學生在具備較強專業技能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溝通能力。為了貫徹以上教學目標,教師首先應開展口語對話類訓練活動,讓學生們圍繞課內外內容進行誦讀活動、讀書心得分享活動,也可以組織詩詞比拼大會、辯論賽等活動,讓學生們以個人或小組單位進行語言能力比拼。同時,教師應結合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方向,設定職業化寫作活動。當前,企業招收人才的標準不再局限于技術層面,更需要其具備策劃活動、總結工作等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將模擬工作場景融入語文課堂,設定職場相關的語文寫作任務。比如,在學生需要請假時,順勢開展請假條書寫活動,讓學生們掌握正確的書寫格式,以及必備的要素等;在組織班級活動前,要求學生們圍繞主題進行策劃書的書寫;在學期起始和結束時,要求學生提交一份計劃和總結。此外,可以圍繞課文內容進行表達和寫作能力訓練。

(二)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有效運用課外資源

教師專業素質、語文素養和教育技能是影響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確保語文教學契合技校教育實際,需要教師在具備以上能力的同時,調查技校學生的實際需求,以更好地運用教育技能,打造出高質量的語文教學課堂。首先,教師要注重多方面能力提升,采取對學生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方法,以更加精準、創新的形式展現語文學習內容,還要將豐富的情感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及時從審美角度設置深度思考問題。同時,語文知識實用性極強,為構建活力課堂,教師在關注語言知識、語文技能傳授的同時,要保證個人思想的先進性、敏銳性,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均能得到提高。通過整合多種類型的語文教學資源,可以實現課外資源與教材資源的交融,讓學生在根據課文文字想象的同時,接觸視聽結合的動態語文世界,促使其語言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為此,教師要注重個人信息教育能力的提高,借助網絡拓展課外資源的獲取途徑,以打造出契合學生興趣的視頻、課件資源,讓學生成為主動參與、自覺學習的主體。例如,在講解“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圍繞“工匠精神”設置微視頻,讓學生們觀看我國在科技、醫學等領域的大國工匠視頻故事,呈現大國工匠執著探索、精益求精的工作片段,以聲音、視頻、圖像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精神集中在課文主題上。其后,教師可以順勢出示“廢寢忘食”“出類拔萃”等詞語,引導學生圍繞課文中的重要語句進行分析,并自覺地結合視頻總結工匠精神的內涵,讓更多學生能夠參與到動腦思考和總結的活動中,加強了整體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知,為其今后的職業發展和就業打下了基礎。

(三)打破課內外界限,拓展語文交際活動

語文教學不應將學生束縛在課堂中,還應搭建課內外互通教育教學渠道,讓學生從封閉的語文世界中走出,將課堂學習經驗與鮮活的生活事例結合,使得語文教學活動更具生命力。為此,教師要積極地設置課外教育空間,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語文環境,使其能夠在學校實踐、娛樂活動中發揮個人才能。只有實現全方面、多維度的語文教學覆蓋,才能打破課內外語文學習的界限。所以,教師應利用好教材中的“實踐活動”板塊,搭建課內外銜接和互聯的平臺,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社交媒體參與實踐活動、加強語言交際,使得學生們獲得趣味性強、參與感強的語文日常學習體驗。比如,以“學會勵志”這一活動為例,教師可以搭建多向互動的對話的平臺,依托微博、微信、QQ等平臺展開語文交際活動,讓學生們在線上分享勵志人物、個人事跡、努力的目標。這樣,教師可以隨時監督和觀察學生的參與動態,并以評論、點贊等形式給予學生建議和鼓勵。需要注意的是,新媒體渠道對語文教學內容、活動形式也提出了要求,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時代發展動向革新活動形式和內容,避免出現大量枯燥知識點的灌輸現象。為了保證課內外交際活動形式和內容的新穎性,教師要發掘教材先進文化元素,以新媒體為傳承和發展的載體,引導學生在課內了解詩詞文化的同時,在課外搜集古典詩詞中蘊藏的優秀文化內容。比如,在開展“學會傳承”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將語文課堂打造為傳統文化的教育陣地,將詩詞歌賦、詩人故事等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環節。在具體實踐環節,可以組織“詩詞大賽”“美文朗誦”等活動,讓學生選取教材中優秀作品和詩篇進行朗誦和競賽。同時,在不同的節日,教師可以設置線上文學競賽、朗誦活動,讓學生們錄制朗誦視頻或以在線形式開展朗誦和賞析活動,使其深入地了解優秀文化的內涵,自覺地提升個人思想、文化境界。

(四)實施動態化教學,實施自主參與評價

動態化教學的實施,目的在于讓學生重新成為課堂主人,使其在多元活動形式下自主參與、積極思考。為了實現動態化教學,教師要從“主講者”角色轉變為引導者角色,注重動態場景、氣氛和環境的設置,讓學生整個學習過程都處于活躍狀態。對于缺乏活力的語文內容,教師可以設定課文背景,讓學生們成為故事中的人物進行演繹,以刺激學生學習熱情。例如,在教授“雷雨”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大家自由選取故事中的角色,開展課本劇演繹活動,使學生們積極地研究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特點、行為特征,為編寫課本劇、演繹課本劇做準備。這樣,學生們可以一邊閱讀課文內容,一邊分析各個故事情節間的關聯,對其中矛盾的制造進行討論。在進行課本劇演繹時,教師可以組織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演繹小組的表現,對各個細節的處理進行評價,也可以對角色性格演繹不到位之處給予建議。通過設定動態化、真實性的演繹情境,讓學生們接觸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角色,在自主參與評價的氛圍中加深對角色性格的理解,促進整體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技工院校語文教學質量是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彰顯職業教育發展特色的重要路徑。因此,教師要結合技校人才培養的特點,結合學生發展特點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具體而言,通過精準定位教學目標、強化教師專業水平、開展課內外交際活動、實施動態化教學等方式,發揮語文基礎課程對學生職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促進其個人思想道德素養、文學素養、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得到提高,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戈力.技工院校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育方法[J].林區教學,2020(6).

[2]王坤.新媒體背景下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改革創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4).

[3]周雪梅.淺議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的“道”與“術”[J].職業,2016(15).

作者:謝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