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下構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分析
時間:2022-07-13 11:05:44
導語:三全育人下構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構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統籌發展、協同育人新格局,是新時代培養全面發展、心懷“國之大者”、堪當大任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關鍵環節與重要途徑。高職院校面臨課程思政認知缺位、育人實效不足;教學體系設置重專業技能忽視學生價值重塑;教師人才培養與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困境,以建筑工程測量課程為例,需要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一體的多維度大思政格局,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高素質教師人才隊伍、善用“大思政課”、堅持“三全育人”全面促進高職院校實現高質量發展、更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的大任。
1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第一,高職院校工作檢驗的根本標準是立德樹人成效,而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的重要戰略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樹人的本質是依靠教師主導,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引導與構建,直接關系到民族復興大業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要根本有效的落實立德樹人,僅僅只是依靠思政課堂顯性教育遠遠不夠,必須堅持打造“三全育人”多維度育人新格局,大力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發展,明確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培育接班人為培養目標;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斷與中國具體實際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結合為理論基礎。高職院校課程設置以專業課、實踐課為主導,充分發揮全專業的優勢、深化不同學科專業的育人深度和廣度,充分激活隱性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的巨大作用,貫徹落實“三全育人”是克服高職院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脫離的重要途徑,以思政課程促進課程思政發展,而課程思政又為思政課程創造全程、全員、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圍,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進而才能全面引導學生塑造正確積極的、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堅定“四個自信”、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第二,課程思政是高職院校全面提升育人質量、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的本質要求與現實路徑。新時代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取得勝利、實現共同富裕、民族復興需要德才兼備的高質量人才,既要有專業知識技能,更要胸懷“國之大者”,“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回答和破解教育的首要問題:為誰培養何種人才、何種人才才能擔負民族復興重任。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從其理論源泉、核心內容、價值目標到主體對象具有內在一致性,不可分割、相輔相成,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專業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戰場、主渠道,任何一個缺位都會導致育人成效的偏離、弱化,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單純一條線的工作,而應該是全方位的。”課程思政的核心內涵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首要任務、各學科課程建設為基礎,潛移默化中塑造受教育者正確的價值認知、評價體系,這不是思政教師隊伍的專屬責任,也不是單一依賴課堂教學可以達成,而是首先需要全員參與,進而才能實現全過程、全方位培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高職院校打造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發力、協同育人的新格局、新平臺,是凝心聚力激活自身發展潛力與動力、實現全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輸送具有堅定理想信念、本領過硬的新時代青年人才。
2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思政困境
建筑工程測量專業以培養工程建設中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為培養目標,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實踐需要以科學的理論為基礎,高職院校構建大思政格局是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然而從學生到教師、學校管理層面都存在許多制約因素,需要多方努力、共同克服。
2.1課程思政認知缺位,教師人才隊伍培養不足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處于初級階段,對課程思政的內涵、內容、方式、價值、地位認知不足。課程思政是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之間的重要紐帶,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育人的有效性、持續性、穩定性,教師人才隊伍的管理與提升是成功推進思政建設的內在要求與關鍵所在,高職院校課程思政面臨的核心問題在于從轉變傳統管理、培育、評價理念為起點與基礎,塑造立足于學生價值引領,圍繞解決好思政育人效果與溫度、深度與廣度,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與“情”“知”與“行”相統一的價值認知與政治認同。首先,高職院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不充分、高質量的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人才隊伍培育不足,教師對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目標與實踐認知不夠明晰,未能形成“大思政課”格局。其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結合不緊密,思想政治教育多停留于灌輸階段,而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發性、實踐性,側重于表面形式的課堂教學成果,不夠重視育人成效的可持續性與穩定性,停留于傳統教學模式與手段,學生與教師、學校之間缺乏均衡聯動的培育格局,根本原因在于自上而下從學校層面到教師、學生對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科學認知缺位,未能達成全員參與育人以及如何參與育人、怎樣評價育人效能的共識。
2.2教學體系設置價值與品德塑造不充分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以專業技能課程為主,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是停留于思政課堂,專業課程普遍存在生搬硬套思政元素,并未真的做到自然融入、潤物細無聲,既缺乏有效性和趣味性,更無法達到全過程、持續性的育人成效,未能引導學生產生充分的政治認同、激發學生發自內心的學習欲望。高職院校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多以實踐為核心,教師人才隊伍的培養與考評以及學生的育人成效管理與評價也是圍繞專業建設,大多輕視思政課建設與發展,忽略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重塑,而思政課建設不完善又導致課程思政缺乏有效的方向標與價值引導,最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專業課教學中只是停留于表層,而未深入學生內心,缺乏啟發性與吸引力、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性太強會使學生難以理解、脫離現實,而過于迎合學生使理論完全生活化,又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質量不高,難以實現對學生價值觀的有效塑造,這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克服的一大難關,此外,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不足,學生缺乏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感,這是制約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普遍困境與挑戰。
2.3課程思政建設管理體制機制設計不合理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與發展的短板在于學校頂層設計的重心放在培育技能型人才,還未形成真正利于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育人的管理、培育、監督、評價長效機制。課程思政本質上是一種隱性思政教育方式,是確保高職院校育人堅持正確政治導向、激發青年一代發自內心政治認同的關鍵環節,目前,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質量不高、偏重結果評價而忽略過程評價、教師人才隊伍建設不足等問題,歸根結底源于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學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引領力、服務力、號召力有待加強,此外,各行政部門與系部聯系不夠緊密、育人合力弱化。例如建筑工程測量專業,以培養綜合技能型人才為中心,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各種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等階段,不僅要具備學歷證書,還需要考取職業技能證書,需要學校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建設實訓基地、創造大量的實踐學習與企業實習機會,同時要以培育合格的、堪當民族復興大任、具備“工匠精神”的時代青年為政策導向和價值目標,如何平衡專業理論知識、技能培育與學生價值塑造、創新與改革教育及人才培養模式,這是目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面臨的巨大挑戰。
3“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思政新格局構建路徑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正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改革與創新全員全程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與水平,是推進高職院校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重要基石和必由之路。以工程測量課程為例,此類課程具有豐富的實踐資源與獨特優勢,善用“大思政課”作為思政工作指引,以“四有好老師”標準打造一支高質量、專業化的教師人才隊伍是學校工作中心所在,而改革與創新學校思政工作頂層設計是思政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
3.1善用“大思政課”,引領全程育人
加強理想信念、職業道德教育。建立專業課程與思政教學之間的橋梁,構建“大思政課”新格局,要遵循立德樹人的基本規律,不能簡單的將思政元素與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簡單的疊加,增強思政課程的育人功能也并非只存在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而應打造以愛國主義情懷為核心的理想信念培育與專業技能提升相結合、以培育新時代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中國青年為核心目標,“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馬克思在中學時期就寫下《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樹立為人類幸福而奮斗的理想信念,這是新時代青年擇業觀的重要指引。善用“大思政課”、堅持全程育人的新格局,本質上就是要不斷激活思政課程育人效果的可持續性,將思想政治理論應用于實踐教學,形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調聯動,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是關鍵。首先,整理、拓展及優化教學資源,立足于各學科課堂顯性教育,同時注重打造良好的隱性思政教育氛圍,將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作為首要培養目標。其次,轉變傳統教學理念,不僅要全方位、全員參與、還要實現全過程育人,提升專業技能培育的同時,更加注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紅色基因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新時代中國青年。最后,“打造更多更高水平思政‘金課’,講好用好新時代的‘大思政課’”,營造以愛國主義、工匠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氛圍,豐富教學模式、運用現代化教學元素,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原則,不僅要夯實和提升“思政小課堂”育人質量,更要與“社會大課堂”緊密相連,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與聯系,通過開展專業技能競賽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與培育學生的職業道德、塑造正確的擇業觀、道德情操。
3.2完善高職院校頂層設計,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
完善的制度供給是課程思政得以落實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障,而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緊緊圍繞著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而無論哪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學校的有效制度供給,并且也不是單個部門或者個人可以完成的艱巨任務,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有效制度供給的源泉與動力,2022年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提出了有效落實職業學校堅持黨領導的重要性及新要求,因此,一方面改革與創新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實踐邏輯要遵循以學校黨委為領導核心,各行政部門協調配合,發揮育人合力,另一方面高質量的思政人才隊伍引導全員參與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主力軍,打造各部門、各專業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將推動思想政治理論高質量發展作為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戰略以及工作考評重心。此外,高質量教師人才隊伍的培育需要構建完善的科研平臺與教學培訓體系,以研促教、教研融合協調發展,缺一不可,建設一支具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具備扎實專業技能和科研能力的“雙師型”教師人才隊伍,這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并且要明確所謂高質量教師隊伍的核心評價標準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為根本,凝聚學院、教師、學生、家庭、社會等多方力量,完善彰顯高職院校特色資源、促進全員參與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課堂教學與全程思政工作模式的有效制度供給。
3.3打造全方位、全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與評價體系
高職院校教學體系設置既要注重發揮全員育人的有效性、全過程育人的系統性、全方位育人的整體性,更要明確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體系設置中的地位與目標、價值。首先建立科學有效的、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以教師主導與發揮學生主體性為原則的教學與評價體系,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目的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培育堪當時代重任、心系“國之大者”的新時代中國青年,但并不意味著標準化、樣本化的進行課堂教學,要將學生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相融合,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與引導作用。其次,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課程思政助推思政課程提升育人效能,充分挖掘高職院校各個專業的課程思政元素,發揮全員參與的巨大合力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度融入全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設計,改革傳統的教學與評價機制,不以考試成績為最終考評指標,以學生自由而全面發展為根本衡量標準,防止思想政治教育表面化、形式化。最后,將“四史”學習貫穿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全過程,堅定與樹立教師與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同時使教師及學生都深刻明白與體會紅色政權來之不易,經由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現實邏輯的考驗與實踐,堅定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具有必然性。定期開展紅色主題實踐教育、建設紅色教育基地,將情景教學、社會實踐等融入課程思政,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既豐富高質量教學資源,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能。
作者:王文俊 王殿君 單位: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 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管理會計課程思政育人實施探索
- 下一篇:從日式點心的發展分析文化包容性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三全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