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倫理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意義

時間:2022-05-18 09:26:51

導語:公共衛生倫理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衛生倫理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意義

[摘要]21世紀以來,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頻發,公共衛生倫理教育的意義日益凸顯。目前,我國開放教育對公共衛生倫理的課程思政探討尚存在不足,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開放教育應在教學環節緊密結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結合時代背景、環境背景,對該學科教育的內涵、功能、價值取向和實踐路徑進行課程思政創新探析,促進開放教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公共衛生倫理;課程思政;開放教育

進入21世紀以來,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日益頻發。公共衛生的使命是保護人群的健康和安全,公共衛生倫理學是討論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中的倫理問題和行動規范、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的一門課程,以傳染病、流行病的預防和控制中的倫理問題作為研究重點。作為人口大國,在全球公共衛生事件頻發的背景下,加強我國的公共衛生倫理教育尤為重要,我們需要開始審視公共衛生倫理教育的意義,拓寬和加深公共衛生倫理教育內容。將公共衛生倫理課程進行思政研究,不僅是課程內容的補充完善,也是對生命教育的反思和加強,有助于促進我國開放教育的發展。

一、公共衛生倫理課程思政的研究意義

(一)進一步擴大“課程思政”覆蓋面

對公共衛生倫理課程進行思政研究,將思想政治教育延展到醫學、衛生學、護理學、倫理學等學科領域,加強多學科交叉融合學科資源建設,創新開放教育教學環節中的研究和教學思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公共衛生倫理課程思政,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基礎知識融會貫通,進而挖掘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豐富課程內涵。

(二)有利于推進開放教育轉型發展

對公共衛生倫理課程進行思政研究,能夠豐富授課教師知識儲備,提高授課水平。開放教育的轉型發展必將促進教育方式的改進、教學內容的完善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擴展德育范疇,將衛生倫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廣泛融合,能夠促進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面向社會,推動開放教育轉型升級。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熱情

與其他在校大學生不同,很多開放教育的學生具有從業經驗,是根據工作崗位選擇課程進行學習或者有實際崗位需求,在課程教學中職業道德教育必不可少。專業課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培養學生對醫學、衛生學、護理學的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在教育環節,對學生而言,豐富且貼近實際的知識能夠激發學習和聯系工作實際的熱情,對避免學業倦怠、強化自主學習、促進全面發展有很大幫助;對授課教師而言,有助于主動挖掘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二、公共衛生倫理課程的思政方向

(一)堅持需求導向,挖掘公共衛生倫理內在思政元素

加強公共衛生倫理課程思政建設,關鍵要著力挖掘課程內在的道德元素、人文元素以及價值引領元素,要堅持需求導向。在公共衛生倫理課程思政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案例,如非典、新冠疫情發生期間的案例引入,國內外案例形成對比,通過場景帶入以及數據分析,引起學生的共情,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夠回憶疫情發生時期各行各業的情況、民眾抗擊疫情的情況,能夠結合曾經看到的新聞和案例或者參與的具體事件,加深對公共衛生倫理的體會和思考。在《公共衛生倫理》中第一章衛生事業管理的倫理、第二章公共衛生的倫理以及第七章臨終關懷的內容可以較緊密地與思政元素相結合,深挖思政元素,如抗疫精神,激發學生熱愛公共衛生事業,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信念,使其具備人文情懷,貫徹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樹立學生的責任心和職業敏感度,從道德層面強化職業素養。圍繞疫情防控期間思政課如何更好開展,從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看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新冠疫情期間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也是該課程進行思政元素挖掘的一個方向。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課程教師應該努力從“政治高度、理論深度、教育溫度、現實力度”四個層面打造課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深入挖掘課程德育內涵。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夠加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課程內容和生活實際、倫理關系的積極探索和思考,加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榮譽感、職業道德和奉獻精神。

(二)授課方式生動多元,內容聯系實際

1.方式多元,多媒體融入陶行知批判吸收杜威“教育即生活”的主張,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開放教育的課程思政,應該和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緊密相關,授課內容應該能夠服務社會。公共衛生倫理課程教育應該深入人心,避免讓學生產生倫理學枯燥的誤區,讓學生乃至社會大眾對社會事件和生命個體有更加正確和清醒的認知,在學習中能把握公共衛生倫理的本質和規律,從而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醫療衛生資源的分配、有效決策等問題進行理性思考。加強公共衛生倫理的課程思政對建設健康中國、促進開放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開放教育體系下防疫常態化具有重要價值。除了我們熟悉的抗擊疫情英雄人物案例融入,國內外新聞報道的節選、紀錄片的播放也能直觀反映公共突發衛生事件發生時,作為社會大眾應該具備的倫理素質。同時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適當開發一些微課程,微課程具有短小精干、主題鮮明,便于學習轉載、交互性強等特點。微課資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共享,通過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的教學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易混淆點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提高教學質量。2.內容融合,激發學生責任擔當通過課程學習,激發學生責任擔當,需要增強公共衛生倫理課程思政的親和力。這種親和力體現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思考、討論、分析和教師對學生學習環節的持續引導。在授課過程中,結合公共衛生管理專業課程專業性強、實踐性強、綜合性強的特點,把家國情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品德教育以及國家政策、正能量新聞融于專業課教學內容,從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出發,提升開放教育的思政課程質量,這樣的課程思政才會更有感染力。通過內容融入,激發學生的責任擔當,把治病救人作為自己的使命。課程深入挖掘提煉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教學,結合護理專業、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方向)崗位特點,對開放大學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3.重視中國本土文化角度審視,講好中國故事公共衛生倫理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具有一致性,公共衛生倫理教育本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再開發,公共衛生倫理教育培養出的學生必須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期待。在公共衛生倫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從重視本土文化的角度出發審視教學案例和內容,能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從中國本土文化的角度審視,結合國際環境下的政治、經濟、文化才能讓公共衛生倫理教育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活力,才會不讓公共衛生倫理教育流于形式。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涌現出很多事跡,同時世界各地抗擊疫情的舉措產生的不同影響、不同結果,可以為公共衛生倫理課程思政教學所用。如紀錄片《山河無恙:影響中國的疫情檔案》《生死金銀潭》等紀錄片,從客觀視角融入了我國本土實際,可以在授課過程中作為拓展內容讓學生自學。在教學環節,通過結合現實熱點問題,讓教學以更直觀的方式進行。例如,公共醫療資源分配必須遵循優先次序,對此要制訂既合乎倫理又可行的分配原則,滿足稀缺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這就是《公共衛生倫理》中公共衛生倫理應該遵循的公正原則和效用原則相結合的授課內容具體體現。新冠疫情暴發早期,武漢市乃至湖北省部分地區的醫院就面臨醫療資源匱乏的嚴峻局面,但我國很快通過從全國調遣醫療隊、調配醫療資源、火速建成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開辟大量方艙醫院,做到了“應收盡收”和“應治盡治”。據央視新聞2020年9月25日報道,在意大利北部,由于人手、資源嚴重短缺,醫生迫于無奈,甚至只能放棄一些6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優先為年輕患者和情況樂觀的患者治療。不同的國家處理方式不盡相同,但是從疫情的防控效果來看,我國防疫效果為全世界矚目,越來越多國家效仿,這不僅體現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體現了中國智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后疫情時代的到來不僅對開放教育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也對健康倫理教育的發展步伐提出要求。公共衛生倫理課程思政符合環境背景,對公共衛生倫理課程進行思政研究,將教育內容與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能夠豐富開放教育內涵,推動開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充實和發展。在開放大學的轉型升級過程中,如何在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同時為后疫情時代的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撐,不僅需要醫護專業人員的知識、素質水平的提升,也需要公眾對于公共衛生倫理知識認識的增強,只有全民的公共衛生素質提高了,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建設與發展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進步。

作者:劉芳 娜荷芽 單位:內蒙古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