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學生勞動教育價值及路徑
時間:2022-05-18 08:45:02
導語:工科學生勞動教育價值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勞動教育塑造工科學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蘊含著敬業樂業、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對于大學生而言,工匠精神不僅是寶貴的文化資源,而且是強大的精神動力。大學生是推動社會的主體力量,肩負著新的時代重擔和歷史使命,更需培育和踐行工匠精神。勞動教育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精神土壤。工匠精神是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應以學生為中心,緊密結合教學實際,實現和勞動教育的多途徑實施和多學科滲透,使學生通過勞動掌握勞動技能和專業技術,鍛造工匠精神。
1.2勞動教育促進工科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勞動教育課程不僅僅只是從事一些簡單的體力勞動,而是需要教師在實踐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促使學生熱愛勞動,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掌握日常生活勞動技能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高校應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學生能夠在勞動教育課程上結合自身所學知識和實際情況不斷運用所學知識,促進學生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知識,鼓勵學生在勞動實踐過程中檢驗自身能力和水平,發現存在問題與不足,根據實踐情況不斷完善自身的學習體系、學習方法。
1.3勞動教育促進工科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對工科學生而言,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是其職業發展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勞動教育能夠幫助工科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意識和觀念,更能在導向和精神上促進其增強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堅定人生理想。高校應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探索,積極組織工科學生投入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創新創業方法、注重實際操作環節,塑造學生的創新品格,使工科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成為高技能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2新時代工科學生勞動教育的實施困境
2.1勞動教育價值的認同感不強
一方面,高校管理者和教師對勞動教育的認知不夠清晰,沒有透徹的理解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時代價值、科學內涵和基本特征,一些高校管理者和教師只是將勞動狹義地理解為體力勞動,如清潔宿舍、打掃校園等,忽視了腦力勞動、勞動精神的培養。很多教師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很少開展勞動教育相關的教學任務,很少組織勞動教育主題活動。此外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的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很多情況下就是單純地讓學生參與各類勞動,導致勞動教育效果不明顯。另一方面,新時代對工科人才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工科學生不僅需要學習專業知識,還需要學習通識教育知識、學科前沿知識、交叉學科知識等,工科學生學業壓力和學習強度的增強制約了學生參與勞動教育課程的意愿、時間及精力。此外,一些學生勞動意識比較弱,不愿意參加勞動教育課程及實踐,在勞動教育實踐教學環節中不能夠手腦并用,不善于思考,動手能力差,出現推諉、偷懶等現象;還有些學生對勞動教育課程的態度不端正,對勞動、勞動精神的認知和理解出現一定程度的扭曲,認為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就是做一些臟累差的活兒,進而形成了歧視勞動的不良心理。最后,勞動教育不被學生家長重視,一些家長認為勞動和教育沒有什么關系,對孩子智力的培養非常重視,要求孩子全身心投入學習成績的提高,對學習以外的事情代勞代辦,使得學生在家庭中沒有機會接觸勞動,無法培養勞動技能和勞動素養。
2.2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
首先,勞動教育課程目標不明確,課程標準尚未高度統一,部分高校存在把專業實訓課等同于勞動教育課,把勞動活動局限于課余打掃衛生、校園環境綠化等情況,使得勞動教育的形式和內容都顯得十分單一,缺乏多環節、多類型的勞動實踐場景。其次,在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設置、課程設置中,缺乏勞動教育的載體和途徑,分配的教學資源相對較少,這樣的做法無法使學生認識到勞動教育的核心內涵,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最后,在開展勞動教育時,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專業實際脫節,未能將學生所學知識、技能有效遷移至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學生存在認知與行動脫節的問題。
2.3勞動教育師資不足
首先,高校一直都很重視教學和科研工作,在選聘專任教師上投入大量的資源,而并不重視對具有勞動教育學科背景的專職教師的選聘。其次,對專職教師、專業教師的勞動教育培訓不系統,使得專職教師在勞動教育專業化建設方面不足,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勞動教育內容較少。最后,缺乏有力的激勵機制,使得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精力不足、專注度不夠,難以達到預期的勞動教育目標。2.4勞動教育評價機制不健全一方面,高校勞動教育主要側重于對學生的定性評價與結果評價,在日常的教育培養過程中,缺乏對學生勞動素養的整體評價進行一定的跟蹤、評價和應用,導致部分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另一方面,目前在教師教學行為規范、師德師風規范、教師教學工作質量考核等工作中,缺乏對教師勞動素養教育行為和質量的考核,導致部分教師對勞動教育不夠重視,不利于勞動教育的開展和持續建設。
3新時代工科學生勞動教育的有效路徑
3.1健全課程體系
第一,將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育人才的主渠道、主陣地,在勞動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深入挖掘思政課中的勞動教育資源,為學生深入闡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奮斗精神等內容,強化勞動教育的道德引領和精神塑造作用。第二,將勞動教育與通識教育課程有機融合。開設勞動教育類通識必修課或選修課,加強學生勞動倫理、勞動關系、勞動法等科學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勞動的現象和本質,增強學生勞動意識,培養學生積極的勞動精神,形成科學的勞動價值觀。第三,將勞動教育理念與專業課程有機融合。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勞動教育相關元素,如科學精神、工匠精神、創新精神等,將勞動教育元素按照專業特點、學生認知發展規律、解決問題的方法,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有側重地將勞動教育內容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強化專業勞動意識,提升專業勞動技能,以課程勞育推進專業建設。第四,將勞動教育與實踐課程有機融合。實踐課程不僅包括專業實踐環節,如金工實習、認識實習、教學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等,還包括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學科競賽、勤工儉學、寒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在實踐課程中融入勞動教育,能夠強化勞動知識的傳授,促進勞動技能的訓練,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3.2建立多樣化的勞動教育實踐平臺
一方面,發揮高校在新時代工科學生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充分挖掘校內勞動資源,在校內建立勞動教育基地。首先,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學生在實習實訓活動中進行勞動實踐鍛煉,讓學生在不同情境中借助所學內容對問題加以解決,可以更加直觀地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加深學生對勞動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促進學生融入社會勞動環境。其次,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平臺。通過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挑戰杯、“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就業創業類活動等形式,鼓勵工科學生積極關注并參與學科競賽、創新創業實踐,有助于學生拓展勞動知識,提升勞動技能,促進個人全面發展。最后,建立志愿服務基地。為學生提供課余志愿服務平臺,積極鼓勵并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志愿服務或公益活動,讓學生真正深入社會、社區,促進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理解社會。另一方面,發揮家庭、社會主體(企事業單位)、政府的勞動育人作用,不斷拓展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平臺。與家庭建立家庭勞動教育基地,引導家長有意識地與學生交流勞動價值觀,讓學生在家庭勞動中鍛煉自己的日常生活勞動技能,體會勞動的快樂和幸福感,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良好品質,使得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與企業單位共建勞動教育實習基地,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選派學生去企業進行實習、實踐、畢業設計,促使學生將所學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促進工科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地方政府建立社會實踐基地,組織學生走向社會,積極開展志愿服務工作、社會實習、畢業實習等,使得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
3.3加強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第一,培養既理解勞動學科理論又精通勞動實踐的專業教師。鼓勵專業教師參與專業勞動理論與實踐培訓以及經驗交流,使得專業教師勞動教育理論水平不斷提升,逐漸開拓勞動教育新思路,使得專業教師勞動教育責任意識不斷增強,自覺實施勞動教育。第二,培養諳熟勞動教育學科知識與教育培養規律的專職教師。專職勞動教育教師要注重自身專業化培養,及時更新學科知識,不斷提升專業化水平和職業化水平,專職教師不僅要專心從事勞動教育工作,而且要致力于勞動教育現象、問題的研究,不斷探索勞動教育的新策略、新舉措。第三,聘請專業領域的勞動楷模、技能大師、企業工匠擔任兼職勞模導師。邀請知名企業家、勞動模范開設專業講座、先進事跡報告、專業培訓;聘請行業勞模導師指導學生進行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職業規劃等。兼職勞模導師要充分發揮職業優勢和經驗優勢,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行業對學生專業技能的需求、綜合素質的要求等。
3.4健全和完善勞動教育評價機制
一方面,將勞動教育實踐內容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對學生勞動素養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項勞動教育活動,調動學生勞動積極性,激發學生勞動自覺性,讓學生自覺提升勞動素養。對學生勞動素養的評價堅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定性評價不只是關注學生勞動任務的完成情況,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個體在勞動過程中的體驗。定量評價是如實記錄學生的勞動態度、勞動技能以及勞動任務完成情況等,根據學生綜合表現客觀給出相應的評價等級。對學生的勞動素養進行科學的評價,生成動態勞動教育質量監控報告,發揮評價的反饋指導作用。另一方面,把勞動教育納入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在黨政領導干部聽課評價、校院督導聽課評價、學生評教中增加課程勞動教育評價指標,激發教師勞動教育的動力,引導教師多形式的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勞動教育內容。
4結語
勞動教育在當代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應當加強勞動教育,探索勞動教育的新方法、新形式,幫助工科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勞動態度,增強勞動素養,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提高勞動技能,樹立勞動致富意識。高校要為工科學生提供勞動教育平臺,引導學生在勞動中感悟責任和使命,助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孫偉,馮曉東,羅迪.勞動教育融入新工科人才培養的難點、路徑與意義[J].創新與創業教育,2020,11(06):77-81.
[2]徐亞亞,孫晨明,田其真,等.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21,(23):62-63.
[3]呂艷嬌,姜君.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價值、困境與路徑[J].當代教育論壇,2021,(04):116-124.
[4]唐燁偉,陸淑婉,趙一婷,等.跨界融合視域下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研究———內涵、路徑與模型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21,(05),49-56.
[5]劉志軍.新時代我國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課程形態的內涵、表征及其實施[J].教育與職業,2021,(07):85-89.
[6]國宏.實踐育人視角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體系構建路徑研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1,(02):119-121.
作者:徐銘銘 朱銀龍 趙亞琴 劉雪蓮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學院
- 上一篇:高校美術鑒賞課程教與學培養方式
- 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課第二課堂多元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