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效益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30 13:04: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種植效益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種植效益論文

康乃馨種植效益評估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非洲菊;康乃馨;經濟效益評估

論文摘要貴陽市烏當區通過引進種植非洲菊、康乃馨。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有著積極推動作用;種植非洲菊、康乃馨年均純利潤分別為55029.24元/hm2和63697.95元/hm2.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非洲菊、康乃馨是一類高投入、高產出的鮮切花花卉,種植適應氣溫在10~25℃,土壤稀疏肥沃、透氣性強的土質生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鮮花的需求日益劇增,為滿足市場需求,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烏當區東風鎮在2001年動員5戶農戶種植非洲菊9個大棚,由于經濟效益高,現已發展到500多大棚。2005年又引進試種康乃馨共281個標準大棚。這些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農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條有效途徑。

1基本情況

1.1種植地點東風鎮是以農業為主的鎮,地處省城近郊,人均耕地只有0.04hm2左右,主要由洛灣、烏當兩個四面環山的壩子組成,土地肥沃,年均氣溫14.6℃,平均海拔1100m,年降雨量1179mm,有南明河、魚梁河、雨洞河等主要河流迂回交匯于兩個壩子。無霜期長、氣候濕潤、水源齊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發展種植非洲菊、康乃馨提供了十分優越的基礎條件。

1.2發展情況從2001年起。在各級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引進試種非洲菊9個大棚,經不斷努力現已發展到500多個大棚。康乃馨種植從2005年2月開始籌建。由于當地人均占有耕地面積僅有0.04hm2左右。大部分農戶需租賃他人地塊修建大棚,每公頃地年租金16500~18750元;每戶修建1個大棚需1500元(每個大棚國家投入3900元)。4月份開始種植,8月份止。共有馬斯特、達拉斯、佳農、卡曼、紅芭、淺粉芭芭拉等21個品種281個康乃馨標準大棚。2005年4~5月份所種植的第1批花苗1茬花已收完,2茬修剪后正好可投產上市。2005年6~8月間所種植的第2批花苗1茬花收完時,2茬花正值花苗期。總體的鮮花銷售市場較好,部分遠銷深圳、廣州等城市。

查看全文

非洲菊效益種植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非洲菊;康乃馨;經濟效益評估

論文摘要貴陽市烏當區通過引進種植非洲菊、康乃馨。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有著積極推動作用;種植非洲菊、康乃馨年均純利潤分別為55029.24元/hm2和63697.95元/hm2.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非洲菊、康乃馨是一類高投入、高產出的鮮切花花卉,種植適應氣溫在10~25℃,土壤稀疏肥沃、透氣性強的土質生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鮮花的需求日益劇增,為滿足市場需求,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烏當區東風鎮在2001年動員5戶農戶種植非洲菊9個大棚,由于經濟效益高,現已發展到500多大棚。2005年又引進試種康乃馨共281個標準大棚。這些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農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條有效途徑。

1基本情況

1.1種植地點東風鎮是以農業為主的鎮,地處省城近郊,人均耕地只有0.04hm2左右,主要由洛灣、烏當兩個四面環山的壩子組成,土地肥沃,年均氣溫14.6℃,平均海拔1100m,年降雨量1179mm,有南明河、魚梁河、雨洞河等主要河流迂回交匯于兩個壩子。無霜期長、氣候濕潤、水源齊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發展種植非洲菊、康乃馨提供了十分優越的基礎條件。

1.2發展情況從2001年起。在各級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引進試種非洲菊9個大棚,經不斷努力現已發展到500多個大棚。康乃馨種植從2005年2月開始籌建。由于當地人均占有耕地面積僅有0.04hm2左右。大部分農戶需租賃他人地塊修建大棚,每公頃地年租金16500~18750元;每戶修建1個大棚需1500元(每個大棚國家投入3900元)。4月份開始種植,8月份止。共有馬斯特、達拉斯、佳農、卡曼、紅芭、淺粉芭芭拉等21個品種281個康乃馨標準大棚。2005年4~5月份所種植的第1批花苗1茬花已收完,2茬修剪后正好可投產上市。2005年6~8月間所種植的第2批花苗1茬花收完時,2茬花正值花苗期。總體的鮮花銷售市場較好,部分遠銷深圳、廣州等城市。

查看全文

種植效益創新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創新;耕作模式;提高;種植效益

論文摘要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科技為依托,探索出了高效優質、糧經結合的新的耕作模式,結果表明:該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農產品產量、質量與效益。

福鼎市地處福建省東北部,位于北緯26°55′~27°26′。東經119°55′~120°43′,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溫18.5℃,年平均最低氣溫8.6℃,是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兼作其他經濟作物的農業市(縣),近年來。福鼎市結合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在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的基礎上,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科技為依托,積極發展多種經營,探索出了高效優質、糧經結合的新的耕作模式,該模式明顯地提高了農產品產量、質量與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體現了新耕作模式的種植活力,其耕作模式具有以下共同特點:一是實行水旱輪作,糧經搭配,既確保了糧食安全,又增加了收入,而且用地與養地相結合,提高了地力,保護了生態環境;二是耕地復種指數能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充分發揮生產潛力:三是有利于提高種植者素質,增強市場經濟意識,激發對新技術接受的能力,通過對季節的科學安排,對農作物精心管理,種植效益顯著提高、現將這些典型耕作模式整理總結如下

1“單季稻一田蘑菇”1年2熟水旱輪作模式

這種模式近年呈發展趨勢,主要集中在前岐、秦嶼、店下、硤門、山前等鄉鎮(街道辦事處)。田蘑菇只需搭蓋簡易的菇棚,生產管理較方便,技術易掌握,2006年冬季全市種植面積達250萬hm2。4~9月種單季稻每公頃產稻谷7500kg,產值約1.35萬元,成本7200元。收入6300元。10月至次年4月種田蘑菇,每公頃種菇5.7萬~6萬m2,產菇0.8~1kg/m2,產值27.36萬元,成本9.495萬元,收入可達17.865萬元。稻菇相加每公頃年收入達18.495萬元。

2“單季稻-草莓”1年2熟水旱輪作模式

查看全文

雜交品種提高玉米種植效益論文

摘要:選用優良的玉米雜交品種,是玉米品質和產量大幅度提高的前提,是保證提高玉米種植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關鍵詞:合理選用;玉米;雜交品種

多年來,就我國而言,玉米生產重產量、輕質量的問題較為突出,降低了作為大宗農產品在市場經濟中的商品率和競爭力,玉米生產中存在著品種結構不盡合理、產品質量不高等問題。目前我省玉米生產基本是普通玉米,品質不適合專用,往往造成積壓、經濟效益難以提高,也使得農民生產玉米的效益下降。因此,提高我省普遍玉米的商品品質,對提高我省玉米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是十分重要的。

一、玉米品種更新換代的重要性

近年來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了玉米生產的發展。據分析,在玉米增產因素中品種的貢獻率占30%~40%。因此,加速玉米品種的更新換代是發展玉米生產及增加糧食總產的關鍵措施。

1.生產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農業栽培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耕作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老品種的增產潛力有限,群眾迫切要求更換品種,一些適應性好、優質、豐產、增產潛力大的新品種推廣很快,如緊湊型玉米在全國的大面積推廣,加大了種植密度,提高了光合利用率和玉米的群體產量。生產水平提高后原有品種不適合,需要盡快更換新品種。原有的部分老品種已經推廣多年,雖然這些品種以其適應性好、抗逆性強、高產、穩產等特點在玉米生產中做出了顯著貢獻。但在地膜覆蓋、配方施肥、帶狀種植等新技術推廣后,其增產潛力不大,而且老品種還有親本出現混雜變異,雜交一代的抗病性明顯降低等問題。還有些老品種葉片平展,不利于密植。因此,加速推廣替代原有品種,選擇高產、優質、抗病、耐密的接班品種已成為玉米生產中的突出問題。

查看全文

明清江南農業經濟發展探討

摘要:就李伯重先生關于明清江南農業經濟發展特點的3篇論文進行評述。李伯重先生從水稻生產入手,延伸到對農業資源的利用情況,闡釋和歸納出明清時期江南農業經濟發展的特點,形成對明清江南經濟史的獨特見解,為今后研究和利用史料來論述觀點提供參考。

關鍵詞:江南農業;明清;經濟發展;水稻;集約

明清時期江南地區農業經濟發展問題歷來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李伯重先生對明清江南農業經濟發展特點進行探討,并著有《明清時期江南水稻生產集約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農業經濟發展特點探討之一》《“桑爭稻田”與明清江南農業生產集約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農業經濟發展特點探討之二》《明清江南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明清江南農業經濟發展特點探討之三》等3篇論文。在對這3篇文章進行剖析的基礎上,對明清江南農業經濟發展特點做出評價。

1論文的主要內容和框架

3篇論文均對明清江南農業經濟發展特點進行探討,但側重點有所不同。從題目就能簡略了解到李伯重先生所進行的探討包含4個方面的內容:時間為明清時期;地點為江南;對象為農業經濟;著眼點為發展特點。在我國農業經濟史上,探討明清江南農業經濟發展特點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李伯重先生認為自唐代后期以來農業生產技術是在進步的。因此,有必要嘗試研究明清時期的農業經濟發展程度。2)李伯重先生認為江南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唐代以后全國經濟重心南移。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研究明清江南社會經濟史的論著較多,關于江南農業、商業、市鎮、賦役和社會生活的論著尤為突出,顯示出江南地區在全國經濟圈中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對明清江南農業經濟發展特點進行探討,對江南農業進行動態考察,以便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江南地區在明清時期的農業狀況。

2論文選用的材料

查看全文

青花菜高效栽培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荔浦芋;青花菜;栽培模式

論文摘要在貴州南部干熱河谷地區采用荔浦芋-青花菜高效栽培模式,結果表明,能周年利用土地,平均產值純利達6.96萬元/hm2,取得較高經濟效益。

荔浦芋為廣西荔浦縣特產,為皇室貢品,貴州未見其栽培種植的報道,貴州省果樹科學研究所2005年從廣西引進了荔浦芋進行種植。通過試驗表明,荔浦芋生育期較長,冬春有一段土地空閑,為了有效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綜合效益,筆者在2005~2006年,開展了荔浦芋-青花菜栽培模式研究,旨在為荔浦芋的產業化生產提供一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荔浦芋是從廣西荔浦縣引進的無病害種芋;青花菜為市售,以多利牌香港黃清河有限公司經銷的玉皇西蘭花和農豐牌惟勤企業有限公司經銷的馬拉松青花菜為最好。

查看全文

青花菜高效栽培模式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荔浦芋;青花菜;栽培模式

論文摘要在貴州南部干熱河谷地區采用荔浦芋-青花菜高效栽培模式,結果表明,能周年利用土地,平均產值純利達6.96萬元/hm2,取得較高經濟效益。

荔浦芋為廣西荔浦縣特產,為皇室貢品,貴州未見其栽培種植的報道,貴州省果樹科學研究所2005年從廣西引進了荔浦芋進行種植。通過試驗表明,荔浦芋生育期較長,冬春有一段土地空閑,為了有效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綜合效益,筆者在2005~2006年,開展了荔浦芋-青花菜栽培模式研究,旨在為荔浦芋的產業化生產提供一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荔浦芋是從廣西荔浦縣引進的無病害種芋;青花菜為市售,以多利牌香港黃清河有限公司經銷的玉皇西蘭花和農豐牌惟勤企業有限公司經銷的馬拉松青花菜為最好。

查看全文

種草養畜技術論文

1根據畜禽品種選種牧草

應根據畜禽的采食習慣和消化特點,選種適宜的牧草,一般來說,反芻家畜喜食植株高大、粗纖維含量相對較多的牧草,如飼用玉米、黑麥草、蘇丹草、皇竹草、葦狀羊茅、串葉松香草、披堿草等;豬為雜食性動物,喜食菊科、旋花科等多汁牧草,如菊苣、籽粒莧、苦荬菜、串葉松香草等;兔、鵝、雞則喜食蛋白質含量較高、葉多柔嫩的牧草,如菊苣、聚合草、白三葉、紅三葉等。

2因地制宜選擇牧草品種

不同品種的牧草適應不同的氣候條件和土壤地質狀況,應合理選擇優良牧草種植,如溫暖濕潤地區可種植黑麥草、飼用玉米、三葉草、串葉松香草、苦荬菜等;干旱地區種植耐旱的紫花苜蓿、蘇丹草、籽粒莧、沙打旺、披堿草等;25°以上的坡地種植多年生黑麥草、鴨茅、葦狀羊茅等,用于植被恢復,防止水土流失;寒冷地區可選種耐寒的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麥、草木樨、無芒雀麥、串葉松香草、沙打旺等;炎熱地區可種植串葉松香草、蘇丹草、三葉草、聚合草等。

3牧草的復種輪作和混播

根據不同品種牧草的播種期和生長特性,合理復種輪作和混播,來提高牧草產量。如2種牧草的播種期基本相同,種植時可按一定的寬度或行數劃為條帶相間種植,如蘇丹草與紫云英間種;不同季節生長的2種牧草,可利用后種牧草苗期生長慢、占空間小的特點,在先種牧草生長期間將其播種于先種牧草的行間,如墨西哥玉米與冬牧-70黑麥套種、苜蓿與墨西哥玉米套種、蘇丹草與紅三葉、無芒雀麥與紫花苜蓿、草木樨與黑麥草套種等;農作物與牧草輪作,如一季稻一季草或雙季稻一季草,一季草為秋播牧草,如黑麥草;經濟作物與牧草輪作,如油菜—皖草2號,豆類和夏玉米—秋播牧草,山芋—秋播牧草;各地也可利用經果林與牧草間種、套種。

查看全文

提高蔬菜主要生產基地產能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保護地;蔬菜;生產效益;對策

論文摘要:針對臨夏州以日光溫室為主的保護地栽培中存在的利用率低、阻礙栽培效益的提高等問題,建議廣大菜農應適應市場要求,采用先進技術,優化生產模式,發展規模種植,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以日光溫室為主的保護地栽培在臨夏州迅猛發展,面積不斷擴大,蔬菜供應總量不斷提高。但生產中依然存在著日光溫室利用率低等問題,阻礙栽培效益的提高。主要表現在:蔬菜茬口安排不當,秋冬茬和冬春茬栽培面積大,而深冬茬栽培面積相對較小;溫室蔬菜品種單一,農民在生產中受種植習慣的影響較大,缺乏市場信息;多數溫室在夏季處于閑置狀態,對光能、土地及設施等造成了很大的浪費。針對這些問題,廣大菜農適應市場要求,應用先進技術,優化生產模式,發展規模種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合理安排種植茬口

1.1越冬茬在l0月份播種或定植,翌年6月初采收結束,商品菜上市期主要集中在1—5月份。栽培的主要蔬菜有黃瓜、番茄、辣椒、西葫蘆、茄子、厚皮甜瓜、香椿等。

1.2秋延后茬在8月份播種或定植,元旦前采收結束,商品菜上市期主要集中在9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種植的主要蔬菜有黃瓜、番茄、西葫蘆、茄子、菜豆、芹菜、甘藍、生菜、筒篙和芫要等。

查看全文

農民香芋套種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粉葛;香芋;套種實踐

論文摘要:昭平縣昭平鎮是一個山區鄉鎮,由于長期實行經濟效益低的單一雙季稻種植模式,造成農民收入逐年下降。通過實踐認為粉葛套種香芋適于該區農業發展。介紹了該實踐過程的內容、方法、成果和經驗,并就該模式在該區的進一步推廣提出建議。

昭平鎮是距昭平縣縣城最近的鄉鎮,具有發展種植經濟作物獨特的地理位置,并且氣候溫暖,雨水充沛。全鎮現有水田面積1200hm2,農業人口6萬多人,人均占有水田面積不足200m2。由于長期實行單一的雙季稻種植模式,水田的經濟效益低,農民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山上的林木開發,但經過近幾年不斷的開發利用,山上的樹木逐漸減少,群眾的年收入也逐漸下降。而通過引進適合本地氣候條件的高產高效的種植模式,是農民增加收入的一條有效途徑。為此,筆者于2007年在昭平鎮裕益村開展了粉葛套種香芋栽培技術的推廣實踐,并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完成了計劃任務書的計劃指標。

1實踐內容與方法

1.1實踐內容

本實踐的內容是推廣粉葛套種香芋技術,粉葛和香芋品種都是從廣西梧州市藤縣太平鎮引進的優良品種,都具有適應性強、產量穩定、品質優良、抗病性強的特點。粉葛的生育期為250d,3月種植,12月初開始收獲;香芋的生育期為200d,3月種植,10月底收獲。實踐時間為2007年1~12月,地點選擇在交通便利、群眾基礎好、群眾科技意識相對較強的裕益村大坡小組,該組共有38戶農戶,經宣傳發動,共有27戶參與本項目的實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