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能力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2 07:40: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閱讀能力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閱讀能力培養論文
注重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是當今時代賦予中學語文教學的重任,也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舉措之一。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有人認為學習語文之目的唯在作文,而讀書為作文之預備,……。我則語之以讀書亦為目的。老師能引導學生俾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薄伴喿x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關系。單說寫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沒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問那比較難捉摸的閱讀程度。”可見,研究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過程,是十分必要的。
從近幾年的語文高考試卷看,現代文閱讀能力測試都占有20%左右。但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部分的平均得分率卻很低,如何才能盡快改變這種局面,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呢?我們認為,關鍵是必須認識到,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具有一定系統性和整體性的過程。具體而言,這一過程有四個階段構成。
第一是基本知識的積累階段?,F代文閱讀教學須以閱讀能力的培養為目標,閱讀能力的培養又要以具備準確、敏捷的思維為關鍵。我們知道,基本知識是思維的基本因子,知識面的寬窄是閱讀思考時聯想是否豐富、思維是否活躍的關鍵。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從狠抓基本知識的積累做起。這里的“基本知識”不僅指語文知識、文化常識、歷史常識、哲學常識、生活體驗以及音樂、雕塑、美術、建筑等藝術常識,而且還包括人文科學(如文化學、歷史學、美學、社會學、教育學、語言學)領域和自然科學與科技應用(如心理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現代通訊技術研究等)領域較新的研究概況,還包括邊緣學科和科學學的研究概況。在當今的中學語文界,能全面反映這些既有時代性又有深度和廣度知識內容的教材還很少。在這方面當首推由谷公勝編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蘇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聯合出版的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現代文閱讀》。近幾年語文高考試卷所選的現代文均具有豐富的“內蘊”,涉及的知識既廣又深:有的涉及藝術常識和藝術鑒賞知識,如1996年全國卷第四題的選文《貝多芬之謎》;有的涉及文藝美學,如1991年“三南”卷“四/32~40”題;有的涉及思維科學和教育心理學,如1993年全國卷“四/22~28”題;有的涉及對語文教學的理性思考,如1995年全國卷第四題的選文《〈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序》(呂叔湘著);有的涉及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如1992年全國卷“四/26~30”題;有的涉及科技領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幾年高考中連續出現的科技文章。然而,相當一部分教師一味注重應試教育而忽視素質教育,忽視學生“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相當一部分學生急功近利,為了應付高考,一心只讀教科書,很少過問課外書,對以上“基本知識”他們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沒有“厚積”,哪來“薄發”?基本知識積累不夠導致了學生知識面的狹窄,阻礙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幾年語文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部分得分較低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一教訓提醒人們:要真正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論的掌握階段?,F代文閱讀的有關基本理論是對現代文閱讀能力形成過程中一系列規律的概括,是確立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還必須狠抓基本理論的掌握。這里講的“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一是指現代文閱讀,一般應從文體、內容和形式三方面進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關鍵性詞語。文體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具體要求也不同。記敘文的內容指描敘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點、與景物有關的傳說故事等)和議論抒情部分(或抒發情感,或揭示哲理);議論文的內容指論點和論據;說明文的內容指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種物品的制作過程,或指某種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點等。形式方面,記敘文主要是指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順序依據、線索和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議論文主要是指論證結構方式和論證方法;說明文主要是指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關鍵詞語的確立都有規律可循,還有概括反映這些規律的有關理論。篇有中心段,記敘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議論性語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幾個片斷之間的過渡性語段;議論文的中心段一般為文章的引論或結論,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說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確立可通過分析段落的構成情況來進行:若段落由一個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過分析句與句的關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幾個并列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幾個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幾個主從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關鍵詞語,關鍵詞語的確立理論,可參閱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二室編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語文》必修課本一、二冊中的有關單元知識。這是對學生進行現代文閱讀的一般理論指導,即對學生授之以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的階段,這是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第二階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階段?,F代文閱讀能力的強弱取決于對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程度。學生積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識”,掌握了上文論及的“基本理論”,我們便可引導學生確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根據上述第一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確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驟。文章閱讀,首先要確定文體,接著須根據文體特點理解內容。以記敘文的內容理解為例,須以記敘部分的內容理解為基礎,以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理解為根本。記敘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理解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過程等記敘的要素。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根據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議論性語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語句抒發作者情感。其他文體的內容理解,也要根據文體特點進行。譬如小說,其內容不外乎小說的三要素和主題。第三步,研究形式特點并理解其作用。這方面的操作,可根據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論進行。形式特點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點是如何有利于內容表達的。根據第二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指導學生從另一角度,即通過分析文章結構層次來理解文章內容。以議論文的內容理解為例,篇有中心段,找到了中心段,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內容。段有中心句,這個中心句可通過分析段內層次或句群關系找到。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段落的內容。學生如能熟練而又靈活地運用以上這些基本方法,現代文閱讀就不會無從下手或抓不住重點。倘若能這樣,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第四是現代文閱讀能力的鞏固階段,即基本訓練階段。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下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的一種實踐活動,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在這種實踐活動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閱讀教學必須注重基本訓練。所謂“基本”,是指訓練量要適中,訓練題要精選,這一點在高中階段的現代文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訓練量要適中,太少不足以鞏固閱讀能力,不足以提高閱讀的熟練程度;太多則濫,不僅加重學生負擔,而且事與愿違。要做到訓練量適中,我們就必須精心制作或選擇訓練題。在高一、高二的現代文閱讀教學階段,我們緊扣課本編制測試題或導讀提綱,進行按部就班的閱讀能力訓練。第一步,教師示范,向學生示范:如何將深廣的“基本知識”和文章閱讀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充分運用于現代文閱讀的具體過程中。示范課文是第一冊中的《雨中登泰山》、《記念劉和珍君》、《燈》、《拿來主義》和《景泰藍的制作》等各單元難度較大的講讀課文。第二步,找來難度不大的課文,如《難老泉》(第一冊)、《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第一冊)、《雄關賦》(第三冊)、《作家要鑄煉語言》(第一冊)和《一個好樹種——泡桐》(第一冊)等,對學生徹底放手,積極鼓勵并耐心引導他們根據教師示范,通過有意識地運用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來自編閱讀提綱,自讀具體課文。在這過程中,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作因人而異的點撥。最后,我們便開始實施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的第三步:適當選編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課外閱讀材料。其來源主要是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現代文閱讀》和近幾年的高考題,因為這些閱讀材料及其測試題是經過許多專家精心選擇和設計編制的,完全能夠較為準確地測試學生的現代文閱讀水平,也便于我們對高中階段的現代文閱讀教學查漏補缺。對這些閱讀材料和測試題,學生閱讀解答時要真正消化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要熟練運用基本方法;教師講析時要舉一反三地講透講深,要著重分析三個“基本”在現代文閱讀過程中的具體運用。實踐證明,高中階段如能對學生進行這三個層次的基本訓練,他們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是能夠得到真正培養的,他們的現代文閱讀水平是能夠得到較大提高的。
閱讀能力培養論文
一、讓學生明確快速閱讀的目標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首先明確目標,做好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準備。否則,是很難把事情辦成或辦好的。同樣,我們要能較快、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首先就得讓學生明確快速閱讀的目標。本文所談的目標,其外延包含兩大方面。
首先是明確主體目標。這是就閱讀者主體而言的,要求閱讀者主體——學生應該明確自己在閱讀方面擅長什么,不擅長什么。即應了解自己懂得快速閱讀的哪些知識,不懂得哪些知識,應該在理論上重視弄懂自己不懂的快速閱讀的知識(當然,對于這點,教師也應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有了正確的理論方法指導,實踐就成功了一半。其次,要求閱讀者主體——學生應明確自己對閱讀材料方面的知識知多少。對于自己不懂的,應找機會弄懂,力求使自己的知識、技能更豐富、更全面。不能揚長避短,而只能是查漏補缺。
其次是明確客體目標,這是針對閱讀材料本身而言的。它包含三個小問題。
第一是明確試題目標。對于學生來講,雖然他們學習的目標是渴求知識,但直接的現實目標還主要是為了應對考試(及平時的練習題)。而近年來的各種類型的語文試題中,閱讀理解題的比重都是很大的,并且,學生答題時都比較被動,盲目性很大,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養成答題前弄清題目要求的習慣,搞清楚試題要求學生回答的是語音知識,或詞語理解、或詞語運用、或是句子分析等等。尤其是近幾年試題中出現了一些較靈活的閱讀題型,如詞、句、段歧義的分析、辯證等。
第二是明確自我閱讀目標。(這主要指學生課外閱讀而言)。由于學生學習負擔本來就很重。(經有關調查表明,走讀學生白天從早自習到下午放學,其中只有下午第四節課才有一部分時間學生能自由支配,晚上在家大都要做一小時的家務,除有時看自以為好看的電視節目外,每晚用于學習的時間至多兩小時,住讀學生除下午那一課時外,也僅多出晚上的一小時。何況,他們還要利用這點時間來完成課外作業和溫習功課),學生每天的課外閱讀時間至多有兩小時。所以,采用快速閱讀來充分利用這可憐的兩小時,必須有明確的快速閱讀目標。關于總體閱讀計劃,本文不贅述,只談單個的一次閱讀活動的目標。這就是,指導學生首先速讀書前的序言(或出版說明,或內容提要)、書的后記、或刊物的目錄、或報紙的各版大標題等,了解其大致結構,揣度其內容框架。篩選出自己要尋求的信息范圍,如人物形象、環境的描寫,語言的運用藝術或是知識性文字的某個知識點,或是該文章(作品)的寫法,或其它科技知識。
閱讀能力培養論文
一、讓學生明確快速閱讀的目標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首先明確目標,做好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準備。否則,是很難把事情辦成或辦好的。同樣,我們要能較快、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首先就得讓學生明確快速閱讀的目標。本文所談的目標,其外延包含兩大方面。
首先是明確主體目標。這是就閱讀者主體而言的,要求閱讀者主體——學生應該明確自己在閱讀方面擅長什么,不擅長什么。即應了解自己懂得快速閱讀的哪些知識,不懂得哪些知識,應該在理論上重視弄懂自己不懂的快速閱讀的知識(當然,對于這點,教師也應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有了正確的理論方法指導,實踐就成功了一半。其次,要求閱讀者主體——學生應明確自己對閱讀材料方面的知識知多少。對于自己不懂的,應找機會弄懂,力求使自己的知識、技能更豐富、更全面。不能揚長避短,而只能是查漏補缺。
其次是明確客體目標,這是針對閱讀材料本身而言的。它包含三個小問題。
第一是明確試題目標。對于學生來講,雖然他們學習的目標是渴求知識,但直接的現實目標還主要是為了應對考試(及平時的練習題)。而近年來的各種類型的語文試題中,閱讀理解題的比重都是很大的,并且,學生答題時都比較被動,盲目性很大,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養成答題前弄清題目要求的習慣,搞清楚試題要求學生回答的是語音知識,或詞語理解、或詞語運用、或是句子分析等等。尤其是近幾年試題中出現了一些較靈活的閱讀題型,如詞、句、段歧義的分析、辯證等。
第二是明確自我閱讀目標。(這主要指學生課外閱讀而言)。由于學生學習負擔本來就很重。(經有關調查表明,走讀學生白天從早自習到下午放學,其中只有下午第四節課才有一部分時間學生能自由支配,晚上在家大都要做一小時的家務,除有時看自以為好看的電視節目外,每晚用于學習的時間至多兩小時,住讀學生除下午那一課時外,也僅多出晚上的一小時。何況,他們還要利用這點時間來完成課外作業和溫習功課),學生每天的課外閱讀時間至多有兩小時。所以,采用快速閱讀來充分利用這可憐的兩小時,必須有明確的快速閱讀目標。關于總體閱讀計劃,本文不贅述,只談單個的一次閱讀活動的目標。這就是,指導學生首先速讀書前的序言(或出版說明,或內容提要)、書的后記、或刊物的目錄、或報紙的各版大標題等,了解其大致結構,揣度其內容框架。篩選出自己要尋求的信息范圍,如人物形象、環境的描寫,語言的運用藝術或是知識性文字的某個知識點,或是該文章(作品)的寫法,或其它科技知識。
閱讀能力培養管理論文
注重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是當今時代賦予中學語文教學的重任,也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舉措之一。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有人認為學習語文之目的唯在作文,而讀書為作文之預備,……。我則語之以讀書亦為目的。老師能引導學生俾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薄伴喿x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關系。單說寫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沒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問那比較難捉摸的閱讀程度?!笨梢姡芯楷F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過程,是十分必要的。
從近幾年的語文高考試卷看,現代文閱讀能力測試都占有20%左右。但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部分的平均得分率卻很低,如何才能盡快改變這種局面,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呢?我們認為,關鍵是必須認識到,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具有一定系統性和整體性的過程。具體而言,這一過程有四個階段構成。
第一是基本知識的積累階段?,F代文閱讀教學須以閱讀能力的培養為目標,閱讀能力的培養又要以具備準確、敏捷的思維為關鍵。我們知道,基本知識是思維的基本因子,知識面的寬窄是閱讀思考時聯想是否豐富、思維是否活躍的關鍵。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從狠抓基本知識的積累做起。這里的“基本知識”不僅指語文知識、文化常識、歷史常識、哲學常識、生活體驗以及音樂、雕塑、美術、建筑等藝術常識,而且還包括人文科學(如文化學、歷史學、美學、社會學、教育學、語言學)領域和自然科學與科技應用(如心理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現代通訊技術研究等)領域較新的研究概況,還包括邊緣學科和科學學的研究概況。在當今的中學語文界,能全面反映這些既有時代性又有深度和廣度知識內容的教材還很少。在這方面當首推由谷公勝編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蘇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聯合出版的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現代文閱讀》。近幾年語文高考試卷所選的現代文均具有豐富的“內蘊”,涉及的知識既廣又深:有的涉及藝術常識和藝術鑒賞知識,如1996年全國卷第四題的選文《貝多芬之謎》;有的涉及文藝美學,如1991年“三南”卷“四/32~40”題;有的涉及思維科學和教育心理學,如1993年全國卷“四/22~28”題;有的涉及對語文教學的理性思考,如1995年全國卷第四題的選文《〈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序》(呂叔湘著);有的涉及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如1992年全國卷“四/26~30”題;有的涉及科技領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幾年高考中連續出現的科技文章。然而,相當一部分教師一味注重應試教育而忽視素質教育,忽視學生“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相當一部分學生急功近利,為了應付高考,一心只讀教科書,很少過問課外書,對以上“基本知識”他們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沒有“厚積”,哪來“薄發”?基本知識積累不夠導致了學生知識面的狹窄,阻礙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幾年語文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部分得分較低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一教訓提醒人們:要真正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論的掌握階段。現代文閱讀的有關基本理論是對現代文閱讀能力形成過程中一系列規律的概括,是確立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還必須狠抓基本理論的掌握。這里講的“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一是指現代文閱讀,一般應從文體、內容和形式三方面進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關鍵性詞語。文體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具體要求也不同。記敘文的內容指描敘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點、與景物有關的傳說故事等)和議論抒情部分(或抒發情感,或揭示哲理);議論文的內容指論點和論據;說明文的內容指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種物品的制作過程,或指某種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點等。形式方面,記敘文主要是指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順序依據、線索和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議論文主要是指論證結構方式和論證方法;說明文主要是指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關鍵詞語的確立都有規律可循,還有概括反映這些規律的有關理論。篇有中心段,記敘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議論性語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幾個片斷之間的過渡性語段;議論文的中心段一般為文章的引論或結論,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說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確立可通過分析段落的構成情況來進行:若段落由一個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過分析句與句的關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幾個并列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幾個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幾個主從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關鍵詞語,關鍵詞語的確立理論,可參閱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二室編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語文》必修課本一、二冊中的有關單元知識。這是對學生進行現代文閱讀的一般理論指導,即對學生授之以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的階段,這是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第二階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階段。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強弱取決于對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程度。學生積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識”,掌握了上文論及的“基本理論”,我們便可引導學生確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根據上述第一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確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驟。文章閱讀,首先要確定文體,接著須根據文體特點理解內容。以記敘文的內容理解為例,須以記敘部分的內容理解為基礎,以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理解為根本。記敘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理解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過程等記敘的要素。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根據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議論性語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語句抒發作者情感。其他文體的內容理解,也要根據文體特點進行。譬如小說,其內容不外乎小說的三要素和主題。第三步,研究形式特點并理解其作用。這方面的操作,可根據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論進行。形式特點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點是如何有利于內容表達的。根據第二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指導學生從另一角度,即通過分析文章結構層次來理解文章內容。以議論文的內容理解為例,篇有中心段,找到了中心段,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內容。段有中心句,這個中心句可通過分析段內層次或句群關系找到。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段落的內容。學生如能熟練而又靈活地運用以上這些基本方法,現代文閱讀就不會無從下手或抓不住重點。倘若能這樣,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第四是現代文閱讀能力的鞏固階段,即基本訓練階段。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下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的一種實踐活動,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在這種實踐活動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閱讀教學必須注重基本訓練。所謂“基本”,是指訓練量要適中,訓練題要精選,這一點在高中階段的現代文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訓練量要適中,太少不足以鞏固閱讀能力,不足以提高閱讀的熟練程度;太多則濫,不僅加重學生負擔,而且事與愿違。要做到訓練量適中,我們就必須精心制作或選擇訓練題。在高一、高二的現代文閱讀教學階段,我們緊扣課本編制測試題或導讀提綱,進行按部就班的閱讀能力訓練。第一步,教師示范,向學生示范:如何將深廣的“基本知識”和文章閱讀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充分運用于現代文閱讀的具體過程中。示范課文是第一冊中的《雨中登泰山》、《記念劉和珍君》、《燈》、《拿來主義》和《景泰藍的制作》等各單元難度較大的講讀課文。第二步,找來難度不大的課文,如《難老泉》(第一冊)、《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第一冊)、《雄關賦》(第三冊)、《作家要鑄煉語言》(第一冊)和《一個好樹種——泡桐》(第一冊)等,對學生徹底放手,積極鼓勵并耐心引導他們根據教師示范,通過有意識地運用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來自編閱讀提綱,自讀具體課文。在這過程中,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作因人而異的點撥。最后,我們便開始實施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的第三步:適當選編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課外閱讀材料。其來源主要是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現代文閱讀》和近幾年的高考題,因為這些閱讀材料及其測試題是經過許多專家精心選擇和設計編制的,完全能夠較為準確地測試學生的現代文閱讀水平,也便于我們對高中階段的現代文閱讀教學查漏補缺。對這些閱讀材料和測試題,學生閱讀解答時要真正消化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要熟練運用基本方法;教師講析時要舉一反三地講透講深,要著重分析三個“基本”在現代文閱讀過程中的具體運用。實踐證明,高中階段如能對學生進行這三個層次的基本訓練,他們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是能夠得到真正培養的,他們的現代文閱讀水平是能夠得到較大提高的。
閱讀教學能力培養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樂于創新;多角度閱讀,培養學生能夠創新;鼓勵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于創新;肯定問題答案的多元化,激勵學生勇于創新等進行講述,包括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創設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掌握學法,學會自主學習、提出反面多項假設、反面論證假設、正面論證假設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一個突出的課題,而閱讀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培養是語文課的重中之重。筆者從自主學習、多角度閱讀、鼓勵質疑問難和肯定問題答案多元化等四方面的創新能力培養,讓學生樂于創新、能夠創新、敢于創新和勇于創新。
【關鍵詞】創新能力;閱讀教學;自主學習;多角度閱讀
現代教育教學活動,應以培養人的創造力為根本任務。閱讀教學內容中含有大量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的因素。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體做法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一、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樂于創新
在“21世紀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研討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談到:“教育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自主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币虼耍喿x教學首先應誘導學生主動學習,發揮其主體作用,才能鍛煉學生直覺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語文閱讀能力培養論文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梢娕囵B閱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這樣,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詞匯、說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淺見。
一、培養閱讀能力,首先要加強詞句訓練。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并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里?重點應引導學生說,也就口頭運用。第五冊《晨讀》中有一句“現在,他們已經懂得珍惜時間,用功讀書?!本渥拥囊馑紝W生不難理解,重點詞“珍惜”讓學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讓學生比較“珍惜”和“愛惜”讓學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讓學生比較“珍惜”和“愛惜”“珍重”有什么異同,然后讓學生用“珍惜”一詞口頭造句。有的說:“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庇械恼f:“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學好本領,將來更好地建設祖國?!薄ㄟ^說話,既加深了詞語的理解,又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為了是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說法。如《精彩的馬戲》最后一句:“馬戲團的叔叔阿姨們真有辦法,能讓動物聽從人的指揮。”教師啟發學生:“如果你們看了這精彩的馬戲,會怎么想,誰能說一說呢?”有的說:“啊!這么精彩的馬戲,多好看呀!叔叔阿姨們能把動物訓練得這么聽話,表演出這么精彩的絕技,真不簡單!”……這就大大地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二、培養閱讀能力要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
小學語文教學往往只相信學生。以為學生什么都不懂,課文的理解全靠教師的講解。甚至學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講。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濃了,抑制了學生積極性,學生只是聽,被動地接受,閱讀能力怎么能得到培養呢?其實有的課文,或者有的段、句讀讀就懂了,不需要教師多講。如《富饒的西沙群島》,形容海水種種色彩的:“有深藍的、淡青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地交錯著,五光十色,異常美麗。”形容珊瑚的:“有的象綻開的花朵,有的象美麗的鹿角。海參……大龍蝦……”學生一讀就懂了而且讀得有聲有色,津津有味。比教師一味的分析講解,實際效果要好得多。
語文閱讀能力培養論文
概要:閱讀教學應注重啟發學生的內動力,增強閱讀的深刻性,避免流于形式,泛泛而談,才能提高閱讀能力。為此,必須改革程式化的課堂結構,貫徹閱讀教學整體化原則。
關鍵詞:閱讀教學內動力整體化
正文: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萍嫉陌l展,信息時代的到來給學生的閱讀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這既給《語文課程標準》“擴大閱讀范圍,拓展學生視野,廣泛閱讀各種讀物”的要求提供了便利,同時也容易讓學生陷入“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境界,容易形成學生閱讀流于形式、走馬觀花、泛泛而談,不能帶著真正的情感去閱讀、品味、理解、思考,不能有效地提高閱讀效果和閱讀能力。為此,筆者提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啟發內動力,增強閱讀的深刻性。請各位前輩和同仁不吝賜教。
搞好閱讀教學,提高閱讀能力,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啟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中學閱讀教學就要注意從最新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情激情,溝通情感,即運用課文中的感情因素,如情境、情趣、情態等作誘發物激起學生的情思,啟發學生的生活感受或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生活感受去自覺主動地探求課文,使課文的情感因素與學生的生活感受相互溝通,撞擊出思維的火花。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可以采用這種以情激情,情感溝通法進行教學。現實生活中,學生或多或少的接受了父母或親人的愛,雖然學生家庭有貧富差別,家庭親人給予愛的方式各有不同:或是貴重的服飾珍貴的書具,或是粗淡的飯食簡陋的衣物,甚至是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安慰的話語,都體現著親人的愛,只是學生沒有感受到或者感受不深刻,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去閱讀課文,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背影”所體現的父愛。父親在家境窘迫、四處奔波的情況下執意要送兒子上學還不辭勞苦地為兒子買橘子。這與我們下崗工人的家庭節衣縮食給子女請家教、買學習資料,與許多父母不辭辛勞為子女找好的學校就讀、接送上學,送衣送傘、問寒問暖何等相似?教師若能把文中的情景與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情景溝連起來,“背影”所傳達的父愛怎能不激起學生感情的浪花、產生強烈的共鳴呢?事實上,很多課文都可以啟發學生的生活感受,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主動探求。如:《小巷深處》、《藤野先生》等。
啟發學生的內動力,激發閱讀興趣還要注意改革課堂教學結構的程式化,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課堂教學的程式化主要表現為講授課文,大都按字詞、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中心和寫作特點、鞏固練習等幾個步驟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枯燥乏味,會失去語文的感染力。語文教師應該注意到語文教學不是單純的技術訓練,這種訓練應和學生的思想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正如葉老所說:語文教學應不再像以往和現在一樣死讀死記,死摹仿程式和腔調,而是將在參考,分析,比較,演繹歸納,涵詠,體味,整飾思維語言,獲得表達技巧等種種事項上下功夫(《認識語文教學》。葉老的這段話,講的是一種活的語文閱讀教學,是與學生的思想和生活相結合的。近年來成功的課堂教學范例,都是緊密結合學生的思維和生活才撥動了學生的心弦,激發了學生思考的熱點,才引起生動的、熱烈的反映。
改革課堂教學結構的程式化,搞好閱讀教學提高閱讀能力就要注意貫徹閱讀教學的整體性原則。這一原則體現為注重閱讀教學的三要訣:籠塊——勾連——循序,先字詞,再句段章的閱讀教學法既違背學生的閱讀心理,又違反閱讀教學的自身規律。無論哪篇文章都表現出嚴格的整體性。故閱讀教學要先籠觀整塊內容,前后勾連照應,遵循閱讀材料的內部結構順序分析,也就是說樹立整體感知文章的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探路(摸清作者思路),入境(進入作者寫作時境,產生情感共鳴),采集(采集精彩的感受最深的語句),接軌(用過去的經驗吸收新信息,使原有的積累與新知識接軌),架橋(幫助學生架設從“學會”到“會學”的橋梁)等渠道上整體感知文章。實踐證明,只有在整體感知閱讀內容上下功夫,找規律,才能提高閱讀效果和閱讀能力。
語文閱讀能力研究論文
(一)破除封閉的教科書教育,倡導開放的讀書教育
所謂封閉的教科書教育,是“應試教育”、功利教育的產物。在這種教育中,學生“讀書”主要是為應試、為拿學歷證書,讀書的目的完全是功利性的,多數學生整天圍繞教科書或教輔讀物(教輔讀物其實是教科書的變種或衍生物,如各種版本的參考書、習題集、練習冊、試題匯編、詞語手冊、輔導與練習、競賽題精選、作文大全等)打轉,整天忙著做各式各樣機械繁瑣、簡單重復的作業、習題或試卷,根本無暇涉獵課外閱讀。他們節假日、星期天里所謂的“課外閱讀”究其實質不過是“課內閱讀”的變種而已。而開放的讀書教育,則完全是非功利的,它不為應試、不為拿學歷文憑而讀,只為尋知音、求真理、長智慧而讀,因而,讀書的范圍遠在教科書之外。除了上面所提及的兩個區別外,封閉的教科書教育與開放的讀書教育還存在其他一系列的區別。概括起來有:第一,前者帶有相當的強制性、被動性,不管所讀書籍是否合乎自己的胃口都得讀,后者完全是自由的、自動自發的,學生可憑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選擇讀什么書、不讀什么書,并能從中得到樂趣;第二,前者使學生頭腦中裝著許多“壓縮餅干”式的事實簡介,只能讓學生獲得作為第二手報告的間接知識,從中所獲得的知識多半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狀態,而后者則可以讓學生接觸到原汁原味的經典著作,從而有可能真正領略到一點原創性作品中所包含的經驗與智慧;第三,前者往往限于生命中某一段時期內(如青少年時期),學生只要考試過關或拿到學歷文憑證書,所讀教科書或教輔讀物就會丟得遠遠的,從此之后永不再看,以后再見此類書籍都會反胃,而后者則是終身性的,它貫穿于人的一生。
[2]
當然,開放的讀書教育并不否定教科書教育本身的地位與作用,它只是反對封閉的、單純的教科書教育。
封閉的教科書教育對提升中小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中小學生閱讀的范圍嚴格限制在教科書、教輔讀物的范圍內,如果他們讀書完全是功利性的短期行為,如果他們的讀書完全是被動的、無奈的,如果他們所讀的書都是轉手介紹性的,我們怎么可能指望他們具有較高的閱讀水準?我們知道,語文學習很大程度上要靠積淀、靠感悟、靠熏陶。積淀的少了,感悟的少了,熏陶的少了,人哪來的靈氣,哪來的悟性?拿什么去充實心智?又拿什么去體驗、去想像、去升華、去創造?令人欣喜的是,新修訂的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要求學生應多讀多背,并具體規定了各年齡階段的課外閱讀量與背誦量。如新的小學大綱規定,小學階段背誦優秀詩文不得少于150篇(含課文),并在大綱后面附有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80首,五年制課外閱讀總量不得少于100萬字,六年制不得少于150萬字;新版的初中大綱和高中大綱,也都在附錄中規定了“古詩文背誦篇目”“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并聲稱其意在于“有助于改變目前語文教學中教師講得過多,學生讀得少,背得少的狀況”。的確,“應試教育的弊端并不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它只重視書本知識。毋寧說它根本就不重視書本知識,它以課本代替了書本,培養了許多不會讀書、不懂讀書的人?!?/p>
[3]這一看法是很有道理的。
閱讀教學遷移能力論文
遷移是已經學過的東西在新情境中的應用,也就是已有經驗對解決新課題的影響。這一現象廣泛地存在于知識、技能和行為規范的學習中,引起了人們普遍的關注。長期以來,人們對這一問題不斷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探討,終于對遷移過程中復雜的認知活動有了較完整而科學的認識,發現遷移過程是由審題、聯想、分析類化幾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認知成分構成的,即首先必須形成對有關問題的最初映象,讓映象激活頭腦中有關知識結構,然后統一分析新問題與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將具體問題歸入原有知識結構,形成概括化聯想,從而解決新問題,構成一次完整的遷移。
這一理論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主要表現為通過對已有知識的概括和對生活經驗的總結,進而達到獨立寫作的遷移,不斷用原有知識解決新課題的遷移,等等。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
下面僅就閱讀教學中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談幾點看法。
概括能力的培養是進行遷移的重要前提
遷移,是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已有知識結構的概括水平決定了問題的最初映象,也就是說,概括的知識結構為新的問題的嵌入提供了一個框架,所以,對已有經驗的概括水平不同,其遷移程度也不同;概括水平高者,其遷移過程較壓縮,遷移速度就快;相反,概括水平低者,其遷移較迂回,遷移速度也就較慢,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抽象概括
現代文閱讀能力管理論文
[內容]
注重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是當今時代賦予中學語文教學的重任,也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舉措之一。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有人認為學習語文之目的唯在作文,而讀書為作文之預備,……。我則語之以讀書亦為目的。老師能引導學生俾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薄伴喿x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關系。單說寫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沒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問那比較難捉摸的閱讀程度?!笨梢?,研究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過程,是十分必要的。
從近幾年的語文高考試卷看,現代文閱讀能力測試都占有20%左右。但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部分的平均得分率卻很低,如何才能盡快改變這種局面,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呢?我們認為,關鍵是必須認識到,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具有一定系統性和整體性的過程。具體而言,這一過程有四個階段構成。
第一是基本知識的積累階段?,F代文閱讀教學須以閱讀能力的培養為目標,閱讀能力的培養又要以具備準確、敏捷的思維為關鍵。我們知道,基本知識是思維的基本因子,知識面的寬窄是閱讀思考時聯想是否豐富、思維是否活躍的關鍵。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從狠抓基本知識的積累做起。這里的“基本知識”不僅指語文知識、文化常識、歷史常識、哲學常識、生活體驗以及音樂、雕塑、美術、建筑等藝術常識,而且還包括人文科學(如文化學、歷史學、美學、社會學、教育學、語言學)領域和自然科學與科技應用(如心理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現代通訊技術研究等)領域較新的研究概況,還包括邊緣學科和科學學的研究概況。在當今的中學語文界,能全面反映這些既有時代性又有深度和廣度知識內容的教材還很少。在這方面當首推由谷公勝編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蘇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聯合出版的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現代文閱讀》。近幾年語文高考試卷所選的現代文均具有豐富的“內蘊”,涉及的知識既廣又深:有的涉及藝術常識和藝術鑒賞知識,如1996年全國卷第四題的選文《貝多芬之謎》;有的涉及文藝美學,如1991年“三南”卷“四/32~40”題;有的涉及思維科學和教育心理學,如1993年全國卷“四/22~28”題;有的涉及對語文教學的理性思考,如1995年全國卷第四題的選文《〈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序》(呂叔湘著);有的涉及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如1992年全國卷“四/26~30”題;有的涉及科技領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幾年高考中連續出現的科技文章。然而,相當一部分教師一味注重應試教育而忽視素質教育,忽視學生“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相當一部分學生急功近利,為了應付高考,一心只讀教科書,很少過問課外書,對以上“基本知識”他們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沒有“厚積”,哪來“薄發”?基本知識積累不夠導致了學生知識面的狹窄,阻礙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幾年語文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部分得分較低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一教訓提醒人們:要真正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論的掌握階段。現代文閱讀的有關基本理論是對現代文閱讀能力形成過程中一系列規律的概括,是確立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還必須狠抓基本理論的掌握。這里講的“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一是指現代文閱讀,一般應從文體、內容和形式三方面進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關鍵性詞語。文體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具體要求也不同。記敘文的內容指描敘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點、與景物有關的傳說故事等)和議論抒情部分(或抒發情感,或揭示哲理);議論文的內容指論點和論據;說明文的內容指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種物品的制作過程,或指某種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點等。形式方面,記敘文主要是指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順序依據、線索和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議論文主要是指論證結構方式和論證方法;說明文主要是指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關鍵詞語的確立都有規律可循,還有概括反映這些規律的有關理論。篇有中心段,記敘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議論性語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幾個片斷之間的過渡性語段;議論文的中心段一般為文章的引論或結論,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說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確立可通過分析段落的構成情況來進行:若段落由一個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過分析句與句的關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幾個并列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幾個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幾個主從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關鍵詞語,關鍵詞語的確立理論,可參閱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二室編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語文》必修課本一、二冊中的有關單元知識。這是對學生進行現代文閱讀的一般理論指導,即對學生授之以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的階段,這是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第二階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階段?,F代文閱讀能力的強弱取決于對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程度。學生積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識”,掌握了上文論及的“基本理論”,我們便可引導學生確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根據上述第一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確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驟。文章閱讀,首先要確定文體,接著須根據文體特點理解內容。以記敘文的內容理解為例,須以記敘部分的內容理解為基礎,以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理解為根本。記敘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理解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過程等記敘的要素。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根據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議論性語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語句抒發作者情感。其他文體的內容理解,也要根據文體特點進行。譬如小說,其內容不外乎小說的三要素和主題。第三步,研究形式特點并理解其作用。這方面的操作,可根據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論進行。形式特點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點是如何有利于內容表達的。根據第二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指導學生從另一角度,即通過分析文章結構層次來理解文章內容。以議論文的內容理解為例,篇有中心段,找到了中心段,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內容。段有中心句,這個中心句可通過分析段內層次或句群關系找到。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段落的內容。學生如能熟練而又靈活地運用以上這些基本方法,現代文閱讀就不會無從下手或抓不住重點。倘若能這樣,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