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6 05:06: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心律失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抗心律失常藥物研究論文
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有的心律失常無臨床意義,有的則影響健康并
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慮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藥物治療,如需治療,以選用何種藥
物為最佳選擇論文。要熟知所選藥物的藥代動力學、藥效學及其對心臟電生理的影響。
幾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藥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臟的自律性、傳導性以及心臟的收
縮功能,也幾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藥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到目前為止,這類藥物對心肌病變,對有更嚴重的心臟病理狀態的影響還沒有足夠
心律失常治療研究論文
【關鍵詞】心律失常痰瘀阻絡溫陽化痰祛瘀通絡瓜蔞桂枝湯溫膽湯
心律失常,屬于中醫“心悸”“驚悸”“怔忡”等范疇,臨床表現為自覺心搏異常,忐忑不安,神情緊張,心跳快速或緩慢,或忽跳忽止,癥狀呈陣發性或持續不解,常伴胸悶咽堵,頭暈乏力,心煩等癥,老年患者可伴胸部陣痛、氣短,甚則汗出、肢冷,嚴重者出現暈厥或猝死,可有疾、數、緩、遲、促、結、代等異常脈象。心電圖可見頻發、偶發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或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及房顫等。
1痰瘀阻絡是心律失常發病的重要因素
氣血虧虛是心律失常發病的根本原因。《內經》中形象地記述了本病的基本特征“心中澹澹大動”“心惕惕如人將捕之”“心如懸若饑狀”。究其病因,不外六淫外襲,內侵于心;或七情損傷心脈;或飲食失節,損傷脾胃,痰濕內生,阻礙氣機而發病;或病后虛損,氣血陰陽不足等。屬本虛標實之證,虛者為氣、血、陰、陽虧損,使心失所養而生心悸;標實為痰火擾心、水飲凌心、心血瘀阻,使氣血運行不暢,引起心悸。病本在心,關乎五臟,其證候常因人而異,一般以虛實夾雜為多見,辨證以虛實為綱。痰濁、瘀血是心律失常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且是頑固性心律失常的重要病理產物。痰濁、瘀血既可相互轉化,又可相互為病。痰濁既成,留而不去,阻滯氣機,氣之升降出入不暢則血流滯緩,留而成瘀;又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運血無力則留而成瘀。《素問·痹論》云:“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醫宗金鑒》云:“(脈)沉弦細滑大小不勻,皆痰氣為病。”《證治匯補·驚悸怔忡》曰:“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養者血,心血一虛,神氣失守,神去則舍空,舍空則郁而生痰,痰居心位,以驚悸之所以肇端也。”《諸病源候論·痰飲病諸候》云:“諸痰者,此由血脈壅塞,飲水結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可見瘀血可以轉化為痰濁,瘀有堅結之性,痰稟膠著之質,無論何者為先,終成痰瘀互結之勢。因虛致瘀生痰是心悸發病的根本,痰瘀互結是心律失常發病的重要原因[13]。
2溫陽祛痰、化瘀通絡是其主要治法
此型患者除心悸外,還兼見胸悶胸痛、心慌氣憋、脘痞納呆、舌青苔膩等,痰濕化熱者則有苔黃膩,脈濡數等證候。治療的基本方法是通陽化痰,祛瘀通絡。筆者臨床常用瓜蔞桂枝湯合溫膽湯加減。方藥組成:瓜蔞12g,桂枝10g,丹參15g,枳實10g,竹茹10g,半夏10g,遠志10g,茯苓15g,陳皮10g,紅花10g,炙甘草6g。方中桂枝、瓜蔞溫通心陽,化痰宣痹;半夏、茯苓、遠志、竹茹祛痰除濕,茯苓又有助桂枝溫陽利濕的功效;丹參、紅花活血化瘀通絡;枳實、陳皮行氣舒脾;炙甘草既可補益心脾,又能調和諸藥[45]。
心律失常藥物合理使用論文
【關鍵詞】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控制心律失常的主要措拖之一。20世紀80年代末心律失常抑制試驗(CAST)出乎意料的結論,使人們對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的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在藥物的治療過程中如何運用循征醫學的結論,指導臨床正確、安全、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仍有不少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
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合理使用
心律失常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從治療學角度上講,并非一有心律失常就要用藥,而是需要正確評估病情,嚴格掌握適應證,做到安全、合理用藥。
合理使用的必要性:①藥物負性效應的警示作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負性肌力作用、臟器毒性作用及其他不良反應等提示,臨床醫師應合理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②衛生經濟學關于價效比的要求。③不合理用藥導致醫源性心理疾患。
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病兒心律失常診治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通過觀察小兒心律失常的臨床特點,探討臨床選擇用藥的適應證及時機。方法回顧分析142例心律失常患兒的臨床表現及用藥特點。結果142例心律失常患兒經治療后,113例心律轉為正常,其中46例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29例因伴有基礎病因,心律失常復雜程度高及病程原因治療后未轉為正常心律。結論臨床選擇用藥的適應證及時機對心律失常的治療效果至關重要。
【關鍵詞】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藥物非藥物治療
心律失常是小兒常見疾病,期前收縮、快速心律失常較為常見。近年來小兒心律失常的發病率、發現率、就診率日漸增多,已成為兒科臨床常見病之一。提高對小兒心律失常的認識,并給予及時診斷和正確處理極為重要。現對142例患兒臨床選擇用藥的適應證及時機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科就診心律失常的患兒142例,其中男79例,女63例;初診年齡6個月~12.3歲;病程9d~3年。初診時均給予心肌酶譜、肌鈣蛋白治療,以及胸片、超聲心動圖、心電圖檢查,診斷為各種心律失常。
老年人心律失常分析論文
1病例介紹
例1,男,65歲,干部,5個月來每當進食及飲水時感心悸。既往無吞咽困難及心臟病史。體格檢查:平靜時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胸部X線及食道鋇餐未見異常。動態心電圖檢查正是在進食時可見房性早搏、陣發性心房顫動、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臨床診斷:吞咽性陣發性心房顫動、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服用普魯苯辛15mg,3次/d,心得安20mg,3次/d及谷維素20mg,3次/d,服藥3天后癥狀消失。
例2,男,68歲,工人,平素體健,10天來吞咽硬性食物時出現心悸、偶伴頭暈眼前發黑,停止吞咽時發作亦隨之消失。體格檢查:胸部X線及食道鋇餐檢查均正常。纖維胃鏡檢查未見異常。心電圖檢查:進食面包時可見房性早搏、短陣房性心動過速;吞咽唾液及飲溫開水時心電圖正常。臨床診斷:吞咽性心律失常。服用普魯苯辛30mg,3次/d,谷維素20mg,3次/d,安定2.5mg,3次/d,1周后癥狀消失。
例3,男,69歲,干部,近5個月來自感吞咽碳酸飲料時出現發作性心悸、心慌、胸部不適。心電圖監測顯示為室上性心動過速,心室率為168次/min,給予緩慢靜脈推注心律平70mg后,轉為竇性心律。患者心臟超聲、胸片、食道鋇餐未見異常。纖維胃鏡檢查未見異常。臨床診斷為吞咽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動過速。口服倍他樂克25mg,2次/d,避免飲用碳酸飲料,未復發。
例4,男,74歲,農民,近2個月來進餐時感覺陣發性心悸、心慌,每次持續數秒不等,至食道內無食物通過時即可停止,當再次吞咽時再發,無消化不良癥狀。動態心電圖監測顯示竇性心律,僅在吞咽時發生房性早搏、短陣房性心動過速、短暫心房撲動呈間歇性發作,停止吞咽運動后,可直接轉為竇性心律,或先轉為房顫,再轉為竇性心律。食道鋇餐時未見異常。纖維胃鏡檢查未見異常。臨床診斷:吞咽性心律失常。服用普羅帕酮150mg,3次/d,癥狀得以控制。
例5,女,62歲,教師,近5天來發現快速吞咽冷藏液體飲料時出現發作性心悸、胸悶。動態心電監測證實飲用大量冷藏飲料時立即出現頻發房性早搏、房性心動過速,持續2~3min后緩解,可直接轉為竇性心律,臨床診斷:吞咽性心律失常。向患者講述引起此現象的機制和注意事項,囑其避免冷飲。食道鋇餐時未見異常。纖維胃鏡檢查未見異常。目前未服用任何藥物,避免快速進食冷飲后無癥狀復發。
心律失常藥物應用及類別論文
摘要: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有的心律失常無臨床意義,有的則影響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慮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藥物治療,如需治療,以選用何種藥物為最佳選擇。要熟知所選藥物的藥代動力學、藥效學及其對心臟電生理的影響。
關鍵詞:心律失常藥物應用
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有的心律失常無臨床意義,有的則影響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慮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藥物治療,如需治療,以選用何種藥物為最佳選擇。要熟知所選藥物的藥代動力學、藥效學及其對心臟電生理的影響。
幾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藥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臟的自律性、傳導性以及心臟的收縮功能,也幾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藥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到目前為止,這類藥物對心肌病變,對有更嚴重的心臟病理狀態的影響還沒有足夠的臨床資料,當心臟功能障礙、心肌缺血、生理生化代謝紊亂時,抗心律失常藥物對其的影響,要有足夠的重視和認識。通過實踐,逐步形成醫生自己的用藥經驗,不同病例以不同的方案處理,即貫徹用藥的個體化原則。
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電生理作用是降低自律性、減少后除極與觸發、糾正傳導障礙及消除折返激動的發生。依據藥物電生理效應歸納為4大類。
慢性心律失常的藥療分析論文
摘要:緩慢性心律失常是心腦血管的常見病,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藥物相對較多,正確選擇藥物治療此病是關鍵。現將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藥物進行闡述。
關鍵詞:緩慢性心律失常藥物治療
緩慢性心律失常是臨床常見的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發生率更高。根據其發生的部位,緩慢性心律失常可以分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房室阻滯以及室內傳導阻滯。
緩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見病因:①特發性的傳導系統纖維化、退行性變等;②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如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后;③各種原因的心肌炎癥,如風濕性、病毒性心肌炎和其他感染藥物:④迷走神經興奮.常為夜間發生、非持續性;⑤藥物影響,如洋地黃和抗心律失常藥物;⑥高血鉀、尿毒癥等;⑦心臟外科手術損傷、導管射頻術并發癥。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病理改變主要為淀粉樣變性或脂肪浸潤、竇房結膠原支架異常、竇房結動脈病變等不明原因的退行性病變,導致竇房結及其鄰近組織的器質性病變。房室阻滯的病理改變主要為傳導系統或心肌退行性變,如原因不明的心臟支架退行性變、原因不明的傳導系統纖維化,其他病變引起的心肌纖維變性、退行性變導致傳導阻滯。
緩隉性心律失常起病隱襲,進展緩慢,有時被偶然發現。其臨床表現主要取決于心動過緩的程度,如心率不低于50次/min,可以不引起癥狀。如心率低于50次/min或者出現大于3s的長間歇,可以出現相關的癥狀即癥狀性心動過緩。所謂“癥狀性心動過緩”是指直接由于心率過于緩慢,導致心排出量下降,重要臟器及組織尤其大腦供血不足而產生的一系列癥狀,如一過性暈厥、近似暈厥、頭昏、黑蒙等;長期的心動過緩也可引起全身性癥狀,如疲乏、運動耐量下降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可持久或間歇發作。出現癥狀性心動過緩是植入永久起搏器的適應證,藥物治療只是短期內用于緩解癥狀。
穴位給藥法治療心律失常論文
1穴位敷貼
劉桂珍[2]報道用麝香保心丸耳穴敷貼治療室性早搏100例,并與王不留行子組進行比較。方法:取耳穴。主穴:心、神門,配穴:交感、內分泌、皮質下。取麝香保心丸一貼,剪1cm×1cm醫用膠布,貼于心、神門穴,先取左耳,敷之3d換右耳,這樣左右輪換貼耳穴,20次為1個療程,即2次/周,以藥丸溶化效果更好。王不留行子組(對照組)40例選穴相同。結果:治療組顯效32例,有效58例,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顯效2例,有效33例,總有效率為82.5%。兩組相比差異顯著(P<0.01),表明麝香保心丸組優于王不留行子組,臨床上有顯著意義。本治療方法簡單、安全,病人樂意接受,不僅發揮了經絡穴位的作用,而且發揮了麝香保心丸的藥效,兩效齊并效果更佳。
焦瑛等[3]報道用平顫膏穴位敷貼治療房顫432例。病人隨機分為平顫膏治療組和異搏定對照組。治療組主要藥物組成有元胡、生山楂、黃連、茵陳,該藥經現代科學工藝提純后再加入適量氮酮滲透劑制成浸膏,裝入7.5cm×2cm大的滲透膜中貼于心俞(雙)、內關(雙)、膻中。貼前先用75%的酒精清潔局部皮膚,再用手指在穴位上摩擦10min左右,以皮膚紅熱為度,將膜面對準穴位適當用力加壓30s即可,每24h更換1次。療程中除個別針對病因用其它藥外,禁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藥輔助治療。對照組用異搏定80mg研末裝膠囊,3次/d口服。治療組顯效率25.38%,有效率59.47%,無效率15.15%,總有效率84.85%;對照組顯效率23.21%,有效率52.98%,無效率23.81%,總有效率76.19%。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心律失常最為突出的優點是方便,痛苦小,病人樂于接受。
2穴位注射
2.1室性心律失常周慶偉等[4]
報道用當歸液穴位注射治療過早搏動41例收效較佳,方法如下:穴位常規消毒,選用5ml注射器和6號針頭,針尖垂直刺入內關(雙)、神門(雙)穴,上下提插2~3次,有酸脹感后每穴注入6%當歸注射液0.5ml,1次/d,10次為1個療程,總有效率87.8%。
藥學畢業論文:抗心律失常藥物的近代認識
[關鍵詞]心律失常藥
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有的心律失常無臨床意義,有的則影響健康并
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慮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藥物治療,如需治療,以選用何種藥
物為最佳選擇。要熟知所選藥物的藥代動力學、藥效學及其對心臟電生理的影響。
幾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藥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臟的自律性、傳導性以及心臟的收
縮功能,也幾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藥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方法論文
【關鍵詞】心律失常藥物治療
抗心律失常藥作用機制復雜、副作用多,還有導致心律失常等問題,心律失常藥物治療至今還是臨床治療中的一個難題,心律失常機制復雜,種類繁多,有些心律失常發生發展迅速,需要立即做出決斷,心律失常的正確處理取決于對心律失常病因、機制、分類和危險性的正確判斷;對抗心律失常藥物機制、療效、副作用和治療原則的充分了解。只有全面掌握心律失常診治原則和細節,并在實踐中不斷積累治療經驗,才能提高心律失常的治療水平。
1心律失常類型
抗心律失常藥物所致的心律失常類型十分廣泛。幾乎包括所有的心律失常。可分為緩慢型和快速型心律失常兩大類。
1.1緩慢型心律失常主要是起搏功能的抑制,房室傳導阻滯。包括竇性心動過緩,竇房阻滯,竇性靜止和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房室傳導阻滯。
1.2快速型心律失常分為室上性和室性。室上性有房性心動過速伴傳導阻滯和非陣發性交界性心動過速。主要是室性心律失常,有以下幾種:①室性早搏;②室速。分為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勻速型室性心動過速,頻發型室性心動過速,加速型心室自主心律等。③室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