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自我認知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06:10: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心理學自我認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心理學自我認知

心理學自主討論教學方式

自主討論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個體和小組自主學習、搜集分析相關資料,以小組或全班討論的方式對教材中的重要問題和疑難問題進行探討,以相互啟發、加深理解的一種教學方法。這是古老的討論教學法與當前大力倡導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教學的有機結合。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服務社會的重任,高校專業課程更要注重學生科研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高校的學習本質上就是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發展心理學是高師院校教育學和心理學專業的專業課程,本課程要求學生在全面掌握發展心理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系統掌握個體畢生發展各個階段的特點和相關發展規律,并能熟練應用于解釋個體心理發展中的各種現象,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具備基本的研究技能和探究態度,為將來從事教學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扎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本研究將討論法與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教學相融合,結合發展心理學課程進行深入的具體研究,探討發展心理學自主討論教學的具體模式,以期全面完成發展心理學課程教學的目標。

一、發展心理學自主討論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一)自主學習理論個體發展是一個主動、持續的生長過程,自主是個體生命的演繹過程,是個體主動探索外部世界、不斷建構自身社會化所需知識技能的需要,是個體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根本動力。自主學習是與被動學習及他主學習相對立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是“一種主動的、建構性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首先為自己確定學習目標,然后監視、調節、控制由目標和情境特征引導和約束的認知、動機和行為”[1]。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人類生來就有學習的潛能,當學生覺察到學習內容與自己的目的有關時,意義學習便發生了;當他們感受到有威脅時,往往抵制學習。因此對學生來說,大多數意義學習是從做中學,當學生負責地參與學習過程時,就會促進學習。

(二)合作學習理論個體必須通過合作才能更好地習得社會規范,適應社會發展,合作是個體社會化發展的根本途徑。不同的“合”能產生思想碰撞,激發創新,促進變革和發展;不同的“合”能實現互補,幫助主體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外部世界,認識事物發展規律。合作學習是相對于個體學習教學組織形式而言的,它是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全員互動合作為基本動力,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的一種集體學習方式。它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能夠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氛圍,有助于改善學生的自尊,幫助他們習得團體規范,形成社會交往技能,建立起一種友愛、合作的人際關系。約翰遜兄弟認為合作學習有五個不可缺少的條件因素:積極的相互依賴,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個人的績效,交往技能和小組評議[2]。

(三)探究教學理論探究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指導學生在獨立、主動的探索、思考、實踐的過程中,理解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吸收并應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教學模式。此模式大體要經過提出問題、提出假說或猜想、收集證據、對問題做出科學的解釋、評價結論的可靠性、交流和推廣六個步驟,須遵循學生主體性、問題性、研究性、開放性(包括課題內容、課程資源、學習的組織形式、研究時間、研究空間、研究結果的開放性)四個原則[3]。探究教學把知識置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具體情景和科學發展的背景框架中來理解,力求通過學生自身主動的探究,親自動手、動腦,得出問題的結果,發現學科知識結構,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產生過程,建立起對事物新的認識,從而達到掌握和靈活應用知識,掌握科學方法,發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學生實事求是、敢于質疑、敢于創新、謙虛謹慎、團結協作的科學態度與精神。

二、發展心理學自主討論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自主討論教學能夠全面實現發展心理學的教學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其教學目標具體體現如下。

查看全文

護理心理學教學改革論文

一、護理心理學教學研究的重要意義

護理心理學主要是掌握基本心理護理理論知識以及著重強調護理人員對心理學相關專業的護理基礎課程,它為整個護理學提供心理學技術方法和認知觀點,同時也是護理實踐在心理學在護理學中的具體應用,由此可見,專業學生學習護理學是必修課中的重中之重。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段發展,護理學也逐漸得以迅猛發展,護理心理學已成為現代護理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有以往單一生物學模式逐漸的轉向與生物心理以及社會醫學模式的方向發展和轉變,這是現代醫學教育體系重要性的體現。它能讓護理專業的學生站在全新的角度理解健康與疾病,形成生理與心理是一個相結合與統一的整體的認識,不僅僅可以從生理角度更能同心理角度去認識疾病、分析疾病、治療疾病,以滿足現代醫學模式和醫學自身發展的需求。

二、現階段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問題所在

(一)護理心理學課程受到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相當多的醫學院校中,與其他核心專業課程相比,護理心理學往往是“副科”的代名詞,其所受到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護理心理學雖被設為必修課,但護理生一般也不太重視,所以對這一門科目的學習和認知程度不夠,甚至有些老師也認為護理不是十分重要的課程,只要學習遵守紀律上課,是否專心聽講也無所謂,以致教師在講課時也比較隨意,沒有更多的備課準備。

(二)護理心理學課程理論基礎多、內容枯燥

查看全文

心理學科學情結的思考

西方科學心理學確立的過程,是物理學方法與物理學形象在心理學中成功確立的過程。對于“科學”的追尋一開始就構成西方心理學的主要精神指向。而西方心理學的“科學”追尋,又有著當時特定的時代與文化背景。

近代物理學的成功及其文化影響物理學是近代科學的杰出代表。“物理學以其杰出的成就證明自己是學科之冠。”[1]以物理學為代表的自然科學使人們對世界得到確證的知識,使人們對世界的認識通過數量化的、可觀察的、可驗證的方式加以確立。哥白尼日心說的提出、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發現、伽利略的物理學貢獻、牛頓的經典力學都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人們對于世界的觀念亦隨之發生重要變化。西方科學在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時,對普通民眾亦產生重要影響。此種影響主要是經由啟蒙運動傳播并擴展開來的。啟蒙運動在科學文化傳播過程中的作用異常關鍵。伏爾泰、圣西門、傅里葉、歐文等啟蒙思想家在“科學文化”的塑造及科學作為“意識形態”的打造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自然科學的輝煌成就以及科學文化的傳播,科學逐漸成為主導人們觀念的思想意識形態,科學界的牛頓為世人所景仰。而問題在于,給普通民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是意識形態化的科學形象與科學文化。科學文化的極大發展,以及科學作為一種主導意識形態,使得“科學”、“科學方法”逐漸成為人們評價事物的主要標準。“科學”成為“理性”、“正確”、“合理”、“有價值”甚至“真理”的代名詞。科學成為評價事物有效性的全新標準。心理學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開始產生。

哲學的困境與物理學的輝煌西方古典哲學在黑格爾那里漸趨成熟,黑格爾建立了包括自然、社會、精神在內的無所不包的哲學體系。但是黑格爾之后,哲學家們卻發現哲學已經陷入到巨大的危機與困境之中。哲學家們發現自己對于哲學已經無所事事,很難再實現對黑格爾哲學的超越。與此同時,尼采哲學、新康德主義、實證主義哲學等相繼產生,試圖解決哲學的困境與危機。隨著物理學從哲學中分離出去,以往的本體論哲學逐漸變成自然科學的研究領域。而哲學家們卻依然在幾千年來一直存在的問題上喋喋不休,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步,因此,大大增加了哲學的危機。物理學的輝煌與哲學的困境,使哲學家們不得不尋求哲學的救亡圖存。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自然科學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正在于科學方法———可量化的、可重復觀察、可實驗的方法———的采用。因此,許多哲學家努力要把哲學變成科學以實現哲學的新生。在這方面既有實證主義、馬赫主義等的努力,也有心理學創始期的馮特、鐵欽納等人的貢獻。這些人嘗試采用自然科學的方法解決哲學的認識問題。正如心理學史家赫根漢所描述的:“早期的科學主要研究物理世界,是非常成功的,而它的成功激發了人們將科學方法用于心靈研究的主題。”[2]在物理學的輝煌與哲學的困境之下,尋求解決哲學困境的一些哲學家結合實驗生理學,效法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因此也就有了科學心理學這一產兒。馮特等人在對感覺、知覺、意志、記憶等認識論主題的研究過程中,以物理學的科學方法作為研究手段,使得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正式產生。

“科學”作為心理學確立的學科依據與目標導引現代學科的確立,既在于它的研究對象,更在于它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就心理學而言,則更在于它的方法。“科學的”方法是心理學尤其是科學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得以確立的依據。“心理學家假定物理學是最好的科學,試圖以物理學的方法和目標運用到自己的學科內容上來。”[1](頁41)在心理學發展過程中,一些重大學派的產生往往是由于新方法的采用。無論是馮特的實驗內省法,還是行為主義刺激———反應的強化理論,抑或是認知心理學的人機類比,都在于新方法的采用。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確立,得益于它用新的方法研究已有的問題。追求客觀的、量化的實驗法,使心理學從哲學家純思辨的睡椅上解脫出來,并取得了準“科學”的成就。心理學家認識到,只有采用科學的方法,才能使心理學有可能像物理學一樣躋身于科學的行列。人們深切地期望心理學誕生自己的牛頓。可以說,心理學在誕生之初就有著強烈的科學性追求,“成為科學”構成心理學追求的主要目標。將“科學”確立為心理學追求的目標,與19世紀末的西方理智背景有著重要關聯。當時的經典物理學成為主導人們世界觀的意識形態,“科學”成為“理性”、“合理性”甚至“真理”的代言。在哲學的黯然落寞之下,這種對比愈加明顯。加之當時實證主義哲學的影響,使得追求科學的、可確證的知識,反對并拒斥純粹的思辨已經成為那個時代的歷史強音。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得以確立是哲學與實驗生理學的產兒。心理學要像它的榜樣物理學一樣,通過效法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而成為科學。因此,“科學”成為心理學追求的主導性目標。

心理學科學性追尋的歷史體現

心理學以“科學”作為自身的追求目標是一個持續展現的過程。這里僅選取其中幾個典型的歷史學派加以分析。

查看全文

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論文

科學心理學自1879年誕生以來,一直是以實驗科學作為其特征和標志的。作為一門實驗科學,研究方法論在心理學的發展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美國心理學家查普林(JamesP.Chaplin)曾指出:“任何科學發現或概念的有效性取決于達到該發現或概念所采取的程序的有效性”[1](P13)。從一定意義上說,科學的發展史在實質上就是科學方法論的演化史。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發展,幾乎都伴隨有研究方法的重要發展,而研究方法論的每次發展又總是使人類對客觀規律普遍性的認識更深化一步。科學的發展和體系的形成就是在新舊方法論的更迭和進化中實現的,科學心理學及其研究方法論的發展也同樣如此。由于研究方法論的指導對于心理科學的實踐有著決定性意義,因而有必要對心理學研究中有關方法論的問題進行回顧、比較和分析。

一、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發展的主要階段

所謂方法論是科學家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積累和形成的一種研究工作的模式,庫恩(T.S.Kuhn)稱其為“范式”[2](P167)。自科學心理學誕生以來,研究方法論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1.構造主義的自我觀察的方法——對經驗的主觀主義研究方法論

以馮特為代表的構造主義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直接經驗。所謂直接經驗是與間接經驗相對而言的,前者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動,是意識的基本要素;而后者只是關于某種事物的知識而非經驗本身。在馮特看來,心理學既然是一門關于研究人的經驗的科學,因而心理學的方法必定是研究如何觀察這種直接經驗。他認為,一個人只有自己才能觀察到自身所體驗的經驗,所以心理學的方法必然只能是采用自我觀察的手段(亦稱內省法,Introspection)[3](P273)。心理學研究的這一觀點和方法論思想在馮特的學生鐵欽納(E.B.Titchener)的工作中發展到了極端的程度,他認為只有訓練有素的自我觀察者才能作為心理學研究的被試。

這種研究心理學的方法論及其所使用的研究技術受到了許多批評。因為內省法只強調以被試、而且一定是需經嚴格訓練的被試的自我觀察報告為依據,其結果不僅無法達到一致,而且也使得研究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觀和偏見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消極的影響往往就是他們所規定的訓練產生的。此外,他們還力圖排斥同時期出現的其他一些心理學研究方法,例如艾賓浩斯的記憶實驗研究方法、動物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等。這就使得自我觀察法不可能得以更新和發展,其結果則必然被新的研究方法論所取代。

查看全文

心理科學實踐更迭進化實現論文

科學心理學自1879年誕生以來,一直是以實驗科學作為其特征和標志的。作為一門實驗科學,研究方法論在心理學的發展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美國心理學家查普林(JamesP.Chaplin)曾指出:“任何科學發現或概念的有效性取決于達到該發現或概念所采取的程序的有效性”[1](P13)。從一定意義上說,科學的發展史在實質上就是科學方法論的演化史。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發展,幾乎都伴隨有研究方法的重要發展,而研究方法論的每次發展又總是使人類對客觀規律普遍性的認識更深化一步。科學的發展和體系的形成就是在新舊方法論的更迭和進化中實現的,科學心理學及其研究方法論的發展也同樣如此。由于研究方法論的指導對于心理科學的實踐有著決定性意義,因而有必要對心理學研究中有關方法論的問題進行回顧、比較和分析。

一、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發展的主要階段

所謂方法論是科學家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積累和形成的一種研究工作的模式,庫恩(T.S.Kuhn)稱其為“范式”[2](P167)。自科學心理學誕生以來,研究方法論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1.構造主義的自我觀察的方法——對經驗的主觀主義研究方法論

以馮特為代表的構造主義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直接經驗。所謂直接經驗是與間接經驗相對而言的,前者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動,是意識的基本要素;而后者只是關于某種事物的知識而非經驗本身。在馮特看來,心理學既然是一門關于研究人的經驗的科學,因而心理學的方法必定是研究如何觀察這種直接經驗。他認為,一個人只有自己才能觀察到自身所體驗的經驗,所以心理學的方法必然只能是采用自我觀察的手段(亦稱內省法,Introspection)[3](P273)。心理學研究的這一觀點和方法論思想在馮特的學生鐵欽納(E.B.Titchener)的工作中發展到了極端的程度,他認為只有訓練有素的自我觀察者才能作為心理學研究的被試。

這種研究心理學的方法論及其所使用的研究技術受到了許多批評。因為內省法只強調以被試、而且一定是需經嚴格訓練的被試的自我觀察報告為依據,其結果不僅無法達到一致,而且也使得研究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觀和偏見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消極的影響往往就是他們所規定的訓練產生的。此外,他們還力圖排斥同時期出現的其他一些心理學研究方法,例如艾賓浩斯的記憶實驗研究方法、動物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等。這就使得自我觀察法不可能得以更新和發展,其結果則必然被新的研究方法論所取代。

查看全文

心理學研究整合論文

科學心理學自1879年誕生以來,一直是以實驗科學作為其特征和標志的。作為一門實驗科學,研究方法論在心理學的發展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美國心理學家查普林(JamesP.Chaplin)曾指出:“任何科學發現或概念的有效性取決于達到該發現或概念所采取的程序的有效性”[1](P13)。從一定意義上說,科學的發展史在實質上就是科學方法論的演化史。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發展,幾乎都伴隨有研究方法的重要發展,而研究方法論的每次發展又總是使人類對客觀規律普遍性的認識更深化一步。科學的發展和體系的形成就是在新舊方法論的更迭和進化中實現的,科學心理學及其研究方法論的發展也同樣如此。由于研究方法論的指導對于心理科學的實踐有著決定性意義,因而有必要對心理學研究中有關方法論的問題進行回顧、比較和分析。

一、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發展的主要階段

所謂方法論是科學家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積累和形成的一種研究工作的模式,庫恩(T.S.Kuhn)稱其為“范式”[2](P167)。自科學心理學誕生以來,研究方法論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1.構造主義的自我觀察的方法——對經驗的主觀主義研究方法論

以馮特為代表的構造主義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直接經驗。所謂直接經驗是與間接經驗相對而言的,前者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動,是意識的基本要素;而后者只是關于某種事物的知識而非經驗本身。在馮特看來,心理學既然是一門關于研究人的經驗的科學,因而心理學的方法必定是研究如何觀察這種直接經驗。他認為,一個人只有自己才能觀察到自身所體驗的經驗,所以心理學的方法必然只能是采用自我觀察的手段(亦稱內省法,Introspection)[3](P273)。心理學研究的這一觀點和方法論思想在馮特的學生鐵欽納(E.B.Titchener)的工作中發展到了極端的程度,他認為只有訓練有素的自我觀察者才能作為心理學研究的被試。

這種研究心理學的方法論及其所使用的研究技術受到了許多批評。因為內省法只強調以被試、而且一定是需經嚴格訓練的被試的自我觀察報告為依據,其結果不僅無法達到一致,而且也使得研究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觀和偏見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消極的影響往往就是他們所規定的訓練產生的。此外,他們還力圖排斥同時期出現的其他一些心理學研究方法,例如艾賓浩斯的記憶實驗研究方法、動物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等。這就使得自我觀察法不可能得以更新和發展,其結果則必然被新的研究方法論所取代。

查看全文

積極心理學研究論文

摘要:積極心理學是西方心理學新近出現的一種研究思潮。積極心理學反對傳統心理學有關人性的消極隱喻及其對消極心理研究的過度偏愛,強調人性的積極性,主張心理學重在研究和培養人固有的積極潛力,通過培養或擴大人固有的積極力量而使人真正成為一個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積極心理學是對傳統心理學的揚棄,是對人性的理性復歸,反映了時代精神和需要。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消極心理學;人性;心理學

Abstract:Asanewtrendofresearchinthewestmodernpsychology,positivepsychologytakessidesagainstthenegativemetaphorofhumannatureinprevailingpsychologywhichlaysparticularstressontheresearchofpathologypsychology.Itemphasizesthepositivesidesofhumannatureandbelievesindevelopinghuman′sinherentpositivepotentialsoastohelppeopletoliveahealthyandhappylife.Positivepsychologyisthehealthydevelopmentofpathologypsychology,whichreflectstherationalreturnofhumannatureandthespiritoftheera.

Keywords:positivepsychology;pathologypsychology;humannature;psychology

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是20世紀末最早在美國興起、以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種心理學思潮。作為一種新的研究取向,積極心理學是相對于現代西方主流心理學倡導的“消極心理學”或“病態心理學”(pathologypsychology)而言的,是對現代主義心理學的反動。本文首先從學科和社會需求層面分析積極心理學源起的必然性,接著分析積極心理學的核心取向和研究視野,最后探索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實踐價值及其發展前景。

一、積極心理學的源起

查看全文

剖析兒童心理理論和道德發展的關聯性

摘要:從兒童心理理論角度思考道德心理的兩個方面問題:一是從兒童心理理論看個體道德發展。如:道德發展中的自我中心主義、自律道德、觀點采擇、移情和道德情緒歸因判斷等;二是從兒童心理理論看道德心理研究方法的深化和內容的擴展。

關鍵詞:個體道德發展道德心理研究兒童心理理論

一、引言

心理學自誕生以來,各種理論和流派百花齊放,相互影響和滲透。道德心理研究作為發展心理學中重要的研究領域也是如此,它受到不同時期相關心理學理論的影響。皮亞杰對道德發展做了開創性的研究。柯爾伯格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對道德發展進行了大量系統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并以此構造了道德發展的三水平六階段理論。

“道德發展”這一術語逐漸被人們所熟悉。柯爾伯格所開創的公正主題和后來其他道德心理學家們提出的關愛和寬恕主題,成為道德心理研究的三大主題。從皮亞杰到柯爾伯格及其追隨者們,都明顯受到認知學派的影響。而同時行為主義心理學對道德心理研究也曾起過重要的作用。其中加裔美籍心理學家班杜拉最為突出。他認為德性的形成是通過直接強化和榜樣示范的間接強化而實現的,所以他對道德發展這樣的術語持有不同觀點,這直接影響了道德教育實踐領域出現的重獎勵和懲罰的德育方式。

兒童心理理論是近20年來發展心理學領域中一個比較活躍的研究課題,取得了很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它對道德心理研究也產生一些重要的影響,本文擬對此進行探討,希望加深和擴展對兒童心理理論和道德心理的研究。

查看全文

兒童心理視覺下的個體道德分析論文

摘要:從兒童心理理論角度思考道德心理的兩個方面問題:一是從兒童心理理論看個體道德發展。如:道德發展中的自我中心主義、自律道德、觀點采擇、移情和道德情緒歸因判斷等;二是從兒童心理理論看道德心理研究方法的深化和內容的擴展。

關鍵詞:個體道德發展道德心理研究兒童心理理論

一、引言

心理學自誕生以來,各種理論和流派百花齊放,相互影響和滲透。道德心理研究作為發展心理學中重要的研究領域也是如此,它受到不同時期相關心理學理論的影響。皮亞杰對道德發展做了開創性的研究。柯爾伯格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對道德發展進行了大量系統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并以此構造了道德發展的三水平六階段理論。

“道德發展”這一術語逐漸被人們所熟悉。柯爾伯格所開創的公正主題和后來其他道德心理學家們提出的關愛和寬恕主題,成為道德心理研究的三大主題。從皮亞杰到柯爾伯格及其追隨者們,都明顯受到認知學派的影響。而同時行為主義心理學對道德心理研究也曾起過重要的作用。其中加裔美籍心理學家班杜拉最為突出。他認為德性的形成是通過直接強化和榜樣示范的間接強化而實現的,所以他對道德發展這樣的術語持有不同觀點,這直接影響了道德教育實踐領域出現的重獎勵和懲罰的德育方式。

兒童心理理論是近20年來發展心理學領域中一個比較活躍的研究課題,取得了很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它對道德心理研究也產生一些重要的影響,本文擬對此進行探討,希望加深和擴展對兒童心理理論和道德心理的研究。

查看全文

小議少兒心理理論與道德發展研究

摘要:從兒童心理理論角度思考道德心理的兩個方面問題:一是從兒童心理理論看個體道德發展。如:道德發展中的自我中心主義、自律道德、觀點采擇、移情和道德情緒歸因判斷等;二是從兒童心理理論看道德心理研究方法的深化和內容的擴展。

關鍵詞:個體道德發展道德心理研究兒童心理理論

一、引言

心理學自誕生以來,各種理論和流派百花齊放,相互影響和滲透。道德心理研究作為發展心理學中重要的研究領域也是如此,它受到不同時期相關心理學理論的影響。皮亞杰對道德發展做了開創性的研究。柯爾伯格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對道德發展進行了大量系統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并以此構造了道德發展的三水平六階段理論。

“道德發展”這一術語逐漸被人們所熟悉。柯爾伯格所開創的公正主題和后來其他道德心理學家們提出的關愛和寬恕主題,成為道德心理研究的三大主題。從皮亞杰到柯爾伯格及其追隨者們,都明顯受到認知學派的影響。而同時行為主義心理學對道德心理研究也曾起過重要的作用。其中加裔美籍心理學家班杜拉最為突出。他認為德性的形成是通過直接強化和榜樣示范的間接強化而實現的,所以他對道德發展這樣的術語持有不同觀點,這直接影響了道德教育實踐領域出現的重獎勵和懲罰的德育方式。

兒童心理理論是近20年來發展心理學領域中一個比較活躍的研究課題,取得了很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它對道德心理研究也產生一些重要的影響,本文擬對此進行探討,希望加深和擴展對兒童心理理論和道德心理的研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