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法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8 11:26: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會計法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新會計法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研究畢業論文
[摘要]對于許多中國企業而言,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如何完成由目前的反饋控制、稽查錯誤向前饋控制、體系控制轉變,以更好實現“經營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法規的遵循性”的內部控制目標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新會計法,內部控制制度,風險防范
新頒布的《會計法》第27條明確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而對《會計法》中有關會計核算、會計監督等法規的遵循程度、取決于企業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本文擬從企業內部控制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構成要素出發,探討如何建立對有效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一、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發展與內涵
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管理活動中的一種自我調整和制約的手段,從其形成至日趨完善,大體經歷了內部牽制階段(20世紀40年代以前)、內部控制制度階段(20世紀40年代~70年代)、內部控制結構階段(20世紀80年代)、內部控制整體框架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四個階段。美國COSO委員會(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OfTheTreadwayCommission)在《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中指出,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經理階層和其他員工實施的,為營運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標的達成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因此,內部控制的目標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經營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法規的遵循性。
二、新《會計法》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建立的必要性
會計準則監督思考論文
一、新會計準則將加強我國會計監督財政部2006年12月5日公布的“財政部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第十二號)”指出:財政部將結合新的會計準則體系和審計準則體系,進一步提高會計監督的層次和效果,全面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同時,財政部將加強同有關部門的協作,綜合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在此之前,財政部已對一些房地產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檢查,發現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總體上有所提高,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仍然存在。一些房地產企業會計信息虛假、一些會計師事務所內部質量控制薄弱,財政部已對這些問題企業進行了相關的處理。這一消息,雖然反映出我國會計監督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但從另一層面也反映出國家正在進一步加強會計監督,尤其是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兩大準則體系的實施,為進一步強化監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利于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有利于維護經濟秩序和社會公眾利益。
二、新準則下我國會計監督面臨的新問題經過多的改革開放,我國已建立起了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政府部門會計論文監督和社會審計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會計監督工作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近年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發生了一系列復雜經濟現象和不規范的經濟行為。2007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新會計和審計準則,在會計行業帶來變化的同時,也給我國會計監督帶來一些新問題:1.對同類型的資產,其取得來源不同則采取不同的計量屬性。如:對于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外購的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對于接受投資、企業合并、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方式則分別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和歷史成本計量模式。這與國際慣例有較大的出入,在實際操作中也會有一定難度,如果操作不當會帶來會計信息失真的后果。而且新會計準則首先在上市公司實行,上市公司的賬面價值不一定能反映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而在成熟的市場經濟中,公允價值反映的會計信息更為可靠。2.新準則的變動幅度較大,變動內容較多。新會計準則要求上市公司在2007年初按照新準則調整原來舊準則下的財務處理。由于新準則變動幅度較大,會計人員如果對新制度掌握的不夠熟練或理解有偏差,同樣會對輸出的會計信息的質量帶來嚴峻考驗。3.我國會計監督的法律約束機制不健全。比如:個人所得稅的交納。一些納稅人在社會上有多重收入,但由于缺少會計監督,這類人群的個人所得稅的交納根本達不到國家相關法律的要求,造成事實上的偷稅、漏稅現象。歸其原因,我國并沒有相應的法律約束機制來完善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個人的經濟監督的監督作用。如對于上市公司披露虛假的會計信息,《證券法》只對處罰造假者做出了法律規定,卻沒有明確其賠償責任,處罰力度也很有限,在處罰的金額遠低于獲益金額的情況下,處罰就難以起到威懾的作用。通過制定嚴格的會計準則來抑制證券市場的虛假重組、利潤虛增等操縱利潤的行為,打擊證券投資市場上的投機活動是有一定作用的,但長期來看,作用是有限的。如果市場不規范,企業同樣可以繞過新會計準則達到操縱利潤、操縱市場的目的。會計信息真實可靠的保障條件主要有規范的市場機制、合理的會計準則、公平的中介機構、獨立公正的外部監督和執法機構以及具有足夠職業判斷力和相應職業道德的會計人員。4.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難以適應新會計準則。會計監督作用發揮的好壞與否同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相關,一般來說,會計人員業務素質越高,發現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越強,會計的監督作用就越大。近幾年我國會計人員奇缺的問題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一般,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和業務水平偏低。雖然有些人員經過培訓或學習,也取得了會計人員從業的相關證書,但其工作能力和對知識的熟練運用能力并不是很好。再者,有的會計人員監督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職業風險意識,在“權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會計信息失真在所難免。5.對企業單位負責人的約束機制仍不健全,阻礙了會計的有效監督。新會計準則的實行無疑會導致一些企業出現虧損的情況,如果這些管理者憑借“權利”指使、授權會計人員做假賬,虛報利潤,辦理違法會計事項,從而使得會計工作受制于管理當局,不能獨立行使其監督職能,破壞了正常的會計工作,阻礙了會計工作的有效監督。
三、新會計準則下加強會計監督的對策分析1.完善會計法規、制度,保證會計監督有法可依。進一步完善以《會計法》為中心的會計法律、法規體系,對《注冊會計師法》、《證券法》等法律、法規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修改完善,切實有效執行《新企業會計準則》和《新企業審計準則》,加大法律法規的處罰、賠償和執行力度,加快會計法律體系的建設步伐,使會計監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2.要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企業、負責人、會計人員、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在內的會計信用評價系統,通過制定會計信用評價規則,協調稅務、審計等部門搜集整理會計信用信息,建立會計信用檔案,加強信用軌跡跟蹤,并開設會計信用網站,促進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建設。3.應提高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質量。首先,財政部對會計師事務所要實行全方位的質量控制,用制度來保證執業質量。其次,會計師事務所需要結合工作認真制定全面質量控制的政策與程序,并采取措施保證其實施。第三,為保證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質量,防止客戶風險轉移,可要求客戶要向事務所承諾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資料,否則,要承擔相應的經濟法律責任。4.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由于會計人員出具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整個過程,其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輸出結果,因此,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監督管理,提高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強化會計監督的根本要求。5.健全對企業負責人的約束機制。《會計法》中雖然也對企業負責人賦予了一定會計監督的責任,但其強度是不夠的。作假賬、偷稅、漏稅、虛報利潤在多數情況下并不是會計人員自愿所為,而是受企業負責人的脅迫、命令,新準則的實行也會一些企業的利潤出現大額虧損。要想使會計人員真正獨立,不受企業負責人的干擾,就應該對干涉會計行為的負責人予重罰,健全對企業負責人的約束。
綜上所述,只有從我國的現實國情出發,建立并充分發揮各種會計監督形式的作用,才能真正有效實現會計監督和遏止會計信息失真。
論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
摘要:介紹了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容,論述了加強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和對策。
關鍵詞: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法律法規
在當前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的形勢下,會計作為一個企業、單位從事會計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論文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為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負有重要作用,要做好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就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以維護單位的合法權益,促進單位加強經營管理,從而提高本單位的經濟效益。因此。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到了議事日程。
1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容
按照財政部1996年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職業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愛崗敬業。會計人員應該熱愛本職工作,努力鉆研業務。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適應所從事工作的要求。第二,熟悉法規。會計人員應該熟悉財經法律法規和國際統一的會計制度。第三,依法辦事。會計人員應當按照財經法律法規和國際統—會計制度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進行會計工作,保證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合法、真實、準確、及時、完整。第四,客觀公正。會計人員辦理會計事務應當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第五。搞好服務。會計人員應當熟悉本單位的生產經營和業務管理情況,運用掌握的會計信息和方法為改善單位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做好服務工作。會計人員要正確處理監督和服務的關系,將二者統一起來。第六,保守秘密。會計人員應當保守本單位的商業秘密,除法律法規和本單位領導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本單位的會計信息。關于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筆者認為最基本的應該是“實事求是,廉潔奉公”。因為,“實事求是”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完整的需要;“廉潔奉公”是保證會汁執法的需要。這兩條.應該作為每一個會計人員的座右銘。
2加強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會計法律責任探討
摘要:會計法律責任主要是指編造和提供虛假會計信息,論文或稱會計造假的責任。不少單位及工作人員,尤其是會計人員在會計法律責任的認識上存在不少誤區,以致于在處理會計事務過程中缺乏應有的責任意識,工作偏差、錯漏現象較多。改進會計法律責任的認識,明確會計法律責任的承擔,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裨益。
關鍵詞:會計造假;法律責任;認識;承擔
我國正在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其基本立足點就是培育和發展統一、開放、平等競爭、規章健全、秩序井然、功能完備和運轉靈活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這就意味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傳統的計劃經濟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財會工作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經濟與社會事業越發展,財會工作越重要。
然而,在《會計法》貫徹實施的過程中,不少單位及工作人員,畢業論文尤其是會計人員在會計法律責任的認識上還存在不少誤區,以致于在處理會計事務過程中缺乏應有的責任意識,工作偏差、錯漏現象較多;同時,社會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在為公司出具審計報告、驗資報告時不實、虛假現象也屢有發生⋯。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法律實施上的障礙,即會計信息虛假、失真現象未得到有效遏制,而對其責任承擔主體又缺乏責任認定的手段,以致于有關會計法律責任的規定盡管明確,但在追究違法主體責任時卻缺乏有力手段給予保障,使得規范會計工作,確保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的立法宗旨無法落實。
本文研究的會計法律責任主要是指編造和提供虛假會計信息,或稱會計造假的責任。由于會計法律對會計行為的各個方面都做了規定,因而違反會計法律的行為也有多種,例如,毀壞會計憑證、打擊報復會計人員等,但這些只是為實現會計法律的形式價值,即規范會計行為而設定的責任。會計法律的實質價值還是要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因此,本文對其他形式的違反會計法律行為的責任不做討論,只將符合法律要求的會計信息稱為“真實的”,將不符合法律要求的會計信息稱為“虛假的”。
一、當前對會計法律責任認識上的誤區
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分析論文
1主觀因素
(1)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良好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要求會計人員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廣泛的知識面,既要精于專業又要有一定廣度。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形成與特定判斷任務相關的知識,使會計人員在遇到相同或類似問題時能更快更好的解決。
(2)利益關聯和職業道德。它是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的內部驅動力。會計人員在做出職業判斷時,會受到自身經濟利益和職業道德的雙重影響。會計人員的道德水平是會計職業判斷的基石。會計人員在進行職業判斷時,應自覺抵制利益的誘惑和外界的干擾,排除個人主觀意念及偏好,客觀、公正的進行職業判斷,作出會計處理,真實的反映經濟業務事項,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服務。
2客觀因素
會計事項自身具有的特殊性會影響會計職業判斷。特別的問題,因為很少有或完全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參照,解決它需要較強的職業判斷能力;而經常出現和已被充分定義的問題,解決它只需要一般的職業判斷能力。
3環境因素
財政局會計培養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推進人才強市戰略,著力在我市培養一批具有市場理念,國際視野寬闊、業務實力雄厚復合型會計領軍人才和會計骨干,推動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
二、總體目標
從服務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出發,計劃用三至五年左右時間在我市培養出20名左右專業素質高、發展潛力大、業績顯著,且在我市有較高知名度的會計領軍人才。50名左右專業扎實、綜合素質高,具有實踐經驗的市會計領軍后備人才。
三、組織領導
市財政局成立市會計領軍人才建設規劃領導組,全面負責選拔培養工作。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會計科,具體負責領軍人才建設規劃工作。
會計信息質量提高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會計信息質量職業道德健全制度提高素質改革體制會計監督宣傳教育
論文摘要:本文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當前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危害及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并結合會計工作的實踐,對進一步依法整頓和規范會計秩序,提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幾點對策。
隨著改革放開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會計信息質量在經濟生活中顯得尤為重要,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能夠真實、全面地反映一個單位一定時期的經營狀況和財務成果,體現各種利益關系的界限和分配結果,被各管理層、投資者、債權人及職工個人廣泛關注。因此,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對于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保證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在會計工作中,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仍然存在,瓊民源數億之巨額虧損可以做成數億的盈利,做假帳做成一個彌天大謊。鄭百文以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百貨文具批發居然可以做成在深滬兩市所有商業公司中主管規模和資產收益率名列第一,而一年之后原形畢露,累計虧損18.21億元。因此,依法整頓和規范會計秩序,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也是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及危害
1、會計信息失真成為一些掌握一定權力的人以權謀私的保護傘,通過做假帳,使某些違法違規的行為得以蒙混過關。如人為調節收入,造成收入失真;虛列成本,造成成本失實;虛增、虛減利潤,虛列投資收益,虛假負債等調節利潤指標。由此助長了行賄受賄、貪污腐敗等丑惡現象的發生,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危害。
2、導致稅收和國家資產的大量流失。目前我國稅收的主要來源是企業繳納的流轉稅和所得稅,很多企業帳面盈虧不實,通過造假帳、虛增支出、隱瞞利潤等手段使帳面虧損,逃避國家稅收。
當前企業會計文化特征與重構綜述
論文關鍵詞:會計物質文化會計制度文化會計精神文化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在分析會計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從會計物質文化、會計制度文化和會計精神文化三個角度剖析了我國當前會計文化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相應的重構對策。會計文化是會計人員共同信奉并付諸實踐的價值理念。
會計文化的內涵
會計文化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受企業文化研究的影響。隨著企業文化研究熱潮的興起,會計學界也開始關注會計和文化之間的關系。從本質上而言,會計文化從屬于企業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986年,美國會計學會在紐約舉行的“會計與文化”為主題的會計年會,開啟了會計文化研究的先河。經過20多年的探索,該領域已經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但是到目前為止,有關會計文化的界定,尚未形成統一觀點,其中代表性的有:田昆儒(2002)將會計文化界定為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有關會計的物質和精神的背景文化和其自身的文化內涵,由會計人員的價值取向、信念追求、文化修養、職業道德等內容構成。
我國當前企業會計文化特征
(一)會計物質文化的相對貧乏性
會計法律存在問題思考論文
一、當前存在的若干會計法律問題
1.現行法規中重視行政及刑事的處罰,輕視民事處罰。我國的經濟體制原從計劃經濟中脫胎而來,現有的法規還是體現了較多的計劃經濟色彩,即往往比較重視行政及刑事的法律處罰,而輕視民事法律關系的調節。例如,在《證券法》中,用了很大篇幅描述提供虛假會計信息應承擔的行政責任及刑事責任,僅在第62、69、161、202以及207條中,簡單地提及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責任人應承擔賠償民事責任,至于什么是虛假會計信息,如何認定虛假會計信息,如何處理這一民事責任,幾乎沒有涉及,這就給具體的司法判決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陛。即使在《會計法》中也是只字不提會計問題中的民事責任問題。類似的問題,也反映在《公司法》、《合同法》等其他有關的經濟法規中。
2.缺乏對虛假會計信息具體認定的法律規定。盡管在《證券法》、《公司法》以及相關的法規中,已經規定了出具虛假會計信息的有關人員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但是,如何認定虛假會計信息,往往規定得過于原則與抽象,這就給司法實踐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第一,對于什么是虛假會計信息,如何確認虛假會計信息,這是一個相當復雜的法律問題,不同階層的人士會有不同的標準:專業人士通常是以專業標準為依據,只要符合;專業標準,不管會計信息反映的內容與事實是否有出入,都不將其認定為虛假會計信息;非專業人士則通常認為,只要會計信息所反映的內容與事實有所出入,則該項會計信息就屬于虛假信息。由于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及有關的司法部門一般都是非專業人士,一旦因會計信息問題引起法律沖突,在認定某項會計信息是否虛假時,如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司法部門往往以最為簡便的方法來判定會計信息是否虛假,這就是以事實作為標準。有關這方面的經驗教訓,已大量發生在與驗資有關的民事糾紛中。
第二,即使法律上已認定一項會計信息是虛假的,但如何來界定這項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是故意還是過失,又是一個法律難題。因為區分故意與過失,在對虛假會計信息的責任人員量刑時,是非常重要的。前者不僅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而且要承擔刑事責任,而后者還要在分清程度不同的情況下,確定不同的民事責任:如屬于重大過失,其承擔的民事責任就相對要大些,賠償的金額就可能較高;對于一般過失,則賠償的責任就較輕。但是,要界定產生虛假會計信息是故意還是過失,即使是專業人士,有時也是難以勝任的。
第三,也就是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雖然確認了某項會計信息是虛假會計信息,并已認定了虛假會計信息的責任人員,但如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應賠償哪項經濟損失,在法律上仍是一個非常模糊的問題。目前司法界對于注冊會計師出具虛假驗資報告的,是以驗資金額的不實部分作為賠償金額,而不是以會計信息使用者使用該虛假會計信息實際受到損失的金額為依據。然而這一規定,并不適用于所有與虛假會計信息有關的法律沖突。如上海貝齡微電子公司的盈利預測報告中,由于有關部門的過失,使得每股盈利0.39元誤登為0.43元,按照司法解釋中的有關賠償要求,注冊會計師每股僅需賠償0.04元,這對損失了成千上萬元的投資者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
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現狀與對策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利益驅動對策
[論文摘要]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嚴重危害我國的市場經濟建設與與市場信心。本文針對會計信息失真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分析了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會計信息失真越來越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會計核算應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果會計信息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會計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甚至會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導致決策的失誤。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及危害
目前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最突出表現為虛盈實虧、資產不實、隱瞞負債。常見的作假手段有:有的單位通過少轉成本,少攤費用等手法,將虧損變為盈利;有的違背銷售實現確認原則,采取年終突擊開票方式,虛增產品銷售收入,人為地增大當年經濟效益;有的故意延長費用的攤銷期限,人為地調節特定會計期間的損益;有的采用不合法憑證,省略必要的核算過程,或者憑證不歸檔等進行作弊。《經濟日報》2006年12月23日報道了財政部抽審百戶國有企業2005年會計報表情況,多數企業主要會計要素核算存在偏差。其中,81%的企業存在資產不實問題,共虛列資產37.61億元;83%的企業存在所有者權益不實問題,共虛列所有者權益26.12億元;89%的企業存在損益不實問題,共虛列利潤27.47億元;27%的企業明顯存在原始憑證、記賬憑證不真實、不合規的問題。
這些虛假或嚴重失真的會計信息已成為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它嚴重影響了我國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造成了大量國有資產流失,誤導投資者和債權人,使他們根據虛假或失真的財務信息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同時也誤導政府監管部門,使監管部門不能及時發現、防范和化解企業集團和金融機構的財務風險,這樣也為貪污腐敗、行賄受賄等違法行為和經濟生活中不良風氣提供了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