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信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8 13:24: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小額信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額信貸論文

農村金融小額信貸探討論文

一、小額信貸外部環境的問題及原因

(一)市場經濟體制問題

市場經濟是小額信貸運作機制的載體,只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扶貧資金的籌集、運用和管理才有可能擺脫政府過多的行政干預,建立起緩解貧困的目標體系;也只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生產要素市場與產品市場才可能打破部門壟斷,農戶的經營行為才有可能完全獨立自主,才有可能獲得除去資金以外,更多相應資源的能力;此外,也只有通過市場機制,小額信貸機構本身才能實現優勝劣汰,可持續發展。

我國尚未建立完整的市場經濟體制,貧困地區的市場機制發育更為緩慢,在這種情況下,小額信貸的緩貧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如貸款到達農戶手中后,在其它生產要素當地欠缺的情況下,如何獲得這些生產要素就是一個大問題。目前市場化改革的不配套,已嚴重影響了農民收入的增加。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包括過去片面采取“西化”發展戰略造成城鄉“二元結構”,以及既得利益部門的抵制等。

其次,我國小額信貸溶入市場經濟的程度不深,國外的小額信貸完全依靠市場來建立和發展,而我國的小額信貸則很少采用市場法則。這種狀況一方面由于客觀因素制約,如貧困地區市場化程度低,中央政府對金融行業一向嚴加管制。另一方面也與我們思想和操作上的不足有關。小額信貸本身就應該被理解為一種市場經濟行為,一個向貧困人口提供市場幫助的機制,一個向市場化程度低的貧困地區灌輸市場意識的通道。

(二)政府對小額信貸的政策

查看全文

小額信貸監管探究論文

一、中國小額信貸的監管

監管可分為審慎性監管和非審慎性監管,當監管的目標是維護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并且保護存款人存款的安全時,監管是審慎的。因此,審慎性監管涉及到政府監督被管制機構的財務穩健性,這種監管的目標是確保金融機構保持清償力,或者如果它們變得沒有清償力時,要求其停止吸收存款。審慎性監管一般來說比非審慎性管制更加復雜。審慎性監管,如資本充足標準、準備金和流動性要求,通常由專業的金融當局去實施。而非審慎性監管,如利率或者控股股東的信息披露,通常可以自我實施和利用相關的法規來實施。因此,應避免把審慎性監管用于非審慎的目的(RobertPeckChristenandRichardRosenberg,2003)。

(一)中國小額信貸的非審慎性監管

審慎性監管的目的是維護金融體系的安全和保護存款人的合法利益。由于只貸不存的小額信貸機構不涉及到存款人利益的保護,從而也不存在所謂的擠兌效應,故不應當對其進行審慎性管制,只需要對其進行非審慎的管制。非審慎管制是為小額信貸機構設計行為準則,包括信貸業務準入、防止欺詐和金融犯罪、建立信用服務體系、利率限制等。我國發放小額信貸的機構除了農村信用社是依靠存款來為其融資外,其它大都為只貸不存機構。對于這些小額信貸機構,目前只適用于非審慎性管制。

1.盡快出臺信貸業務準入的相關規章制度。中國的金融法規禁止包括非政府組織在內的非金融機構提供任何類型的金融服務。中國絕大多數小額信貸機構都登記注冊成為非政府組織,但非政府組織小額信貸至今尚未獲得正式的合法身份。小額貸款項目經常需要“協商”出一個臨時的法律身份,因為沒有正式的程序和規章來確定誰是小額貸款機構,所以很多小額貸款項目利用捐贈人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協議作為非正式的經營許可(杜曉山,2005)。中央“一號文件”中關于小額信貸的鼓勵政策意味著政府已經對小額信貸業務的認可。因此,應盡快出臺信貸業務準入的相關規章制度,賦予其經營只貸不存小額信貸業務的合法性。信貸行為的準入管理應相對簡單,并確保較高的透明度,可采用工商注冊制(羅平、陳穎,2005)。

2.防止欺詐和金融犯罪。在這方面,小額信貸組織適用于與傳統銀行同樣的法律法規,但不一定要由負責銀行審慎監管的部門執行(羅平、陳穎,2005)。

查看全文

小額信貸研究論文

70年代中期,亞洲最貧困的國家孟加拉國首創了全新的小額信貸的制度和方法。從80年代開始,許多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紛紛仿效,并根據各國的情況創造了不同的模式。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這是一種成功的扶貧方式(1996年世界50多個發展中國家小額信貸項目覆蓋的貧困人口已經達到600萬)。1997年100多個國家在華盛頓召開小額信貸峰會,會議代表1000多個組織,包括聯合國及非政府組織、多邊發展機構和其他國際融資機構。會通過了《小額信貸宣言和行動綱領》,要求各國應在2005年前向7000多萬戶貧困人口提供小額信貸幫助。

小額信貸扶貧方式具有如下三個特點:(1)采取市場經濟的一般運行規則,商業利率、滿負荷工作量等,使為窮人服務的小額信貸機構在財務上可持續,而政府又不承擔沉重的財政負擔。(2)吸收民間互相組織或合作組織的特點,外化銀行成本,又用社會壓力(實際是信用)替代抵押擔保。(3)小額、短期、高時間成本,自動淘汰了非窮人,保證項目的基本目標群體是窮人。

小額信貸的基本操作方式包括以下內容:

1.以窮人作為貸款對象

小額信貸,顧名思義,額度小。需要這種資金的人,一定是窮人。格拉米鄉村銀行GB明確規定只有無地(landless)或無財產(assetless)的人才有資格成為GB的成員。所謂無地,是指土地少于半公頃的人;所謂無財產,是指全部財產折合成現金達不到一公頃土地價值的人。GB貸款對象在加入小組時,100%符合這個條件。馬來西亞利用GB模式實施的AIM扶貧項目則明確使用另一個標準,即國家貧困錢以下80%最貧困的人口。

印度尼西亞人民銀行(BRI)被視為福利主義的代表,經常被討論其目標問題。但是它的貸款對象依然是正規金融系統無法覆蓋的小農,一般是在農村中收入較低的20%人群中選擇有還貸能力的人。

查看全文

小額信貸研討論文

小額信貸的基本操作方式包括以下內容:

1.以窮人作為貸款對象

小額信貸,顧名思義,額度小。需要這種資金的人,一定是窮人。格拉米鄉村銀行GB明確規定只有無地(landless)或無財產(assetless)的人才有資格成為GB的成員。所謂無地,是指土地少于半公頃的人;所謂無財產,是指全部財產折合成現金達不到一公頃土地價值的人。GB貸款對象在加入小組時,100%符合這個條件。馬來西亞利用GB模式實施的AIM扶貧項目則明確使用另一個標準,即國家貧困錢以下80%最貧困的人口。

印度尼西亞人民銀行(BRI)被視為福利主義的代表,經常被討論其目標問題。但是它的貸款對象依然是正規金融系統無法覆蓋的小農,一般是在農村中收入較低的20%人群中選擇有還貸能力的人。

2.在自愿的基礎上建立窮人自己的組織

農戶自助組織的建立是小額信貸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為它不僅是貸款傳遞的渠道,也是交換思想的論壇。沒有在自愿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組織,小額信貸活動將永遠依賴外部的指導和幫助,沒有自我生存能力。

查看全文

小額信貸探究論文

70年代中期,亞洲最貧困的國家孟加拉國首創了全新的小額信貸的制度和方法。從80年代開始,許多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紛紛仿效,并根據各國的情況創造了不同的模式。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這是一種成功的扶貧方式(1996年世界50多個發展中國家小額信貸項目覆蓋的貧困人口已經達到600萬)。1997年100多個國家在華盛頓召開小額信貸峰會,會議代表1000多個組織,包括聯合國及非政府組織、多邊發展機構和其他國際融資機構。會通過了《小額信貸宣言和行動綱領》,要求各國應在2005年前向7000多萬戶貧困人口提供小額信貸幫助。

小額信貸扶貧方式具有如下三個特點:(1)采取市場經濟的一般運行規則,商業利率、滿負荷工作量等,使為窮人服務的小額信貸機構在財務上可持續,而政府又不承擔沉重的財政負擔。(2)吸收民間互相組織或合作組織的特點,外化銀行成本,又用社會壓力(實際是信用)替代抵押擔保。(3)小額、短期、高時間成本,自動淘汰了非窮人,保證項目的基本目標群體是窮人。

小額信貸的基本操作方式包括以下內容:

1.以窮人作為貸款對象

小額信貸,顧名思義,額度小。需要這種資金的人,一定是窮人。格拉米鄉村銀行GB明確規定只有無地(landless)或無財產(assetless)的人才有資格成為GB的成員。所謂無地,是指土地少于半公頃的人;所謂無財產,是指全部財產折合成現金達不到一公頃土地價值的人。GB貸款對象在加入小組時,100%符合這個條件。馬來西亞利用GB模式實施的AIM扶貧項目則明確使用另一個標準,即國家貧困錢以下80%最貧困的人口。

印度尼西亞人民銀行(BRI)被視為福利主義的代表,經常被討論其目標問題。但是它的貸款對象依然是正規金融系統無法覆蓋的小農,一般是在農村中收入較低的20%人群中選擇有還貸能力的人。

查看全文

農村小額信貸分析論文

中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以來,根據中發【1997】19號文件,農業銀行大量撤出縣以下農村市場,農發行業務縮小,農村信用社被認為是“支農主力軍”,而農村信用社發放貸款方式要求有嚴格的抵押擔保,農民缺乏這樣的擔保品使得農民難以獲得小額信貸。

二、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的需求分析

在農村信貸市場,存在著一些尋租、設租行為,變相地提高了貸款成本,使得農戶雖然有巨大的資金需求但是對小額信貸的需求卻大大減少。

農業生產如畜牧業,種植業等的發展都和自然密切相關,一旦發生自然災害農戶就會減產造成損失。同時“谷賤傷農”的市場規律也是小額信貸形成呆賬、壞賬的主要原因。

有些農戶認為小額信用貸款的“支農、扶貧”性質決定其無市場硬約束,到期不用歸還。因此他們不管自己有沒有資金需要,就極力爭取貸款,得到款項以后又怕還貸后難以再次貸出,即使有償還能力也采取各種手段來逃避還貸;同時,有的農戶獲得貸款卻沒有生產技術,對于貸款的各種成本收益缺乏基本的權衡,往往盲目擴大生產投資以至投資失敗昀終造成無法還貸;還有些貧困農戶的生產資金和生活消費資金沒有分開,得到貸款不是用于發展生產,而是挪作他用比如賭博、消費,沒有形成還款能力造成無法還貸。

據有關資料介紹,在全國有2.4億農戶,其中有貸款需求的農戶約為1.2億,而在農村信用社取得小額信貸的農戶只有8000萬戶,覆蓋面為33%左右,還不到一半。說明小額信貸還沒有得到廣泛推廣,農戶的資金需求也遠遠沒有得到滿足。

查看全文

農戶小額信貸探究論文

一、雙贏的信貸方式——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

1.農戶小額信貸——農村信用社發展的現實選擇。從市場營銷的一般原理看,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是農信社積極開展貸款營銷活動的有效途徑。市場營銷學理論認為,要實現某一機構目標,關鍵在于確定目標市場的需求情況,能比競爭者更有效率地更快捷地為消費者提供其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就農村信用社而言,貸款業務是其最主要的盈利來源,農村應該是其最主要的市場,因此能否抓住并贏得一般農戶,關系著各家農村信用社今后業務發展與競爭成敗。農村市場主體——農民大多數以家庭為作業單位,進行小規模經營,資金需求額度較小,又無有效抵押物作擔保品。因而,改變了過去金融機構追求抵押、擔保,尋找大戶的貸款方式,采取了分散、小額貸款形式,按照農戶信用等級或采取聯保方式發放的小額貸款是農村信用社為農村市場提供的最適合的產品。農信社若要不顧自身經營能力、經濟實力和公共關系盲目去搶占城市市場,無異于舍本逐末,得不償失。

從農戶小額信貸的實施效果看,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促進了農村信用社資產的優化和自身業務的健康發展,進一步增強支農實力,形成良性循環。如今的農村信用社已經是商業化了的獨立經濟主體,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首要目標。因此,如果農村信用社開展農戶小額信貸不能為其帶來任何好處的話,其必然會退出小額信貸市場。但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農村信用社開展農戶小額信貸的熱情不斷高漲。這無疑源于農戶小額信貸業務的成功實踐。通過部分實證分析得出的結論證明了這一點,其結論為:從風險的角度看,小額農貸的風險低于企業貸款,而對利息收入的貢獻卻大于企業貸款;從農戶小額信貸與企業貸款的成本收益比較來看,如果考慮壞賬損失這一風險成本因素在內,農戶小額信貸總體收益率反而比企業貸款總體收益率高10.643個百分點。因此,作為我國農村金融中堅力量的農村信用社開展農戶小額信貸業務不僅是順應時代潮流,不斷滿足農戶貸款需求的一種積極表現,同時也是培育自身新的金融業務點和盈利點的需要。

2.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農戶脫貧致富的法寶

首先,農信社小額信貸極大地改善了農戶貸款環境,而且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由于村委會成員對本村村民的具體情況比較了解,農村信用社小額信用貸款業務采取與村委會成員合作組成信用評定小組(有些地區信用社還建立了村信貸協管員制度)對農戶進行全面的信用等級評定的方式,并采用“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貸款方式,使農戶在規定的信用額度范圍內隨時可以獲得貸款。這種貸款方式對于農戶來說,簡化了貸款手續,免除了傳統商業貸款活動中借款可能發生的公證費、資產評估費、招待費等,也不需要承擔國際經典小額貸款模式所涉及的強制儲蓄成本、繳納小組基金的成本、頻繁參加小組會議和頻繁還款的交通成本及機會成本等;對于農村信用社來說,避免了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克服了金融機構與農戶貸款博弈中長期存在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農戶獲取貸款的可能性。

其次,實踐證明,農村信用社開展的小額信貸業務,在有效緩解農村金融抑制,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方面起到了支持“三農”中堅金融力量的作用。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深入,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之后,農業發展有了新的要求,中國農業必須進行戰略性結構調整。而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無疑為支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宜春市農信社開展農戶小額信貸成效顯著。2006年,全市小額信貸累計投向漁業4000多萬元,蔬菜1400多萬元,蘑菇700多萬元,蛋雞680萬元,雞場420萬元,木業220萬元。僅大埠水產養殖區投放貸款達850萬元,接近40%農戶得到了貸款支持,新增精養漁池400hm2,新增黃顙魚套養面積333.3hm2,促進了養殖業超常規發展,極大地推動了農業支柱產業的建設。通過調查,在當地通過貸款發展漁業的農戶,戶平收入增加2000元,人平純收入達到了340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

查看全文

農戶小額信貸試析論文

我國農戶小額信貸的現狀

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小額信貸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的農村,授信對象定位為農村中低收入者,目前已在全國各地推行,授信對象也由農戶擴大到城市下崗職工等弱勢群體。但從小額信貸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來看,由農村信用社操作的農戶小額信貸已成為我國小額信貸的主流,代表和反映了我國小額信貸的發展現狀。作為農村金融領域一項引人注目的金融創新,該制度擯棄了商業性金融“嫌貧愛富”、“抓大舍小”的思想,敢于將自己的服務對象瞄準中低收入農戶并提供與貸款有關的一攬子服務。從我國10余年運行的總體情況來看,雖然在局部地區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額信貸模式,但客觀地講,小額信貸在我國并沒有取得真正的成功,更談不上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小額信貸理論。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農村信用社習慣于用商業銀行信貸的思維模式來設計、運作和評價小額信貸,在實踐中將小額信貸的功能擴大化,使小額信貸不能充分顯示其應有的制度特征,偏離了推行的初衷,在有些地方小額信貸已經開始異化。正確地區分小額信貸和商業銀行信貸不僅可以在理論上澄清各種錯誤的認識,對小額信貸的實踐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完善我國的小額信貸制度,填補農村貧困階層信貸服務體系的空白。

本文擬從制度視角來闡述兩種信貸方式在假設前提、制度設計、風險管理以及業績評價四個方面的差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進一步發展小額信貸的幾點建議。

農戶小額信貸與商業銀行信貸的差異

(一)理論假設前提的差異

1.需求認識上的差異。小額信貸理論認為,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的不僅僅是信貸資金,而是適合農民需求的金融制度以及與之配套的金融工具。在這種信貸制度安排下,貸款能自動瞄準中低收入階層,并且能針對農戶小規模經營、缺乏抵押品的特點,為農戶提供小額度、不需抵押品的款項。而商業銀行信貸暗含的假設前提是借款者缺乏的僅僅是資金,至于資金以外的其它服務,是借款者自己的事,由借款者自行解決。

查看全文

小額信貸探究論文

一、小額信貸難題的本質

目前,我國小額信貸市場現狀是借貸資金需求巨大和商業銀行的存貸差逐年擴大并存,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商業銀行貸款流向忽略中小企業和城鎮居民以及農民,導致借貸資金有效供給不足。銀行資金充裕卻對中小投資者惜貸,中小投資者需要發展資金卻無法通過正常渠道獲得,多數情況下只能通過民間借貸解決資金難題。這樣一來,不僅持續擴大了銀行過剩的流動性,而且也影響到中小投資項目的實施和發展。小額信貸越來越成為一種虛無的業務名詞而不能真正發揮其擴大就業、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作用。

小額貸款業務的需求者是眾多中小企業、微型企業、以及城鎮創業人員、個體戶、再就業人員和數量巨大的急需發展資金的農民,對于他們而言,只要從整個金融體系獲得貸款的利率低于從黑市貸款(高利貸等非正規金融)的利率,對他們來說就是效益的改進。也就是說,小額貸款需求者對貸款利率不敏感,小額貸款者面臨的最主要困難是貸款的可得性問題,貸款者對于發展急需的資金,有時愿意接受比銀行現行利率高的多的利率,但是可能仍然無法得到商業銀行的貸款,才會轉向高利貸等非正規市場。如果政府為了支持中小企業、個體戶、農民貸款,給它以比較低的利率,銀行的本能選擇就是不放貸,而是繼續將資金投向原有領域和客戶,盡管原有客戶可能并不需要發展資金或者不能高效使用新增資金。所以,對于小額貸款需求者來說,社會上一部分融資需求沒有得到有效滿足的同時,另一部分不應該得到融資的反而得到過度支持。

二、小額信貸利率定價模型分析

貸款利率定價的基本原則是堅持收益與風險對稱。就是要求貸款利率必須覆蓋每筆業務的成本和費用、風險損失和盈利目標,兼顧市場競爭策略,使金融機構的價格競爭建立在理性定價的基礎上。以下就傳統貸款利率定價模型展開分析。

1.成本加成定價模型

查看全文

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發展論文

【論文關鍵詞】小額信貸農村金融問題對策

【論文摘要】在我國農村金融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一個重要問題——供給問題難農民貸款難。而小額信貸組織可以作為農村金融供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消除農村貧困和發展農業生產做出貢獻。

一、小額信貸及其在我國發展的現實意義

-

1、小額信貸的概念

小額信貸從國際流行觀點看,是指專向中低收入階層提供小額度的持續的信貸服務活動。通過適當的組織形式和有效管理,以合理的利率向窮人貸款,幫助更多窮人增加收入。在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具體是指基于農戶信譽,在核定的額度和期限內向農戶發放的一種不需要抵押、擔保的貸款。它是在吸收和借鑒國際上小額信貸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