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金融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5 20:49: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網絡金融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網絡金融論文

網絡金融發展論文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而廣泛的發展,電子商務隨之越來越繁榮,而與電子商務息息相關的電子支付、網絡證券等新型金融形式如何規范化也成為社會上的一個熱點問題。本文以網絡金融為切入點,分析其特征以及存在的問題,最終提出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網絡金融立法及執行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網絡金融;特征一、網絡金融概述

一)網絡金融內涵所謂網絡金融,又稱電子金融(e-finance),從狹義上講是指在國際互聯網(Internet)上開展論文的金融業務,包括網絡銀行、網絡證券、網絡保險等金融服務及相關內容;從廣義上講,網絡金融就是以網絡技術為支撐,在全球范圍內的所有金融活動的總稱,它不僅包括狹義的內容,還包括網絡金融安全、網絡金融監管等諸多方面。它不同于傳統的以物理形態存在的金融活動,是存在于電子空間中的金融活動,其存在形態是虛擬化的、運行方式是網絡化的。它是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是適應電子商務(e-commerce)發展需要而產生的網絡時代的金融運行模式。

二)網絡金融的特征1、業務創新。網絡金融以客戶為中心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創新性特征。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擴大市場份額和增強競爭實力,網絡金融必須進行業務創新。2、管理創新。管理創新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金融機構放棄過去那種以單個機構的實力去拓展業務的戰略管理思想,充分重視與其他金融機構、信息技術服務商、資訊服務提供商、電子商務網站等的業務合作,達到在市場競爭中實現雙贏的局面。另一方面,網絡金融機構的內部管理也趨于網絡化,傳統商業模式下的垂直官僚式管理模式將被一種網絡化的扁平的組織結構所取代。3、市場創新。由于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金融市場本身也開始出現創新。一方面,為了滿足客戶全球交易的需求和網絡世界的競爭新格局,金融市場開始走向國際聯合。另一方面,迫于競爭壓力一些證券交易所都在制定向上市公司轉變的戰略。4、監管創新。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網絡金融監管呈現自由化和國際合作兩方面的特點:一方面過去分業經營和防止壟斷傳統金融監管政策被市場開放、業務融合和機構集團化的新模式所取代。另一方面,隨著在網絡上進行的跨國界金融交易量越發巨大,一國的金融監管部門已經不能完全控制本國的金融市場活動了。

二、網絡金融的風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網絡金融的興起使得金融業變得更加脆弱,網絡金融所帶來的風險大致可分為兩類:基于網絡信息技術導致的技術風險和基于網絡金融業務特征導致的經濟風險。首先,從技術風險來看,網絡金融的發展使得金融業的安全程度越來越受制于信息技術和相應的安全技術的發展狀況。第一,信息技術的發展如果難以適應金融業網絡化需求的迅速膨脹,網絡金融的運行無法達到預想的高效率,發生運轉困難、數據丟失甚至非法獲取等,就會給金融業帶來安全隱患。第二,技術解決方案的選擇在客觀上造成了技術選擇失誤風險,該風險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所選擇的技術系統與客戶終端軟件不兼容,這將會降低信息傳輸效率;二是所選擇的技術方案很快被技術革新所淘汰,技術落后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其次,從經濟風險來說,網絡金融在兩個層面加劇了金融業的潛在風險:其一,網絡金融的出現推動了混業經營、金融創新和全球金融一體化的發展,在金融運行效率提高,金融行業融合程度加強的同時,實際上也加大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其二,由于網絡金融具有高效性、一體化的特點,因而一旦出現危機,即使只是極小的問題都很容易通過網絡迅速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引發連鎖反應,并迅速擴散。

三、網絡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務規模有限,收入水平不高,基本上處于虧損狀況。第二,網上金融業務具有明顯的初級特征。我國的網絡金融產品和服務大多是將傳統業務簡單地“搬”上網,更多地把網絡看成是一種銷售方式或渠道,忽視了網絡金融產品及服務的創新潛力。在主觀方面,主要存在兩點問題:第一,未能進行有效的統一規劃。我國網絡金融的發展因缺乏宏觀統籌,各融機構在發展模式選擇、電子設備投入、網絡建設諸方面不僅各行其道,甚至還相互保密、相互設防,造成信息、技術、資金的浪費和內部結構的畸形,不僅不利于形成網絡金融的發展,還有可能埋下金融業不穩定的因素。第二,立法滯后。一方面與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網絡金融立法滯后。我國此類法律極為有限,只有《網上證券委托暫行管理辦法》、《證券公司網上委托業務核準程序》等幾部法規,并且涉及的僅是網上證券業務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與傳統金融業務健全的法律體系相比,網絡金融立法同樣滯后。面對網絡金融的發展和電子貨幣時代的到來,需要進一步研究對現行金融立法框架進行修改和完善,適當調整金融業現有的監管和調控方式,以發揮其規范和保障作用,促進網絡金融積極穩妥地發展。

查看全文

網絡金融發展對策論文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而廣泛的發展,電子商務隨之越來越繁榮,而與電子商務息息相關的電子支付、網絡證券等新型金融形式如何規范化也成為社會上的一個熱點問題。本文以網絡金融為切入點,分析其特征以及存在的問題,最終提出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網絡金融立法及執行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網絡金融;特征一、網絡金融概述

一)網絡金融內涵所謂網絡金融,又稱電子金融(e-finance),從狹義上講是指在國際互聯網(Internet)上開展論文的金融業務,包括網絡銀行、網絡證券、網絡保險等金融服務及相關內容;從廣義上講,網絡金融就是以網絡技術為支撐,在全球范圍內的所有金融活動的總稱,它不僅包括狹義的內容,還包括網絡金融安全、網絡金融監管等諸多方面。它不同于傳統的以物理形態存在的金融活動,是存在于電子空間中的金融活動,其存在形態是虛擬化的、運行方式是網絡化的。它是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是適應電子商務(e-commerce)發展需要而產生的網絡時代的金融運行模式。

二)網絡金融的特征1、業務創新。網絡金融以客戶為中心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創新性特征。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擴大市場份額和增強競爭實力,網絡金融必須進行業務創新。2、管理創新。管理創新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金融機構放棄過去那種以單個機構的實力去拓展業務的戰略管理思想,充分重視與其他金融機構、信息技術服務商、資訊服務提供商、電子商務網站等的業務合作,達到在市場競爭中實現雙贏的局面。另一方面,網絡金融機構的內部管理也趨于網絡化,傳統商業模式下的垂直官僚式管理模式將被一種網絡化的扁平的組織結構所取代。3、市場創新。由于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金融市場本身也開始出現創新。一方面,為了滿足客戶全球交易的需求和網絡世界的競爭新格局,金融市場開始走向國際聯合。另一方面,迫于競爭壓力一些證券交易所都在制定向上市公司轉變的戰略。4、監管創新。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網絡金融監管呈現自由化和國際合作兩方面的特點:一方面過去分業經營和防止壟斷傳統金融監管政策被市場開放、業務融合和機構集團化的新模式所取代。另一方面,隨著在網絡上進行的跨國界金融交易量越發巨大,一國的金融監管部門已經不能完全控制本國的金融市場活動了。

二、網絡金融的風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網絡金融的興起使得金融業變得更加脆弱,網絡金融所帶來的風險大致可分為兩類:基于網絡信息技術導致的技術風險和基于網絡金融業務特征導致的經濟風險。首先,從技術風險來看,網絡金融的發展使得金融業的安全程度越來越受制于信息技術和相應的安全技術的發展狀況。第一,信息技術的發展如果難以適應金融業網絡化需求的迅速膨脹,網絡金融的運行無法達到預想的高效率,發生運轉困難、數據丟失甚至非法獲取等,就會給金融業帶來安全隱患。第二,技術解決方案的選擇在客觀上造成了技術選擇失誤風險,該風險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所選擇的技術系統與客戶終端軟件不兼容,這將會降低信息傳輸效率;二是所選擇的技術方案很快被技術革新所淘汰,技術落后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其次,從經濟風險來說,網絡金融在兩個層面加劇了金融業的潛在風險:其一,網絡金融的出現推動了混業經營、金融創新和全球金融一體化的發展,在金融運行效率提高,金融行業融合程度加強的同時,實際上也加大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其二,由于網絡金融具有高效性、一體化的特點,因而一旦出現危機,即使只是極小的問題都很容易通過網絡迅速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引發連鎖反應,并迅速擴散。

三、網絡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務規模有限,收入水平不高,基本上處于虧損狀況。第二,網上金融業務具有明顯的初級特征。我國的網絡金融產品和服務大多是將傳統業務簡單地“搬”上網,更多地把網絡看成是一種銷售方式或渠道,忽視了網絡金融產品及服務的創新潛力。在主觀方面,主要存在兩點問題:第一,未能進行有效的統一規劃。我國網絡金融的發展因缺乏宏觀統籌,各融機構在發展模式選擇、電子設備投入、網絡建設諸方面不僅各行其道,甚至還相互保密、相互設防,造成信息、技術、資金的浪費和內部結構的畸形,不僅不利于形成網絡金融的發展,還有可能埋下金融業不穩定的因素。第二,立法滯后。一方面與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網絡金融立法滯后。我國此類法律極為有限,只有《網上證券委托暫行管理辦法》、《證券公司網上委托業務核準程序》等幾部法規,并且涉及的僅是網上證券業務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與傳統金融業務健全的法律體系相比,網絡金融立法同樣滯后。面對網絡金融的發展和電子貨幣時代的到來,需要進一步研究對現行金融立法框架進行修改和完善,適當調整金融業現有的監管和調控方式,以發揮其規范和保障作用,促進網絡金融積極穩妥地發展。

查看全文

網絡金融發展對策論文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而廣泛的發展,電子商務隨之越來越繁榮,而與電子商務息息相關的電子支付、網絡證券等新型金融形式如何規范化也成為社會上的一個熱點問題。本文以網絡金融為切入點,分析其特征以及存在的問題,最終提出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網絡金融立法及執行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網絡金融;特征一、網絡金融概述

一)網絡金融內涵所謂網絡金融,又稱電子金融(e-finance),從狹義上講是指在國際互聯網(Internet)上開展論文的金融業務,包括網絡銀行、網絡證券、網絡保險等金融服務及相關內容;從廣義上講,網絡金融就是以網絡技術為支撐,在全球范圍內的所有金融活動的總稱,它不僅包括狹義的內容,還包括網絡金融安全、網絡金融監管等諸多方面。它不同于傳統的以物理形態存在的金融活動,是存在于電子空間中的金融活動,其存在形態是虛擬化的、運行方式是網絡化的。它是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是適應電子商務(e-commerce)發展需要而產生的網絡時代的金融運行模式。

二)網絡金融的特征1、業務創新。網絡金融以客戶為中心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創新性特征。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擴大市場份額和增強競爭實力,網絡金融必須進行業務創新。2、管理創新。管理創新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金融機構放棄過去那種以單個機構的實力去拓展業務的戰略管理思想,充分重視與其他金融機構、信息技術服務商、資訊服務提供商、電子商務網站等的業務合作,達到在市場競爭中實現雙贏的局面。另一方面,網絡金融機構的內部管理也趨于網絡化,傳統商業模式下的垂直官僚式管理模式將被一種網絡化的扁平的組織結構所取代。3、市場創新。由于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金融市場本身也開始出現創新。一方面,為了滿足客戶全球交易的需求和網絡世界的競爭新格局,金融市場開始走向國際聯合。另一方面,迫于競爭壓力一些證券交易所都在制定向上市公司轉變的戰略。4、監管創新。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網絡金融監管呈現自由化和國際合作兩方面的特點:一方面過去分業經營和防止壟斷傳統金融監管政策被市場開放、業務融合和機構集團化的新模式所取代。另一方面,隨著在網絡上進行的跨國界金融交易量越發巨大,一國的金融監管部門已經不能完全控制本國的金融市場活動了。

二、網絡金融的風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網絡金融的興起使得金融業變得更加脆弱,網絡金融所帶來的風險大致可分為兩類:基于網絡信息技術導致的技術風險和基于網絡金融業務特征導致的經濟風險。首先,從技術風險來看,網絡金融的發展使得金融業的安全程度越來越受制于信息技術和相應的安全技術的發展狀況。第一,信息技術的發展如果難以適應金融業網絡化需求的迅速膨脹,網絡金融的運行無法達到預想的高效率,發生運轉困難、數據丟失甚至非法獲取等,就會給金融業帶來安全隱患。第二,技術解決方案的選擇在客觀上造成了技術選擇失誤風險,該風險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所選擇的技術系統與客戶終端軟件不兼容,這將會降低信息傳輸效率;二是所選擇的技術方案很快被技術革新所淘汰,技術落后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其次,從經濟風險來說,網絡金融在兩個層面加劇了金融業的潛在風險:其一,網絡金融的出現推動了混業經營、金融創新和全球金融一體化的發展,在金融運行效率提高,金融行業融合程度加強的同時,實際上也加大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其二,由于網絡金融具有高效性、一體化的特點,因而一旦出現危機,即使只是極小的問題都很容易通過網絡迅速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引發連鎖反應,并迅速擴散。

三、網絡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務規模有限,收入水平不高,基本上處于虧損狀況。第二,網上金融業務具有明顯的初級特征。我國的網絡金融產品和服務大多是將傳統業務簡單地“搬”上網,更多地把網絡看成是一種銷售方式或渠道,忽視了網絡金融產品及服務的創新潛力。在主觀方面,主要存在兩點問題:第一,未能進行有效的統一規劃。我國網絡金融的發展因缺乏宏觀統籌,各融機構在發展模式選擇、電子設備投入、網絡建設諸方面不僅各行其道,甚至還相互保密、相互設防,造成信息、技術、資金的浪費和內部結構的畸形,不僅不利于形成網絡金融的發展,還有可能埋下金融業不穩定的因素。第二,立法滯后。一方面與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網絡金融立法滯后。我國此類法律極為有限,只有《網上證券委托暫行管理辦法》、《證券公司網上委托業務核準程序》等幾部法規,并且涉及的僅是網上證券業務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與傳統金融業務健全的法律體系相比,網絡金融立法同樣滯后。面對網絡金融的發展和電子貨幣時代的到來,需要進一步研究對現行金融立法框架進行修改和完善,適當調整金融業現有的監管和調控方式,以發揮其規范和保障作用,促進網絡金融積極穩妥地發展。

查看全文

網絡金融安全風險防范論文

一、銀行系統主要面臨的網絡金融安全問題

網絡金融的業務以及大量風險控制工作都是由電腦程序和軟件系統完成,所以,電子信息系統的技術性和管理性安全就成為網絡金融運行的最為重要的技術風險。

1、網絡金融技術風險

各類黑客的侵犯和破壞。存儲和工作在銀行計算機網絡系統中的信息、數據代表著資金的運動,還從反映出企業、國家的經濟運行情況。在如今經濟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銀行網絡系統非常容易遭到各類黑客攻擊。他們通過各種手段,對金融安全造成不同形式的破壞、利用。有的是竊取銀行信息,從事經濟方面的違法活動;有的是惡意對計算機系統的功能進行修改惡意破壞,還有的是詐騙和盜用資金;我國的金融電子商務工作屢屢遭受寒流,很大原因就是黑客的攻擊,如2000年金融CA認證中心試發證書的消息公布不到1小時,認證中心就遭到黑客的攻擊。現今網上黑客的攻擊活動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長,其可利用網上的任何漏洞和缺陷非法進入主機進行各種危害活動等。這方面的防范就顯得極為迫切和重要。

各類名目繁多的計算機病毒的威脅。計算機網絡病毒通過網絡進行擴散與傳染,傳播速度是單機的幾十倍,導致計算機系統癱瘓,程序和數據嚴重破壞則整臺機器、破壞力極大。在傳統金融中,安全風險可能只帶來局部損失,但在網絡金融中,安全風險會導致整個網絡的癱瘓,是一種系統性風險。

2、網絡金融業務風險

查看全文

網絡銀行金融監管論文

一、銀行業的網絡化

1.技術要求不同。網絡銀行業務的發展需要一定的技術水平做支撐,除了內部計算機以及網絡基礎外,還需要建立供客戶需要的信息服務器。服務器通常用來處理與客戶之間的業務往來,而對于客戶,則要求其對網絡使用有一定的了解。傳統銀行則比較直接,用戶只需向辦公窗口辦理業務即可。

2.開展業務的范圍不同。傳統銀行多半是通過其分支機構、營業網點來辦理業務,每個網點也需要一定的人數在進行服務。網絡以一種全新的服務方式來為客戶提供服務,只要有網絡覆蓋的地方,用戶登錄銀行網的首頁,登錄即可完成存款、支付等業務。無需排隊等候,也不受工作時間的限制。

3.服務方式的不同。與傳統銀行的商業銀行相比,網絡銀行能夠給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網絡銀行通過網絡交易平臺向客戶提供服務,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快捷性。網絡上的業務品種多,便于用戶選擇。而且網上購物、證券買賣、保險理財等,客戶可以不用排隊即可辦理所有業務。

二、網絡銀行業務主要面臨的法律問題

(一)網絡銀行和客戶之間的法律關系

查看全文

網絡金融安全與風險控制論文

網絡金融的發展和操作的便捷建議是分不開的,也是大環境下信息技術空前普及的結果。而網絡金融發展了普遍了也同樣會產生更多的覬覦,從而導致更多的風險發生。在之前的發展期內并非沒有問題,而是發展掩蓋了問題的存在。現在的網絡金融已經面臨著多方面的風險挑戰,從各個角度威脅著其健康的發展。如果沒有比較合理的防控機制,那么必然是很難完全做到卓有成效的應用的。

1.網絡金融安全分析

網絡金融一般而言包括網絡銀行、證券、期貨以及支付結算等業務,總體而言因為借助互聯網作為平臺進行金融業務,因而被稱為網絡金融。網絡金融的進行都是依靠互聯網上的電子數據進行傳輸,因此具有結構簡單和快捷方便的優點,而依靠電子信息傳輸這個特點,也成為了風險高發的原因之一。金融業本身就是高風險的行業,由于本身的變幻不定以及需要足夠的信用作為保證,再加上一般各個方面之間的資金網絡互相連通,一個方面出現問題往往牽扯到整個資金鏈,從而導致風險爆發的嚴重后果。而網絡金融除了上述的一般特點之外,還有自身的弱點,那就是其通道和聯系都是建立在電子數據方面的,這方面相對于一般的資金融通,更容易出現信用危機(因為不容易追責),而更加快速的資金流動和不穩定的網絡狀況,也進一步給了破壞者可乘之機。高技術條件下的網絡金融一方面提高了技術門檻,另一方面也給了更有技術的人進行投機行為的空間。而金融活動本身就是有一定的債務風險,一旦連續出現斷裂和壞賬的情況(網絡金融環境下更容易出現,由于違法成本更低),也必然的會給操作者難以承受的后果[1]。

2.網絡金融風險的主要類別

2.1計算機硬件方面的風險。硬件方面是指一般性的計算機硬件性能,現階段由于網絡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計算機硬件的更新換代也非常的頻繁,往往為了能夠運轉新開發的軟件導致不過幾年前的硬件淘汰過時。而現在進行網絡金融操作的計算機理論上基本合理運轉的比較多,但是比較陳舊的也不少,硬件的不過關可能導致金融軟件的運行不暢,從而增加危險。而且當計算機一旦發生故障,就可以導致正在進行的網絡金融活動瞬間中斷,乃至于出現可能被他人利用的可乘之機,而且突然地中斷對于業務而言可以說是非常大的損失了,因此也是不可能不謹慎對待的問題。

2.2計算機軟件方面的風險。網絡金融也是需要依靠一定的金融軟件進行操作的,而軟件本身就是存在可能被利用的漏洞的(這個是天然缺陷,不可能完全避免,只不過或多或少而已)。對于金融軟件而言,一方面對于操作者的技術要求有了一定的限定,另一方面,對于信息技術的高手來說,對其進行攻擊和破壞也總能找到相應的方法。而其所依托的計算機系統,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系統一旦受到攻擊,那么就非常容易導致所有的軟件的損壞[2]。更何況運行過程之中本身就處于一個不斷的克服軟件風險的過程中,一旦運行中發生數據錯誤,那么也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對于網絡金融而言,軟件方面可能的風險,還要更大。

查看全文

網絡金融下的資產證券化論文

一、資產證券化的理論機制

(一)風險隨基礎資產轉移。

在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基礎資產實現的是真實出售,因此基礎資產的風險也隨之轉移,銀行更多的是充當中間人的角色。傳統貸款業務中,風險是由銀行承擔,但是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債券的購買者會被告知風險收益,銀行將部分或全部風險傳遞給債券持有人。

(二)資產證券化業務屬于表外融資。

在資產證券化融資過程中,由于基礎資產是真實出售給SPV的,因此基礎資產不再存在于發起人的資產負債表內,既不會像發行債券一樣增加負債規模,也不會像發行股票一樣增加所有者權益。對于對資本充足率有較高要求的銀行業,無疑為一項優勢選擇。

(三)降低了準入門檻。

查看全文

畢業論文下繼續教育論文

一、金融專業畢業論文指導工作面臨的新問題

(一)學生缺乏論文寫作經驗由于成人教育學生大多從事第一線的實務性工作,缺乏論文寫作的實踐機會,據我院對09級畢業班學生的調查,其中只有45%的學生在大專畢業時獨立完成過字數為5000字左右的論文,還有55%的學生在大專畢業時未獨立完成過畢業論文。在課程論文方面,在15門專業中,僅有3門課程采用課程論文的方式考核。在學生對課程論文的態度方面,87%的學生認為課程論文考核要比卷面考試容易,完成的壓力小。近70%的學生表示自己完成課程論文的態度不夠認真。在完成工作報告方面,僅有5.2%的學生在過去的三年時間中獨立或參與過字數在10000字以上的工作報告的撰寫,其余學生均未獨立完成或參與。在論文和工作報告寫作程序和要求的了解方面,近53%的學生表示對此方面知識十分缺乏,35%的學生表示略有了解,10%的學生表示有較多了解,2%的學生放棄表態。從上述數據可見,成人教育學生缺乏論文寫作經歷,對論文寫作的要求程序方法都知之甚少,需要指導老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為有效的方法加以指導。

(二)論文寫作能力未能在課程教學中得以充分培養論文體現了學生對某一具體問題的深入和全面的剖析的能力,這一能力的培養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但目前的教學在對實踐問題進行剖析時,往往側重于解決方案的優缺點闡述以及如何選擇方案,而缺少對問題本源及其演變過程的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傾向于得到實用的結論,對于如何得出結論則關注不夠。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大致有三點:一是對于問題本源的解釋和闡述,需引用大量理論知識,因成人教育學生理論基礎不夠夯實,為減少學生學習難度,很多教師簡化教學過程放棄對問題本源的闡述。二是實用主義急功近利的風氣影響教學過程,將成人教育重應用性的理念演變成實用性,將高等教育演變成只教授學生“怎么做”,不闡述“為什么這么做”的短期職業培訓。三是教師在對實踐問題深入剖析時學生參與度很低。2012屆金融專業學生課堂討論,學習報告、課程論文等形式的作業準時提交率只有35%,遠遠低于普通題目形式作業的提交率。學生的低參與率阻礙了教學過程對學生問題分析能力的培養。

(三)論文選題趨同化、熱點化為培養學生對實踐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論文寫作興趣,畢業論文選題采用“學生自行選題,指導老師提修改建議”的方式。2012屆畢業班學生中有近62%未從事金融業工作,對金融業的實踐問題缺乏直觀認識和興趣,因此在選題時主要參考網絡上的熱點信息,出現論文選題趨同化、熱點化的特征,而部分的熱點問題帶有很強的時效性和政策性,深入研究的價值不大,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有失恰當。(四)論文寫作“搜索化”我校圖書館數據庫學科種類齊全資料豐富,為學生的論文寫作提供強大的資料支持。但學生論文寫作出現“搜索化”,資料堆砌成文的現象時有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學生選取某些具有時效性和政策性的熱點問題作為選題。對于這類選題,學生受專業水平限制很難對其本源性進行探討,而對政策方向的把握能力又不夠。出于寫作成績的保險性考慮,學生往往只能資料剪接堆砌成文。二是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已形成對網絡信息和資料的依賴,獨立思考能力下降,論文寫作過程中極度依賴網絡資料,由于資料分析刪選重組的能力有限,難免用資料堆砌成文。三是部分學生因學習動力和精力有限,或者指導老師疏于對論文選題、成文的過程控制,導致部分學生出現抄襲網絡資料現象。據我院2011屆金融專業畢業生論文來看,抄襲率達到11%,都被判為不及格,以致影響正常畢業。

二、金融專業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改進措施

論文寫作工作遇到的上述新問題源自于學生背景、教學要求乃至社會需求的變化,因此要解決這些問題,并不局限于五個月的論文寫作過程,而應著眼于整個三年的教學學習過程,通過全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來提高論文寫作質量。

查看全文

物流理論研究最新動態

一、文獻綜述

對我國物流學術論文的文獻研究,基于主題歸類的研究和討論并不太多。莊玉良、賀超、張巖將物流研究文獻的主題分為15類,分別是信息化、行業、企業、宏觀、地方、第三方、儲運、供應鏈、標準化、模型、電子商務、人才教育、國外物流、績效成本和其他類。[1]冉霞、張予川、陳思云提出了兩種分類方式:一種是將物流研究主題分為宏觀、行業、區域、地方、企業五大類;另一種是根據近年來我國物流研究出現的新領域,將研究主題分為信息化、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第三方物流、物流規劃、績效成本、物流園區七類。[2]李桂影、金鵬、馮耕中將物流研究主題分為信息技術、管理、企業、第三方物流、物流設施、服務、配送等15類。[3]林森、陳宇洪、陳虹、邱榮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以下簡稱《物流術語》)制定了主題詞匯表,形成了物流技術、供應鏈、物流企業、物流信息化、物流設備、第三方物流、物流成本、逆向物流、綠色物流等26個物流研究主題。[4]而在中國物流學術年會征文過程中,要求每篇參評論文由作者按照物流經濟類、物流管理類、物流技術與工程類、供應鏈管理類、采購與供應管理類自行選擇類別投稿。上述分類均較為翔實具體,能較好地反映我國物流研究的情況。但隨著我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和物流研究的不斷深入,上述分類并不能全部反映最新的物流研究情況。為此,本文根據《物流術語》,參考上述分類,結合第十次中國物流學術年會獲獎論文,將我國最新的物流研究主題分為物流技術、供應鏈、區域物流、物流管理、物流企業、物流網絡、物流信息化、宏觀物流、物流金融、第三方物流、港口物流等22類。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文選擇2011年第10次中國物流學術年會獲獎論文作為研究對象,其原因是:(1)中國物流學術年會是中國物流學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辦的年度學術會議,是中國物流領域產學研結合、國內外交流的重要平臺。(2)年會回顧總結年度物流研究的新進展,展示新成果,研究新趨勢,建立物流研究機構經常性聯系與協作攻關機制,確定下一年物流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重點。而年會獲獎論文正是我國物流研究最新進展、最新成果的體現。(3)獲獎論文的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國從事物流研究的學者、院校及機構。本文的研究樣本是2011年第十次中國物流學術年會獲獎的322篇論文。其中,一等獎論文15篇,二等獎論文27篇,三等獎論文91篇,優秀獎論文189篇。筆者通過對322篇論文的主題、作者所屬機構及地域分布進行計量分析,探討我國物流研究的最新主題和學者情況。

三、研究結果

1.物流研究主題的分析及結果

查看全文

國際金融教學方法淺探

《國際金融》教學方法淺探是小柯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后的,《國際金融》教學方法淺探是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供本站訪問者學習和學術交流參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業目的,《國際金融》教學方法淺探的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網絡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敬請諒解,如需轉摘,請注明出處小柯論文網,如果此論文無法滿足您的論文要求,您可以申請本站幫您論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國際金融》是一門綜合性和關聯性很強的課程,內容龐大。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問題,并學會運用基本理論來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摘要]國際金融理論教學課堂討論

《國際金融》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從貨幣金融的角度研究開放條件下,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時實現問題的一門科學。從《國際金融》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等方面看,該課程呈現出比較明顯的特點。對這些特點的把握是搞好《國際金融》教學的基礎。

第一,課程內容豐富。從知識結構上看,《國際金融》的研究內容包括如下方面:一是有關國際收支方面的問題。例如,國民收入賬戶、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三大賬戶及其編制;國際收支口徑及探求改善國際收支的各種理論等。二是匯率問題。它主要闡述匯率的相關概念、匯率政策的概念及匯率形成機制、外匯管制的概念、我國外匯管理體制的演變及改革,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方向等內容。三是國際金融市場及國際資本流動問題。四是內外均衡的政策搭配問題。五是國際貨幣體系、國際貨幣危機等方面的問題。上述研究內容使得《國際金融》的研究和教學口徑寬廣,增加了教學的難度。

第二,課程的知識綜合性和關聯性強。從《國際金融》的研究內容看,該課程同其它一些學科有著緊密地聯系。一是西方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的理論。例如,國民收入賬戶的推導、新劍橋學派和貨幣學派的國際收支理論、乘數理論和吸收分析法、匯率形成機制中的資產組合平衡理論、內外均衡的政策搭配等理論都必須以西方經濟學的理論作為基礎。二是貨幣銀行學中的系列理論。例如,貨幣需求理論、貨幣供應理論、利率理論等方面。三是其他一些學科。例如,《國際金融》要用到國際經濟學中的一些原理;對《國際金融》原理的闡述還要涉及到一些初級的高等數學知識。因此,要學好這門課程,必須具備較好的相關理論基礎知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