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擔保模式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19:25: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融資擔保模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企業新型融資擔保模式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河北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進而構建新的的融資擔保模式,以期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提供切實可行的策略。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擔保體系
河北融資擔保體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擔保機構資質較弱
河北省現有的282家擔保機構中注冊資本金在1億元以上的僅有20家,截至2008年3月末,累計擔保總額僅占小企業貸款余額的13.3%,遠不能滿足企業信貸需求。除省級擔保機構外,市、縣級擔保機構擔保資金平均不到1000萬元,最少的只有區區200萬元,即便足額放大5倍,擔保總額度仍在千萬以內。如此的資金實力根本無法正常開展擔保業務,同時,也無法與銀行建立其認同的信用關系。所以,只有153家企業開展了擔保業務,近一半機構未真正開展業務,閑置資金高達10億元。此外,擔保資金放大比例小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全省79.4億元的擔保資金總額累計擔保總額190億元,放大比例只有1∶2.4。只有放大3倍才能盈虧平衡,小于3倍就要賠錢。目前兩倍的放大率幾乎讓許多擔保公司處于虧損狀態,所以大部分擔保機構寧可資本閑置也不愿介入擔保。
(二)擔保機構擔保條件苛刻
深究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模式發展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993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的成立。當時,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監管,之后,由于黨政機關與金融類企業脫鉤,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不再作為金融類機構接受人民銀行的監督管理,轉而成為當前的非金融類企業。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發展中大量民營經濟的興起,以及其對融資需求的不斷擴大,1998年后,江蘇、山東、安徽等地方開始出現了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的試點。到1999年原國家經貿委正式發文提出在全國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才標志著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的正式啟航。
在發改委和工信部中小企業局牽頭主管十多年后,于2010年2月,國務院了關于進一步明確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職責的通知,決定成立由銀監會牽頭,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法制辦等部門參加的融資性擔保業務管理部及聯席會議。至此,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長期以來低門檻、監管乏力、運營不規范等原因形成的混亂的融資擔保業市場,開始進入了一個整頓、規范的發展階段。據統計,截至2011年5月31日,全國納入規范整頓范圍的機構數量為9192家,已完成規范整頓的為8732家,規范整頓合格的為6473家,全國共發放經營許可證5888張。但實際上,目前全國在工商局系統以擔保字樣注冊的企業數量仍然高達1.9萬多家。顯然,規范、整頓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的任務仍然非常艱巨。特別是,未來這些融資擔保機構的發展前景何在?到底采取哪種經營運作模式,才能既適應國家宏觀政策監管的需要,又適應市場需求,從而保持持續發展壯大的生命力,這個問題值得進一步探索研究。
1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將逐步演化為包含政策性擔保功能的商業性擔保模式
從世界范圍來看,目前運作比較成功的擔保模式大多具有很強的政策性,純商業性的擔保模式成功較少。原因主要在于,像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這些建立在純自由市場經濟基礎上的融資擔保機制,本質上是政府以擔保方式通過動用公共資源干預、彌補市場化融資體系的失靈或不足。但我國經濟體制以公有制為主,私營企業以及混合經濟雖然為社會提供了絕大多數的就業、稅收,但從經濟總量來看,特別是在一些關系國際民生的關鍵性行業中,仍然不是主導。這種經濟結構決定了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擔保事業的扶持和資助,其目標主要是獲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溢出效應,而非獲取資本收益,也不是為了解決提供某種特定社會功能的需要。這些溢出效應包括因中小企業發展而帶來的就業崗位增加、繳納稅收增加、經濟總量增加等等。融資增加對于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有較大的乘數效應。一定額度的融資將匹配相關比例的投資,最終增加若干倍數的產出規模。這些新增經濟總量,既是對社會的貢獻,更是對地方政府的直接貢獻。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政府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過程中,特別需要做大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量。面對制約作為非公有制經濟核心構成和主要代表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地方政府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相對不完善的條件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政府直接投資組建擔保公司的做法,來彌補這種擔保服務的市場缺位問題。這就是本世紀前幾年,在政府的推動下,政策性擔保機構快速興起的根本原因。
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特別是進入“十一五”以來,我國不但在經濟總量上迅速增長,而且在市場經濟體制、機制與制度方面,也快速成熟。體現在融資擔保領域,政策性融資擔保模式出現了難以持續的問題。一是政府受財力支出限制,無法持續投入融資擔保事業;二是向金融機構提供融資擔保屬于市場化行為,一旦失敗需要按市場原則承擔損失,這對于政府而言是超出其社會管理職能的額外負擔,難以承擔;三是融資擔保產生的溢出效應,相對政府直接投資資助而言,是一種潛在難以度量的、非排他性獨享的間接效益,不可能吸引政府的更多積極性。面對這些根本性問題,2005年以后,政府由直接組建投資擔保機構,轉變為采取“政府引導、民企控股、市場運作”的思路,通過給予優惠政策來間接支持擔保發展,包括營業稅的減免、擔保余額的獎勵、代償損失的補償,以及再擔保的風險分擔等等。實際上,隨著大量政策性擔保機構的增資擴股,以及政策性擔保機構的重組整合,許多政府性資金開始相對收縮,大多已經傾向于退居非控股地位。
目前,我國融資擔保業仍然伴隨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水平由東向西不斷發展,但是,在這種新的發展思路下,政府逐漸轉變對融資擔保行業的支持方式和手段,由直接投資轉向政策引導。這些在政策引導下成立的商業性擔保機構,在向中小企業提供市場化融資擔保服務的同時,通過享受政府優惠政策,事實上履行了政府間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目標。也就是說,過去獨立運作的政策性融資擔保功能,已經能夠由政府優惠政策支持下的市場化商業性融資擔保機構履行并替代。
融資擔保機構可持續發展路徑探索
摘要:融資擔保是緩解現階段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的有效措施,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經濟增速呈現了放緩的趨勢,中小企業經營難度也有了明顯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圍繞新常態下融資擔保機構可持續發展路徑進行探索,旨在為融資機構提供可借鑒策略。
關鍵詞:新常態;融資擔保機構;可持續發展;路徑
在經濟新常態下,不僅給融資擔保行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而且其生存難題也基于外部環境惡化的背景下而變得更加嚴峻。就實踐表明,擔保行業如果想要使自身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就必須改變以往完全依賴市場的情況,并充分借助政府的作用來實現。以國際經驗為借鑒和參考可以看出,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服務主要是依靠政府支持背景下的擔保機構來獲得的,政府、聯合金融機構以及社會團體等都是出資方,僅僅依靠民間資本來進行融資擔保的模式并不具有可行性。
1擔保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以南部某省Q市為例,公開資料顯示:截止到2017年12月底,通過年審的融資擔保機構逐漸呈現了下降的趨勢,將其與高峰時期相比,其中主動退出或被淘汰的擔保機構約占67%。同時,全市在此年的新增融資擔保業務12.08億元,持續下降趨勢明顯;以行業代償情況為立足點來講,2017年全市擔保行業新增代償已超過1億元,擔保代償率高達9.24%以上,是歷年代償率最高的。因此,從整體上來講,我國擔保行業總形勢不容樂觀。想要使擔保機構獲得可持續發展帶動擔保行業的穩定發展,加大對擔保機構可持續發展路勁的探索尤為重要。
2新常態下融資擔保機構可持續發展路徑
當前企業融資擔保的趨勢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993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的成立。當時,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監管,之后,由于黨政機關與金融類企業脫鉤,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不再作為金融類機構接受人民銀行的監督管理,轉而成為當前的非金融類企業。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發展中大量民營經濟的興起,以及其對融資需求的不斷擴大,1998年后,江蘇、山東、安徽等地方開始出現了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的試點。到1999年原國家經貿委正式發文提出在全國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才標志著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的正式啟航。
在發改委和工信部中小企業局牽頭主管十多年后,于2010年2月,國務院了關于進一步明確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職責的通知,決定成立由銀監會牽頭,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法制辦等部門參加的融資性擔保業務管理部及聯席會議。至此,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長期以來低門檻、監管乏力、運營不規范等原因形成的混亂的融資擔保業市場,開始進入了一個整頓、規范的發展階段。據統計,截至2011年5月31日,全國納入規范整頓范圍的機構數量為9192家,已完成規范整頓的為8732家,規范整頓合格的為6473家,全國共發放經營許可證5888張。但實際上,目前全國在工商局系統以擔保字樣注冊的企業數量仍然高達1.9萬多家。顯然,規范、整頓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的任務仍然非常艱巨。特別是,未來這些融資擔保機構的發展前景何在?到底采取哪種經營運作模式,才能既適應國家宏觀政策監管的需要,又適應市場需求,從而保持持續發展壯大的生命力,這個問題值得進一步探索研究。
1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將逐步演化為包含政策性擔保功能的商業性擔保模式
從世界范圍來看,目前運作比較成功的擔保模式大多具有很強的政策性,純商業性的擔保模式成功較少。原因主要在于,像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這些建立在純自由市場經濟基礎上的融資擔保機制,本質上是政府以擔保方式通過動用公共資源干預、彌補市場化融資體系的失靈或不足。但我國經濟體制以公有制為主,私營企業以及混合經濟雖然為社會提供了絕大多數的就業、稅收,但從經濟總量來看,特別是在一些關系國際民生的關鍵性行業中,仍然不是主導。這種經濟結構決定了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擔保事業的扶持和資助,其目標主要是獲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溢出效應,而非獲取資本收益,也不是為了解決提供某種特定社會功能的需要。這些溢出效應包括因中小企業發展而帶來的就業崗位增加、繳納稅收增加、經濟總量增加等等。融資增加對于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有較大的乘數效應。一定額度的融資將匹配相關比例的投資,最終增加若干倍數的產出規模。這些新增經濟總量,既是對社會的貢獻,更是對地方政府的直接貢獻。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政府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過程中,特別需要做大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量。面對制約作為非公有制經濟核心構成和主要代表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地方政府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相對不完善的條件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政府直接投資組建擔保公司的做法,來彌補這種擔保服務的市場缺位問題。這就是本世紀前幾年,在政府的推動下,政策性擔保機構快速興起的根本原因。
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特別是進入“十一五”以來,我國不但在經濟總量上迅速增長,而且在市場經濟體制、機制與制度方面,也快速成熟。體現在融資擔保領域,政策性融資擔保模式出現了難以持續的問題。一是政府受財力支出限制,無法持續投入融資擔保事業;二是向金融機構提供融資擔保屬于市場化行為,一旦失敗需要按市場原則承擔損失,這對于政府而言是超出其社會管理職能的額外負擔,難以承擔;三是融資擔保產生的溢出效應,相對政府直接投資資助而言,是一種潛在難以度量的、非排他性獨享的間接效益,不可能吸引政府的更多積極性。面對這些根本性問題,2005年以后,政府由直接組建投資擔保機構,轉變為采取“政府引導、民企控股、市場運作”的思路,通過給予優惠政策來間接支持擔保發展,包括營業稅的減免、擔保余額的獎勵、代償損失的補償,以及再擔保的風險分擔等等。實際上,隨著大量政策性擔保機構的增資擴股,以及政策性擔保機構的重組整合,許多政府性資金開始相對收縮,大多已經傾向于退居非控股地位。
目前,我國融資擔保業仍然伴隨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水平由東向西不斷發展,但是,在這種新的發展思路下,政府逐漸轉變對融資擔保行業的支持方式和手段,由直接投資轉向政策引導。這些在政策引導下成立的商業性擔保機構,在向中小企業提供市場化融資擔保服務的同時,通過享受政府優惠政策,事實上履行了政府間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目標。也就是說,過去獨立運作的政策性融資擔保功能,已經能夠由政府優惠政策支持下的市場化商業性融資擔保機構履行并替代。
企業融資難問題報告
世界各國的實踐表明,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首要瓶頸是融資難問題。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但融資難問題并未得到很好的解決。為了推動*市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市發改委遵循“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入手,做好中小企業服務工作”的思路,提出了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新模式。
一、*市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現狀
(一)中小企業貸款增速和占比下降。
從目前*市的信貸融資形勢看,資本市場資金資源配置向大型和超大型企業嚴重傾斜,中小企業普遍資金緊張,融資需求難以得到滿足。截止20*年6月末,*市小企業貸款余額僅占各項貸款余額的7.7%,中小企業貸款增速呈較快下降趨勢,貸款占比不斷下降。
(二)中小企業貸款擔保規模偏小。
截止到20*年底,*市主要從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務的擔保機構達62家,注冊資金共計88.35億元,累計已為8814戶中小企業提供11829筆貸款擔保,在保余額181.85億元,全部擔保資金僅放大2.06倍。相對于*市近30萬戶的中小企業,已獲得擔保貸款的企業數量所占比例仍舊很小。*市擔保機構整體擔保規模與放大倍數偏小,受到較大限制,與*市中小企業的發展不相稱。
企業融資難問題解決方案
世界各國的實踐表明,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首要瓶頸是融資難問題。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但融資難問題并未得到很好的解決。為了推動北京市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北京市發改委遵循“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入手,做好中小企業服務工作”的思路,提出了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新模式。
一、北京市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現狀
(一)中小企業貸款增速和占比下降。
從目前北京市的信貸融資形勢看,資本市場資金資源配置向大型和超大型企業嚴重傾斜,中小企業普遍資金緊張,融資需求難以得到滿足。截止20*年6月末,北京市小企業貸款余額僅占各項貸款余額的7.7%,中小企業貸款增速呈較快下降趨勢,貸款占比不斷下降。
(二)中小企業貸款擔保規模偏小。
截止到20*年底,北京市主要從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務的擔保機構達62家,注冊資金共計88.35億元,累計已為8814戶中小企業提供11829筆貸款擔保,在保余額181.85億元,全部擔保資金僅放大2.*倍。相對于北京市近30萬戶的中小企業,已獲得擔保貸款的企業數量所占比例仍舊很小。北京市擔保機構整體擔保規模與放大倍數偏小,受到較大限制,與北京市中小企業的發展不相稱。
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模式論文
[摘要]供應鏈融資是從供應鏈角度對中小企業開展綜合授信,并將針對單個企業的風險管理轉變為對供應鏈的風險管理。本文分析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將供應鏈融資模式歸納為基于存貨質押融資、基于信用擔保融資以及基于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等三種基本融資模式,并對供應鏈融資服務的現實意義作了探討,從而為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關鍵詞]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模式探討
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截止2006年底,我國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已超過4000萬戶,占企業總數的99.6%,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占我國GDP的59%,生產的商品占社會銷售額的60%,上繳稅收占總額的48.2%,擔當了70%的進出口額,解決的就業占全國城鎮就業總量的75%以上,中小企業不僅是我國經濟的活力之源,也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助推器”。因此,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是加快我國經濟發展,緩解勞動力就業壓力,縮小城鄉差距的有效途徑。然而,我國中小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卻遇到許許多多的難題,其中最突出的當數融資難問題。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
1.信息不對稱問題。中小企業大都是以家族經營、合伙經營等方式發展起來的,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財務管理和經營管理不規范,財務報表及其他信息披露可信度不高,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尤為突出。由于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可能會產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所以銀行的貸款供給不一定是利率的單調增函數,在競爭均衡下也可能出現信貸配給,即中小企業可能會因為信息不對稱問題更嚴重而被排斥在信貸市場之外,無論他們愿支付多高的貸款利息,而其他的大企業卻相對容易得到貸款。
2.可提供的抵押、擔保資源匱乏問題。中小企業通常固定資產規模小,缺乏銀行所樂意接受的不動產抵押物,同時又很難找到令銀行滿意的擔保人。實際上這正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癥結所在,如果有充足的抵押物或可靠的擔保人,信息不對稱問題可以得到緩解,貸出的資金也因有足額的抵押物或可靠的擔保人作保障而在企業的經營風險前設了一道防火墻。
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
我國政府對中小企業的重視程度日趨增強,已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但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資金缺乏仍舊是制約我國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首要問題,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行之有效的融資擔保。因此,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已迫在眉捷。
一、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小企業信貸擔保制度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還是銀行,但由于中小企業市場競爭風險大,又缺乏有效的資產抵押和信用擔保,因此,嚴重制約了我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應大膽借鑒國外經驗,在部分地方中小企業擔保基金試點的基礎上,研究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小企業信貸擔保制度,組織成立全國性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協會,統一承擔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
二、構建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
建議國家盡快制定和出臺《中小企業信貸擔保法》等法律法規,并制定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有關實施細則,使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在有關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得以完善,充分發揮其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作用。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基金
倉單融資論文
摘要:倉單融資是一種新型的融資方式,可以實現銀行、企業、倉儲公司等主體的利益共贏,在我國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倉單融資具有與其他融資方式不同的特點,在實踐中可以有多種操作模式。
關鍵詞:倉單融資;模式;作用
中小企業在促進我國經濟增長、解決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小企業卻一直面臨著融資難的發展瓶頸。通過一種新型的融資方式——倉單融資,銀行和企業可以實現多方共贏的局面,不僅有助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還可以通過提供信息、結算服務等,使中小企業獲得更多、更有效的金融服務,為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一、倉單融資的涵義與特點
倉單融資,又稱為倉單質押融資,是指申請人將其擁有完全所有權的貨物存放在商業銀行指定的倉儲公司(以下簡稱倉儲方),并以倉儲方出具的倉單在銀行進行質押,作為融資擔保,銀行依據質押倉單向申請人提供用于經營與倉單貨物同類商品的專項貿易的短期融資業務。
貸款按照有無擔保一般分為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其中擔保貸款又分為保證貸款、抵押貸款和質押貸款。一般來說,銀行認可的抵押物主要是不動產如房屋、廠房、機器設備等,質押物主要是銀行存單、國債等有價證券。盡管生產企業或商業企業的存貨也具有一定的價值,理論上也可以進行抵押,但是由于銀行難以對存貨進行有效的監管,同時缺乏對存貨市場價值的評估,一般銀行不愿意接受存貨抵押借款的方式。這樣,對于那些缺乏合適抵押品的企業,盡管其擁有大量的存貨,卻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支持。大多數中小企業都存在這種尷尬的局面。
中小企業按揭式租賃營銷模式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設備制造企業庫存積壓問題是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兩大突出問題。文章以設備制造企業為例,通過引入按揭式租賃營銷模式,構建一條“共享收益,共擔風險”的融資租賃鏈,以此分析了按揭式租賃營銷模式的運作流程和風險防范,并對其發展前景進行展望。
關鍵詞:按揭式租賃營銷模式制造企業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設備制造企業庫存積壓問題是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兩大突出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國家出臺了多項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總的看,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本文試圖以設備制造商為核心企業,通過引入按揭式租賃營銷模式,構建一條由設備制造企業、擔保公司、銀行和租賃公司組成的“共享收益,共擔風險”的融資租賃鏈,以融物方式使中小企業達到融資的目的,從而既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同時能促進設備制造企業的產品銷售。
按揭式租賃營銷模式內涵
融資租賃是與經營租賃相對而言的,經營租賃也叫財產租賃,是出租人提供相應的財產,承租人占有、使用并支付租金的一種行為,它是一種以融物為目的的經濟活動。而融資租賃則是指當企業需要添置某些設備而又缺乏資金時,由出租人代其購買所需要的設備,然后再出租給企業使用的一種租賃形式。因此,融資租賃是以融通資金為目的,以融物為表現形式的一種經濟活動,是現代租賃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按揭式租賃是融資租賃的一種創新形式,其創新思路來源于按揭式買房的成功應用,只不過這里的承租人不是個人而是中小企業、租賃標的物不是住房而是機器設備,具體做法是:中小企業在通過租賃公司和政策性擔保公司的聯合審查以后,與租賃公司建立設備融資租賃關系;政策性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提供高額(一般為85%至90%)履約擔保;商業銀行為租賃公司提供設備貸款;設備制造企業提供設備和回購擔保。在按揭式租賃營銷模式中,設備制造企業通過與政策性擔保公司、商業銀行和租賃公司組成營銷戰略聯盟,從而構建了一條“共享收益,共擔風險”的融資租賃鏈,將金融、生產、貿易三者緊密結合,將銀行信用、商業信用、消費信用有效疊加,不僅發揮了融資租賃的融資功能,同時也發揮了融資租賃的促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