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菜名英語翻譯策略分析
時間:2022-12-30 08:59:53
導語:中餐菜名英語翻譯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日益發(fā)展,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中餐作為深受國內(nèi)外人群最喜愛的飲食形式之一,其菜名的英語翻譯將直接影響就餐人員的感受和體驗。因此,從中餐菜品的不同角度完成菜名英譯,對于餐飲行業(yè)的良好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guān)鍵詞]中餐菜名;英語翻譯;策略
開展中餐菜名的英語翻譯研究,既是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又是餐飲行業(yè)提升國際形象、增強溝通交流水平的需求。通過良好的英語翻譯策略,譯者可以將中餐菜品名稱進行合理優(yōu)化,不僅可以傳播中餐飲食文化,更可以讓每一名就餐人員獲得更多的樂趣與體驗。
1中西方飲食文化對菜名翻譯影響
譯者在對中餐菜名進行英語翻譯時,必須對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性進行思考。首先,與西方餐飲相比,中餐菜名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飲食文化中,很多菜品背后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其演變過程可能經(jīng)歷了幾百甚至上千年的時間,而隱藏在其背后的文化故事更是讓人在品嘗菜品時,能夠獲得不一樣的文化體驗,得到精神與物質(zhì)的雙重滿足,如“過橋米線”“佛跳墻”“夫妻肺片”“東安子雞”等。這些菜品名稱背后都是動人的歷史文化故事,而這對于中餐菜名的英語翻譯來說具有重要影響。譯者如果能夠?qū)⑽幕适氯谌肫渲校瑢⑹谷藗兏菀桌斫夂徒邮懿似访Q,并留下深刻印象。其次,與西方餐飲相比,中餐菜名的命名方式更加多樣化。受快節(jié)奏社會生活影響,快餐在西方得以大行其道,西方人更喜歡吃牛排、漢堡、炸雞等食物。就發(fā)展脈絡來看,西餐遠不及中餐的歷史悠久。中餐受地域、人文等因素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在菜名上顯得尤為豐富,如富有地域特色的“東北亂燉”“羊肉泡饃”“德州扒雞”“北京烤鴨”等;如體現(xiàn)民族特色的蒙古族的“烤全羊”、苗族的“酸魚湯”、傣族的“豬肉干巴”、藏族的“酥油茶”、朝鮮族的“泡菜”等。
2中餐菜名英譯的原則簡述
一是側(cè)重點原則。對于菜名的翻譯,譯者需要把握側(cè)重點原則。譯者在對菜名進行定性時,必須考慮到它的外觀形態(tài)、味道色彩、文化寓意、食材本質(zhì)和地域特色等。如“健康小炒”這道菜主要是由西蘭花、胡蘿卜、木耳、蝦仁等食材構(gòu)成,其菜名的確定主要是考慮到它的健康性、綠色性。因此,譯者在翻譯菜名時也要尊重飲食觀念的傳遞,將其翻譯為“HealthStirFry”。二是簡潔性原則。在對中餐菜名進行翻譯時,譯者需要結(jié)合菜品的主要特色進行翻譯,譯名不能太冗長,那樣既不利于信息的有效傳遞,也不利于餐廳菜單的制作。因此,譯者必須結(jié)合菜名的本質(zhì)特點,簡潔而準確地表達菜名。如有的譯者將“小蔥拌豆腐”譯為“BeanCurdMixedwithChoppedGreenOnion”,這樣的譯文給人一種非常冗長的感覺。相比之下,“BeanCurdwithShallot”更為合適。再如辣子雞這道菜,有的譯者將其譯為“SauteDicedChickenwithHotPeppers”,此譯文同樣過于冗長,可以簡化為“SpicyChicken”。三是創(chuàng)新性原則。創(chuàng)新是時代發(fā)展的主題,社會各行各業(yè)想要謀發(fā)展、求生存,都離不開創(chuàng)新二字,餐飲行業(yè)也是如此。譯者在開展中餐菜名的英文翻譯工作時也要結(jié)合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原則,予以菜名趣味化、生動化的解讀。如譯者可將“臭豆腐”翻譯為“TenLiFragrance”,意為“十里飄香”;將“驢打滾”譯為“RollingDonkey”,意為“翻滾的驢子”等。
3中餐菜名的英語翻譯策略
3.1藝術(shù)性英譯策略
很多中餐菜品名稱對于中國人來說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在飲食上,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十分考究。尤其是在上流社會或高檔餐廳里,菜品名稱往往代表了一定社會層級和地位,更彰顯著中華文化深厚的底蘊。很多菜品的命名蘊含著豐富的吉祥寓意,如菜品“富貴花開”主要是用各種食材雕刻成漂亮的花形;菜品“步步高升”主要是將各類食材制作成梯子形狀等。此外,還有很多菜品的命名與其主食材的美好寓意有關(guān)。如雞爪在中餐當中常常被稱為“鳳爪”,魚在中餐當中常常被賦予“年年有余”的寓意,四季豆經(jīng)常被賦予“四季發(fā)財”“四季平安”之意等。所以,譯者在翻譯中餐菜名的過程中,也要充分尊重中餐飲食文化內(nèi)涵,將其中的吉祥寓意融入其中,同時還要注意避免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的沖突。如著名粵菜“龍虎斗”中的“龍”在中國文化中地位崇高,但是西方文化卻認為“龍”是邪惡的。因此,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絕不能進行直譯,否則會引起文化沖突。再如“霸王別姬”這道菜,譯者在翻譯時也要考慮到中西方文化差異。由于缺少中華文化積淀,西方人極有可能會對這道菜名感到誤解,所以譯者在翻譯時要做到藝術(shù)性與寫實性相結(jié)合,將其翻譯為“FarewellMyConcubine”,或者結(jié)合這道菜的藝術(shù)文化背景將其譯為“GoodbyeMyGoddess”。
3.2直譯策略
3.2.1以烹飪方式為側(cè)重的直譯策略中餐與西餐不同,它的烹飪方法多種多樣,其中最為常見的是煎、炒、烹、炸四種烹飪方式,此外,還有蒸、烤、燒、燉、拌、壓等。譯者可以根據(jù)中餐不同的烹飪方式,采用直譯策略對菜名進行命名,如將“清蒸甲魚”譯為“SteamedTurtle”;將“紅燒全魚”譯為“FishwithBrownSauce”;將“青椒炒肉”譯為“FriedPorkwithPepper”等。3.2.2以地域風味為側(cè)重的直譯策略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其菜品名稱有時候也代表了其地方風味。所以,譯者在進行菜名的英語翻譯時,可以在地名后面加上“style”,以表示地域風味。這主要是因為地域特色的菜品主要是因為其獨特的風味才能廣為流傳。因此,譯者在翻譯時除了對食材進行考量外,還應將風味翻譯出來。對于有確切起源地的,譯者還應該將其地名加上。通常情況下,譯者可以采用“地名+(in)style”的策略進行翻譯,如將“廣東龍蝦”譯為“LobsterCantoneseStyle”;將“東北亂燉”譯為“NortheastStewStyle”等。3.2.3以原料為側(cè)重的直譯策略中餐尤其重視對原材料的運用和加工。在中國飲食文化中,以原料命名的菜品十分繁多。通過菜名人們便可知曉這道菜是以什么食材為主料進行烹飪的。因此,譯者還可以根據(jù)菜品的色彩、味道等進行菜名翻譯,從而達到直觀傳遞菜品內(nèi)涵的良好效果。
3.3曲譯策略
與西方餐飲文化不同,許多中餐菜名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因此,許多譯者在菜名翻譯的過程中很難將所有的文化內(nèi)容直接表現(xiàn)出來。如“香辣鳳爪”這道菜,其實就是以雞爪為主料,以香辣為主味道的菜品。但在菜名的演化過程中,中國人為其賦予了“財源滾滾來”的內(nèi)涵。譯者在翻譯此類菜名時,如果僅僅采用直譯的策略將難以全面?zhèn)鬟f其豐富的內(nèi)涵。因此,譯者可以嘗試采用曲譯法對菜名進行翻譯,從而更好地表達中餐蘊含的軟文化,這樣既能保證中餐的實質(zhì)內(nèi)容,又能推動中華飲食文化的傳播。首先,譯者需要找準菜名翻譯的目標定位,確定翻譯目的是介紹主配料還是烹飪手法或口感。例如,“杏仁雞丁”這道菜中,“雞丁”是主料,“杏仁”是配料,因此譯者可以將其翻譯為“ChickenCubeswithAlmond”。同理,譯者可以將“蔥油雞”翻譯為“ChickeninScallionOil”。需要注意的是,菜名的英譯文中通常用“in”來連接主料與配料,以此傳遞主料與配料渾然一體的感覺。其次,針對以烹飪方法為側(cè)重的菜名翻譯,譯者也需要用到曲譯策略。西方菜肴以煎、炒、蒸、冷拼為主,而中國烹飪方式則是多種多樣,溜、燜、燒、氽、蒸、炸、酥、燴、扒、燉、爆、炒、砂鍋、拔絲等無所不有。中西烹飪方式的差異,帶來不同風味的味覺享受。中餐制作的藝術(shù)在于對火、料、味、油、汁等全方面的掌握:爆炒講究的是速度,油炸講究的溫度,清蒸講究的是時間等,這些重要信息均需要透過文字來實現(xiàn)表達。如“軟炸里脊”這道菜,主要的烹飪方法是炸,主料為里脊,這道菜的成品需要做到外酥里嫩,所以譯者在翻譯時要充分表現(xiàn)“軟”字,將菜名譯為“Soft-friedPorkFillet”再如“紅燒牛肉”這道菜的主要烹飪方法是紅燒,而這種烹飪方式在西方餐廳中基本不會出現(xiàn)。因此,譯者應該仔細思考如何通過曲譯將紅燒這一含義進行準確表達。筆者認為可以將其翻譯為“BraisedBeefwithBrownSauce”“BraisedBeefinSauce”或“StewedBeef”。
4結(jié)語
總而言之,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同菜系、不同菜品的名稱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民俗風情特色。因此,譯者對中餐菜名進行英譯時,應充分考慮菜品的地域、民俗、寓意、味道、食材名稱等各方面,從而實現(xiàn)趣味性與準確性兼容的優(yōu)化目標。
參考文獻
[1]常偉.高校英語教學中的中西方飲食文化的融合——評《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及翻譯研究》[J].食品工業(yè),2020(8):352.
[2]賈真真.“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中餐菜名英譯研究——評《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及翻譯研究》[J].食品工業(yè),2020(6):380-381.
[3]桑韓.中西菜譜及飲食文化交流中的中英文翻譯[J].英語廣場,2020(5):9-10.
[4]單心康,張紅菊,朱平平.跨文化視閾下魯菜翻譯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20(8):18-19.
[5]向鵬.中餐菜單的英文翻譯策略研究——評《食品專業(yè)英語文選》[J].食品工業(yè),2020(8):362.
[6]張曼妍.優(yōu)化論視角下《魚米之鄉(xiāng)》菜名英譯研究[J].文教資料,2020(10):80-83.
作者:陳領(lǐng)
- 上一篇:牧民飲食文化及膳食特點分析
- 下一篇:新聞播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