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訓練法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15 10:29:00

導語:語言訓練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言訓練法研究論文

語言的連綴訓練就是把零散的語詞或語言片段連綴起來表述一個完整語意的訓練。由零散到有機整體的語言組合過程,就是學生創造性的思維過程。因而,語言的連綴訓練法也是語文課堂教學創新教育的方法之一。語言的連綴訓練法主要有如下兩種類型:

一、連綴詞語法

連綴詞語法就是引導學生依憑自己的想象和生活體驗,把零散的但卻有內在聯系的幾個詞語連綴成句號或篇章的一種語言訓練方法。在連綴的過程中,思維想象的觸角不同,連綴的詞語所組成的內容或語義的輕重也會不同。就其連綴后的含量來說,又可分為如下兩種:

1.綴詞成句。綴詞成句即是把相關的幾個詞語連綴成一個句子。如一教師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依課文主要內容隨機板寫了如下幾下詞語:

諸葛亮才干

周瑜妒忌

此后,教師讓學生把這四個詞語連綴起來,說一句與文意相符的句子。在教師的引發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說出了這樣的句子:

(1)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

(2)周瑜妒忌有才干的諸葛亮。

(3)有才干的諸葛亮受到周瑜的妒忌。

(4)周瑜妒忌諸葛亮,是因為他有才干。

(5)周瑜看到諸葛亮有才干,很妒忌他。

(6)諸葛亮很有才干,所以周瑜很妒忌他。

又如一教師在上《守株待兔》時,依據課文主要內容作如下板書:

僥幸心理不勞而獲一無所有

教者讓學生用以上三個詞語談談自己學習這則寓言后的體會,學生說出了如下的主要句子:

(1)學了這則寓言,我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不能有僥幸心理和不勞而獲的思想,如果那樣的話,就會一無所有。

(2)學了這則寓言,我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既不能有僥幸的心理,也不能有不勞而獲的思想,如果那樣的話,最后會一無所獲。

(3)學了這則寓言,我們懂得了無論做什么事,不能有僥幸的心理,更不能有不勞而獲的思想,如果那樣的話,終將會毫無所獲。

以上的句子除關聯詞語外的變化外,“一無所有”這個詞語就分別變說為“一無所得、一無所獲、毫無所有、毫無所得、毫無所獲”。

從以上兩例可以看出,在語文教學中可引發學生用不同的關聯方式、不同的詞序句序、義同形異的詞語等來連綴有關詞語,這是十分有益于學生創造性地思維和創造性的語言表達訓練的。

2.綴詞成文。綴詞成文就是依據有關詞語展開聯想,增添故事情節,進而擴展成篇章的一種語言訓練方法。如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在一節作文課中先板書出“悶熱”和“冷飲”兩個詞,讓學生把這兩個詞連起來說一句話,再板書出“青蛙”和“一元錢”,然后讓學生把這四個詞語連起來說一段話,要有人物以及故事情節等。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依據詞語間內在的邏輯關系,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首先,把這四個詞語連綴成這樣的一句話:一個悶熱的中午,我用媽媽給我買冷飲的一元錢買了一只大青蛙,回家路上,我把它放回了大自然。

教者又引導學生把上面一句話擴展分化成如下的七個內容要點:

(1)中午十分悶熱;

(2)媽媽給我一元錢,讓我上街買冷飲吃;

(3)路上,我看見一個小販正在殺青蛙來賣;

(4)我上前勸阻,他不聽;

(5)我用媽媽給我買冷飲的一元錢買了這只青蛙;

(6)回家路上,我把這只大青蛙放回了大自然;

(7)回到家,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表揚了我。

就這樣,由四個詞擴展成一個句子,由一個句子再分解成七個句子,再把七個句子進行具體的補充擴展,發揮想象,增添情節。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學生們先說后寫,大部分學生當堂就寫成了1000多字的作文。由四個詞擴展聯想,連綴成文,這其中給學生留下的想象空間是很大的,學生的生活體驗不同,思維各異,所以寫出的作文多有新異之處,閃爍著創新思維的火花。

綴詞成文的形式突破了千篇一律的命題作文的作法,是對學生進行創造思維的作文訓練的一種好形式。

二、綴文再現法

綴文再現就是把熟記的文句或情節連綴起來用以表達觀點或描述情景。連綴文句或情節的過程就是一種對材料的取舍組合過程,對材料的取舍組合過程其實也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過程。根據綴文所表達的功用又可分為如下兩種:

1.綴文表述,即是連綴文句或情節用以表達某種觀點。如教師在上《豐碑》一課引導學生們理解末句“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支隊伍,會屬于誰呢”的含義時提問:“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哪些也是描寫紅軍戰士的”學生一下子就列舉出《倔強的小紅軍》、《艱苦的歲月》、《狼牙山五壯》等,接著教師請學生用“因為有……所以,勝利一定會屬于這支隊伍”這一句式把這幾課的內容說一說,學生一下子來勁了,思維擴展了,紛紛在小組統說,然后派代表說:“因為有《倔強的小紅軍》中不拖累別人而寧愿犧牲自己的小紅軍,所以勝利一定會屬于這支隊伍;因為有《飛奪瀘定橋》黑夜冒雨急行軍、攀鐵索、穿硝煙、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紅軍戰士,所以勝利一定會屬于這支隊伍;因為有《豐碑》中為了他人而寧愿冒著嚴寒凍死自己的軍需處長,所以勝利一定會屬于這支隊伍。”通過這樣的連綴課文情節文句,把學生帶到了戰爭年代,感受到了共產黨領導的這支隊伍中一個個可歌可泣的光輝形象,同時如細雨潤物般理解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2.綴文描述,就是把背誦熟記的語句或情節用以描述某一情景。如《第一場雪》“雪后”的描寫是非常美的:“山川、河流、樹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則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教師在引導學生們反復誦讀和欣賞這段描寫冬天北國風光的語句后說道:“祖國的冬天是這樣的美,那么春天、夏天、秋天呢,美嗎誰能用上所學過的課文中有關語句組合起來范寫春天、夏天、秋天的景色呢”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連綴了如下的語句來描繪這三季的景色:

春天來了。春風吹,春風吹,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吹來了燕子,吹醒了青蛙。(《春風吹》)大地上到處桃紅柳綠、燕飛蛙鳴,多美的春天啊!春天來了,細雨如絲,故鄉的一棵棵楊梅樹在貪婪的吮吸著春天的甘露,它們伸展著四季常綠的枝條,一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吹笑著……(《我愛故鄉的楊梅》)

夏天來了,荷塘里的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蓬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荷花》)夏天里,美麗的小興安嶺樹木長得蔥蔥蘢蘢的,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清晨,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晨霧中。太陽出來了,千萬縷像利劍一樣的金光穿過樹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門前的草地上。(《美麗的小興安嶺》)

秋天來了,天氣涼了,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藍,高高的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藍天下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稻子熟了,黃澄澄的,像鋪上了一地的金子。(《秋天》)

春天的芬芳,夏天的蔥綠,秋天的金黃,冬天的潔白,構成了祖國一年四季多美的一幅圖畫啊!

學生在所學過的有關課文中遴選有關的語句來描述特定的情景,把日常所背誦的精美詞句和語段再現出來,強化了語言的積累。而把再現的這些零散語句重新排列成段,組合成文,既是一種積極的創造思維的訓練,又是一種運用性的“作文”訓練,學生再現的語段不同,或者排列組合的方式不同,其所“創作”的文章也就不同。“綴文再現”的確是一種把積累語言和運用語文融為一體的語言訓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