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書圖示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3 11:51:00

導語:板書圖示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板書圖示教學管理論文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需要改變觀念,也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觀念的更新必然促進教學方法的改變。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筆者以為,板書圖示教學法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

隨著語文教改的發展,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也有了很大變化。各種擺脫傳統注入式教學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摒棄滿堂灌模式而創造的新的教學模式,無疑都是圍繞著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這個中心而總結或創造出來的。這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模式也確實在不同程度上推進了我國語文教學的發展。但是,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都離不開“黑板”(電化教學的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黑板”的遷移或延伸),任何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需要有意或隨意地在黑板上寫寫、點點、畫畫,這就有了“板書”。板書圖示教學法就是利用板書這種直觀的教學手段總結出來的、建立在綜合性教育工藝學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融文字、符號、線條、圖形于一體,方便、簡單而又實用。近十年來,板書圖示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廣泛運用的經驗表明,它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

板書圖示教學法簡明、概括、濃縮,有利于加大信息量的輸出,縮短教學時間。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就課堂教學而言,一節課內教師向學生輸出多少信息量,學生能接受多少信息量,這是評價課堂效率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一般而言,課堂教學中信息量輸出少,教學時間拉得過長,教學節奏緩慢,絕不是一堂高效率的課。板書是一門高度濃縮的“提練”藝術。它用概括的文字、簡明的圖表、簡單的構圖、凝練而直觀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濃縮起來,節省了教學時間。這種“濃縮”,往往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語、重點句式和點睛之筆,把最重要的語言信息傳輸給學生。好的板書圖示設計,可以對講課的內容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筆者曾在兩個班作過實驗,教《祝福》這樣的長文章用板書圖示法,僅用兩課時就完成了教學計劃所規定的教學內容;而用講述法,則花去了四課時才完成同樣的教學任務。不少名師運用板書圖示教學法,不僅完成了教材所規定的教學任務,還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面,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板書圖示教學法有利于突出重點難點,抓住教學內容的核心,促使教學目的的實現和教學任務的完成。課堂上的板書,往往是教師講課的重點或難點,是教學內容的核心。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根據教學目的,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抓住課文的關鍵信息,精心設計出板書圖示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是邊講述邊板書,講到重點或難點時把這些內容板書在黑板上。這些板書,就起了強調作用。從心理學的角度說,這是注意原理的運用。“假如學生在上課時先是把心理活動指向教師的口述,那么,當教師板書時,學生的心理活動就會指向板書內容。”[1]由此可見,板書圖示能加強刺激的程度,引起學生的注意,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正是利用板書圖示的這個優點,較好地解決了課文中的重點、難點。一“點”突破,全“篇”皆通,教與學的效率都提高了。

板書圖示教學法形象、直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記憶。學習知識,就是接受信息、儲存信息、運用信息的過程。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最主要的是聽和看兩個方面。現代心理學的實驗數據表明,人腦接收的外界信息,90%以上來自眼睛;看一遍比聽一遍的信息接受量要多1.66倍。由此可見,學生接受和感知信息的兩條主要渠道中,看比聽更重要。板書圖示教學法,正是符合這個感知原理的。因為它直觀、形象,把語言信息中最重要的信息用不同的線條、符號、色彩標示出來,顯得突出而醒目,有利于學生的感知。儲存信息,即記憶,很大程度上也是借助于直觀、形象來加強的。表象是記憶的主要形式,也是記憶的主要內容。有了表象,人們就能再現過去的事物和當前的事物,從而進行比較和聯系,板書圖示教學,正是將文字的內容概括為圖示表象。學生通過圖示表象,進行形象記憶,往往記得更牢、更準確。筆者三年前講授魯迅的《〈吶喊〉自序》時曾作過實驗,只用講述的方法,要學生回答“魯迅是怎樣寫起小說來的”問題,全班50人不到10%能準確地表述;運用圖示法,在講解中板書魯迅思想發展的軌跡,然后讓學生回答同樣的問題,全班60%的學生能正確地表述;三天后來一次“突然襲擊”,全班有40%的學生仍然能正確地表述。

板書圖示教學法有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語文的內在本質是語言和思維的辯證統一。”[2]“我國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普遍重視了對學生的智力開發和思維培育。”[3]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高低與否,關鍵在于是否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板書是使思維視覺化的一種手段。板書圖示教學法,通過圖示,對教學內容進行比較、分類、抽象與概括、具體化與系統化,促使學生形成各種概念,并通過上述那些局部性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思維的基礎過程,是分析和綜合。板書圖示教學法,正是把分析與綜合兩種思維過程緊密結合起來的教學方法。為了理解作者的行文脈絡,教師往往分析一個一個段落,最后又把全文綜合起來;在分析和綜合的過程中,教師把作者的思路用圖示法標示在黑板上,以簡馭繁,向學生顯示課文的結構、線索,梳理作者的思路,教給了學生思維的方法。再者,中小學生的思維多數帶有具體性,他們的抽象思維還沒有充分發展,根據這個特點,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該從具體直觀的形象入手。板書圖示教學法,正是運用直觀形象的手段,使學生的認識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將形象性與邏輯性融于一體。從形式上看,板書圖示法是“形象——抽象——形象”的過程;從實質上看,它又是“綜合——分析——綜合”的邏輯思維過程。教師從每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出發,選取不同的切入角度,對全文作鳥瞰式的綜合,從宏觀出發,運用演繹法,條分縷析,最后運用歸納法,分門別類加以概括。這樣,就能啟發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容與結構,既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費時少,收益大。

板書圖示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板書圖示,是教師在鉆研教材、把握教材核心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藝術再創造。多數教師在運用板書圖示教學法時,都力求文字美、結構美、布局美、線條美、色彩美、圖示美,使之與教材的核心內容完美統一。因此,好的板書圖示,具有自己獨特的審美價值。朱紹禹先生對板書圖示法曾作過精辟的論述,他認為,好的板書“既有認識價值,又有藝術價值”,“給人以美的享受”。[4]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語文科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利用板書圖示法,根據美學原則,設計出優美的有審美意義的圖示方案,教學中就會寓教于樂,寓智于美,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審美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華北油田一建子弟學校青年教師李鳳平,根據美學和心理學原理,把初中語文教材中全部基本篇目設計出圖形板書,一課一個圖形,絕不重復,每個圖形簡樸、美觀,寓意深刻。他運用圖形板書進行教學長達五年多,其教學效率之高,教學成績之大,已經引起語文界的普遍關注。[5]章熊先生為李鳳平著的《初中語文圖形板書·簡明教案》一書所寫的序文中贊揚道:“作者注意到板書的美學因素,利用這塊學生不斷接觸的天地,使之成為學生審美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獨具卓識的。”

【注釋】

[1]王松泉:《談談板書教學法的原理》,《語文教學通訊》,1994年第1期。

[2][3]衛燦金《語文思維培育學》,語文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

[4]《中學語文基本篇目導讀圖示全集·序》。

[5]參見《語文學習》199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