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教學設計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7 05:18:00

導語:沁園春教學設計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沁園春教學設計管理論文

[內容]

一教學目的

1.體會作者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和革命情懷,學習作者的革命精神。

2.繼續訓練詩詞的閱讀方法與技巧(詩詞內容的考查,是高考的重要項目,以題庫資料證實這一點:1983年考背誦、1985年考分類、1986年考排序、1987年考分類和組合對仗、1988年考煉字煉意和分析背誦、1990年考推理誦背、1991年考續句默寫、1992年考出處和續默、1994年考分析)。

3.圍繞考綱知識要點,進一步加強全方位的訓練。

二教時安排:

《詞二首》選入了《沁園春·長沙》和《水調歌頭·游泳》,擬用兩種教學方式來處理兩首詞的教學。前一首用“導讀式”(兩課時),后一首用“自讀式”(一課時)。

“導讀式”的操作方式為:(用于《沁園春·長沙》教學)

第一步:啟發式導讀

按詩詞閱讀的一般規律,引導學生閱讀的主要過程為:【讀釋】—【串解】—【賞析】—【悟旨】,期間,利用課文注解和教學幻燈片材料作為輔助條件,師生討論,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

第二步:檢測式導讀

在完成第一步的基礎上,進行測試訓練,然后,集體評改,老師對訓練測試進行講評。實際是利用訓練測試作反饋性的檢查和深入一步的學習,也是將高考訓練引入教學過程,增強實戰能力的實驗。

“自讀式”的操作方式為:(用于《水調歌頭·游泳》教學)

先給2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運用在“導讀式”學到的方法,利用注釋,理解閱讀材料,給他們一個模擬和實習上課所學的閱讀知識的過程,然后,再通過檢測,讓他們檢查自讀效果,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最后加以老師的講評。

三教學(導讀)提要

第一步啟發式導讀操作程序設計

第一:導入

“名人少年多立志”,中國科學院人才學研究小組對50位名人作過研究,發現他們中有90%是在20歲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飛的“精忠報國”,魯迅的“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宏愿,均是其青少年時確立的志向。立志是成才的動力。今天,我們學習的《沁園春·長沙》,就是表現作者青年時的志向和抱負的藝術寫照。讓我們通過學習,體會作者青年時代的革命精神和遠大理想,推動我們早立志,早成才。

我國有詩國之美譽,學會分析欣賞詩詞是提高人才素質的需要之一,也是高考、會考的要求之一。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進一步訓練這種能力。

第二:交代學習目的(即教學目的)

打幻燈:[本課幻燈片之一](注:“〖〗”符號內的文字為幻燈內容)

〖(內容同前“教學目的”)〗

第三:讀題引出“詞”的知識的復習

注:課前將介紹詞的特點的幻燈片打出,供學生預習用,其幻燈片內容為:[本課幻燈片之二]

〖關于“詞”的介紹

詞,是我國傳統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起源于兩漢,奠基于隋、唐,大盛于宋代。它原本是配合燕樂(“燕”通“宴”)曲調的歌辭,但在發展中逐漸與音樂分離,成為純粹的文學樣式。每一首詞都有詞牌。詞牌,最初是特定的詞樂曲調的名稱,后來成為特定的詞體格式的標目。詞的題目,可用可不用。不同詞牌規定的各種詞調和詞體,都有特定的字數、句數和格律。有的詞不分段(段,又稱“片”“遍”“闋”等),稱作“單調”;有的詞分兩段,稱作“雙調”;還有分三段、四段的,稱作“三疊”“四疊”。前兩類數量較多。此外,按詞的字數多少,一般可分為小令(約50字以下)、中調(約百字以下)、長調(百字以上),如《沁園春》共114字,屬長調。詞的押韻,不同于詩,哪一句押韻,押平韻仄韻,是一韻到底還是要變韻,均由詞牌要求決定。詞,又叫“曲子”“雜曲子”“曲子詞”“長短句”等。〗

復習要點:詞牌(“沁園春”)、題目(“長沙”)、闋(本詞有上下兩闋)、長調。

第四:朗讀課文,初步理解“點劃標注”

注:“點劃標注”內容,要求在預習中完成。點劃:在朗讀全詞的基礎上,要求點劃出課文注釋的詞句,課后練習提到的詞句,關鍵詞語用著重號點出,其余用橫線劃出。標注:對點劃的詞語加以解釋,同時,對詞的句子編好序號。這項功夫,是自學的基本功之一。

朗讀時先打出幻燈片,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容易讀錯的字:

打幻燈:[本課幻燈片之三]

〖沁(qìn)湘(xiāng)碧(bì)舸(gě)擊(jī)霜(shuāng)廓(kuò)浮(fú)遒(qiú)〗

同時明確:本詞有25句,九個整句,114字。(詞譜規定)

第五:引導讀注解,復述背景要旨

注:課前,用幻燈片打出本課背景的介紹,內容如下:[本課幻燈片之四]

〖《沁園春·長沙》創作背景

[⑤⑥]1911年,18歲時到湖南長沙,在此從事革命活動13年。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1918年與何叔衡等創立了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為奮斗目標的新民學會。“五·四”時,組織領導了長沙學生和市民的愛國運動,主編《湘江評論》,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隨后,又領導了驅逐湖南督軍兼省長軍閥張敬堯的斗爭。[⑧⑨]1920年與何叔衡等創建了湖南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共產黨成立后,他又組建了中共湘區委員會并任書記。1923年離開長沙到上海、廣州等地從事革命活動,到1925年回湖南湘潭從事農民運動。同年秋,他自韶山經長沙轉赴廣州接辦農民運動講習所。[④]在長沙,重游岳麓山、水陸洲、湘江這些讀書時經常與朋友游聚的舊地[⑤⑦],追述往事[⑥],寫下了這首詞。

注:標有“⑤⑥”等序號是該詞的整句句序,在這句序后面的內容與句序有關。高考考綱要求:要根據語境,辨析理解語句的含義。這個語境,如取其廣義的話,就包括作品的時代背景。因此,閱讀了解背景,聯系背景,十分重要。

第六:上闋導讀

第一層(第一個整句)

【讀釋】

①寒秋:深秋。②湘江北去:湘江,源出于廣西靈川東,海洋山西麓,流貫湖南東部,經長沙北去,匯入洞庭湖,全長817公里,為湖南境內最大的河流。

【串解】

提問:本整句為了填詞的需要,變動了詞序。據詞義,其正確的詞序應怎樣?(詞序的調整,是高考的多考項目,這種能力十分重要)

答:正確的詞序應該是:

深秋時節,獨自一人站在橘子洲頭,(只見)湘江水滾滾向北流去。

【賞析】

提問:從上闋看,這個整句的作用有哪幾條?(目的:引導學生學會用聯系法來分析語句的功能)

答:其一,點明時令;其二,交代環境;其三,引出作者;其四,作出鋪墊(A為下文描寫“湘江秋色圖”作鋪墊;B為下文“萬類……”的哲理作鋪墊)。

還要注意作者用“深秋”的巧妙:因為深秋,楓葉才有“紅遍”;因深秋,江水才有“漫”“碧”之狀;因為深秋,才覺“長空”,才能觀賞雄鷹搏擊。可見,好些匠心獨運的字,要從宏觀來把握,方悟其妙。

第二層(第二、三個整句)

【讀釋】(此項基本上要求學生在預習中完成)

①萬山紅遍:萬山,指湘江兩岸岳麓山和附近的許多山峰。紅遍,紅盡之意。

②層林盡染:(見第172頁注解④)

③漫江碧透:漫江,滿江。碧透,碧,極言江水之清,碧透,即江水碧綠之極。透,同“遍”,程度副詞。(一說“透”,言水清)

④百舸爭流:舸,大船,百舸,指許多船。爭流,爭著行駛。

⑤鷹……,魚……:分別在“擊”和“翔”的后面省了一個“于”,“擊”在句中指飛得矯健有力;“翔”在句中指游得自由自在。

⑥萬類……:萬類,宇宙的萬物。競,競相,爭。

【串解】

遠望許多的山上,重重疊疊的楓樹林,經霜變紅,像染過一般;近看碧綠至極的湘江上,無數的船只在爭著行駛。雄鷹在廣闊的天空里矯健有力地高飛,魚兒在清澈的江水里自由輕快地游動,宇宙間的萬物,都在這深秋的時節中競相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賞析】

提問:“湘江秋色圖”如何描繪?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答:抓住典型,點面結合,多種角度,鋪陳描畫。

作者選取了山林、行船、雄鷹、游魚等最能體現秋色的典型,各作為一個點,再用“萬類”概括面,從視覺的不同角度遠望—近看—仰觀—俯視;不同色彩:“紅遍”“碧透”;不同形態:“層林”“漫江”“爭流”“擊”“翔”等,描寫湘江秋色多姿多彩的畫面,構成“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哲理圖畫。

此段描寫,用詞精當,極富表現力:

“遍”寫楓色之廣,“層”寫楓林之茂,“染”寫樹色之奇,“漫”寫江水之溢,“透”寫湘水之清,“爭”寫行船之奮,“擊”寫雄鷹之健,“翔”寫魚兒之樂。錘煉之妙,令人拍案叫絕。(古詩詞的欣賞,捕捉關鍵性的詞語作分析,是重要的一種方法,其技藝往往體現在用詞上,而用詞技巧又往往體現在動詞、形容詞、副詞的錘煉上。)

打幻燈片:[本課幻燈片之五]

〖“看”領起

[描點]遠望——萬山紅遍(高)[群山]

近看——漫江碧透(低)[江水]

仰視——鷹擊長空(高)[長空]

俯視——魚翔淺底(低)[水面]

動作之勁——“爭”“擊”“翔”

色彩之濃——“紅遍”“碧透”

數量之多——山以萬計,林以層數,舸以百數

競爭之烈——紅綠爭輝,船只爭流,鷹魚爭樂

類別之齊——動物、植物、人物、環境

[擴展]由實而虛,由點到面:萬類霜天競自由

由眼前自然景物到所有自然景物,

由自然景物到自然界的主宰——人

這是感情的升華,物我同一。詩情與哲理同一。〗

【悟旨】

請注意,作者將在寒秋嚴霜下的萬物寫得如此生機勃勃,奮發自強,是有深意的。“秋”入詩人的情懷,多為悲秋,少有昂揚,如:

打幻燈片:[本課幻燈片之六]

〖古人悲秋、傷秋之句:

宋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歐陽修: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意蕭條,山川寂寥。

陸游:一年容易又秋風。

唐劉禹錫跳出窠臼,唱出昂揚的秋之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去,便引詩情到碧霄。

將“寒秋”寫得充滿強烈的動感、強勁的力度、濃烈的色彩,藝術地描繪了秋色秋韻,揭示了秋力秋魄。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景語即情語,物我同一。作者詠秋的旨意在于:來自寒秋的這勃勃生機,在于“競”字。要生存,要發展,就要“競”。

第三層(第四個整句)

【讀釋】

①悵寥廓:悵,感慨;寥廓,宇宙的廣闊,大千世界。

②蒼茫大地:蒼茫,曠遠迷茫。

③主沉浮:主,主宰;沉浮,事物的升沉、消長、興衰。

【串解】

面對這一派勃勃生機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緒萬端:廣闊無垠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命運的真正主人呢?

【賞析】

聯系時代背景,深悟“問……浮”句的含義。這大自然的盛衰榮枯該由誰主宰,這世界,這國家的命運,究竟誰來掌握?透過這一非同尋常的詢問,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和革命的凌云壯志。雖問而不答,但答案可悟。下闋結尾,予以呼應,顯章法之謹嚴。

【悟旨】

“主沉浮”是詩人及其同伴的遠大理想,是詩人革命一生的主線,年輕時確立的這一理想,成為一生的奮斗目標。這也是詞意升華的表現。

過渡語:

上闋寫“今日之游”,描眼前之秋景,提出“誰主沉浮”之問;下闋寫“昔日之游”,憶過去之崢嶸,回答“誰主沉浮”之問。

詩人是在思考誰是中國革命的領導者這個問題中轉到回憶往事的。

第七:下闋導讀

第一層(第五、六句)

【讀釋】

①攜來百侶曾游:攜,同;來,助詞,無義;百侶,伴侶,革命戰友。

②崢嶸:原指山勢高峻,詞中指不平凡。

【串解】

回憶過去,曾經和許多戰友在這一帶游覽聚會,度過許多不平凡的歲月。

【賞析】

從上闋的“獨”游,聯想到過去的“百侶曾游”,前后呼應,過渡自然,別具深義。“崢嶸歲月”引出下文的憶述。

第二層(第七、八句)

【讀釋】

①恰同學少年:恰,正當。

②風華正茂:茂,盛也;風采才華正盛。

③書生意氣:書生,同學。

④揮斥方遒:揮斥,奔放;方,正當;遒,強勁有力。

⑤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指點,評論;江山,天下國家大事;激揚,激濁揚清。

⑥糞土當年萬戶侯:糞土,名詞作動詞,帶賓語“當年萬戶侯”,視……如糞土。萬戶侯,指大軍閥、大官僚。

【串解】

那時,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風采煥發,才華橫溢,革命熱情奔放,斗志旺盛,經常評論國家大事,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把反動統治者視如糞土一般。

【賞析】

一個“恰”字領起,像上闋的被領起部分一樣,用鋪陳的手法,使詩句連貫而下,非常有氣勢,到“糞……”句,推向一個高潮,為下文的抒情議論準備了充足的背景氣氛。

讀著這幾句,我們仿佛看到了詩人和他的戰友們在岳麓山上,湘江水旁,慷慨激昂,陳述志向的情景。這種氣概多么豪邁,這種氣勢多么磅礴!

【悟旨】

憶往昔,意在話今朝。詩人鋪敘昔日情景,意在用藝術的形象,回答上闋的“誰主沉浮”。

第三層(第九句)

【讀釋】

①中流擊水:中流,江心水深處;擊水,游泳。作者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之句。

②浪遏飛舟:遏,阻止。

【串解】

還記得嗎?當年我們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阻止了飛速前進的船只。

【賞析】

用詢問,引出詩人及戰友們當年搏擊波浪的畫面,使詞的收篇豪邁有力,富有氣勢,整首詞昂揚激越的風格在結尾越發充分表現。寓意深刻,含蓄雋永。一“擊”一“遏”,其力至強,其神至壯,刻畫出主人的激昂情態和英武精神。

【悟旨】

詩人收篇句的寓意,在回答上闋的詢問:“到中流擊水”的英豪,就是“主沉浮”的新生力量。“到中流擊水”實際上喻示他們必將是革命狂瀾的掀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