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9-22 10:29:00

導語:互聯網+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

【摘要】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深入融合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當前“互聯網+”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應用已經充分體現出其巨大的優勢。如何運用“互聯網+”的典型優勢提升教育的質量與水平,值得當前廣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本文探討了“互聯網+”的基本概念,闡述了“互聯網+”技術的典型優勢,并就“互聯網+”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促進了人們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讓人民體驗到了科技帶給人們的便捷性和實效性。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的發展背景下,教育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育已經逐漸由教師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目標也更加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如何深刻把握“互聯網+”的深刻內涵,深入挖掘“互聯網+”背景下教育教學方式的典型特征,以此探究有效的教學方式來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與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提高,值得當前廣大教育工作者結合時代背景特征進行深入思考與研究。

一、“互聯網+”的基本內涵

2014年11月,總理出席世界互聯網大會,提出“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次年,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自此拉開了人們對于“互聯網+”技術的深刻應用與研究。“互聯網+”原本是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但當前其基本含義已得到了廣泛的擴充。特別是在2020年5月22日,總理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更加充分體現出了“互聯網+”本質的優勢與典型的作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其他產業不斷地演變與融合,促進了新興產業的高效發展。“互聯網+”融入教育事業就是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本身的優勢,將教育的實際需求融入到“互聯網+”的典型優勢之中,以此促進教育方式的改變以及教育資源的優化,促進教育工作提質增效。

二、“互聯網+”對教育的促進作用

(一)教學方式更加多樣

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學方式更多的是依賴于課堂教學或者是課后面對面的知識傳授。“互聯網+”背景下,教育教學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教學方式更加豐富。教師可以錄制教學視頻,上傳到網站或發送到學生專業的學習平臺或郵箱,供學生離線下載學習。還可以利用當前典型的在線視頻會議軟件,進行在線課程的講授。相比于傳統教學方式,“互聯網+”背景下教育教學方式更加豐富,讓學生能夠有效實現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學習與復習。

(二)教學資源更加豐富

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學資源相對是有限的,而且對于資源的傳播渠道也是有限的。通常都是學習書本知識或者是提前錄制好的光盤學習資料。“互聯網+”背景下,教學資源的檢索、傳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收集海量的與教學相關的資源并據此進行總結提煉,從而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更多有益的學習資料,供自己針對性地學習來不斷鞏固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三)成果分享更加便捷

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對于教學資源的分享都受限于傳統教學資源的特征,其傳播速度或分享方式比較單一,最常見的就是復印資料或手抄板書的方式供學生抄寫學習。“互聯網+”背景下,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人們對于教學成果的分享更加便捷,其主要優勢源自即時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例如微信、QQ、微博等典型的即時通信軟件,教師可以利用上述通信軟件將自己的教學成果或教學內容快速地傳遞到學生的手中,供學生重復下載或使用。

(四)信息反饋更加及時

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關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通常都是通過課堂測驗或集中考試的方式進行掌握,對于其他信息的反饋多源自課后的訪談或座談交流,效率相對較低。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的反饋極其便捷,通常在在線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能夠通過學生當堂對在線作業的完成情況,利用相應的教學軟件,有效掌握學生對于當堂知識的掌握情況,這些方法對于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改善教學策略具有典型的導向與調節作用。

三、“互聯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豐富內容展示方法

傳統語文的教學方式,多依靠教師通過語言或文字的方式向學生展示課文的內容,對于一些特定的景色或時代背景的特征描寫,更多的是需要學生去思考揣摩或想象。對于一些想象能力較弱的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很難體會到文章的實際背景或典型特征。“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對于課文知識的講授或內容的展示就更加便捷。例如,對于描寫景色的文章,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多媒體方式將聲音圖片或視頻等內容進行展示,這種運用“互聯網+”技術化抽象為具體的方式更加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直觀的感受。又如,對于一些描寫動物典型特征或細節的作品而言,很多學生未必能夠對文章描寫的動物有認知或了解,教師通過視頻的方式就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動物的特征與細節,這些方法對于促進學生掌握文章本身的內涵以及了解一些細節描寫的方式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就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白鷺》兩篇課文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展示風景與動物的典型特征,讓學生最直接地感受到細節的描寫。雖然不能親自到現場進行感受,但是通過視頻教學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身臨其境,這對于教學的促進作用具有極其明顯的優勢。

(二)優化課程教學模式

傳統語文的教學模式,多以教師主導講授學生被動聽,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教育的深化改革,學生的地位更加凸顯,還課堂給學生,體現“以生為主”的教學方法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與目標。“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能夠得到充分的優化與改進。例如,在特定的環境下,如果學生不能到校上課,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通過云端教學或線上會議模式,就能夠讓學生實現不用到校上課的在線教學。當前主流的網校網課的教學模式都是典型的在線教學模式,這種云端課堂或在線教學的模式,能夠充分打破教學的限制性,有效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學生的上學時間更加自由,互動更加直接。又如,教師利用“互聯網+”有關技術,可以制作相應的教學游戲軟件,這種教學游戲能夠比傳統的游戲教學方式更加便捷,而且效率能夠得到明顯的提升。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教學的方法激發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

(三)創設學習交流平臺

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家長與教師的溝通交流通常依賴的是家長會或家訪的方式進行。即便是一對一的交流,也是多依靠于電話的溝通與交流。這些交流方式不僅效率相對較低,而且溝通信息的方式過于單一,在交流過程中很難體現出溝通的及時性。利用“互聯網+”技術就能夠充分突破這些限制,實現交流的便捷性與及時性。當前,云校家就是寧夏區內廣泛應用的學習交流平臺,在平臺上教師可以布置家庭作業,并通過家長群或學生群的方式向家長與學生傳遞有用的學習資訊或相關的信息。例如,可以利用群公告的方式對定期測評的結果,按照區間成績匯總情況向班級進行公示,雖不能直接公示學生考試成績,但家長可以通過這種區間段的公示成績方式掌握學生個人在班級內的學習層次與狀況,以此來強化對學生學習的督導。又如,在家長交流平臺上,教師對于一些作業完成較好的學生,可以讓學生進行拍照上傳打卡,讓學生之間彼此尋找差距,也讓家長之間能夠更深刻地掌握學生在班級群內的作業書寫狀態;對一些學習或寫作較好的學生,教師通過對作業進行精細點評并在班級群內展示的方式,讓學生和家長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學生作業的完成狀況,最終通過創設學習交流平臺的方式實現“家校共育”的教學目標。

(四)有效分享學習資源

傳統教育背景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學習資源具有明顯的不對稱性。教師能夠掌握的學習資源,相對要遠遠高于學生能夠掌握的資源。但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學習資源分享的方式或渠道就更加的豐富,能夠有效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關于學習資源的對等性。例如,在“互聯網+”背景下,家長能夠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多種網站查詢到當前國內典型的教學或教輔教材,這種方式能夠充分實現教學資源的多樣化,而且對于資源的分享方式也能夠實現便捷性。據此選擇適宜學生典型的學習方式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也能夠通過甄別不同學習資料的優劣性,選擇適宜的教輔材料推薦給學生,這種選擇學習資料并有效分享給學生的方式,僅需要公布采購鏈接即可,極大地提升了分享的便捷性。對一些教師自制的教學資源或課程教學筆記等內容,也可以利用網盤等方式進行分享,還可以利用教師的微信公眾號、個人微信或快手、抖音等視頻號進行典型知識點的分享,以此供學生重復地觀看與學習。而且,對于一些國內知名的教學資源,如學而思、高途等網校的教學資源,教師通過深入的分析與研究,也能夠為學生的家長提供一定的推薦建議,讓學生在課后能夠有更多選擇的內容和渠道。

(五)充分實現以賽促學

傳統教育背景下,教學的比賽或學生之間的專題評比相對效率較低,而且工作量較大,很難實現大規模的有效開展。以賽促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充分激發教師對于教學方法改善的深入思考,以此來提升個人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水平。“互聯網+”背景下,就能夠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實現以賽自學的良好目標。例如,學校可以指定年級,組織該年級語文教師就某一專題課程或內容進行網絡課件制作比賽,通過教師之間的評比可以強化對電子白板或互聯網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借助以賽促學的方式來豐富教學形式、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教師把相應的電子白板教學課件上傳至相應的平臺,由學生或家長進行點擊觀看或打分評比,可以有效促進教師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專題的評比活動,例如可以組織專題的征文比賽,先組織大面積的海選,然后由班級推薦相應的優秀作品進入學校的評比活動,最終在學校的交流平臺上進行共享共學,以此強化不同班級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這種比賽方式也能夠充分激發學生之間的對比學習。而且,學生之間或教師之間的比賽,可以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實現區域范圍的突破,可以突破學校范圍之內,在鄉、市、縣、省等跨校范圍之間進行比賽,這樣更加能夠促進學生、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學習的機會。

(六)實現跨區域對標

傳統教育背景下,教育之間的對標與學習都是依靠跨區域之間的實地考察或參觀學習,但是彼此交流的深度仍然存在不足,學習交流成果很難通過日常的學習實現整合與提升。在“互聯網+”背景下,就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實現跨區域的對標與學習。在與優秀學校之間的對標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合作辦學或交流辦學的方式提升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例如,在與一些區外優秀學校的合作辦學或交流辦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在線網絡視頻課程的方式,在區內就能夠享受到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優秀學校的教育資源,通過這種網絡授課讓區內的學生感受國內一些知名學校在教育方面的特色化教學方式,以此提高學生的眼界,讓學生享受更好的學習資源。在跨區域的這種學習與對標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聯合承辦課題研究項目的方式,來針對區域內特定的教學環境以及典型的學生特質研究不同的課題,由區外教育專家聯合區外的優秀教師通過優秀的研究團隊來針對性地研究相應的課題,以此來突破教學的難點。這種依托“互聯網+”優勢與即時通信便捷性的方式,能夠充分打破區域間的地域性限制以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當前國內一些知名學校中已經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教育能夠實現教學方式更加多樣、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成果分享更加便捷、信息反饋更加及時等典型作用。具體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有效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豐富課程內容展示、優化課程教學模式、創設學習交流平臺、有效分享學習資源、充分實現以賽促學、實現跨區域對標等多種措施,不斷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龐丹丹.“互聯網+”視角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J].文學教育,2016(5).

[2]祝小偉.小學語文“互聯網+”教學趨勢發展研究[J].新課程(上),2015(10).

作者:朱夢瑤 單位:寧夏銀川市永寧縣望遠鎮豐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