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民歌藝術風格與演唱特點
時間:2022-09-10 11:21:50
導語:東北民歌藝術風格與演唱特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東北民歌是中國民族音樂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也是東北地區藝術文化的重要展現形式,是極富代表性的民族音樂,它以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在豐富了東北文化的大環境的同時,也使中國的民族音樂更加絢爛多彩。本文以東北民歌《回娘家》為例,分析與闡述關于東北民歌的藝術風格與演唱特點,從而對東北民歌進行直觀的探究。
關鍵詞:東北民歌;藝術風格;演唱特點;《回娘家》
東北民歌,其不僅展現了地域性這一特點,同時也與當地的人文生活相融合,在東北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中衍生出的東北民歌別具一格。東北民歌作為東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不僅體現了東北的傳統文化,更是與人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它展現了東北人民直率爽朗的性格,同時也反映了東北的社會生活與風土人情,這也是東北民歌深受大眾喜愛并得到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對于東北人而言不只是一種藝術形式,更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習慣,也是一種無可替代的精神生活的必需品。
1東北民歌的發展進程
1.1東北民歌的文化背景。東北地區是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這3個省的統稱,同屬東北平原,山環水繞,土地肥沃,是我國重工業發展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國的重要糧倉供給之地,在社會生活、風俗習慣、語言特點上大致相同。對于東北人而言,將不得不提到一詞——“闖關東”,因為有很大一部分東北人是從河北、山東等地區闖關東過來之后留在東北的,在曹寶明《闖關東與東北性格的形成》的一文中對于“闖關東”是這樣定義的:“道光咸豐年間,由于戰爭緊迫,加之中原地區天災不斷,迫使一些破產農人不顧清政府的條文規律,紛紛出關過邊北上東進地闖入東北,而清政府此時也無心或疏于對邊關的把守和管理,于是從那時開始數以千萬計的中原人來到東北謀生,歷史上被稱為‘闖關東’”。[1]1.2當今東北地區主要的民歌類別。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這片黑土地上孕育出的不只有東北人民的熱情、直率、重情、助人的性格特征,同時在這片熱土上經過時間的洗禮與文化的沉淀,演變出了獨具東北地域文化色彩的民間歌曲。在龐大的東北民歌體系之下,又包含了漢族民歌、回族民歌、滿族民歌、蒙古族民歌、朝鮮族民歌、錫伯族民歌、赫哲族民歌在內的多民族民歌,其中以漢族民歌居多,在這其中又包括號子、小調、情歌、詼諧歌曲、兒童歌曲、叫賣調等一系列類別。從東北地區實際的生產生活看,又衍生出大量的勞動號子,如碼頭工人號子、漁民號子等等。其次,小調這一種類別是東北民歌當中數目最為龐大的,也是流傳以及傳唱度最為廣泛的一種曲目類型,一直到現在在東北地區的各地方劇院劇場,甚至是在街頭小巷之中,依然可以聽到東北小調蔓延在東北的各個角落,每逢節假日時分,那些有演出的劇場劇院甚至一度出現一票難求的場面。除此之外,無論是上至七八十歲的老者,還是下到七八歲的孩童都可以或多或少哼上幾句東北小調,由此可見,東北民歌在每一個東北人的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而東北的民歌也是在眾多各民族地區被繼承與弘揚得比較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2東北民歌的藝術特征與曲式結構——以《回娘家》為例
東北地區的各民族民歌,其藝術風格均有著自己的民族色彩,但就其他地域文化風格而言,它有著東北地區自帶的那種粗獷、奔放、熱辣、豪爽的藝術特征。這也與東北的社會環境,以及東北人的直率幽默性格特點十分吻合。小調也是東北民歌曲種中流傳最為廣泛的一類,其他耳熟能詳、傳唱度比較高的,還有如《放風箏》《小看戲》《月牙五更》等作品。如本文作為示例提到的東北民歌《回娘家》,就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東北小調民歌,這首作品屬于東北民歌中趣味性十足的一首,其歌詞生動寫實、詼諧幽默,它描寫了一段在過完春節之后,姑娘姑爺一起回娘家的生動畫面,其歌詞描繪了一幅讓人忍俊不禁的場景。這首作品反映了東北人民豐富的生活情趣與日常生活,是一首屬于遼寧營口蓋縣的東北小調。東北民歌的特點固然與當地的地理環境有很大的關聯,然而任何地區的民歌都與該地區的少數民族的風格存在一定的相互借鑒和相互交融,東北民歌亦是如此,它與周邊的蒙古族、滿族等北方少數民族相互吸取,從而形成了其特有的民歌風格。東北小調《回娘家》共有5段歌詞,其曲式形式屬于分節歌形式,2/4拍,節奏較為歡快明朗,調式調性屬于D徵六聲加變宮調式,[2]六聲、七聲調式是東北民歌中非常常見的一種調式,反而用五聲調式的較少,其目的性在于運用六聲、七聲可以加強旋律的力度,結構更加飽滿。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2.1通過旋律展現其藝術風格。這首作品充分展現了東北民歌小調的特點,其旋律輕松活潑,曲調朗朗上口,展現了勞動人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質樸親切,曲調優美,充分地體現了濃郁的東北地區的生活氣息與藝術感染力。第一,就旋律而言,《回娘家》在跳進上,旋律上出現了六度、七度的大跳(見譜例1)。而這種大跳在東北民歌中是非常常見的,這種創作手法可以讓歌曲旋律線條更加跌宕起伏、熱烈奔放,與東北人民的爽朗、豪放、不拘小節的性格吻合。第二,方言特征也是較為重點的一方面,旋律中出現了多次的#do,這也是東北民歌常見的一種形式(見譜例2)。這里出現的臨時變化音并非為轉調,而是一種游離性的變化音,屬于色彩性裝飾音的范疇,純粹為了演唱風格的色彩音,然而出現這種音樂形式,與當地說話的方言有著很大的聯系,因為遼寧省的方言屬于東北三省中方言變化最大、語調最為復雜的一個省份,可分為遼東、遼西、遼南、遼北地區,說話聲調不盡相同,所以對民歌風格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從而豐富了旋律的色彩性。第三,裝飾音的大量運用,旋律中也出現了多處滑音,使整首作品更加活潑俏皮、生動有趣,在演唱的時候也會有特定的唱法,也是屬于東北民歌中色彩性的裝飾音的一種。2.2通過節奏展現其藝術織體。也是采用了東北民歌多用的大切分的節奏型(見譜例3),除此之外,八分附點音符、四分附點音符、八分休止符加八分音符的節奏形式也是比較常見的節奏型,在這首作品中更被體現得淋漓盡致。配合東北方言,使節奏更富有跳躍性與趣味性,也更加符合東北民歌活潑俏皮的藝術風格。2.3通過歌詞表達其藝術內涵。歌詞的內容隨性活潑,通俗易懂,詼諧幽默,為多段體分節歌的形式,歌詞通常為三段體或五段體的較多。同時,歌詞中運用東北方言的詞句較多,因為本身東北的兒化音也較重,例如“串門兒”“大八件兒”“風絲兒”“楊樹林兒”等等,在反映東北人民生活歡愉場景的同時,也更加充分地體現了東北民歌幽默風趣的特點。
3東北民歌的演唱特點——以《回娘家》為例
在旋律上,除了多次出現大跳創作手法之外,東北民歌中還運用了許多潤腔,如花舌音、波音與滑音等,并用運用了豐富的襯詞與襯句來營造戲劇化的氛圍。如果說旋律、音級、調式、曲式等要素構成了東北民歌的架構,那么潤腔就是東北民歌的靈魂。因為潤腔的作用并非僅僅是對旋律而言的,它還渲染了情緒,更加表現了東北民歌的表現力和張力,可以更深刻地表現出東北民歌獨樹一幟的音樂特征。很多裝飾音上會加入附點式唱法,即使譜面呈現的是沒有附點,實際演唱時也要加入附點式唱法。除此之外,如上文提及的東北方言中的兒化音很多常常一帶而過,但其音調通常是向上的,《回娘家》中的虛詞“兒”字使用上滑音。這亦是潤腔修整音調的功用。滑音作為潤腔的一種手段,一方面幫助旋律唱腔表達了語調,對語調、兒化音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現;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特定的風格韻味,后鼻音的表現既有濃郁的東北味,又能表現出《回娘家》的意境和情緒。正因為如此,在用民族聲樂的方法演唱東北民歌時,雖不可能十分強調鼻腔共鳴,但在這些需要用滑音作特別裝飾的時候,亦能表現出東北方言的特色以及東北民歌的情景氣氛。所以在演唱東北漢族民歌時,除了要準確把握作品的整體風格之外,[3]演唱時的表情和動作對更好地演繹潤腔也起到推動效果,如東北漢族民歌中的有些潤腔表現出活潑、俏皮的音樂形象,在演唱中若能將歌曲人物的眼神、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配合東北語言和潤腔來演繹,則能更好地詮釋出東北民歌特有的地域風情。
4結語
東北民歌形象地展現出了東北地區人民的豪放、豁達和熱情的性格特點,同時也是東北地區加強傳承與發展的民族藝術形式之一。東北民歌不僅顯現了一個民族和地區穩定的內在傳統文化特質,同時對于東北民歌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的準確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更要以此為根基,不斷創造它更加獨特的文化內涵,并將其傳承與發揚。
參考文獻:
[1]曹寶明.闖關東與東北性格的形成[N].協商新報,2007-12-25(00F).
[2]王鳳賢.中國民間歌曲集成(遼寧篇)[M].中國ISBN中心出版社,1995.
[3]單丹丹.對東北漢族民歌潤腔的思考[D].上海音樂學院,2012.
[4]劉艷玲.東北民歌演唱中潤腔技巧的文化語言學解讀[J].音樂大觀,2012(01).
[5]寧彤.東北民歌的演唱技巧與風格[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8.
[6]趙德山.東北民歌與東北民俗文化研究[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2(4).
作者:宿輝 單位:上海大學
- 上一篇:黎英海藝術歌曲《春曉》音樂特征
- 下一篇:論中國藝術教育問題與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