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藝術的審美革新
時間:2022-08-24 04:08:17
導語:設計藝術的審美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社會進入消費經濟時代,設計藝術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大眾傳媒、消費潮流的沖擊使它的審美標準發生了巨大變革。作為一種創意文化,它不僅以商品經濟發展為基礎,而且直接構成一種商品經濟的活動形式。同時,設計藝術也是一種審美文化,呈現出娛樂性、時尚化和價值結合趨向。審美視野從傳統轉向現代,由邊緣到中心,由低調到張揚,涵蓋了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越來越被社會化和符號化了。設計本身作為社會的文化依附于消費的產品之上,沒有消費意識的設計,也就無所謂設計的審美化。因此,在紛繁錯雜的文化現象背后,潛藏著眾多與以往不同的價值取向。不同時期的審美取向的差別,就形成了各個時期不同的審美風尚和特定的藝術形式。我們有必要從消費文化現象入手,對當代設計審美進行必要的梳理,并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引導。
一、消費是審美變革的原動力
現代生活中設計涉及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囊括了人們為了適應周圍環境到改善周圍環境,從滿足基本需要到精神層次的更高需求以及尋求更優化生活方式的迫切需要的各個層面。而在把商品賦予一種文化價值的消費中,其新穎美觀的設計自然而然地成了各種符號彰顯身份的最佳展示。進入新世紀,我國為了促使經濟發展,刺激消費已成為目前社會生活的潮流。而富人階層的出現,導致了感官享樂主義的盛行,使設計成為被消費的主體,甚至成為一些文化產業的內核。人們開始由對物質商品使用價值的消費更多轉向對物質商品附加值的消費,從而形成了消費主義。于是,設計藝術經由“消費”這一手段而轉化為其中一個社會性的、有代表性的文化象征符號。設計作為按照一定的社會理想、審美意識來改變社會生活的有力工具,人們通過設計理解生活環境和產品,在使用與審美的意義上掌控生活環境與產品。因此,在現代消費生活中,設計藝術是人對環境與產品的審美關系的最高表現手段。在人們對生活質量越來越高的要求驅使下,設計藝術的目的是使其設計的產品與審美達到和諧的統一。在此,設計藝術成為被消費的主體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維護自身使用價值,二是強化審美價值。尤其是后者使設計進入了社會生活層面而形成一種消費美學。在消費時代,消費主義一方面促使設計成為被消費主體中的必要元素,同時體現了大眾的、世俗化的審美需求;另一方面,設計在消費的過程中,又反過來刺激著商品的生產,在“消費—生產—再消費”關系中,設計必然帶有濃重的消費主義色彩。伴隨著消費主義和設計意識而生的,是以視覺審美為中心的設計藝術。消費經濟促使人們將設計的焦點放在人的精神要素上,人的審美、人的消費過程及過程中的審美體驗尤為明顯,這應該是當代社會消費經濟條件下最突出的變革之一。設計以人為本的目的和動力是設計史上的無論哪個階段都無法否認的,可以這么說,當代設計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為設計對象所接受,也是與大眾的消費潮流、審美觀念相符的。
二、審美內涵的泛化與普及
良好的設計是促進消費的主體性的標志,設計是在通過人對消費品進行感知和認同中獲得一致性的愉悅。在當下的設計審美中,往往對消費品的時尚、新穎、方便等設計意識充滿興趣,可以說,對設計意識與藝術價值的關注與重視,是目前消費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確定審美內涵泛化與普及的有效途徑。完美的設計內涵賦予了商品更多新的感覺。消費者實際上付出了高于一般商品的價錢,但他們一定程度上是心甘情愿的,因為他們得到心理上的一種滿足感,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是:“商品所缺乏的評價其同類的具體方面的感官,用交換者自己五種和五種以上的感官補足并發展了。”①設計能滿足顧客心理、精神和文化上的需要,尤其是審美,是設計賦予商品的額外價值。審美所產生的價值常常比盛裝在里面的消費品還重要,是消費文化的重要體現,也是知識與智慧的反映。任何設計都要反映消費者的主觀愛好,符合時代的審美風潮,它的具體物質形態體現是商品的商標、包裝、聲譽以及追加功能、附加利益等,這些正是用知識與智慧創造出來的價值。人們的審美是依靠滿足基本生活需要而產生的。
設計作為一門創意藝術,它所要表現的是一些精神上、意識上的東西,它的直接作用是滿足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并且一定要具備足夠的審美價值,要符合社會的審美要求。設計的審美價值是以滿足消費者精神上的有用性為前提的。包含著無法用數量計算的“美感”、“優越感”、“舒服感”以及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以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設計藝術之所以體現豐富的美學內涵,其基本前提在于把握人的審美需求,對設計內在的文化價值與審美價值的追求是當前設計在人類社會經濟生活中的表現。尤其是在現代化進程較快的大都市,快速的生活節奏、高強度的工作負荷,使消費也成為人們享受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一種生活方式。消費社會中,對設計的審美常常會出現一種個性化與標準化既矛盾又統一的雙重要求。社會的解放與個性的張揚,似乎使人的生活模式與態度的獨立成為現代民主的一種大眾化標識。因此,設計在當代消費社會的凸顯,還有著現代人自身心理審美需求的內在原因。現代生活中,藝術與設計漸漸失去了它的神圣性、意味性和超越性。當代設計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日常生活模式的審美化。在“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后現代中,流行藝術和娛樂活動以其通俗易懂的大眾特征成了最普遍的文化消遣。最能體現大眾文化意識形態、最便于了解流行藝術趨勢的,莫過于大眾對自身生活方式的規劃與設計。設計無形中成了審美生活不可或缺的支撐。生活審美的廣泛性、普及性又使得設計伴隨著消費一起融入大眾。人們通過生活與媒體所展現出來的對高質量、高品位的感性生活的追求與欣賞,正是設計藝術在消費時代審美內涵泛化與普及的具體表現。
三、審美意識的媚俗與個性
在消費經濟迅速發展的前提下,人們的審美趣味發生了變化,日常生活的審美化使設計藝術在人們的個性解放中有力用武之地。消費社會里,設計已伸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經濟與消費對設計的迷戀,使設計審美暗合了當下世俗文化的需求與認同。而最善于制造消費熱點和宣傳物質文明的大眾傳媒與電子網絡的推波助瀾,又使審美意識的媚俗與個性當仁不讓地成了消費時代的設計藝術的重要特征,也實現了普通人在一定審美價值取向的基礎上自我設計、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的夢想。人們日益關注對自身形象,對形象的追求又使審美更加世俗化和生活化。現代設計的泛審美化極易引導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年一代對形象美的渴望,進而提高了對大眾形象設計的要求。在一個張揚個性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趣味去打扮自己,改造自己,甚至不惜通過手術的方式把自己設計成為最獨特的個體。設計一個良好形象,已成為獲取成功事業和美好前途的一個門檻。這也是大眾的個性審美價值觀念日益受到關注的社會深層原因,設計文化在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看似個性自由背后潛伏著的是消費主義和大眾媒體的價值導向和審美標準。長期以來,人們心中被視為“欲”的“俗”一旦解放,它以重感性、重世俗生活、重享樂生活的特點在消費社會逐漸普及,各種引領流行趨勢的時裝、主導消費走向的時尚雜志和吸引大眾崇拜效仿的明星,在流行色彩、搭配風格等方面都對大眾的審美追求起到了潛移默化的誘導作用。
設計體現著一個國家、地區、民族的人的思想、觀念、道德、文化水平、審美水平以及傳統習俗等。設計的審美變革從這些的角度來看,藝術與設計審美的獨特人群化與民族化特征并沒有隨著現代化和全球化的浪潮而消失,相反得到了重新的認同和進一步的肯定,獨立人群與民族自身的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是很重要的。其一,使本國、本地區與本民族的人群感到親切,有認同感;其二,使其他的人群產生新穎獨特的感受;其三,傳統的審美與現代的觀念的結合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個性化特征表現在人們的審美情趣上,現代審美觀念中就十分重視富于個性化的審美趨向和審美特征。作為成功的設計,民族或人群的統一性與個性化也是現代設計審美價值取向的一個比較明顯的特性。綜合這些特殊或特定的因素使得設計審美的個性漸漸出現風格化的趨勢。如在現代審美意識中,抽象化風格就得到大眾的認同。抽象主義意味著從自然與感覺體驗中提取出精化前所作的分析、推理、分離、選擇、簡括和對幾何形的運用。個性風格化使設計的審美意識更豐富,設計發展變革的廣度被拓寬,力度得到增強。人們在彰顯個性追求、審美自由的同時,也承受著來自經濟社會、消費產業及自身需求的壓力和束縛,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時尚潮流的影響,為當代世俗審美觀念所牽引。
四、審美形態的結合與交融
當代社會,信息化、全球化已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的審美觀念也發生了急劇的改變。設計的審美標準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在后現代哲學思潮的影響下,當代設計審美形態出現了新的交融與結合。設計對審美的貢獻實際上也是一種文化的再創造,它以某種內涵依附與商品之上,如便捷的使用、時尚的形式等,通過圖形、品牌暗示引導消費者的心理及感受來實現的。設計使消費者能通過消費得到商品的獨特性而獲得某種生理、心理、情感的滿足,從而影響消費購買和使用產品。不同的消費層次與消費人群的消費需求不一樣,小至文字包裝、大到品牌形象,目標不同,對審美的態度要求也有差別。而我國恰恰正處在各種消費層次并存,各種審美需求同在的社會階段,于是出現了雅俗共賞、土洋結合、古今交融的審美形態。目前我國的消費經濟條件下,設計藝術的流行,既有精英式的、崇高的;也有媚俗的、大眾的。媚俗有著大眾的文化基礎,表面上看,它缺少深刻的意義、象征的價值,是膚淺、貧乏、游戲式的,但在某種意義上卻是對所謂“精英”的模擬或模仿,以形式美和潛在的符號價值來滿足大眾對精英階層的上流風尚、生活品質的虛擬性參與。尤其是所謂“精英”尚未成為真正的精英之前,作為設計藝術來說,雅和俗并沒有本質區別。消費領域擴展到對商品所附帶的象征某種地位、聲譽和品位的符號消費上。設計突破了精英文化的圈子,已經完全融入大眾文化了。而且,設計的商品化意味著藝術與設計正成為消費品,中國古典傳統的設計已經從過去那種特定的文人士大夫圈層中擴張出來,進入了普通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代中國的社會形態復雜,經濟發展不平衡,多種文化形態并存,對設計的關注和開放往往只是大都市里的時尚,許多中小城市還處于傳統向現代轉型的發展初期,廣大農村和邊遠山區仍十分貧困落后,思想的保守與物質的匱乏使大多數人們至今還在為生計奔波,設計文化現在不會很快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關鍵詞。但是,大眾傳播的迅速擴散又使有關設計的審美信息不斷滲透到這些地區,對人們的思想、觀念起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作為整個地球村的一份子,無論是本土的,還是外來的;古典的,還是現代的;都在當前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影響下,互相結合,彼此交融。
五、審美價值的取向與引導
所謂審美價值的取向是指在一定時期、社會群體和地區環境中所形成的對美的基本認識和看法,以及由此指導下的審美意識、審美趣味、審美心理特征等。設計在當代大眾文化中的凸顯,有著消費社會、大眾傳媒、后現代泛審美化等多方面多層次的復雜因素。在泛傳播時代,設計是一個重要的工具,不管接受與否都不容分說地影響著人們的消費意識。對設計的重視,也是當代人的自我意識覺醒與自我肯定的重要一環,其所形成的審美意識也將推動著人類向文明和美的更高境界發展。然而,在消費時代的今天,我們不得不承認,在設計文化所帶來的視覺盛宴和消費熱潮中也夾雜著諸多負面因素。無意義地過度設計、傾向于欲望的放縱與宣泄的設計等,不僅難以進入真正的審美意味層,而且簡單的快感刺激總是左右著人的行為和心理;大眾的審美價值觀因為“媚俗”也易被引導至平面的甚至低俗的境地,從而造成理性的缺席和人文關懷的失落。尤其是當代設計中那些消極因素較易誤導青少年沉溺于感官世界,甚至影響到他們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就此而言,就更有必要對設計審美與消費文化的關系進行理性引導,以避免因設計的過度張揚,而使更多的人流于感官刺激和喪失消費目的,甚至沉迷于消費過程。設計中對大眾的審美價值引導的關鍵是怎樣處理好外來觀念與本土傳統的關系問題,處理好是迎合大眾的趣味與還是引導大眾的審美觀的關系問題。正如茅盾所說,我們要適合民眾的趣味,但同時要提高民眾的趣味;“大眾化”的工作,就是要依著這樣的原則去進行的②。一味地迎合,或許能帶來直接的效益,使設計淪為商業消費的傀儡;但如果忽略了大眾的真正需求,拋棄了設計本身對于生活的意義、審美的價值,設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間。因此,只有積極正面的引導,才能滿足大眾日益豐富的審美需求。必須堅持中國特色和強調以民族文化、民族情感為基調的審美價值取向,惟其如此,人們才能在追求品質生活促進消費的同時,真正引領當下方興未艾的設計走向高尚審美境界。
- 上一篇:安監局公務員考核意見
- 下一篇:安監局事業單位規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