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剪紙藝術及傳承發展對策
時間:2022-10-20 03:48:01
導語:民間剪紙藝術及傳承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根據諸多史料的記載和考古研究論證,我國民間剪紙的產生有四大根源:一是巫術事件、活動的盛行;二是民間對圖騰的崇拜信仰習俗;三是民間的禮儀活動;四是民間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剪紙是一種創造藝術,它不是簡單地對客觀事物進行重現,而是剪紙藝人將其對社會生活的體驗、對自然萬物的認識,以一種質樸的形式加以呈現。國內學界對于民間剪紙藝術及其傳承與發展問題早有關注,王忠興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藝術的知識產權》一文中提出了保護中國剪紙藝術的知識產權的對策。王婷婷的《剪紙藝術形態研究和現代延伸》文中涉及到找出傳統剪紙與現代剪紙藝術的碰撞點,探討出一條現代剪紙藝術延伸的本土之路。民間美術學者王樹村,也曾著有《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史話》,疏理了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始源風格、流派與發展。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陳竟所著的《中國民俗剪紙史》,以中國歷史為時間軸,探求和研究了民俗剪紙藝術的演變、發展過程,分析、研究了與民俗剪紙有聯系的其他民間藝術。在王樹村主編的《中國民間剪紙研究》一書中,還針對民間剪紙的傳承和保護進行了論述。中南民族大學的何紅一女士在其著作《中國南方各民族民間剪紙研究》中,也提出應積極開發剪紙文化產業,滿足現代社會人們的多方面需求。整體而言,當前學界對于民間剪紙藝術及其傳承發展問題的探討多以國家為研究的對象范疇,注重宏觀性的探討,關于地方剪紙藝術的關注與思考還存在較大的空間。靖西的剪紙歷史悠久、技藝精湛,生動地反映了當地壯族民眾的傳統思想和古老文化,眾多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成為靖西民間剪紙最好的創作題材。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靖西民間剪紙的藝術特色、文化內涵及其傳承發展對策進行探討。
靖西民間剪紙的藝術特色
靖西市地處桂西南邊陲,南與越南接壤,總面積3322平方公里,下轄8個鎮11個鄉,總人口62.97萬人,居住著壯、漢、苗、瑤等11個民族,其中壯族人口占99.4%,為壯族聚居的邊境人口大縣。靖西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逐漸形成有部落,夏、商、周為百越之地,到秦的時候為象郡地,改土歸流后改為歸順直隸州。公元1912年廢州設府,廣西都督陸榮廷與縣內士紳商量,因早有“靖州”之說,又地處邊陲地區,故而命名為“靖西”。[1]在靖西這片充滿壯民風情的熱土上,演繹著一代代的民族民間剪紙文化的傳承過程,使這一民族的奇異之花永久開放。靖西較早的剪紙通常是做成形態各異的一些物象和人像,應用于葬禮方面,這樣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在靖西隨處可見。除此之外,剪紙還用于祭祀祖先和神靈必須用的供奉飾物,是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基于特殊的功能需求,靖西的民間剪紙擁有著鮮明的藝術特色。(一)色彩的選取。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2]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送寒衣》:“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3]可見,剪紙藝術對色彩的選擇很講究。靖西當地剪紙在色澤的選擇上以黑、紅、黃、紫、藍等為主要的色調。例如冥衣的色彩選擇。人有老年、青年、幼年之分,所以冥衣在色彩的選取上也有長幼區別。老年男性的往往選取黑色,女性的可以是紫色的或者是紅色;中年的女性可以是紅色或者粉紅色,男性的就只能是藍色或者是黑色。(二)剪紙工序。1、裁剪工具及刻法。靖西的剪紙以剪刀、刻刀、針為主要工具,雖然工具都是極其簡單常見的物品,但在細節的要求上很有講究。例如冥衣對剪刀的要求。冥衣裁剪對剪刀的鋒利度是有要求的,即紙張的裁剪只需放在剪刀口上,左手拿剪刀,右手轉動紙張,左手拿的剪刀無需上下張合即可斷紙,既可以達到要求的鋒利度,要不然不鋒利的剪刀裁剪出來的冥衣會出現褶皺,不僅影響美觀,還被視為“有補丁”的破衣服,不能被“發放”。我國民間剪紙有三種刻法:一種是陽刻,即以線條為主,造型的線條留住,其他的都舍去,且線條是線線相連的,留住型;一種是陰刻,跟陽刻的正好相反,把圖形剪掉,線線相斷,把型剪掉;最后一種就是陰陽刻相結合。靖西剪紙中的冥衣的剪法是用陽刻的方法,往往都是剪掉型意以外的其他部分,裁剪的過程不可中斷,要一氣呵成。2、裁剪順序。當地的剪紙對裁剪的順序非常講究。例如冥衣的裁剪。聽老一輩說凡事都要始于足下,跟《老子》第六十四章所提及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呼應。靖西的冥衣就以“腳跟”為裁剪的出發點,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紙張的折疊方法決定了裁剪的順序,紙張規格是長寬各一米的正方形,然后對折,最后裁剪的就是冥衣的領口,領口是要打開紙張然后翻面,再折疊,跟原來的那條痕重疊,領口必須是圓的,這也符合了靖西人民尚圓的心理,凡事都盡力地去追求圓滿,也蘊含著祈求神靈滿足自己所祈求的愿望,剪紙的形式以單色為主,簡潔美觀,給視覺平添一種美感,可謂是一種“詩性創作”。[4]
靖西民間剪紙的文化內涵
靖西剪紙藝術除了在色彩選取、工具選擇、裁剪順序、裁剪方法上有講究之外,還擁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這些作品以特定的審美意象為凝聚點,寄托著創造者對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錨定著特定的審美意義和趣味。[5]本文試以兩個代表性意象為例來闡釋此問題:1、“花橋”“花橋”這類剪紙寓意求子或為懷有身孕的婦女進行保胎以及與生育有關的儀式剪紙。靖西的“花橋”剪紙是當地孕婦在農歷七月所求,祈禱順利生下孩子,使以后生活平安順利。等孩子滿月后人們會將花橋貼在神位的左側,孩子生育是延續家族香火的頭等大事,在靖西,已婚夫婦只有在生下頭胎為人父母之后,才算真正地長大成人,得到社會的認可。靖西的花橋剪紙為長方形,分有上、中、下、左、右五部分,分別有三個葫蘆,葫蘆里面裝有酒,孩子亦在葫蘆里面,沒有出生;葫蘆下面是兩個燈籠,燈籠預示孩子以后前途亮得像燈籠一樣;燈籠下面有三個雙手舉頭上的小人;左右對稱,有米、花、酒等,兩側的剪紙圖案表示,孩子開花、結果,長大后找吃的,有米吃、有酒喝,兩個心表示長大以后找到的另一半同一條心。這幅花橋裁剪注重左右兩邊的對稱,所以在紙張的折疊上要特別小心的對齊,然后才開始裁剪,這樣可以省掉一般的功夫,達到省時省力的雙重效果。這也是靖西剪紙的藝術特色所在。2、“虎”“虎”是十二生肖的神獸之一,十二生肖的剪紙各式各樣,引人入勝。“虎”是剪紙中經常表現的內容,在中國人的觀念里,虎具有威猛的性格、雄健的體魄、形色飽滿美觀,尤其是虎的額頭中心上的“王”字紋天然生成,不禁使人感到虎身上有一種霸氣和王者風范,深受人們的喜愛,人們把許多希望寄托在老虎的身上,希望能得到它的庇佑,因為它的存在而生出勇氣。靖西民間的剪紙也不無例外地運用上了這一題材的作品,靖西人們發揮天才的想象力,用夸張變形的手法裁剪出千姿百態的神虎,有些虎嘴巴上銜著一棵草,寓意為老虎把財氣帶到家里來,有的是老虎身上金錢紋樣的,寓意人們得福……正因為人們對老虎的這種崇拜的心理的存在,靖西的人們逢年過節的就剪老虎形狀的剪紙,貼在兒子所在的那個房間的房門上,希望自己的兒子虎虎生威,做成大事,有王者風范,剪紙中的虎紋樣式的內涵隨著時間的不斷遷移,早就超出了早期的鎮宅、辟邪、保平安的意義,現在的含義越來越豐富,既有多才多福之意,又有陰陽相合、化生萬物之意。
靖西民間剪紙的傳承發展對策
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經濟的發展、交通條件的改善、外來文化的涌入、現代生活方式的影響,使靖西當地的傳統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與沖擊,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其創造和傳承方式的特殊性,其生存和發展的情勢更為嚴峻。靖西民間剪紙藝術就是其中之一,剪紙技藝“青黃不接”的局面尤為凸顯。因此,保護傳承路徑的選擇是當地剪紙藝術所面臨的一個發展難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善剪紙藝術當前的生存發展窘境。靖西民間剪紙藝術歷史悠久、技藝精湛(一)政府加大保護力度。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剪紙市場的規劃,使剪紙有個“安身立命”的場所,有固定的交易市場,加大對剪紙藝術項目資金的投入,讓剪紙藝術在發展中有足夠的資本維系,以及剪紙工具及設備秀的更新;文化館對外開放,增加圖書館剪紙方面的圖書的放入,圖書管理員做好圖書的分類以及書目的排續;對剪紙藝人所創作出來的優秀作品進行選評,及頒發相關的榮譽證書以資鼓勵。政府發動群眾集資,建立剪紙文化展覽館,里面陳設歷年評選出來的優秀作品,且著上作者姓名,創作的日期及政府領導的評語,創作理念及寓意。(二)重視剪紙藝人的培養。加大剪紙藝術文化的宣傳力度,加深剪紙藝術在人們頭腦中的印象,由鄉鎮選推舉出優秀的剪紙藝人,政府協助建立培訓班,由優秀的剪紙藝人擔任指導監督工作,手把手地教,組織剪紙團隊進行宣傳,不斷地擴充剪紙人才隊伍,讓這朵民族之花長久地開在世人的面前。(三)舉辦相關競技活動。學者認為,壯鄉普遍具備“文化豐厚、民風淳樸、風景宜人”的特點,其特有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為政府在當地舉辦相關文化活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6]相關競技活動的舉辦須擇機而動,避開農忙時節而選定恰當的時間節點作為活動日期。因為現在的剪紙藝人大都是來自于民間鄉下的,剪紙藝人及其相關群眾在非農忙季節時才能抽身來一睹剪紙藝術的風采。比賽的場所及會場的布置及所需要的設備都應該由文化館內的人員備齊。評委由權威人士擔任,增加剪紙比賽的權威及高尚性,也同時突出政府對剪紙藝術這一民族民間文化的重視,從而帶動更多的群眾加入到剪紙這一民族民間文化的陣營當中。比賽的結果當天公布,對優秀作品進行物質補貼及錢財上的獎勵,還要把作品放在展覽館里面以供游人及愛好剪紙藝術的人士進行鑒賞。(四)啟動非遺立項保護。2004年以來,以中國民間剪紙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圖像文本和“申請”報告為標志,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逐漸走向世界。2009年,剪紙正式成為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員。現在各種民間工藝,包括民間剪紙藝術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日益受到媒體和社會各界的關注。雖然受到眾多的關注,但客觀的現實卻是不容忽視的,很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都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尷尬場面,靖西這些民間剪紙隨著老一輩剪紙藝人的不斷去世,不僅可持續發展談不上,甚至會面臨更嚴重的生存危機,所以需要在國家立項保護的情況下不斷健全壯大剪紙藝人的傳承機制。(五)注重剪紙技藝的創新。靖西民間剪紙的題材內容涉及生活的各方各面,婚慶、喪葬、節俗……有的品種已經在市場上絕跡,所以為使剪紙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延續到以后,有必要對傳統的剪紙進行進一步的創新,使其適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增強其具體的實踐應用性。[7]將靖西傳統的剪紙運用在服裝、飾品、箱包及日用品等領域的創意性的設計,是剪紙行業與其他行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創造出新的作品、時尚產品等,開發市場,使剪紙藝術轉向商業化的道路。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從藝術理論到藝術實踐都醞釀著一場重大變革,靖西民間剪紙也需要在自己的領域創造出屬于自己在本時代的高峰成就。[8]在傳統剪紙藝人的觀念里,剪紙只有在上述的傳統習俗中才得以應用,但殊不知,剪紙除了有它的實用性外,還有收藏價值。剪紙的藝術性很高,收藏價值很大,不僅擁有漂亮的外觀,還具有寓意深厚的內涵。但大多是自娛自樂,僅僅是抒發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加上現在的剪紙藝人的年歲大都是中高齡階段的,他們對外面世界的接觸不是很多,信息閉塞,了解不到外面世界的需求,缺少把作品變為商品的中間環節。只有剪紙藝術進一步市場化才能使得更多的年輕人進入剪紙這一行業當中,讓這一藝術得以延續和發展。我們需要幫助外界的人們認識到把剪紙自身的價值和魅力,并且通過商業購買行為而給剪紙藝人帶來經濟效益,這樣才促使更多的人對剪紙藝術投入更多的熱情,凝聚文化認同且推動藝術技藝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靖西年鑒》編纂委員會編.靖西年鑒2004[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5:P5.
[2](明)劉侗,(明)于奕正著;崔瞿校注.帝京景物略[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P114.
[3](清)潘榮陛,(清)富察敦崇著;(清)查慎行,(清)讓廉著.帝京歲時紀勝[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P16.
[4]羅小鳳.從“詩性創作”到“媒介化生產”——論新媒體語境下新詩發展的媒介化轉型[J].社會科學,2020(5):180-191.
[5]簡圣宇.中華審美現象學與“意象”概念的現代闡釋問題——從楊春時教授的意象論談起[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20(2):193-205.
[6]李萍.城市化背景下壯族鄉村傳統工藝保護性開發模式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3(2):165.
[7]張瑞香.中美兩國高校民藝課程應用教學的比較研究——從手工扎染和印染課程談起[J].美與時代(上),2019(6):115-118.
[8]簡圣宇.在新時代語境下參與全球理論對話的別現論探析[J].江西社會科學,2019(6):91-99.
作者:彭麗榮 單位:中共靖西市委黨校
- 上一篇:公共藝術與數字化重構分析
- 下一篇:民間藝術地域特征的區別及聯系